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家坎贝尔是谁
坎贝尔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陆军元帅,生前未尝一败,是一位常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军事家坎贝尔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军事家坎贝尔的简介
克莱德男爵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1792-1863)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陆军元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作为团长攻占镇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作为旅长击破俄军,作为驻印军总司令镇压印度土兵起义时。具有丰富殖民经验,文武兼资军政皆通的高级军官。英国驻印英军司令,陆军元帅。生于格拉斯哥。1808年人伍。参加过瓦尔霍伦岛的远征、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和美英战争。1819-1826年在西印度群岛服役,1837年后任98步兵团团长,领衔,1842年起在入侵中国的英军服役。1854年参加了克里木战争,指挥英军第一师,1856年任步兵监察长,晋升为,次年任驻印度英军司令。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1858年领陆军衔,并被封为克莱德男爵。1862年晋升元帅。
坎贝尔的生平简介
陆军元帅、克莱德勋爵科林·坎贝尔坎贝尔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原名科林·麦克利弗,坎贝尔是他母亲的姓。麦克利弗家族和坎贝尔家族都是苏格兰的贵族姓氏。柯林·麦克利弗的爷爷原本是富有的乡绅,因为支持1745年的雅格宾党叛乱被剥夺了财产,于是麦克利弗家族家道中落。科林·麦克利弗的父亲靠做木匠活谋生,他娶了一个叫安吉丝·坎贝尔的女人,1792年生下了小柯林·麦克利弗。科林·麦克利弗的舅舅约翰·坎贝尔是陆军,很喜欢这个小外甥,把他送入高斯波特皇家军官学校读书。由于“坎贝尔”是贵族姓氏,舅舅让小科林改用娘家的姓。于是,他就改姓坎贝尔。他十六岁毕业,被授予军衔,编入第9步兵团,立即参加了半岛战争。随威灵顿公爵转战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1813年6月参与了彻底击败西班牙法军的维多利亚战役。1813年10月7日,二十一岁的坎贝尔第三次受伤。由于伤势严重,没能参加最后攻入法国的决战。但他不等伤势痊愈就与另一个受伤军官私自溜出医院,返回前线。他因此受到上司的严厉批评,同时晋升为,可见上司很欣赏他的战斗意志。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开始裁军,他成为领取伤残补助金的后备军官,但他不死心。出去搞探险,曾远赴新奥尔良和英属圭亚那。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因精神失常无法理政,由王储——即未来的乔治四世——摄政,史称“摄政王时代”。王储是个花天酒地的人,带坏了社会风气,致使英国军事和政治体制相当腐败,贿赂公行。在母系亲戚的帮助下,他两次花钱贿买军衔,1825年买了军衔,1832年买了军衔,但仅得到虚衔,没实际职务。他屡次要求出任团长,直到1835年,闲置二十二年的坎贝尔才成为第98步兵团团长。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12月,他率领第98步兵团的800余官兵乘“伯莱色”号运输船跨六万里海疆前往中国。由于当时航海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技术落后以及航道、气候等原因,“伯莱色”号走走停停,直到1842年6月5日才抵达香港,补充完淡水和食物后,开赴长江口,正好赶上镇江战役。第98步兵团在隆冬时节离开英国,抵达镇江时已是盛夏。坎贝尔对中国知之甚少,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都不充分。该团官兵的冬装又厚又重,而长江流域热气逼人。英军官兵水土不服,像遭到骄阳暴晒的白菜一样蔫软无力,并连续遭受霍乱和热病的袭击。在镇江登陆仅十天,该团就死了53人。
