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612至614年,隋炀帝三证高句丽,第三次征战时,高句丽国王遣使请降,隋炀帝班师回朝。这场战争之后隋朝由强盛转而衰退,在农民起义的大潮下最终走向了灭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原因,希望你喜欢。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原因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高句丽婴阳王“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高句丽婴阳王侵犯辽西,《三国史记》也有记载:“婴阳王九年,王率革末革曷之众万余侵辽西”。当时高丽王非但如此,而且,“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高句丽侵略辽西,直接带来隋边境的不安和危害,“不供职贡”,则影响到统一的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对于这些,隋中央政权都是不能忍受的,也就必然采取相应措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于是“命将讨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隋炀帝大业三年,高句丽婴阳王又背着隋,派使臣暗中交通突厥,当时正值隋炀帝北巡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停留在突厥启民可汗处,“启民不敢隐,引之见帝”。隋炀帝命牛弘向高句丽使者传达其旨意:“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隋炀帝知道高句丽婴阳王暗中通突厥,并没有予以制裁,只是给以警告,让其尽为臣之礼节,按时朝觐,则既往不咎,与启民可汗一视同仁。
可是高句丽婴阳王坚持“不从”隋炀帝的意旨,从而导致“帝议讨之”。当时隋仅议征高句丽,并未出兵。到了大业七年(新罗真平王三十三年,611),真平王“遣使入隋,奉表请师”,隋“许之”。并下诏征讨高丽,由此对高丽的战争全面爆发。第二年正式出兵征高句丽。隋征高句丽,不仅是高句丽对隋不臣,也是新罗请隋出兵所致。
三征高句丽结局与影响
在镇压了杨玄感的叛乱后,隋炀帝于大业十年(614年)又攻高句丽。虽然隋军冲破了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高句丽的持续伏击和对隋朝军队供给线的切断,隋军始终不能拿下辽水这层防御线。由于高句丽自身国力消耗同样严重,所以婴阳王最终将在杨玄感造反后逃到高句丽的隋兵部尚书斛斯政遣返给隋朝。炀帝于是接受了婴阳王的请降并撤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隋炀帝对高句丽发动战争,连续三年的征战使隋数十万人丧生,“九军并陷,将帅奔还亡者二千余骑”,引起隋朝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前的两年(610年),就爆发隋末民变,但在第三次攻高句丽(614年)失败之后,隋炀帝已无军力镇压隋末民变了。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不仅使隋国力锐减,民不聊生,也使丧失民心。不仅农民起义,而且隋的将领也相继叛变。隋都大兴城在617年11月为晋阳留守李渊所据。隋洛阳城在618年先后为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和后来的王世充围困、占据,619年隋朝政权彻底不复存在。不过隋对高句丽的连年征战也严重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645年—668年,在唐朝和最终联合新罗军队的两次征伐下,高句丽最终灭亡。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的原因
政策上:炀帝即位之后过度消耗民力,而这次对外战争,更是调集了全天下人口的十分之一参战,使得国力过度消耗,军心不齐。
军令上:炀帝过多干涉军令,使得将士们很被动,贻误军机。
军队上:第一次战争炀帝多募府兵,这些府兵多是地方军改编,并没有多少作战经验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而炀帝的分兵策略让军队的配合难以达到完美,所以虽然有百万大军,但实际战斗力并不强。
将领上:炀帝所分的二十四路左右军将领互不统属,更有不少纸上谈兵之辈或者企图借胜利升官发财的投机者。
战术上:战术上炀帝轻重不分,主力被困在辽东而偏师却深入敌方腹地,地形不熟,粮草转运不济,是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三路大军其实主角应该是炀帝所率中军,百万大军几近闲置,空耗军粮补给,这也是失败的关键因素。
战略上:炀帝这次东征本就是一个大错棋,耗费举国之力攻击一个在当时并不能实际占领获取资源的小国,其收入完全抵不住它的消耗,而骄傲的炀帝孤军深入,并没有与周边国家,如东突厥等,联手,从战略上可以说完全的失败。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原因是什么相关文章:
1.三征高句丽的简介
2.
4.
5.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原因是什么
上一篇: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唐朝统一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介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