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故事概括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古时为雍州、梁州所在,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那你知道陕西民间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陕西民间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陕西民间故事概括:蝎子不过鸡头关
蓝田县城东南的秦岭山上,有个七盘坡,坡顶有一座关隘,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关就是远远有名的“鸡头关”。关北到处有蝎子,关南一个也没有,有好事者从关北逮蝎子带过关去,结果全都死了,这就是当地人说的“蝎子不过鸡头关”。蝎子为什么不过关呢?有金鸡把守关隘,它敢过去?要知此事前因后果,请听下边故事:
汉光武刘秀在洛阳登基以后,亲领大兵剿灭王莽,沿着蓝关古道把王莽赶上了七盘坡。蝎子精念起蛇、蝎同为毒类,便领着蝎群来给王莽助战。群蝎把关,螫得刘秀人马寸步难行。光武帝仰天长叹:“天哪!哎呀苍天!我刘透追赶莽贼到此七盘坡顶,却遇蝎虫把关,赦得我人马不能前行,这却如何是好!”说完,抽出宝剑,向路旁一块顽石问卜:“若汉室当兴,我刘秀有九五之位,当叫剑劈石开。”手起剑落,火迸石裂,声震九宵,光射云汉,惊动了南天门司晨的金鸡。它用穿云破雾,详察晨昏的金晴向下界一看,原来大汉天子被蝎子精挡在七盘坡顶了,便急忙领着一群天鸡前来为刘秀助战。这群天鸡来到关前,金翅打、玉爪抓,钢铁尖嘴“邦,邦,邦”啄个不停。眨眼功夫,把遍地蝎子吃了个净净光,连那个蝎子精也被天鸡撕成碎片,分而食之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金鸡私自下凡,被玉帝贬滴,罚它永守此关,不许返回天宫。天长日久,天鸡变成了石鸡。这座关就叫鸡头关了。那只石鸡现在还在关上,所以关北的蝎子一个也不敢过去了。
陕西民间故事概括:唐明皇与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是女皇武则天的嫡孙,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他28岁继位,励精图治,任人唯贤,使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均得到了空前发展。史称“开元盛世”。可是,公元737年玄宗宠幸的武惠妃去世后,便整日闷闷不乐,后宫美女数千却无一人中意。洞知玄宗心思的高力士便暗搜宫外,终于在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官邸发现了通音律、善歌舞的寿王妃杨玉环,逐于开元28年(740年)十月的一个夜晚诏见杨玉环。《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便反映了玄宗在温泉宫内第一次诏见杨玉环的夜宴盛况。壁画长9.15米,高3.6米。作者张义潜采用大理石质地,化学药剂腐蚀成立体阳线的手法制作而成。画面中玄宗皇帝头戴 头,身着龙袍,一手捻须,一手持杯,双目注视着杨玉环,含蓄的微笑中流露着对杨玉环的爱慕之情。而此时的寿王妃,心情复杂,内心略带几分惊慌,但外表却镇定自如,双手举杯与玄宗对酌。殿阁四周锦幔垂悬,莲灯高照,梨园弟子和仕女们的视线都交织在唐玄宗与杨玉环对酌的焦点上。整个画面通过半环形的构图形式把53个不同人物组合而成,形态逼真、布局合理,既生动展现了杨玉环奉诏的盛大场面,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盛况,平添了华清池盛唐佳韵的文化内涵。
陕西民间故事概括:户县名称的来由
很早以前,先民们就在户县涝河、甘河流域耕耘生息,在丈八寺、甘河村出土的碳化粳稻,传递着远古的信息,也凝结着先民们的智慧和汗水。
虞夏之际,户县为有扈氏国,当时都城在县城北边的韩村一带,但疆域已远达今日陕西东部,可算是泱泱大国了。后来,夏启从禹的接班人伯益手中篡权,废除了禅让制,天下从大同转化为小康,开始了世袭制。启设宴钧台,灵门里,诸侯们争先恐后献礼祝贺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唯有有扈氏不买账,认为天下为公,怎能乱了禅让的纲纪?这有扈氏也是大禹的儿子,按年龄,启还得叫他哥哥。一看有扈氏拒不到场,夏启心火中烧,勃然大怒,于是,发兵讨伐。有扈氏仗着国力强盛,自认为正义在手,讨伐乱臣贼子,何罪之有?有扈氏顽强抗战,怎奈各诸侯国尊奉夏启就像尊奉大禹,感情战胜了理智,追杀不息。大战一年,有扈氏寡不敌众,且战且退,以至失了都城,最后败退到户县西南甘河边上。夏启决心赶尽杀绝,誓师甘亭,发出檄文,不听令者杀死社庙,妻子儿女废为奴隶。这就是后来收入《尚书》的《甘誓》。甘河决战,有扈氏惨败,死伤无数,幸存者被罚为牧竖,到荒野放牧牛羊。
近两千年过去,作为伯益后代的秦人东山再起,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受命从现在甘肃秦亭一带进入关中,收复失地。早已改朝换代,秦人想为有扈氏报仇已没有了对象,而有扈氏的名声早已经成了犯上作乱的代名词,只好将扈地改为有纪念、祭祀意义的“鄠”,也算寄托了后代对有扈氏深远的哀思。秦改为鄠,止称为邑。汉王刘邦二年,鄠地置县。户县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汉朝直到新中国建立,物换星移,沧桑流变,鄠县只有辖区地域的变动、隶属关系的变更,而县名和县制沿续未改。1964年5月3日,郭沫若老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专论,提出“应该大力压缩通用汉字的数量,好些生僻字眼的地名,请把它们改换成同音的常用字”。据李平先生《回忆我省改换县以上生僻地名字》记述:胡乔木当时在杭州休养,看了郭老的文章,认为很好,就给时任西北局书记刘澜涛写信,建议陕西带头改换生僻地名字。刘又将信转给当时陕西第一书记张德生。张批示省民政厅办理。省民政厅与省教育厅文字改革办公室查阅资料,共同研究提出了包括鄠县在内的15个地名生僻字初步改换的意见。户县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光明日报》社长杨明轩专门写了《鄠字的简化及其他》一文,指出取扈字上半,改称户县,既有历史渊源,也好写好认。这篇文章于1964年6月1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既提高了户县知名度,也支持了文字改革。此意见在当年夏末上报国务院,很快获得批准。1964年9月9日《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为减轻群众和儿童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学习使用文字时的负担,国务院批准我省14个生僻地名改为常用字”的重大消息。其中第6个地名改换便是:“鄠县改户县”。
户县地名从此完成了从“扈”到“鄠”至“户”的改换,字形多变,读音未改,既是回归,又是升华和简化。
猜你感兴趣:
1.陕西民间故事
2.陕西民间传说故事
3.民间故事的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