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的故事
清朝作为古代中国在封建史上的收尾朝代,也是封建君主专制集权达到顶峰的时代。那你知道关于清朝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清朝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清朝的故事:清正尚朴廉检受窘
阎敬铭为官的时代,正值清王朝走向败落,官场极端腐败之时,然而他却主张去奢崇俭,并做到了为政清廉。他不仅自己俭朴节用,而且要求下属官员也不许奢侈,对那些好吃讲穿的下属官员,他都直言不讳地给予批评,督促改正。清代的史书中,对阎敬铭的清廉耿介极为赞誉,他称得上是清代著名的廉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阎敬铭做官多年,一直穿一件褡裢布做成的袍子,不管周围人如何评论,他都毫不在乎。以致出门在外,人们竟不知他是朝廷大员。而且不论在哪里任职,阎敬铭总是把自家的纺布机安装在衙署大堂后面,让夫人“纺绩于大堂之后。僚属诣谒者,惟暖阁旁机声轧轧而已”。对此,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他是沽名钓誉,有人则暗中讥笑,笑话他土得掉渣。可阎敬铭却以此为荣,他常常指着身上的棉袍向僚属炫耀说:“内中之絮,内人所手弹也。”
他不仅穿着俭朴,所吃的饭菜也极其简单,平日所吃的是粗茶淡饭,即便是请客,他也毫不铺张。一次,山东新学政上任,阎敬铭设家宴招待,“所设皆草具,中一碟为干烧饼也,文介(阎敬铭谥号)擘而啖之,若有余味”。那位新学政大人却根本咽不下去,以致“终席不下一箸,而勉强吃下半碗白饭”。事后,这位学政大人对外人说:“此岂是请客,直祭鬼耳!”
崇尚节俭的阎敬铭,在工作中也大力提倡去奢崇俭。阎敬铭到湖北担任粮台一职时,一切本着节俭的原则,力戒奢侈,以致“杜弊严,斯小人怨;植节峻,则同官猜”。然“流俗之讥评,终无损于清望”,并因他“崇尚俭朴,风为之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担任掌管大清财政的户部尚书以后,阎敬铭更是严格要求下属节用务实,并多次上奏朝廷削减不合理的开支。进入军机处后不多日,他就上疏皇上请求裁撤军机处的“点心钱”,认为每年花费大量银子的点心钱实在浪费。这所谓的“点心钱”,是指军机大臣们退朝以后,到休息室喝茶休息时茶房提供的点心,一般是每天两样,一周轮换一次。这些点心其实在市面上也卖不了多少钱,但是一到了皇宫内,上报的价钱就翻了几番。这是因为掌管采购的太监们层层加价,致使原本每天只有几十两银子的点心钱变成了几百两。
阎敬铭的这一做法自然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引起了中饱私囊的太监们和一些军机大臣的不满,一些同僚大臣下朝休息时故意在他面前摸着肚子喊饿,阎敬铭装做听不见,从袖子中拿出包好的麻花或者烧饼,吃得津津有味。旁边的大臣们见了这般场景,也只有叹气的份了。太监们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跟他作对,但总找机会暗地里给他使绊。
一次,内务府承办皮箱百口,每口皮箱开价白银六十两。阎敬铭觉得要价过于离谱,没有答应,太监们就把这事上报给了慈禧。慈禧召见阎敬铭,当场责问他为什么不允许采购。阎敬铭答道:“在市面购买同样的皮箱,每口最多不过六两,今已十倍,内务府虚报夸大的弊端可想而知。”慈禧暗地里也知道些内务府虚报夸大的弊病,没有责怪阎敬铭,只是令他半月内把皮箱买好。阎敬铭领了慈禧太后的懿旨,赶紧亲自带着人拿着银子去北京城的各个皮箱店购买,可是皮箱店都像商量好的一样关门歇业了。他觉得蹊跷,派手下问其中的原因,有个跟阎府熟识的店老板私下里告诉阎的手下说:“刚才有一些太监赶在阎大人前面到店里来吩咐,半月内不准开张交易,如有违反者商店就会被查抄,店里的人要治罪。”顿时,阎敬铭全然明白已遭人算计。无奈之下,他派属下连夜到天津去选购,结果等了好久却不见去采购人的消息。他派亲信去查问,才知道采购的属下拿了内务府太监一千多两银子,不仅购物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函没有发出,而且早已携裹银子逃跑了。阎敬铭无奈,只有在慈禧面前叩头谢罪的份了。还好,慈禧太后知道是太监们捣的鬼,没有治他的罪,只是让他把钱照数拨给内务府了事。阎敬铭虽然极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
还有一次,慈禧太后嫁内侄女,既想讲排场,摆阔气,又不愿自己掏腰包,她叫大太监李莲英直接找户部尚书阎敬铭办理。谁料被阎敬铭当场拒绝了,慈禧大为恼火。李莲英第二天威逼阎敬铭拨款。阎敬铭又给顶了回去,结果李莲英领了一帮太监到户部衙门乱砸一通,臭骂了阎敬铭一顿。liuxue86.com阎敬铭哪里受过这等气,但是他也知道是慈禧太后在背后给他们撑腰,实在拿李莲英这帮太监们没有办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积愤成疾,很快就卧床不起,大病了一场。病好后,他思绪万千,一气挥就了《不气歌》,并贴在床头反复吟咏自勉。他的《不气歌》是:
他人生气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把命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一代清官,在清末腐朽的官场上无力回天,只好自己委屈地吟咏《不气歌》来排遣心中的抑郁,实在是时代的不幸,国家的悲哀。
关于清朝的故事:清廷撤藩
康熙帝决定撤藩三藩。早在顺治死时,吴三桂拥兵北上入祭,兵马塞途,居民走避,清廷恐吴三桂生变,命其在城外张棚设奠,礼成即去。康熙帝亲政数年,深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镇之得失,曾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康熙六年,吴三桂以目疾请解除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以相试探。康熙帝命吴三桂将所管各项事务交出,责令云贵两省督抚管理。云贵总督卞三元、提督张国柱、李本深合词请命平西王仍总管滇黔事务。康熙帝以照顾吴三桂身体为理由,予以拒绝。
