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诗人的故乡在哪
次北固山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那么次北固山下诗人的故乡在哪?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次北固山下诗人的故乡在哪,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辛弃疾的故乡
辛弃疾(1140.5.28-1207.10.3)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豪放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重要的将领和伟大的诗人。辛弃疾的主要文学成就有开拓了词的新的思想意境,他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也是南宋时期豪放词的第一人。辛弃疾豪放词尤为著名,他的主要词有《破阵子》、《西江月》、《浣溪沙》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辛弃疾豪放词吧。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是辛弃疾豪放词中较有成就的一首,这首诗创作于1200年,当时的作者已经辞去官位,闲居在铅山。这首词是一首春日小唱。词的上联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词清句丽,别有一番韵味。下联是作者因景抒情。表达作者弃政而回归大自然,玩乐与山水,但每当无奈之时,就会想到故人,想要知道他们的情况,于是逐渐的新增了一番惆怅和哀怨。这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流利,更是别具一番音韵之美。
《破阵子》是辛弃疾豪放词的另一代表作。原本人们是借酒消愁,可以一醉万事休。可是作者喝醉了酒,忧愁也没有消失,一心只想着如何收复失地。他点亮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怎样才能够用上他,发挥它的作用。在梦中,一个军营接着一个,吹响了号角声。八百里的军营,战士们欢乐一起。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于是点兵沙场,准备出战。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既了却了君王的天下事,同时又给自己赢得生前身后的名誉,这是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壮举。但在当时的战争和朝代中,现实的残酷是不可能会实现的。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辛弃疾的成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词中之龙,他与苏轼被合称为“苏辛”,可见他在词坛中的地位是如此之高。他有很多成就,比如他是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又是南宋豪放词的第一人等等。
辛弃疾的成就主要分为思想内容和书法成就。辛弃疾成就中的思想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始终将收复国家失地和洗雪国家的耻辱作为他一生所奋斗的事业。这一点与陆游十分相似,辛弃疾将这一切都写进自己的诗词中,表达出了他对时代的期望以及对现实的失望,对民族的热情之情和对现实中人的愤怒之情。但在文学方面,他跟陆游又有很大的区别,辛弃疾词的风格是随着情绪的变动在不断变动的,而不是像陆游那种严整的七律诗句的格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虽然辛弃疾与苏轼两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们两人的艺术风格又是截然不同的。苏轼所创的词是一种较为豪放阔达的风格,但他的词没有得到继承的发展。而辛弃疾的风格是具有强烈的反差效果,是一种大起大,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量。所以同样是豪放派,但苏轼是比较偏向与潇洒,豁达的。而辛弃疾则是给人一种慷慨悲壮的情感之情。
辛弃疾的成就中,另一巨大成就就是他的书法成就。辛弃疾的书法现在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馆中,他的书法是属于中锋用力,书写十分流畅自如,他有著作《书画鉴影》。
猜你喜欢:
2.
4.
5.
次北固山下诗人的故乡在哪
上一篇:历史上杜甫究竟怎么死的
下一篇:高适是唐代什么时期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