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德意志帝国崛起
德意志帝国以三次王朝战争开始,以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一部德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那么你了解德意志帝国崛起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德意志帝国崛起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介绍德意志帝国崛起
希特勒的早年经历
希特勒可以说是德国历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犯下滔天罪行,无法洗白。我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讲,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
小胡子希特勒
希特勒出生于德意志与奥地利的边境小镇勃劳瑙,是奥地利人。如果希特勒听从了父亲的安排,那么他会是帝国一个基层,勤勤恳恳地为国家机构运转工作,可是他没有。如果他听从内心的安排,那么他可能是个画家,多年之后人们会发现原来当年有一位爱国的青年画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家流落维也纳街头,留下一些画作,可是他也没有。如果他坚持他热爱建筑的梦想,那么他可能是位优秀的建筑师,可惜他也没有。
希特勒在维也纳流浪时画的油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希特勒上中学时就休学了,在父母去世后,希特勒来到维也纳,开启了他为了面包流落街头的五年艰苦日子。
一战期间,希特勒作为士兵参战,因作战勇敢受到表彰,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奖章,在战争中还因毒气毒瞎了眼睛,后来坚信医生的话,凭信念让双眼复明,这给希特勒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他坚信了意志和决心的作用(包括后来坚信打赢二战的意志)
一战失败后,希特勒加入纳粹党,魏玛共和国期间,希特勒在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中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他的《我的奋斗》。
希特勒早年受到历史老师的影响,成为一个极端民族主义者,视哈布斯堡王朝为德意志民族的灾难。一战的失败,对于很多德国人,尤其是激进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而言,是很难接受的,因为当时投降的时候,德国远没到无条件投降的地步。当时战火还没烧到德国境内,德国的将士都在境外与敌军艰苦拉锯,甚至一度出现反败为胜的迹象。
1.德国面临的内外困境
在之前我们已经分析过一战前后德国的国际局势,这里我们再简略提及一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战前,按照德国的规划,战争对自己有利需要三个条件:
1、奥匈帝国必须协同作战
2、社会民主党人士必须合力作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英国必须保持中立。
由此看来,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显得时机对德国非常有利,因为把战局控制在东欧,至少可以保证英国不会立即介入,而且英国也乐于见到奥匈帝国与沙俄之间的权利平衡向奥匈帝国那方倾斜。
德国曾向奥地利开出空头支票,“陛下将信守盟约的义务与个人深厚的友谊,忠实地站在奥匈帝国这一边”。但是这个忠实地站在奥匈帝国这一边在军事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上的含义却语焉不详,如果俄国出兵奥匈帝国,那么德国是出兵协助还是仅仅像后来一战发展的那样采取守势,并没有在当时说清楚,而维也纳方面明显高估了德国的出兵意图,做出了进攻塞尔维亚的决策。
由于当时战争技术的限制,使得防守优于攻击,进攻的一方虽然能赢得土地,但无法使敌国退出战圈,这使的一战从闪击战变成了消耗战,各方互相拉锯,但对战略却收效甚微。因此,德国在战争初期打下的土地在消耗战中并没有丢失多少,造成了许多德国士兵对战争的盲目乐观。
不过,英国的海上封锁成为了制胜的决定性武器。英国的封锁让德国的物资供应处于劣势,为了打破英国的封锁,德国有两个方案应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个是发动无限制潜艇战,这个方案最终没有把英国打出战局,而且还促成了新的敌人——美国的参战,这个方案以失败告终。
另一个方案是与列宁结盟,这个方案成功了。在败战连连和内部人民挨饿的情况下,列宁利用群众与军方对和平的极度需求,在俄国发动一场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列宁的胜利,也是德国的胜利,因为东线战场问题解决了,德国似乎又有了机会。
1918年《布雷斯特——里托夫斯克合约》的签订,标志着德国和布尔什维克俄国达成盟约,德国可以向西线集中兵力。但协约国对于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干预又让德国看见一个机会,想彻底使俄国成为德国的附庸,于是德国在俄国推进到顿河河畔的罗斯托夫,大面积侵占了俄国领土,甚至考虑把俄罗斯本土改造成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此事深植在许多德国人心中——包括希特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18年3月到8月,德国陆军出现了戏剧性地反转,本来已经疲惫不堪物资匮乏的德军,再度充满胜利的意志,展开攻势并获得巨大战果,然而到了8月份,随着美国动员体系运转起来,盟军展开反攻,但一部分德军因为战败的威胁更加狂热,作战更加勇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以,在希特勒看来,德国是有取得胜利的可能的,那么最终为何失败呢?肯定要归咎于国内的分裂主义者,在帝国的背后插上了一刀,这些帝国的敌人就是犹太人和共产党,这成为日后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清洗共产党的一个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与此同时,德国内部政局也发生变化,因为德军已无获胜可能,当时的德国外长海因茨提出组建一个议会民主政府,对内把战败的锅甩给政敌多数派,对外彰显德国是因为国内政局变化才转而结束战争,而不是因为军事崩溃。
