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特权。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马关条约简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马关条约》是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的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日本称《下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
《马关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更加不平等的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马关条约》对中国领土的侵占触犯了其他列强的侵华利益。早就对中国东北怀有侵略野心的俄国联合德、法二国共同照会日本,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否则三国海军将有所行动。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但又要清政府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三国干涉还辽”是沙俄与日本为争夺中国东北而进行的一次较量。不久,沙俄就以“租借”为名霸占了旅顺、大连。
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议和过程
清廷求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人物西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
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1884年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訢主持衙门。奕訢原先就主张对外国屈服,10月初,奕訢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由于美、德、俄三国各有各的打算,加上日本的拒绝,英国于10月6日提出的调停建议没有获得任何结果。
1894年11月初,日军侵入辽东,将战火烧入中国。清廷十分恐慌其“龙兴之地”遭到兵燹之灾,又转请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出面调停。这时,美国政府认为对清政府进行讹诈的时机已到,表示愿意居间 “调停”。由于急于求和,李鸿章在恭亲王同意下派遣了一个德国人,即担任天津税务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司的德璀琳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去探商议和的条件。但德璀琳到了日本后,日本人拒绝和他谈判,同时日本又通过美国人要求清政府派出 “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
张邵被拒
日本虽然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但毕竟国力有限,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进一步加重了日本普通人民的负担,自1894年底以来,日本不少地方都爆发了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而且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亦很重视西方国家的态度,“他清楚西方列强的骨子里并不欢迎日本的崛起,妒忌日本在清国分食西方人的利益”。此外,伊藤明确反对军部大本营的直捣北京的“直隶平原作战计划”,他认为如果这样做,中国将会失去合法政府作为勒索对象,会招致各国干涉,而且在天寒地冻的渤海上进行运输也很困难,他在1894年12月4日建议先攻取威海卫和台湾,作为将来和谈的筹码,如果“待春暖时清廷犹踌躇而无向我请降之意”,则再进攻北京也不迟。天皇采纳了伊藤的建议,还按伊藤的意思召回了正在辽东战场准备攻打山海关的山县有朋。这表明到1894年末的日本不再单方面追求军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胜利,而是企图从对清和谈中捞取更大的利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时清朝方面求和的欲望则更加强烈。当时旅顺已失守,慈禧太后害怕日军进犯京津,便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先指使奕訢委托田贝秘密向日本疏通,后于1895年1月14日正式派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并聘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赴日求和。当时日本正在猛攻威海卫,由于军事上的胜利,日本的侵略胃口非常大,气焰极为嚣张,它觉得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还未到来,因此借口“全权不足”,在广岛将清政府的这两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驱逐回国。同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2月2日在驱逐张、邵二人时,通过清廷代表团中的伍廷芳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谈的要求,并指名要恭亲王或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5]1895年2月17日,即日本攻陷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当天,日本又通过美国人向清政府提出,必须以割地、赔款为 “议和”条件,否则就无需派代表前往日本。
李鸿章渡日
之前清政府已求和三次,其中两次派使被拒,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慈禧太后在得知日本的要求后立刻召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入京,任命他为全权代表赴日议和。李鸿章入京以后,慈禧太后又称病不出,让光绪皇帝负责接见。在1895年2月22日的朝会中,光绪帝让李鸿章与众臣议论媾和之事,李鸿章坚决反对割地,翁同龢主张倘若可以回避割地,即便巨额战费赔偿,也可以忍辱负重。大臣孙毓汶、徐用仪认为当前形势急迫,若回避日本割地条件,和平交涉将无法继续。有人还主张效仿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迁都最终战胜拿破仑的故事,要求迁都再战,但很快被否决。李鸿章声称:“割地则不行,议不成则归耳!”[7]其后李鸿章又拜会各国公使,乞求干涉,但均无结果。李鸿章见割地已成定局,便于3月2日就割地一事上奏皇帝,要求“面谕训诲”,非要从光绪帝口中得到明确的割地的授权不可。[8]光绪帝无奈,只好表示可以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于是在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带着美国前任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率100多名随员前往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住在接引寺(古代为朝鲜通信使的住所)。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下关有名的日本料理旅馆,以烹调河豚闻名)会见,正式开启了和谈。
中方参加谈判的有: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参议官李经芳(李鸿章养子)、参赞官罗丰禄、参赞官伍廷芳、参赞官马建忠、参赞官卢永铭、参赞官罗庚龄为翻译官。日方参加谈判的有:全权办理大臣伊藤博文、全权办理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长伊东巳代治、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外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外务省翻译官陆奥广吉、外务省翻译官楢原陈政。从1895年3月21日到24日中日双方进行了前三轮谈判。当时北洋水师虽全军覆灭,但是辽东战场争战方酣,而且日本在谈判前的3月16日成立了所谓“征清大都督府”,以参谋总长小松彰仁亲王为大都督,准备进驻旅顺,直捣北京,指挥“直隶平原作战”。所以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四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暂时撤回停战要求。李鸿章遂问及条款,日方决定在下一轮谈判中出示条款。伊藤博文在第三轮谈判中透露割让台湾岛之事,李鸿章答以英国将会干涉,伊藤微笑说:“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内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总之,在前三轮谈判中,伊藤博文对李鸿章极尽羞辱之能事,而李鸿章则委曲求全,惟恐和议中梗。日方以酷苛的条件使中国方面自动撤回了停战的提议,达成了不停战而和谈的目的。
后期谈判
