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习俗>

苗族婚嫁习俗

时间: 蓝俊22 分享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多彩,以富反抗精神而著称于世的跨国民族。全世界苗族共1200多万,其中中国就有900多万。想了解他们的婚嫁习俗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苗族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苗族婚嫁习俗

  苗族婚俗形式:

  抢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苗族结婚形式除通常所流行的男家迎娶、女家陪送之外,在昭通的“花苗”、马关的“红苗”、麻栗坡的“白苗”、金平的“黑苗”以及楚雄部分地区的苗族中,不同程度地保有抢婚习俗。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男女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抢婚;另一种是当男方看中某一姑娘时,不管是否愿意,便强行抢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前一种抢婚是在男女双方恋爱成熟情况下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抢法是由男方事先选派几个青年好友到女方村寨旁等待姑娘出门,便把姑娘抢走,女方兄长一旦发觉,要作追赶,追至男家,男家便以酒饭款待追赶者,或赠与追赶者若干银钱礼物,便将之打发回家。姑娘抢至男家后,在预先设置的姑娘住处,用一把纸伞将她象征性的罩住,然后由男子的伯母或其他女性长者用一只活公鸡在姑娘头上绕三圈,此举谓之“捉魂”,经过“捉魂”,姑娘便正式成为男家成员。约待二三日,男家正式聘请媒人告之女家,并向女家求婚,女方父母要作些形式上的吵驾,事实上也惟有答应男方求婚。然后议定礼金,择日正式接亲。正式接亲之前,须将抢来的姑娘送回娘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后一种抢婚,通常由男方邀约几个同辈,到女方村旁等候姑娘出村,便强行抢到男家。苗族宗教习俗认为,被抢到男家的姑娘便丧失了回娘家的权利。日后,男方也要派媒人到女家说亲,待姑娘和父母同意后,即可举行婚礼。在金乎"偏苗"中,保有女子婚后"住娘家"习俗,农忙时节到夫家帮忙数日,或逢年节才回夫家佐,但头日到夫家,次日黎明即返娘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住娘家期间,男女双方仍可参加"游方"的社交活动。待生第一个孩子之后,即回夫家长住。苗族结婚后离婚者不多。偶有离婚者,手续极其简便。离婚双方在女家村寨和男家村寨的路途之间"喝酒发誓",以示从此不相来往;或双方各请一"乡老"作证即可。苗族保有姑舅表优先婚和转房习俗。寡妇受到社会同情,并可改嫁。

  花定情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苗家青年谈恋爱常以花为媒,叫"花定情"。"花定情"一般在苗族举行盛大歌节时进行。这天,一群群男男女女来到歌场,跳起竹杆舞,吹响金芦笙,唱起心中的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歌场上,若是歌郎看上了哪个姑娘,便设法把一朵花放在姑娘容易见到的岩坡上,自己躲起来。若姑娘看中歌郎,就唱起《追花歌》:"天上有云才打雷,席上有酒才摆杯,塘中有鱼才下网,阿妹有心花为媒。"歌郎这时候便从树丛里走出来,或停下来用歌回答:"山中锦鸡网不围, 梁上燕子人不锥,阿妹呀,你胜似锦鸡巧燕子,你是我心中一朵梅!"姑娘听到歌声,便将手中的花给歌郎戴上。花定下了两人的姻缘。若是在月下,他们便会盘歌抒情,直到月落西山方才依依告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咬手”定情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

  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

  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苗族婚俗礼仪

  提亲

  中部方言叫“乃聂”,西部方言叫“马良”,即男方父母看中某家之女,或青年男女在“游方”、“跳花坡”、“集会”、“酒宴”、“赶集”、“走亲串戚”等活动中认识交往,双方有意,即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洽谈亲事。中部方言苗族“提亲”一般两次方成,也有一次就说成的,有的甚至要跑三次。常言道: “事不过三”,若三次未成也就罢了。一般来说,第一次多为试探,主要是看看女方父母的态度,第二、三次方为最后定夺。苗族许多女方父母,虽对男方家情况及其“未来之女婿”已经了解,并无任何反感和意见,但也故意叫“媒人”往返数次方答应。

