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的故事有哪些
马援是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是一代名将,一生的战绩是比较的显赫的,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马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援的故事
马援从小的时候家境并不是很好的,上面还有哥哥,当时叫马援读书好出人头地,但是马援从小的志向是能够征战沙场不喜欢文章之类的,所以想要一心出去闯天下,但是不巧的是刚要走的时候哥哥却去之后就是机缘巧合了,受到了隗嚣的赏识,之后被任命为绥德,之后征战为了刘秀的天下是出了很大的力的,所以马援也是东汉的开国,功劳是比较大的。但是马援这个人是刚正不阿的,不喜欢阿谀奉承的小人。
所以在朝廷中是比较特殊的存在的,如果在朝廷中不能够随波逐流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马援的一生大部分还是在军旅中度过的,但是他的志愿也是能够战死沙场精忠报国的。有关马援不喜欢阿谀奉承的小人还是是有很多的典故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有一次马援征战班师回朝的时候,在迎接他回来的人群中有很多的想巴结他的人,有些还是马援之前认识的旧友,看见自己已经今非昔比了,想要来捞点好处。
其中有一个人叫做孟冀,是一个善于弄权的人也在欢迎他的人群中,之后马援发现了他对他说,你现在这样恭维我不就是和其他人一样了吗?我现在只是有一点功劳而已,即使能够巴结到我,我的功勋能够延长到什么时候呢?之后马援向孟冀询问自己能够长期保持功勋的方法,当时孟冀是没有回答出来的,但是马援却告诉孟冀,只有自己能够不断地为国效力征战沙场,这样自己的功勋才能够长期的保持下去。孟冀之后就说想要有一世功勋的人只有像马援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功。
马援马革裹尸的故事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革裹尸是个褒义词,多指军人战死于疆场,死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常用来形容将士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意志和决心。
在东汉时期,北边的少数民族经常进犯边境,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边境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边境这一问题,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虽然有了成效,但那也只是短暂的。东汉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困住了当朝者。这时候,后来的马革裹尸的主人公马援就出现了。早期的时候,马援跟着光武帝南征北战,战果无数。东汉建立之初,边境发生动乱,马援直接请旨出击,大破进犯的敌军,刘秀也因此将他封为伏波。时光易逝,英雄迟暮。在马援62岁的时候,北方的匈奴又来进犯,满朝文武议论纷纷,但是没人有能力担此重任,将匈奴驱逐出境。这种时候,马援怎么能坐视不理?要求率兵出征。
62岁在古代的时候算是高龄的,皇帝怎么还能忍心这么一位老者替自己去守卫江山?马援自然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是坚持到底,“老臣的筋骨还硬朗着,男子汉就应该为国战死在疆场之上,死后马革裹尸还,怎么能安心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现在有这样的机会,老臣怎么能畏畏缩缩?”皇帝无奈,只得答应。后来,马援在军中病逝,为祖国奉献自己最后的精力,算是圆了他那句“马革裹尸还”了。身为马革裹尸的主人公,马援老当益壮、不畏生死的精神至今仍受到后人的景仰。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的故事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出自《后汉书》的《马援列传》,作者为东汉著名将领马援。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是名将马援写给侄子们的劝告之言。当时,在前方征战的马援听闻侄子马严和马敦喜欢议论别人的缺点,便写下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一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来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马援在开篇写到,自己从马严和马敦处听到了别人的过失,如同子女听见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听见就好,但是嘴上不可妄加议论。对自己而言,生平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在背后议论他人,并且胡乱评判朝廷的法度。所以,自己宁可死去,也不希望子孙有这样的行为。马严和马敦身为自己的侄子,就更应该严谨处事,做一个光明磊落之人。其次,马援还在《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告诫侄子们择友而交之道。
马援写到,龙伯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敦厚诚实,并且威严谦虚。对自己来说,非常欣赏龙伯高。但是,龙伯高行为谨慎,而杜季良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人,用“豪侠”来称呼他非常的贴切。杜季良在交友时,从不看中人品和出身,换句话说,无论好的人还是坏的人,杜季良都会结交。所以,杜季良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前往奔丧悼念。虽然龙伯高和杜季良都有很好的品行,但是马援希望两个侄子向龙伯高学习,而不要向杜季良学习,正如“画虎不像反像狗了”,一旦效仿不成,那么侄子就会走上歧途。
马援的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
1.名将马援的简介
6.短篇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