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樵山有关的历史传说
西樵山是国家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森林公园。那你知道与西樵山有关的历史传说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与西樵山有关的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与西樵山有关的历史传说:陈白沙游学西樵
陈白沙名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村人,世称陈白沙。他是明代理学家,青年时期博览群书,才学过人,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中举人,到京师(北京)游学,以诗名震动朝野,被推荐到翰林院任职。但是,他无意功名,更耻于官场的虚假,便辞官回到家乡,专心研究理学。他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明代著名的程朱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成为了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新会距离西樵并不远,陈白沙慕西樵山水之胜,常率领门徒们游览西樵胜景,著名门生有湛甘泉、张希载、邓德昌、李子长、汤禹等,都是学有成就,且陆续成为各大书院的掌教。尤其是可以称为首徒的湛甘泉先生,平生所到之处必建书院,以纪念自己的老师陈白沙,并在书院中设“白沙祠”祭祀先师。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设立的一种教育机构,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官办书院,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师来当掌教。民办书院,则是不尚功名,或者辞官归里的名儒,招收生徒讲学。书院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封建道德教育,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重视读书自学,强调论辨问难。明代,在陈白沙、湛甘泉等掌教的倡导下,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会讲”,称“讲会”,允许不同学派各标其旨,各有主张,提倡对立观点的争鸣。有些书院的讲会,通过自由辩论而发展成地区性学术团体。陈白沙、湛若水等人,几乎都是通过组织生徒参加讲会,主持讲会等方式,带出一班高足弟子的。书院讲会,从开始时代统治者宣传名教,训官化民,逐渐演变为自由辩论,甚至抨击朝政,终究为统治者所不容。明中业以后,于是也就出现了明万历年魏忠贤毁天下书院和禁止书院讲学,书院逐渐走向衰落。陈白沙有三种绝学而闻名于世:一是诗名震京师,是著名的岭南诗人;二是理学大家,因为致仕回乡,居家白沙里讲学,世称白沙先生;三是大书法家,他的绝活是用茅草捆扎成笔写大字,写起来龙飞凤舞,世称“茅龙笔”。
与西樵山有关的历史传说:湛若水与西樵山
从紫姑井下来,地名青龙头,有石似龙头,口吐清泉。青龙头上有湛甘泉墓,这是一座高约一米,宽半米,六角形的明代古墓。除了这座古墓以外,西樵山与湛甘泉有关的遗址,还有九龙岩侧的湛子讲学岩,可容数十人,为湛甘泉当年讲学处。湛子洞,在九龙岩下,两崖陡峙如门户,洞里有曲水流觞, 清泉缓泻,凉风习习,花草繁茂,是湛甘泉当年以文会友的场所。西樵山上湛甘泉的题咏也不少,如《大科书院示学者》、《九曲溪》、《嘉靖丙午九日登大科》等,阐述了“心无一物,天理见前。何为天理?本体自然”的理学思想。湛甘泉在西樵山的摩崖石刻很多,如“云门”,用茅龙笔作书;“广朗洞天”等。对如此著名的历史人物,当然不可不知。
湛甘泉名若水,字元朗,原籍增城,读书在新会,随陈白沙先生游学到西樵,深深热爱西樵山水。明弘治十八年(1506)中进士,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不久,因为母亲去世,明代制度,官吏遭逢父母丧事要报“丁忧”,湛甘泉于是辞官奉母归葬。明代书院讲学的风气很盛,他就在西樵山上开设云谷书院和大科书院讲学,提倡“随处体认天理”,于是理学之风吹遍西樵,慕名而来的学生很多。西樵成为广东的理学名山,与陈白沙、湛甘泉等学者在山上执教和作育人才有着直接的关系。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骢闻知湛甘泉的名气,就召他回京,授予吏部尚书的高位,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组织部长。在长达四十五年的嘉靖皇朝,湛甘泉一直受到朝廷的信任。管过礼部和兵部。究其一生,生活在明朝鼎盛时期,在中央六部中,历任三个部的主官,在广东籍人士中,都的确是凤毛麟角的了。
与西樵山有关的历史传说:屠应坤力保古火山
屠应坤是浙江平湖人,明代嘉靖四年(1526)任广东广西巡按。巡按是皇帝指派到地方上考察,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钦差大臣。巡到广东时,有一日来到西樵考察,觉得西樵山钟灵毓秀,山水明丽,林木郁葱,岩泉飞瀑,加上人文荟萃,真是一派大好风光。正在兴致勃勃,游山玩水之时,耳畔又闻炮声阵阵,大煞风景,屠御史就询问陪同官员,据报是西樵石矿,开采无禁,加上豪民持利,常常祸及农田和山坟,地方受患不浅,因而常常引起械斗等纠纷。所谓猛虎不及地头蛇,官方也毫无办法。屠应坤即传令打道采石场,到达之后,只见烟尘迷漫,这处一坑,那处一坑,林木横陈,惨不忍睹。屠御使是个懂地质的官员,察看山石,知道是古火山的熔岩,有地学价值,倘若无限制地采石,将会破坏地貌,而且山靠树木,调节气候,蓄养鸟兽,实在不适宜旦旦而伐之,以免破坏生态环境。于是,屠应坤将视察西樵的结果,写成奏章,力陈利弊,具本请禁,没多久,皇帝圣旨到,禁止在西樵开山采石,西樵人非常感激屠应坤,为他立了生祠纪念其功德。 屠应坤保护古火山遗址的举措,不止在西樵。根据《南海县志》记载:张槎有王借岗,当年也是开采无禁止,也是屠应坤奏请皇帝制止在王借岗挖山取石。存留西樵山和王借岗这两处距今2500万年的火山遗址,对于后人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地质构造、形成的历史和古地理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变迁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屠应坤这样具有科学见解的官员,的确是值得后人敬仰和怀念的。
与西樵山有关的历史传说:李子长隐居西樵
李子长名孔修,别号抱真子,子长是他的号。他是顺德大良人,生于明正统初年(1436),年青时随新会陈白沙读书,书史记载他初为童生时,赴省试,因为目睹考生遭受搜身的羞辱,叹道:“此岂待士之道耶?”于是掷砚而去。李子长从此鄙视功名,不求做官,隐居西樵山中,20年不入城市,布衣蔬食,毕生以卖画为业。说他滑稽旷达,也有一个故事,有一日途中遇雨,途人见他依然缓步徐行,不急不忙的样子,便对他说:先生何不急趋?子长应道:前路岂无雨耶?行益从容。李子长书法极好,能诗善画,山水、鸟兽、虫鱼、无不精妙。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作画栩栩如生的传说,并越传越神,常演变为故事。例如说他画出的母鸡会生蛋,画韭菜会长叶,画太阳会发热等,说他尤其善于画猫,毛骨如生,其猫眼夜光,鼠见惊走。可见他的画深受群众喜爱的程度。至今,广州美术馆还藏有他画的一幅《骡背吟诗图》。晚年,李子长深刻研究道家学说,活到90岁,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七个皇朝,于嘉靖五年(1526)在西樵山逝世,死后葬西樵上上云路峰。
猜你感兴趣:
与西樵山有关的历史传说
上一篇:关于西樵山的历史传说
下一篇:西樵山的历史传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