  这样做,一是体现家庭尊严和威望,不是随便就与人开亲;二是使姑娘的 “身价”进一步提高,不是随便乱嫁,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在等待选择。媒人去“说亲”必须携带礼物,中部方言苗族一般为两斤糖果(以专用糖盒或红纸包装),一壶(瓶)酒,一只大公鸭或几斤猪肉(须贴上红纸),一升糯米。西部方言苗族稍微简单,一般为一包糖(也是用专用糖盒或红纸包装)和一壶(瓶)酒。

  中部方言苗族与西部方言苗族“提亲”有一点不同的是:中部方言苗族只请一个“媒人”,而西部方言苗族则须请两个“媒人”,即一个“主媒”,一个“副媒”。在以后的婚姻事务中,女方也要请一正一副两个“媒人”。男方所请“媒人”叫“讨媒”,女方所请“媒人”叫“坐媒”。

  订亲

  订亲即订婚,中部方言称之“nongx ngix jud(郎衣酒)”,西部方言叫做“吃鸡酒”或“吃猪酒”。举办这种酒宴,就是公开宣布某某家与某某家已正式开亲,某男与某女已正式确定为不许侵犯的婚姻关系。“订亲”以酒宴形式确定,酒宴的繁简主要根据男方家经济条件确定,女方家一般不作任何支出。男女双方确定联姻后,即由男方家择定“吉日”,并商女方家同意,然后由男方家备好鸡、鸭、肉、酒米、粉丝、豆腐、烟茶等吃喝物品,在“吉日”这一天或头一天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午邀约七八个或十来个人挑送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自主安排宴席款待其亲友。

  女方家所请宾客一般为内亲或寨邻,所有赴宴宾客均不送礼。西部方言苗族“吃鸡酒”或“吃猪酒”酒宴格外讲究规矩,设于堂屋的主桌(席)规定坐12人,上席为姑娘的舅父、伯伯(或叔叔),下席为姑娘的姑妈、男方家一位男老人,左席为男方家所请“正媒”、“副媒”、男老人及陪郎,右席为女方家所请“正媒”、 “副媒”、男老人和一位男青年。左右席第二天必须相互交换位置。席间,斟酒、喝酒也特别讲究次序,斟酒由女方专门明确的“酒司令”负责。入席后,由“酒司令”斟九行酒,前三行依次为:舅父——伯伯(或叔叔)——姑妈——男方正、副媒人——女方正、副媒人——男方老人——女方老人——男方陪郎——女方男青年;中三行从左至右;后三行从右至左。前三行想喝多少喝多少,也可不喝。中三行和后三行必喝,从“酒司令”开始,依次进行,每行均为满碗,务必一干而尽。

  催婚

  催婚即“订亲”以后,待男女长大将达结婚年龄,男方家便开始告知女方家要准备为孩子举行婚礼所进行的系列活动。中部方言苗族催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举行婚礼的前三年便开始于每年的春节期间挑粑粑(糯米糍粑)到女方家“走亲”催婚。另一种是举行婚礼的前两年男方家请“媒人”去直接催婚,委托“媒人”告诉女方家想为孩子们办婚事了,看可否准许。若准许,男方家便择吉日为孩子“完婚”。也就是说,能否举办“婚礼”,决定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权在女方家,若女方家不同意,男方是不能强行的。

  交礼

  交礼即男女双方同意并决定举行“婚礼”后,即择吉日举办小规模酒宴,在酒宴中由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姑娘结婚所用的金银首饰、衣物布料、礼金及其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费等等。中部方言苗族交礼,所交礼物一般为:银项圈一套(5—7只),银手圈4--5对,银蝴蝶1只,银泡64--72枚,银戒指3—8个,布料2 丈2—2丈8,其他有关礼金一两百元。此外,还有大米3—4斗,糯米1斗2升,酒4--5锅(60斤左右),鸡一只,鸭6只,猪肉6—10斤等。一些地方还交二三十元的小菜钱。近年来,许多地方还增加皮鞋、毛衣、衬衣、手表、缝纫机等礼物。

