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是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普鲁斯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把自己的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倾注在《追忆逝水年华》中。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普鲁斯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普鲁斯特的简介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普鲁斯特出生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自幼体质孱弱、生性敏感、富于幻想,这对他文学禀赋早熟起了促进作用。中学时开始写诗,为报纸写专栏文章。后入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对柏格森直觉主义的潜意识理论进行研究,尝试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柏格森、弗洛伊德成了他一生文艺创作的导师。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由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普鲁斯特的生平简介
1882至1889年,普鲁斯特在巴黎贡多塞中学求学。这是一所大资产阶级子弟聚集的学校,他交游较广,并开始进入社交界,与作家法朗士和其他一些文学界名流相识,因而进入圣日耳曼区古老贵族世家的沙龙。
这时期普鲁斯特开始写作,向杂志投稿。1896年,将各处发表的纪事、随笔、故事等汇编成第一部作品《欢乐与时日》出版。1896至1899年,写作自传体小说《让·桑德伊》,未完成,直到1952年由后人根据手稿整理发表。少年和青年时代,普鲁斯特热衷于出入交际场所。但他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磨练分析批判能力。他后来的作品基本取材于这个时期的经历。1900至1906年左右,他翻译、介绍了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的作品。罗斯金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相信直觉胜于对客观事实的分析。1903至1905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1908至1909年间,写过一篇阐述美学观点的论文《驳圣伯夫》,生前未发表,直到1954年才发表手稿的片断。论文主要批驳圣伯夫的文艺批评方法,认为文艺作品和作者个人不宜联系过于密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写作《让·桑德伊》和《驳圣伯夫》的同时,普鲁斯特开始构思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从1906年开始写作,到1913年,全部布局轮廓已定,分7大部分,共15册。1913年,小说第1部《在斯万家那边》完成后,作者自费印行,反应冷淡。1919年,小说第2部《在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而成名。1920至1921年发表小说第3部《盖尔芒特家那边》第1、2卷;1921至1922年发表第4部《索多姆和戈摩尔》第1、2卷。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逝世前将作品全部完成。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女逃亡者》(1925)和第7部《重现的时光》(1927),是在作者死后发表的。
普鲁斯特的文学特点
无论怎么说,形形色色的佣人一直是普鲁斯特热衷的题材。”在普鲁斯特作品里我们读到了朱庇安、艾梅先生或塞莱斯汀·阿尔巴拉特身上动人的阴影。这一人物系列一直通向弗朗索瓦丝;她那粗犷、棱角分明的体形就像从《时辰之书》(Book of Hours)里的圣玛尔塔身上直接搬下来的。至于那些马夫和猎手,他们总是无所事事,好像付他们工钱就是为了让他们闲着发愣,而不是要他们干活。普鲁斯特对种种仪式的鉴赏集中于各种对下层佣人的描绘。谁又能说清楚这种对佣人的好奇心多大程度上变成了普鲁斯特阿谀奉承的一部分,而对佣人的阿谀奉承又在多大程度上同他的好奇心混合在一起?谁知道对这些置身于社会顶层的佣人角色的艺术描摹具有多大的艺术潜力?普鲁斯特呈现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摹本,他身不由己地这样做,因为他承认对他来说,“看”(voir)与“摹仿欲”(désirer imiter)本是同一桩事情。普鲁斯特身上这种既唯我独尊又巴结逢迎的双重态度由莫里斯·巴雷斯的一句话形容得再贴切不过。他说普鲁斯特像个“挑夫客栈里的波斯诗人”(Un poete persan dans une loge de portiere)。这是有关普鲁斯特的文字中最精彩的一笔。
