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故事
腓特烈是近代欧洲第一战术家,比拿破仑毫不逊色,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强,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以普鲁士一个小国之力,独抗法、俄、奥三大强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故事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于1712年1月24日出生于柏林。他的祖父是普鲁士开国君主腓特烈一世,父亲是第二代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一世被称作“军人国王”,他把专制集权和军事力量加强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普鲁士当时只有300万人口,居欧洲第13位;领土面积居第10位。在他的统治下普军由38000人增加到83000人。跃居欧洲第4位。他也很重视发展工商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业,但那主要是为了发展军事力量。他治军极严,他经常用棍棒责打那些违反军纪的人。
腓特烈的母亲索非·德罗蒂亚王后是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妹妹。她不仅性情贤淑,而且对文学、音乐都有兴趣。腓特烈从小受她的影响很大,兴趣爱好与母亲相同。但威廉不愿儿子成为文弱书生,经常因为这方面的原因打骂腓特烈。1730年8月因为不满父亲安排的婚姻,以及父亲对他兴趣爱好的严厉态度,腓特烈决定趁跟随父亲出巡外地的机会逃出边境(有胆量!)。可惜被人发现,给抓了回来,关进了监狱。在狱中,他慢慢冷静了下来。威廉派了一个对重商主义治国颇有见地的人来陪伴他,此人对腓特烈的思想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他的启发下,腓特烈还对普鲁士日后的经济发展作了一番设想,他对经世治国的兴趣越来越浓。
腓特烈后来主动向父亲认错,并听从安排与奥地利的伊丽莎白·克里斯蒂娜公主结婚。此后他过起了田园生活,空闲时就吹笛谱曲、饱览群书、吟诗撰文。由于小时候的老师是法国人,所以他一向崇尚法国文化,他还给伏尔泰写过信。当然,威廉并没有忘记栽培儿子,常派他以王储身份到各地视察;还让他深入军队,了解军情。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腓特烈对军国大事已了如指掌,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成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腓特烈大帝从小就表现出较高的军事天赋,他28岁即位之初,就率领普鲁士军队参加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并为普鲁士夺得了西里西亚这块广袤而肥沃的土地。在块土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还体现在军事上,为普鲁士提供了一条坚实的军事防线。这一点,在日后的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和七年战争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之后在1750年爆发的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以普鲁士一国之力,单独和当时堪称世界强国的法国、奥地利和俄国三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联军交战。光是这三国军队的人数,就是当时普鲁士总人口的三倍之多。腓特烈大帝虽然屡屡战败,但他越挫越勇,并最终赢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而且保住了西里西亚。
通过七年战争,不仅使普鲁士领土面积扩张,也使其一跃成为了当时和英国、法国、奥地利、俄国等并列的欧洲强国。后世人们称其为“军事天才”,普鲁士人民更冠于其“大帝”的称号。
腓特烈大帝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是有着杰出的表现,他是欧洲各国中较先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国王之一,他对异教徒的政策也极度宽容,并且提出废除农奴制的提案,提高帮工、佣工的待遇。其开明的政策在当时世界上是极其罕见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腓特烈大帝在位期间,将领土扩张到了原来的一倍(原本普鲁士领土面积仅有11万平方公里,之后迅速达到22万平方公里),从第一次瓜分波兰和与英国结盟的许多方面,就可以看出其杰出的外交手段。
关于腓特烈大帝的评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腓特烈大帝的评价,后世的人们往往将他和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汉尼拔、古斯塔夫二世、拿破仑等著名的军事家相提并论。由此可见,腓特烈大帝在军事上的成就,足以在世界上排上一流的位置。
腓特烈大帝初露锋芒的第一战,是在他即位后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当时他占领了西里西亚,并多次面对奥地利军队的反击,守住了这块地方。从这一点上,足以看出其卓越的军事策略和高超的政治远见。事实上,正是有了这块地方,日后成为了普鲁士王国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据说,光是西里西亚地区的税收,就占到普鲁士总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为日后的七年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的军事才华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罗斯巴赫会战和洛伊滕会战,完美地表现了他控制军队的能力和指挥才能。日后,另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法国皇帝拿破仑对腓特烈大帝的评价说:“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能说的最高的赞誉之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785年西里西亚的阅兵演练大会上,同时与会的人员有英国的约克王爵、美国的康沃里斯和拉法叶特侯爵,在观看了普鲁士士兵的演练后,他们都对腓特烈大帝的排兵布阵佩服地五体投地,并将他的操演方法,带回国内进行效仿和沿用。
除了军事方面的,他对艺术和语言学也极其富有天赋。他能单独谱写笛曲的曲谱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还能十国语言,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国王。
关于腓特烈大帝的故事相关文章: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