  西部方言苗族交礼,主要是钱,一般为1000元左右;富裕人家,交2000—3000元,贫困的交几百元也可以,有的还更少。此外,西部方言还有即交钱又交酒和肉等礼物的。操滇东北次方言的苗族还有猪、羊、鸡、甜酒等等。东部方言操湘西汉语方言的苗族交礼有钱也有物,物中包括首饰、衣物、生活用品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交礼”过程中,中部方言苗族还保留着一种极其古老的“布道”习俗。“道”以竹制成,长2尺余,直径1寸左右,上刻几何符号,象征礼金数目,由姑娘之舅父制作并带来。其中三分之二长度已平均破开,还有三分之一仍保持连接,已破开的一头用红丝线捆扎,不让其裂开,看上去仍保持完整。席间,酒过数行以后,由舅父将其取出,并吟唱一段约定俗成,众所周知而并非“道”上所刻记内容的《礼金歌》——“金银三百两,牛马三百对,鸡鸭三百双,米酒三百锅,三千(斤)老奶米,三千(斤)姑娘粮……”

  舅父吟唱结束后,男方家便开始将所带礼物、礼金逐一摆放到桌上。其间,还有许多礼物不足、礼金不够,要求添加,以及姑娘出嫁的过桥费、遮阳挡雨费、走路鞋袜费、父母养育女儿的揩屎揩尿费等等你争我要,讨价还价的风趣、浪漫说辞和细节。所有“礼金、礼物交齐后,“媒人”便将“道”一分为二,一半交予男方家保存,一半交予女方家保存,作为婚姻凭据,相当于现在的“结婚登记证书”。

  西部方言望谟一带的苗族订婚商议聘礼时,女方父母将红布包若干放置桌上。包内有劈成节的高梁杆数十节。解放前,每10节代表银10两,今代表人民币10 元,分为大包和小包。大包两个归父母,小包两个分别给舅父和伯父。先由媒人接包,清点高梁杆数,若女方父母要求过高,索钱过多,男方家又无力支付,媒人有权说服女方家减轻聘礼,并从大包中取下一些高梁杆节,置于桌的四角。一般情况,女方父母均默认。若有意见,双方再协商,至妥为止。

  婚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婚礼是婚姻中最耀眼最灿烂的火花,苗族对待婚礼极其慎重。就形式而言,即热烈隆重又格外庄严,无论那一个方言,婚礼都有其自古以来务必遵循的礼仪,不可随随便便。

  在中部方言苗族中,婚礼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接亲”。即在举行婚礼的头一天,男方家必须派“卡达聂”即“接亲客”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新郎”不去。“接亲客”通常为三个年轻后生,必须具备通晓礼仪、能歌善辩的能力,还必须是父母健在或长寿、兄弟姐妹多者,忌独儿。如果是已婚青年,其妻必须不在怀孕期。接亲的三人中,有一人为主领,另两人为副领,到女方家后,必须喝“进门酒”才能进屋。当晚,女方家摆宴祭祖后,女方家送亲的姑娘们便在席间与“接亲客”对歌讨“腰帕”(腰帕系“接亲客”从男方家带来,作第二天为“新娘”背服装用)。所对之歌即苗族婚礼中的《借帕歌》(又名“腰帕歌”)。“腰帕”到手后,姑娘们便将事先准备好的“锅烟灰”或五颜六色的染料冷不防地涂抹于“接亲客”们的脸上,名曰“打花脸”,从而引起满屋人哄堂大笑。“接亲客”们只好灰溜溜地走出堂屋,然后到别的人家去找水洗(不能在主人家洗),有关仪式便告结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部方言苗族接亲,接亲队一般由新郎、两个媒人、陪郎等组成,一些地方新郎穿长衫(青、白、蓝色),外罩马褂,披红绸,头包帕子。陪郎的穿戴与新郎的相同,只是不披红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部方言中操湘西汉语方言苗族接亲,去接亲之前,由“新郎”的舅舅亲手以彩色布装饰迎亲轿子,称为“围轿”。并请“端公”(武教)用大磨一扇,斗和升各一个放在家中神龛前,化纸焚香、祈祷收邪把誓。由身着青布的“新郎”披红,拜家神后便“发担”接亲。“发担”即是派人挑着酒、肉及其它物品先走,接亲队紧接上路。接亲队备有灯笼4盏,几面三角旗,今改用红旗。接亲队除“新郎”外,另有年龄小于“新郎”的侄辈少年负责背两个包裹,内装送予“新娘”的服装及首饰。接亲队伍一路吹着锁啦,轰轰烈烈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是“送亲”。苗族姑娘出嫁必须有娘家人陪送,婚礼这一天清早,“新娘”便在“接亲客”的带领和送亲队伍的陪同下,一路欢声笑语 ,浩浩荡荡向“新郎”家走来。中部方言送亲人一般为“新娘”的姐妹、表姐妹、姑妈、舅妈、姨妈、叔娘、伯娘、寨中好友等等(嫂子不送),全为女性。西部方言送亲人男女均有,兴仁一带除一般的亲戚朋友外,“新娘”的舅舅、姑妈、叔叔必须参送,另外还必须有一对年轻夫妇。