镇江之战是鸦片战争的最后一仗,英军集结了9000步兵和3000海军,志在必得。道光皇帝深知,镇江一俟失守,大运河将被切断,中国内陆的经济动脉就掌控在英军手中。他把赌注押在这里,仓促集结了4000满汉军队。驻守镇江府的清军副都统海龄殊死抵抗,但只坚守了一天,杀死少量敌军,没能挡住英军的锐利攻势。道光皇帝绝望了。 第98团在鸦片战争期间死了多少人,当时是军事秘密。直到战争结束四个月后,坎贝尔才在给妹妹的信中写道: “到目前为止,本团死了283人,生病231人,其中60人生命不保。”
鸦片战争结束后,舟山成了质押物。史库德(Schoedde)率领第55步兵团和一个印度团驻防舟山,坎贝尔率领第98步兵团驻防香港。他晋升为,被授予巴思勋章。 第55步兵团运交华盖,连续遭到疫病袭击,全团至少有430余人葬身在舟山,基本上丧失了防御能力。1844年初,英国决定将该团撤出,饬令坎贝尔率第98步兵团接替55团,兼辖一个印度团,并以旅长身份出任舟山最高军事长官和民政长官。该年2月,第98步兵团从香港启程开赴舟山。 坎贝尔知道舟山是瘴气和疫病弥漫之地——所谓瘴气就是腐败有机物发出的臭气——当时的医学远不如今天发达,欧洲医学界对瘴气是否有害尚有争议,军医们提不出什么合理建议。坎贝尔重视士兵的体质,担心重蹈第55步兵团的噩运。他对付瘴气和瘟疫的办法很有趣:以清军为假想敌,大幅度增加军队的训练量和运动量。但疟疾、热病和赤痢还是让他伤透脑筋,士兵病故的事件始终没有消除,军队情绪低落。1845年,坎贝尔在日记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中写道:“我只剩下一个念头一个愿望,那就是长眠不醒。失望让我的精神崩溃了。我曾经指望他们(英军士兵)打起精神来,可是他们全都进了坟墓。职业生涯如同挣扎,成败利钝成了空洞的声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镇江战役结束后,坎贝尔在家信中谈到抢掠问题:“在镇江府和南京附近,远征军的许多人自助了大量东西,这种事我一点儿没干过。”他可能羞于使用“抢掠”(loot)等字眼,使用了“自助”(helponeselfto)一词。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出,所谓“自助”就是“抢掠”。英军军官的待遇优厚,士兵的待遇却很低,职位越低越贫穷,物质占有欲越强烈。坎贝尔承认自己有强烈的“自助”欲望。但他是团级指挥官,如果他不约束自己,就无法约束军队,更无法惩罚违纪的士兵。此外,用中国百姓的东西“自助”,他会良心不安。但他说,如果是抢掠中国皇宫,他的良心不会不安。或许正是基于这种逻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没有抢掠民居,却洗劫了圆明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846年7月25日坎贝尔即将离开舟山,他在这里驻扎了两年零五个月,驻久生恋,有一种依依难舍的感觉。他在24日的日记上写道:“傍晚我在海边散步——这是我在舟山的最后一次散步——我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宁静和安谧的日子,还积攒了一点儿钱,我想用这笔钱给自己安排一个舒适的晚年。我还能慷慨地帮助别人。我有充足的理由感谢上帝,是他把我送到这个地方来。”这是一个殖民主义者的真实心态。或许他是一个有道德感的人,舟山百姓才少受了掠夺,他也感到了一种心灵的平静,甚至庆幸上帝让他到中国舟山一游。
坎贝尔的历史评价
坎贝尔誉满英伦加官进爵,但也到了风烛残年。维多利亚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遗骨安放在西敏寺教堂的墓园里。他的故乡格拉斯哥市以他为荣,在乔治广场建了一座纪念碑。维多利亚政府也为这位殖民主义英雄在首都立了一座铜像,历史学家们则利用他的书信、战报等遗物,撰写了大量论文和专著。
坎贝尔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十分关心属下的福利生活,作战严谨细致,生平未曾一败。他的部下因跟他作战最安全和损失最小,称其为慢性子骆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看了“军事家坎贝尔的简介”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