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历史上著名典故负荆请罪的主角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希望对你有帮助。
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
廉颇在赵国与其他四国联合伐齐的战争中,立下大功而被封为了上卿。廉颇最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推测他的原因,如下。
他能够自知有错。为将者,大多骄傲和爽直。尤其像廉颇这种战功赫赫的大将,司马迁评价他是“以勇气闻于诸侯”。在他看来,自己辛辛苦苦靠带兵打仗、攻城野战赢来了上卿之位,蔺相如却凭借口舌之利、两次出使就轻松得到,而且官位还在自己之上,所以就不满不服蔺相如,才会口出狂言。因此当他知道自己错时,就承认错误。这对于为将者而言,错就是错,这没什么不可以承认的。
他出于为国考虑。蔺相如是出于先国难而后私仇的考虑,一直回避廉颇,不与他产生冲突。而廉颇当初针对蔺相如时,只是因为内心不满,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等到知道后,爱国的他自然也会像蔺相如一样。廉颇爱国,可以从他晚年被排挤离开赵国,即使投奔他国也常常思念故国可以看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认同了蔺相如。廉颇是不满蔺相如才要羞辱他,其实是他并不知蔺相如的能力才不认同他的地位高于自己。而当蔺相如一直回避他,他对门客的解释传到他耳中后,他醒悟了,肯定了蔺相如。因此,廉颇负荆请罪时,说自己是粗鄙卑贱,而蔺相如是心胸宽广。而等到蔺相如原谅自己后,也愿意与他结为同生共死的好友。
廉颇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事情要从很久以前说起,赵王得到一块非常珍贵的和氏璧。消息被秦王得知,他十分眼馋,想要将和氏璧据为己有。秦王派使者去见赵王,说是想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和氏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赵王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大家都认为秦王只不过是想要骗和氏璧罢了,不是真心想要交换的。可是不答应,又怕秦国进攻赵国。赵王左右为难,这时有个人推荐了蔺相如,赞扬他机智勇敢,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蔺相如带着赵国使者与和氏璧前往秦国,将和氏璧呈给了秦王。秦王对宝贝爱不释手,可是对十五座城池没有提起。蔺相如知道秦王不愿意交换,心生一计,对秦王说宝玉上有条裂缝,让他指给秦王看。秦王听了蔺相如的话后,将宝玉交给了他。蔺相如得到宝玉,便举着它靠向柱子说,赵国诚心实意来交换,秦国却没有交换的诚意,如果秦王相逼,他就撞碎宝玉。秦王怕蔺相如乱来,取出地图,表明那几座城池是用来交换的。蔺相如表面上是妥协了,实际上让人在夜间偷偷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在之后的渑池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秦王让赵王鼓瑟,并让人记录了下来。蔺相如让秦王给赵王击缶,在秦王拒绝之后,以命相逼。秦王只好听从蔺相如的话给赵王击缶,蔺相如也让人记录了下来。在蔺相如的帮助下,赵王维持了王的尊严。蔺相如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被赵王封为相国,地位远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之后就有了将相和的故事。
廉颇负荆请罪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说明白点,就是老师在给学生上完课后,对这一节课的内容、过程、成果等方面的总结和反思。这一行为,以前很受那些教育学家的重视,现在许多教师也开始学会了这一点,得出了不少心得,也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就对《负荆请罪》的教学反思来看,老师们一般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剧本形式的课文,是新颖的,因此让学生们了解和把握剧本是课程的重点之一。所以除了讲述故事发展外,老师会给学生介绍剧本的一些常识,并且以该文为例,让他们来其中剧本的戏剧冲突。
二,课文篇幅虽短字数虽少,但人物被刻画除了鲜明的性格。因此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老师会着重让学生去把握文中蔺相如、廉颇以及门客韩勃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并对他们进行分析和理解。
三,因为是剧本形式,所以需要表演出来才能更好地对它进行把握,也最有意义。因此有些老师会要求学生在课后朗诵剧本,甚至多人一组自己排演成小话剧进行表演。
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相关文章:
1.廉颇负荆请罪
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
上一篇:王翦是怎么消灭楚国的
下一篇:李牧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