  中部方言苗族“新娘”出嫁,不能穿皮鞋、胶鞋或布鞋,只能穿草鞋。银光闪闪,服饰艳丽、伴随着清脆悦耳银铃声的长长送亲队伍,别的人根本不知道那一位是“新娘”,只有本民族的人和了解苗族婚俗的人才知道谁是“新娘”。

  送(迎)亲队伍行进途中,所经村寨,均有人闻讯跑到路边拦抢“新娘饭”,担“新娘饭”的“接亲客”必须将所担花糯米饭逐一分给每一个拦抢之人,不得拒绝,直至分完为止。

  西部方言苗族送亲,“新娘“出门时须由陪娘撑伞,上路后有的还骑马。居住望谟的西部方言苗族“新娘”出门时,由亲哥哥背或牵着出门,“新郎”必须付给“新娘”的亲哥哥6—12元钱。一些地方送亲队出发,新娘还向父母、亲友哭别,婚姻不满意者痛哭难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送亲人的数量,各方言苗族有所不同。黔东方言苗族十几个至三四十个不定;西部方言苗族五六十人以上;西部方言贵阳次方言苗族过去规定送亲人应是120对夫妻,后因居住分散,难以凑齐而减少,但至少得有60人。

  三是“入门”。“新娘’及送亲队伍到“新郎”家院前后,“新娘”须加穿“老年装”,其他人员须按“接亲客”、“伴娘”、“新娘”、其他送亲人员的顺序整队,从正大门喝两杯“进门酒”后入门。入门先跨左脚,后跨右脚,不能跨错。负责斟“进门酒”的必须是儿孙满堂或子女多的女老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部方言“新娘”入门时,男方家请有一寨老提一公鸡,站在大门边,用鸡绕“新娘”头上方一下,以示驱邪和祝福。入门后,新郎家的“陪娘”及姑娘们便热情地安排“送亲客”团团围坐,并簇拥着“新娘”紧靠堂屋中柱子就坐,意为“新娘”从此当家立业,将来就象中柱子一样,顶大梁,撑起这个家。

  “新娘”入门,是整个婚礼的颠峰,此时,左右侧房、大门前极其庭院里,到处都挤满了争看“新娘”容颜的人群。“新郎”此时也不能进入堂屋,若是父母包办的婚姻,过去由于未能近距离接触,如今想细观“新娘”一面,也只能从侧房的门缝里偷偷窥视。之后,“新娘”在“陪娘”、“伴娘”等陪同下,到“新房”就坐闲谈,并卸下“老年装”。相隔一段时间之后,“新娘”还须到水井边去担一担喜水。

  四是“拜堂”。在“正宴”开宴之前,中部方言苗族婚礼还须进行“拜堂”仪式。拜堂并非“新郎”、“新娘”同时跪拜,而只由“新郎”一个人拜,“新娘”只坐在堂屋的一边。如前所述,一直未细观过“新郎”是否英俊的“新娘”,此时虽害羞低垂着头,却在众人注意力集中到供桌及拜堂过程的一瞬间,悄悄地瞄上“新郎”几眼。在“拜堂”的这一过程中,还有“抢金银财宝”的习俗,即在作跪拜用的垫子夹层中放一些银钱,“拜堂”结束后,主持人将垫子一提,银钱便洒落一地,围观的孩子们便蜂拥而上争抢,谁抢得最多,谁的运气就最好。