3月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接引寺住所的途中突然遭日本人小山丰太郎枪击,造成李鸿章左眼下受伤。此次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日本的谈判优势锐减,令日本政府极为狼狈,气急败坏,承认“由于此次凶变,帝国不得不立于甚为困难之地位,反之,清国却因此对各国得到最好的口实,清使或将立即归国。而当其向各国哀诉时,各国将向彼表示同情,且难保不转而以其联合之压力抑制我方”。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一方面由天皇、皇后亲遣医生和护士对李鸿章进行治疗并给予慰问,另一方面自动宣布承诺休战。李鸿章也没有像日本所担心的那样立即归国,而是继续谈判。3月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于3月23日袭占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一风波平息后,日方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继续进行威胁和讹诈。美国顾问科士达则想方设法怂恿李鸿章赶快接受条件,以便从中渔利。1895年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要求中方在三到四日内答复,主要包括:
确认朝鲜独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库平银三万万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向日本开放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通商口岸;
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范围;
日本驻军地点及所需军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李鸿章对日本的狮子大开口大为震惊,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对除“确认朝鲜独立”以外的条款进行逐条驳
斥,并采取拖延战术。其后在日本的要求下,清廷改命李经方为全权大臣,随李鸿章一起议约。伊藤博文则在4月8日约见李经方,警告他一旦谈判破裂,“北京之安危亦有不忍言者”,要求尽快接受日方条件。[13]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日方的最后修正案,其中对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适当收缩,赔款减少1亿,通商口岸减为4处,这是日本根据西方国家的态度做出的一点让步,但仍十分苛刻。伊藤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14]此间,李鸿章每日给衙门发回大量电文报告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会谈进展情况,往来的电报均被日方截获破译。[15]伊藤完全掌握了清政府决意回避谈判破裂局面的底线,同时也意识到拖延谈判对日本不利,故采取了更加强硬的立场。清政府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
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次(第6次)谈判,会谈从2时半延续到7时半,其间李鸿章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拒绝。陆奥宗光对此记录道:“会见的时间虽长,散会时已到上灯时间,而其结果,他(李鸿章)惟有完全接受我方的要求。李鸿章自到马关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会晤这样不惜费尽唇舌进行辩论的。他也许已经知道我方决意的主要部分不能变动,所以在本日的会谈中,只是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看见达不到目的,又要求减少二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赠作回国的旅费。此种举动,如从他的地位来说,不无失态,但可能是出于‘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意思。”1895年4月17日上午11时40分,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895年5月8日,中日两国在芝罘(今山东烟台)交换两国皇帝的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
马关条约相关评论
《马关条约》其历史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帝国的覆亡、民国军阀的形成和中国急待解决的台湾问题和钓鱼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岛问题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马关条约》条款非常苛刻,就清政府而言,如赔偿和财力损失是极大的。赔偿的军费达2亿两,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和威海卫日本驻守费150万两,共计2亿3千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另外,日军还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船只、兵器、机器、粮食等也价值1亿两。巨额的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靠举借外债应付,列强则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转折,对这古老的帝国来说,东亚霸主的地位被弹丸小国取代,犹如晴天霹雳。
正如梁启超所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并不代表整个社会也是沉沦的。晚清70余年,中国逐步陷入了一种受侵略、受奴役的境地。中国民众遭受着苦难,但是沉沦仅更多的体现在政治上(特别是政府行为),它也没有阻止帝国的官僚们,开明士大夫和广大的民众却未曾放弃探索中国富强之路。他们的努力也成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马关条约》的签订,人们就自然会想到这一回可真要弄得国将不国,濒临灭亡的边缘了。
1895年以前皇帝、官僚、士绅大多数生活在传统的思想世界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也都以中国的失败和签订丧权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告终。但随着烽烟的暂平息,朝野上下在受过一阵惊恐和发生一番吵嚷之后,很快就又恢复老样子。依旧是文恬武嬉,歌舞升平。严重的内忧外患,不但未能使这个昏睡的,陷于麻木状态的帝国的大多数统治者们惊醒、振作。他们在自欺欺人的“自强中兴”和所谓“中外和好”的梦幻中自我陶醉。甲午惨败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情形已和已往不同了。一则是这次战争败得太惨,日本提出的条款太苛刻。再则是这次战争的对手是中国人一直看不上眼的小国——日本。战后社会各阶层都是极大的震撼和痛心疾首。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蒙受到难以承受的耻辱与刺激。他痛感国事危艰、危亡在即,“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前先将领、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18个督抚中10个反对和约,朝霞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张之洞和易顺鼎的奏折指出,“如批准条约,不仅台湾人民反抗闹事,各省军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断不甘心。’结果会弄得‘民穷财尽,国防解体,海军无归宿,陆军无利器,‘各国侵凌,商人嗟怨,外患迭至,内变将出’,‘地险商利,饷力兵权,一朝夺尽神人共愤。’‘行见奉(天)、锦(州)、登(州)、(蓬)莱一带不复立锥,江浙粤各疆,不复能安忱,海口、海面,皆非我有,饷械无济,而海运即穷;战争无能布置而海防又立穷。中国将来必无可办之洋务。’”而作为知识分子的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则掀起“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清廷拒和、练兵、迁都、变法。另一方面革命分子,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运动亦展开,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1895年2月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主张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政体。
战后列强势力进一步的延伸到了中国内地,资本输出成为了主要的侵略载体和锐利武器。干涉中国内政、践踏中国主权的情况更为严重。外国教会势力的为所欲为和不法传教士、教民肆无忌惮的为害地方,激起整个帝国广泛的反抗。甲午战后到处爆发反洋教、反贪官污吏的斗争,其势如烈火燎原。社会下层民众为主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也轰轰烈烈的爆发了。尽管它以失败告终,但它客观上推动了清末社会的改革,并促使旧式的农民运动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
猜你喜欢:
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上一篇: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