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诸葛亮真的对孟获七擒七纵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让人敬仰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让人敬仰的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历史上诸葛亮真的对孟获七擒七纵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只是一个神话吗
在准备两年之后,本应由李严或其他将领担当的南征任务,诸葛亮以“虑诸将才不及己”为理由,决定越俎代庖。对此,亲信王连曾经上书劝阻:“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见《三国志·王连传》)但是王连并没有了解诸葛亮更深的意图,所以在“停留者久之”后(同上),依然亲自率兵南征。
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兵自水路入越嶲,派马忠向东南出兵牂牁(治所在今贵阳附近,辖区包括贵州大部)攻击朱褒,派李恢向南出兵益州(益州郡,治所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以东)。诸葛亮一支部队到达越嶲时,本打算在高定部结集时加以打击,殊料高定部下发动军事政变,杀了雍闿及身边部众,另拥立孟获为首领。诸葛亮主力部队击垮高定,并将其杀掉,孟获在内讧之后尚未来得及整合,忽然间折其一臂,只得率部撤退到益州郡。此时,马忠已歼灭牂牁郡朱褒并将其斩之,李恢部先败后胜。五月,诸葛亮率部南渡泸水,进军云南,生擒孟获,随即留下了“七擒七纵”的千古美谈。
《汉晋春秋》载:诸葛亮军队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少数民族中威望很高,遂决定生擒感化。活捉后,让孟获查看蜀军阵营,并询问道:“我军如何?”孟获回答说:“过去我不知蜀军虚实,所以失败了。今天承蒙你让我看过,也不过如此而已,我肯定容易取胜。”诸葛亮笑笑,让他回去整军再战。凡七擒七纵,而诸葛亮依然要遣返孟获。这时孟获感动了,诚恳地说道:“您呀,具有上天一样的神威,至此之后,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当时有人对释放孟获持不同意见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诸葛亮解释说:“若留外人(指蜀军将领),必须同时留下足够的军队,兵留下来又没有粮吃,这是第一件难事;蛮夷刚刚战败,父兄死伤者甚众,若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祸患,这是第二件难事;更何况,蛮夷累累有叛变杀戮的罪行,自知罪孽深重,若留外人,相互之间都不相信,这是第三件难事。今天我打算既不留兵,又不运粮,但是却能使南中地区服从我方,知道尊卑上下,就彼此相安无事了。”
历来史学家对此笃信不疑,《三国演义》更将七擒七纵渲染得活灵活现。然而却不曾细想过以下几点:其一,冷兵器时代,西蜀军队不占绝对优势,李恢部先败后胜的结局,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其二,蜀军劳师远征,主客之势难以移位,千里转输粮秣,陌生的地形等对蜀军十分不利。其三,战争是兵戎相见、斗智斗勇、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打拼,不是猫捉老鼠的游戏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不是小孩过家家。稍有不慎,优劣之势立即转换,功亏一篑的教训经常发生。谨慎如诸葛亮者,敢玩七擒七纵的游戏吗?其四,即令是胜利,每次胜利的结果也大不相同,失败方主帅战死疆场、为部属所杀、为流矢所中、突围脱逃等难以预测,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次次活捉。
其五,七擒七纵是古今未有的战争神话,是诸葛亮难得一见的丰功伟绩。《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史料,很多来源于诸葛亮本人或部属,诸葛亮对典籍修撰十分认真,而在传记中,何以没有七擒七纵的只言片语?显然,陈寿对没有依据的过分颂扬断然抛弃的结果。至于“南人不复反矣”的颂扬,并没有历史依据。相反,《三国志》明确记载,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前,“南夷刘胄反,马忠破平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显然,所谓的七擒七纵,是《汉晋春秋》将毫无战争常识的道听途说著入了历史。
诸葛亮死后财产有多少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在临终之前,诸葛亮在送给后主刘禅的奏折中提到“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倾,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不少人对此深表怀疑,认为诸葛亮一个深握蜀国财政军事大权的丞相怎么可能只有这点财产。直到诸葛亮死后,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诸葛亮所言毫无虚妄之词,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光明磊落,甚至一些有道德洁癖的人也很少能从诸葛亮身上找到瑕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诸葛亮不仅严于律己对自己的家人也非常严格,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行为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和学习。在三国时代,纳妾是一种风气,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的小妾居然连换洗的衣裙都没有,寒酸的程度甚至还不如平民一般,这足够让人惊讶。在诸葛亮的公示的财产中我们可以了解,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倾,除了俸禄之外,诸葛亮没有任何的灰色收入,这样一个宰相的财产甚至还比不上民间的一个地主。
在古代是没有官员进行财产申报的,一个官员有多少财产一般人是很难了解的,除非是这个官员因为犯罪被抄家。而诸葛亮可以说是第一个主动进行财产公示的人,其两袖清风值得现代官员学习,难怪陆游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写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猜你感兴趣:
1.七擒七纵的典故
3.诸葛亮七擒孟获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