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康熙帝遂诏令尽撤全藩。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不能自安,在同年七月先后疏请撤兵,以试探朝廷意旨。经户、兵二部确议,吴三桂及所部五十三佐领官兵家口应俱迁移。疏下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多以为三藩不可迁移。惟有刑部尚书莫洛、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力请徙藩。康熙帝再命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会同确议,画一具奏。诸王以下所见不一,仍持两议。康熙帝考虑到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又以为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宿卫京师,谅吴、耿二人不能发动变乱。遂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
吴三桂、耿精忠疏请移藩,实迫于形势,并非本意。吴希冀朝廷慰留,如明代沐英世守云南之先例。及撤藩命下,愕然失望,遂与其心腹聚谋,暗中部署兵马,禁遏邮传,只许入而不许出,并勾结他省旧部,又与耿精忠联络应和,准备叛乱。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廷命礼部侍郎哲尔肯等赴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等赴广东,吏部侍郎陈一炳等赴福建,各持敕谕,会同该藩及督抚商榷移藩事宜。九月,清廷命陕西总督鄂善总督云南军务,宁夏总兵官桑额提督云南军务。此时吴三桂与其党正日夜加紧密谋。侍郎哲尔肯、学士傅达礼等既至云南,催促起行。吴三桂表面拜诏,而屡迁行期,反谋益急,而难于举兵之名。欲立明朝后裔以号召天下,但缅甸之役及杀害永历帝无可自解;欲行至中原据腹心之地举兵,又恐日久谋泄。是年十一月,吴三桂起,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顺从的官员,发布檄文,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佯称拥立“先皇三太子”,兴明讨清,蓄发,易衣冠,传檄远近,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并移会台湾郑经,邀约响应。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随吴三桂反。云贵总督甘文焜在贵州闻变,驰书告川湖总督蔡毓荣,急走至镇远,被副将江义以兵包围,甘文焜自杀,三藩之乱由此开始。
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叛乱。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九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起兵江南
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兵出三贵,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清军云集荆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撄其锋。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王辅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四方震动,人心动摇。康熙帝欲亲征,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清军东征西讨,顾此失彼。随后尚之信又叛于广东,总督、巡抚俱附之,清廷增兵两江。
天下响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政权统一大陆后,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普遍存在;阶级矛盾这时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继续存在。因此,当吴三桂刚一举起反清旗帜,明皇室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做出反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此外,三藩举起反清旗帜后,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也相继响应。
相持阶段
1676年(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以王辅臣败降平凉为转机,形势向有利于清军发展。随后,因郑经部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尚之信也相继投降。孙延龄又被吴世璠杀于桂林。于是,清军集中兵力进逼长沙、岳州,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
平定云南
1679年(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1673年(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攻陷。但马宝、胡国柱等叛军仍困兽犹斗,节节顽抗;满洲将帅仍多迁延,以致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云南,康熙二十年底,围攻省城昆明。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猜你感兴趣:
1.
2.
3.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