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活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作为在中华民族中普遍存在的、承载民族精神价值的作品,将其纳入著作权法的范畴能使其获得良好的保护。那你知道来自生活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来自生活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来自生活的民间故事:良心和天鲤
有个青年叫良心,这天,他在湖里打鱼,天下着雨,快要黑天了,连一条小鱼也没有打着,浑身淋得像个落汤鸡。他垂头丧气地背起渔网正想回家,忽然听到湖水里哗啦一声。“是鱼!”良心把网一张撒了过去,拉上网来一看,竟是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鱼。良心高兴了,就背着大鱼回了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刚一进门他就喊起来:“娘,快烧锅,熬鱼吃!”
良心的娘已经饿了一天,慌忙接过鱼篓一看,大吃一惊:“老天爷啊,这哪里是吃的鱼,是天鲤神鱼啊!吃了会遭天打五雷轰的。”
良心一听娘说是天鲤神鱼,也害怕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就背着天鲤神鱼上镇上去了,想用鱼换点米面来。良心来到镇上的菜市里,把鱼往摊上刚一摆,就围了很多很多买鱼的,这个要买,那个也要买。正要卖给一个人,一个老渔翁说:“这是天鲤神鱼,吃了会有罪的。”老渔翁这么一说不要紧,买鱼的人走得一干二净,谁也不敢买了。良心只好饿着肚子,背起天鲤鱼走回家里。
良心的娘一见神鱼没卖,就小心地将鱼接过来,放进了一个大水缸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过了一会儿,良心饿得难受极了,不问三七二十一,摸起把菜刀就在缸沿上磨了起来。
天鲤鱼见良心在水缸上磨刀,就说话了:“良心哥,你磨刀干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杀你吃!”良心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求求你,好心的良心哥,甭杀我了,你要啥我给你啥。”天鲤鱼求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良心一听说要啥给啥,就说:“好吧,你每天能给俺送一吊钱来,够俺娘俩吃饭穿衣的,就不杀你。”良心说完,只见天鲤鱼在水缸里一打挺,缸里涌出一吊钱来。打那,良心就不再下湖打鱼了,靠天鲤鱼送钱吃饭穿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年过去了,良心又想,天鲤鱼的钱只够维持生活的,还没有积存呀。
这天,良心又拿着菜刀,在缸沿上哧哧地磨起来,天鲤鱼又问:“良心哥,你又磨刀干什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杀你吃!”良心说。
天鲤鱼又求饶了:“好心的良心哥,你甭杀我了,你要啥俺给啥。”
良心说:“只要你每天给送两只元宝来,就不杀你。”说完,只见天鲤鱼一打挺,水缸里蹿上来两只明晃晃的元宝。打那,天鲤鱼每天都给良心送两只元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春去秋来,整整三年,良心盖得楼房瓦舍一片明,成了方圆几百里的富裕人家。
这天,良心骑马来到一个小镇上,见一群人围在街旁看京里发来的皇榜,上面写着:“皇上的女儿腹疼不止,只有吃了天鲤神鱼才能治好,谁要是把天鲤鱼献上,就招谁为驸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良心看完皇榜,高兴地勒马回家。俗话说:“家有财产万贯,不如进京做官。”机会已到,这驸马可不能给别人争跑喽。良心想着想着回到了家里,派人套上大车,水缸里又添了水,连鱼带缸拉着进京上贡去。
到了金銮(luán)殿前,御史禀报皇上:“有人进贡天鲤鱼来了。”皇上大喜,马上派了大臣去接贡品。大臣们把水缸抬到皇上面前过目,谁知一掀缸盖,水缸空空的,既没鱼也没水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原来,在大臣们接水缸的时候,天鲤鱼带着水就往东海去了。
皇上一看空缸,大发雷霆:“这个小畜生,竟敢欺君,快快拉出去斩了!”良心当即被斩首在午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天鲤鱼走了,良心被杀了,这是忘恩负义的结果。打那就留下了“不讲天理,没有良心”的说法。
看完这个故事,不禁让人想起诗人普希金用叙事诗写成的童话故事《渔夫和金鱼》,故事中的良心和《渔夫和金鱼》中的老太婆很相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在湖里打鱼,天下着雨,快要黑天了,连一条小鱼也没有打着,浑身淋得像个落汤鸡。”这表明良心家里很穷,但他当时还是爱劳动的。“好吧,你每天能给俺送一吊钱来,够俺娘俩吃饭穿衣的,就不杀你。”从这里来看,良心的愿望还不高,要的是满足生活需要的钱。但是“打那,良心就不再下湖打鱼了,靠天鲤鱼送钱吃饭穿衣”,“只要你每天给送两只元宝来,就不杀你”,从后来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良心开始得寸进尺。靠着天鲤神鱼送给他的元宝,他“成了方圆几百里的富裕人家”。按说良心应该很知足了,但他贪婪的心还不满足,不知恩图报,去报答天鲤神鱼,反倒忘恩负义,为当驸马,将天鲤神鱼上贡,落了个被斩首的下场。故事告诉我们,像良心这样贪得无厌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古人有“受恩莫忘”的说法。我们受到别人的帮助,应该牢记在心,并想办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回报帮助我们的人。恶毒而且贪心的人,最后只能一无所有,没什么好下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像良心那样贪婪,只要生活过得安宁就行了,不要总是冒出一些不现实的想法。这样,最后也只能空叹息!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帮助了别人,而向被帮助的人索取报酬。古人还有一个说法——“施惠无念”。这告诉我们,给予他人帮助,给予他人温暖,不是为了他人的回报!