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可以发现对这些观点的有力支持,从中看到了人类傀儡般的行为,希望之渺茫,友谊和爱情之幻灭,习惯的残暴,社会的堕落·····一切都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口味。人们一般不去考虑普鲁斯特作品中积极的有希望的部分,也不接受那些崇拜者们的溢美之词,这是很自然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他的作品对于痛苦的描写远多于对怎样摆脱这些痛苦的方法的探索。艺术上的不平衡性是合理的,因为它符合感受的真实,但对于初次涉猎他作品的读者来说,不免要引起诸多误解。《过去韶光重现》的延期出版为这些误解提供了进一步的理由;直到一九二七年(这年《过去韶光重现》出版),争论才最终明朗而告完结。
然而,在许多细小方法中,普鲁斯特是涉及了弗洛依德的领域:普鲁斯特提及的人们在熟睡状态中所呈现的“本能深度”及“原始状态”,使人似想起弗洛依德的“伊德”,人们为潜意识冲动所躯使,他还注意到了记忆与思维中许多相关的因素。最后,他确是非常无意识地写出了马塞尔这一个绝妙的精神分析的典型:恋母排父,性反常行为,想入非非,抑郁异常,而且患有神经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官能症—这一切都有力地印证着弗洛依德的学说,而普鲁斯特当初只是要写出一个人的经历而并非一部心理分析小说。
另外,还有一个绝妙的词语联系着普鲁斯特和弗洛依德:“潜意识”——幸好,弗洛依德比爱因斯坦更能为一般人理解——这种比较似乎更有实效。弗洛依德论及的是潜意识、无意识和伊德,普鲁斯特所论及的,一般说来只是关于潜意识,虽然他的用语是“无意识”。在普鲁斯特的观点和术语中没有弗洛依德的印迹,而且也没有任何细微的征象可以表明,在写作时他已了解了弗洛依德的著作。他的小说所以成为“系列的无意识的小说”,是因为它本身便是一种遗忘与记忆的现象,正如他后来接受波尔斯采访时阐述的那样。他认为人们的逻辑思维有着现实或未来的实际功用,‘白们很容易从我们的头脑中失落,但是可以被由主观意识所控制的记忆呼唤回来,有时也会由记忆中的偶然机会唤回。不过,我们倒是无意地发现其他一些我们并不能称之为“遗忘了的”东西,因为我们从未记住它们,它们也会有力地完整地通过非主观记忆而上升到表面来,它们中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伊德,潜意识压抑力,道德瘤,或治愈它们的分析法,性也不扮演任何角色。
因此,普鲁斯特原以为《索罗梅和戈莫勒》和《女囚》会引起人们对他著作的道德谴责,或是对他本人的仇视与贬斥,但相反这两部作品却增加了他的声誉。一是因为弗洛依德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时代风尚的变化。
普鲁斯特的历史评价
关于普鲁斯特的作品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但可以发现,自他逝世后,各种评价渐趋于好与坏两种极端。普鲁斯特的成名作是《在少女们身旁》,此后,从《盖尔芒特一家》、《索罗梅和戈莫勒》到一九二三年的《女囚》,声誉日益增长。当然,总是伴随着毁誉不一的争论。一些人认为《索罗梅和戈莫勒》的水平下降了,但显然《女囚》中的部分章节对此有所弥补。接下来是出版的空白,其间,哥若缪克、皮埃尔-昆特、杰昆斯、瑞伏尔等评论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捍卫着普鲁斯特的声誉。一九二六年,《消逝的阿尔贝蒂娜》出版,这对他们应该是个帮助,但结果却相反,此书帮了反对者的忙。一年以后《过去韶光重现》的出版成为普鲁斯特声誉的新的转折点,它证明普鲁斯特的捍卫者们是正确的。普鲁斯特被法国普鲁斯特研究让-伊夫·塔迪埃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
安德烈·莫罗亚说过:“别人写过十五部或二十部小说,有时还颇具才气,但总不能给人一种启示,读到一个总结的印象。这些作者满足于开发众所周知的‘矿脉’;马塞尔·普鲁斯特却发现了新的‘矿藏’。”
1919年,普鲁斯特凭借《在少女们身旁》(《追寻》第二卷)获得龚古尔奖,勒克莱齐奥说,“我从他那里找到了一些跟我创作相似的地方,比如对家庭、遗产等问题的讨论。跟普鲁斯特一样,我也从个人家庭历史中找到了所有我写作的热情所在。”在勒克莱齐奥看来,《追寻》在法国文学上拥有持续的地位,“它描写情感、人类的灵魂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是某个事件或某个时期发生的事情,这就像我喜欢的老舍先生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反映的是某个文化中的内涵,所以它不会因为随着时代过去而被遗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普鲁斯特是谁相关文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