  五是“回门”。拜堂结束正宴开席后,“新娘”及所有送亲人返回“新娘”家,称为“回门”。 中部方言“回门”的第二天,“新娘”方还有一习俗叫“吃猪肚饭”,即男方家带给年轻人的米、肉、鸡、猪肚等礼物,由男方家“接亲客”负责煮来招待女方家送亲的姑娘们(包括“新娘”的舅妈、姑妈、姨妈、叔娘等年轻妇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故一清早,天刚蒙蒙亮,“接亲客”们便被姑娘们吵吵嚷嚷叫醒,并被责令去煮饭、做菜。在做饭的过程中,煮至七层熟滤了米汤还没上甑蒸的米饭又被姑娘们捏饭团吃个一空,“接亲客”们又不得不重新煮,若第二锅不赶快上甑又被姑娘们捏饭团吃完还得煮第三锅,如此反复作弄,把煮饭的人折腾得疲惫不堪。对于做菜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本来已洗干净的菜,姑娘们趁其不注意故意洒些泥土在上面,然后又逼“接亲客”们重新洗。做菜的柴火也故意抱些生柴来放在灶边,让其怎么弄也弄不燃。同时还将主人家的盐罐藏起来,让其自己去买盐或借盐(从男方家带盐来就用于此)。姑娘们的这样那样刁难作弄,本来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做好的饭菜,使得“接亲客”们不得不花上几倍的时间才能做好。

  饭菜做好摆上席以后,“接亲客”们还得进行“略达”,即由一人站在神龛下,面朝大门,吟诵《略达歌》,姑娘及小孩们则团团围在桌旁静听。《略达歌》较长,一般很少有人能全文背诵,吟诵中倘若有错,姑娘们便用竹筷敲打惩罚。若吟诵过程中有小孩伸手抓了桌上的肉吃,“略达”即告完成。故朗诵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者多设法唆使小孩抓桌上的肉吃,以便从难以朗诵完全词的过程中脱身。饭后,“接亲客”还要将从“新郎”家带来的“福年喜”即染成红色的蚕丝线分给在场的所有姑娘和孩子们,以示吉祥、祝福。然后,再到“新娘”家告辞,返回“新郎”家,整个婚礼便告结束。

  东部方言湘西汉语方言苗族婚后第7天,新娘才“回门”。

  在此还需陈述的是:中部方言苗族举行婚礼以后,“新郎”、“新娘”还不能同居,还需要等到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新娘节”以后,真正的夫妻生活才开始。之后还有“坐家”的习惯,一般为三年,最少为一年,有的长达七年甚至九年。时间长的,多为年龄小以及对婚姻不满意的姑娘。

  苗族的六种有趣婚俗:

  传统婚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种婚姻当属父母作主的婚姻。当男女青年长大成人后,男方父母作主给儿子相亲,他们认为与某家女儿联姻恰当,男方家就会请媒人上女方家说亲,若女方家也认为两家门当户对,便欣然同意。也有女方家对男方家不甚了解的,往往会作出两种姿态,既不断然拒绝,也不马上同意,而是留一定时间考察。这种情形普遍被认作是有意向了,男方家便会择吉日第二次请媒前去说亲,女方家如若同意,再由双方老人协商,决定嫁娶日期与确认财礼数额等事项。也有女方家父母认为不合适的,在第二次说亲时,就断然拒绝,这门亲事也就不成了,只得另择亲家。

  鸡眼婚姻

  这是居住在雷山县桥港、掌批、掌雷、桃江等地苗族的婚俗。青年男女长大成人后,虽经媒说定亲,但不算数,还要吃“鸡眼酒”才能最后决定。经择吉日,男方家抬一只公鸡,备一些米酒、糯米饭、肉等礼物,邀叔伯兄弟等到女方家,当晚杀掉送来的公鸡,待煮熟后摆在桌上,由一位长者来看鸡眼。若这只鸡的双眼都是睁着的被认为是吉利的,此时长者便当即祝福:“鸡眼好两只,富贵在两边,子孙亦发达,福气满两家,祝贺你们两亲家大吉大利”等话语。然后大家举杯共饮相互祝贺,这门亲事便成了。若鸡眼一只睁、一只闭,或者两只都闭着,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看鸡眼的长者就讲一些圆场的话,劝双方另择佳偶。大家便草草用餐,饭后各散,这门亲事也就不成了。不过,有时双方均属于老亲戚,彼此之间又十分了解,双方的孩子也相配,便经双方父母商定婚事也能成。

  还娘头婚姻

  这是姑表妹嫁给舅表兄即血表兄妹婚姻。姑妈生的姑娘长大成人后,先去问舅父家是否娶姑娘为媳,舅父回话不娶了,姑妈才敢把姑娘向外嫁。如果舅父决定一定娶姑妈的女儿为儿媳,则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姑妈亦不敢拒绝。血表兄妹婚姻,很少能得到幸福,多数都十分痛苦。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认识有了提高,现在,血表兄妹婚姻已经很少或者没有了。