让我们记住: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来自生活的民间故事:烧书做饭
古时候有位家里很穷的孩子,拜当时一位有名的学者为师,学习做学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可是孩子来了几天,学者只教他做一些农活,却不教他怎么做学问,孩子不免有些心急。他看见学者的书房有很多书,就偷偷地拿了一本读了起来。
学者见孩子不做农活拿着本书念念有词,于是走过去问:“你拿着书本想学到什么?”
孩子说:“我想成学者。”
“成为学者之后哪?”
“我想像老师一样出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者拿过孩子手里的书,当着孩子的面撕碎扔在灶下点着火。
孩子大惊问道:“老师,你烧书干嘛呀?”
学者说:“我引火做饭啊。”
孩子:“做饭怎么能烧书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学者说:“没有纸引不着火,没有火就做不成饭,人不吃饭怎么能做学问,怎么能出名呢?”
孩子沉默,不知道怎么回答。
学者又说:“你想学学问,这很好,可是在学学问之前,你应该先学习生存之道。做学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摸索学习。如果你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这个上面,那么你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要怎么解决?”
孩子听了学者的教诲,心甘情愿去干农活了。
来自生活的民间故事:大酱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在一个小村子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姓牛,家里排行老二,人们都叫他牛二。因为此人做起事来有特别爱转牛角尖。由于这样的人往往被人在语言上形容非常倔强,所以牛二也不例外,人们都说他是个犟人。
牛二和他母亲一起生活,而且牛二还是个孝子。虽然当时人们生活都很贫苦,但牛二还是尽量让母亲吃饱。
有一天,牛二要出远门,要好几天才能回来。这就摆在牛二面前一个难题:因为他的老母亲身体不好,连做饭这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都很费劲,而且老母亲的牙都没有了,根本就吃不了硬的东西。牛二想了很长时间,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因为当时家里能吃的东西只有一些黄豆,所以牛二就煮熟了很多的黄豆,又把这些黄豆都捣成了泥状,让他老母亲饿的时候就随时可以吃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牛二走了,办完事情几天后,牛二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到家一看,老母亲安好,心里非常高兴。再看他给老母亲留下的食物,还剩下很多。牛二看着干巴巴的黄豆泥,想要扔掉,可老母亲没舍得,偷偷地藏了起来,用一些树叶包着。直到第二年初夏,这天牛二又要出门,又给老母亲做了很多的食物,牛二走了。这时老母亲在家忽然想起她藏起来的那包黄豆泥,她把它拿了出来,一看都长毛了,但就这样这位老人也没舍得扔掉,因为她用鼻子一闻,并没有馊、臭的味道。于是她就把这些黄豆泥用水洗干净了。又因为这些黄豆泥都干巴巴的已经很硬了,所以她就把这些黄豆泥掰成很多小块泡在一个小缸里加了一些水。还因为她老人家知道:盐可以让食物变坏的时间长一些,甚至不坏,所以她又加了一些盐,还经常的搅动,她想让这些干巴的黄豆泥快点软下来。就这样十几天的时间过去了,牛二给她留下的食物也快吃没了,这天她去看泡着的黄豆泥,老远就闻到了一股香香的味道,她打开盖子一看,本来只有半缸的食物,现在已经是多半缸了,而且香味就是从这里来的,她又搅动了几下,香味更浓了。而这时正巧牛二也回来了,他也闻到了这香味,他问母亲。母亲就把这些天的事情说了一遍,他们感到很奇怪,就把这缸里的东西抹在一些米饭和菜上,吃起来感觉味道还不错。
而且这件事很快就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还都来品尝这美味的黄豆泥。大家还都调侃说:都是这犟人才有这美味食品,后来这事传来传去,大家就都知道了这黄豆泥做出的食品,也就有了它的名字:大犟(酱)。
猜你感兴趣:
1.著名的民间故事
2.中国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