  偷亲

  这种婚姻形成与前三种完全不同,得经过自由恋爱(苗语叫“游方”),对唱山歌,并多次接触,情投意合后,双方交换信物,最后订下终身,然后商定嫁娶日期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到约定的结婚时间,男方备些糯米饭、酒、肉、鱼等礼品和一定数额的现金,发给女方送亲的姑娘们作为“草鞋钱”,并邀请寨上青年五六人去接。姑娘也早作准备,收拾衣物、银饰等物到约定地点等候,待晚上父母睡觉之后即起程。女方顺利来到男方家后便举行婚礼,杀猪办酒宴请亲朋,“偷亲”成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之后,请两名能言善辩的叔伯或兄弟,带酒肉和一只鸡去向女方家父母报信,若女方家父母认为这门婚姻般配,便欣然接待报信的客人。有的认为这门亲事虽然不很般配,但生米已煮成熟饭,已成事实,做错事是青年人的事,与报信者没有关系,也照样接待报信的人,但日后彩礼钱可能要得会多些。有的得到报信后,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把报信人拒之门外,虽然无损于报信人,却有把姑娘拉回去的可能。有的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认识后,决定结为伴侣,他们把自己的终身诉诸父母,并取得双方父母的同意,订下婚娶日期,经双方父母协商好后同样可以采取“偷亲”的方式进行。他们认为这样做既吉利,又省钱,这种方式也叫做“公开的偷亲”。

  古俗婚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一种常见的婚礼现象,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游方”对歌建立感情,情投意合愿结为伴侣,双方都告之父母同意,然后由男方家请叔伯,或兄弟,或男方家认为“命好”的两个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并按传统习俗,来一个“三回九转”,把订亲、讲彩礼钱、嫁娶日期等事项一应办妥。接亲时,男方备下酒肉、糯米饭等礼物,邀请兄弟、叔伯等若干人,带上礼物到女方家,由男方家亲自操办第一席酒饭,宴请女方家父母及亲友,然后再由女方家办酒宴请男方家来接亲的客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把新娘接到男方家时,第一步先让新娘接伞;第二步新娘进门时,用左脚跨门槛进屋;新娘进屋时,新郎必须避开,以防日后夫妻不和睦。新娘在房间卸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由家中的嫂子或姑子带路到水井挑一挑水;第二件事是待鱼、肉煮熟后,在祭香台前拈点酒肉和饭祭祖。新娘于当日就跟送亲的姐妹们回娘家。过一段时间后,由男方亲自去接新媳妇回家,并举行仪式,让新媳妇“端甑子饭”,这样,新媳妇才算成了男方家的正式家庭成员。

  半路酒婚俗

  这是苗族婚俗中的另一种形式。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认识,多次交往,感情至深,愿结伴侣,告知父母,父母也不反对,男方家便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若女方父母默许了,便邀请双方父母在半路某处见面,亲自面议儿女婚事。他们认为这样做,既直接又吉利。其间,媒人往返穿梭,极力促成好事。按商定的吉日,双方各邀族中十余人在半路上的野外叙谈,确定彩礼钱数目,确定嫁娶日期。男方家须备糯米酒、糯米饭、鱼、肉等宴请双方亲友。婚事谈妥后,双方亲友在一片热烈气氛中饮酒欢唱,觞筹交错,热闹非凡,共同祝贺婚事吉祥美满。

苗族婚嫁习俗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多彩,以富反抗精神而著称于世的跨国民族。全世界苗族共1200多万,其中中国就有900多万。想了解他们的婚嫁习俗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苗族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苗族婚嫁习俗 苗族婚俗形式: 抢婚 苗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蒙古族婚嫁习俗
    蒙古族婚嫁习俗

    蒙古族是一个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的少数民族。他们使用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

  • 美国婚嫁习俗
    美国婚嫁习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婚礼自然得选在吉辰,美国婚礼也是一样。世界结婚的习俗各不相同,美国婚礼有没有什么讲究呢?很多美国人似乎将婚礼选择在六

  • 满族婚嫁习俗
    满族婚嫁习俗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结婚习俗源远流长,更是满族文化的经典。很多人可能在古装电视上见过满族的婚礼,是不是觉得非常有满族的民族文化呢。

  • 回族婚嫁习俗
    回族婚嫁习俗

    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

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