一战后,围绕在德国周围的四大帝国(英法俄奥)之一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炸出许多破碎地带,产生很多小国,这些小国有朝一日都会沦为大国的势力范围,这个大国就是德国。此外,俄国因为战争爆发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令西方列强惶恐不安,新生的苏联无法与西方列强结盟,只能与同样遭到唾弃的德国交好。
所以,一战后的德国局势是优于一战前的。德国的强权地位实际上得到了强化。
战败后的德国此时正被两个枷锁束缚着,一个是巨额战争赔款,一个是限制军备。为了摆脱战争赔款,德国不惜以经济崩溃为代价。斯特凡·茨威格写到: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像1919年至1923年之间的通货膨胀一样,将德国的中产阶级调教得愿意接受希特勒。这是德国政府面对巨额的战争赔款,意图追求德国马克在国际间不再拥有支付的能力,其做法是放任通货膨胀,这种做法是拥有大量财富的中产阶级财富缩水,令中产阶级愤恨无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德国放任通货膨胀,以便使自己失去偿付能力来规避赔款,法国则利用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的机会开疆辟土。双方争斗达到高潮。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1919年,1美元仅仅能换到10马克,到1923年初,1美元能兑换2万马克,到1923年底,1美元能换到4.2兆马克。此时,连工人阶级也受到了损害,人们已经不可能通过工作赚钱,因为即使赚到了钱,钱也会在明天一文不值。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到了政治,1923年的德国濒临政治解体。
货币改革暂时稳住了德国内部局势,而英法两国因为战争时期借了美国大量的战争贷款,此时是美国的债务国,于是出现了德国向英法提供战争赔款,英国将战争赔款用于向美国偿还战争贷款,美国为了让事情得以运转,又将钱贷款给德国供其发展还款,后来有人估算,德国人大约支付了100亿马克,却获得了250亿马克的美国贷款,同时德国的经济又复兴起来。
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资本主义世界,这给了德国逃避战争赔款的另一次机会,德国政府意图使德国变得如此贫困,以至根本没有能力继续支付赔款。最后连德国的债权人都不得不承认此事,美国总统胡佛在1931年要求英法停止向德国索取战争赔款。所以当时的德国政策激化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恶果,蓄意使德国经济完全破坏,借以摆脱赔款。这个政策获得了成功,只不过其代价是把德国百姓再次推向了希特勒。
1932年的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德国挣脱了列强对德国的军事限制,德国取得扩充军备的资格,再次以大国身份跻身列强。至此,德国摆脱了制约自身的两大枷锁——战争赔款和扩军备战,但这一切都被希特勒坐享其成。
2.希特勒的夺权之路
那么,希特勒的纳粹党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由一个小党在1932年时成为全国第一大党,总的来说有三点原因:
1、经济危机:当时执政者布吕宁为摆脱战争赔款,有意让经济恶化,不仅工人,就连雇主都陷入了贫困,而希特勒是唯一一个允诺克服贫困的人。
2、民族主义:1918年以后的民族主义情结没有完全消散,而且通过“背后捅一刀”和“十一月罪犯”表达出来。纳粹党公然宣称:德国人其实绝对可以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实际上已经打了胜仗(就战局表现来看,确实如此),不料却因为诡计和背叛以致胜利遭到诈取。
3、希特勒的政治格局远超当时德国政坛的其他人物,他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甚至可以用伟大来形容他的大胆远见与灵敏直觉。
这三个因素汇在一起,使得纳粹党逐渐上升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等布吕宁完成他的重大外交成就——取消战争赔款后,准备再为国内政治带来变局时,国内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兴登堡将布吕宁免职,选出了总理弗朗次·冯·巴本,巴本采取与布吕宁完全相反的做法,直接政变,解散国会,举行国会大选,这样各中产阶级政党与社会民主党无法获得执政的多数议席,而极右派的国家社会主义党和极左派的共产党则居于多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于是,国会再次遭到解散,但巴本的解散国会行为明显违宪,总理必须辞职,但巴本不打算下台,想利用国会解散后的空当期,进行政变,将民主宪法换成君主宪法。但是此时找不到合适的德国皇位继承人。为了反对老旧的君主政权体制,德国人民只有选择希特勒。
嗨,希特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政治不确定性导致的厌倦感,使人们想要重新拨云见日,恢复统一秩序,期盼一位强有力的人物用铁腕和意志来使德国重新崛起,这个人不是过气的老德皇,而是一位众望所归的元首人物,希特勒符合了大家的愿望。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将魏玛共和国改名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接下来的四个月,希特勒几乎攫取了所有的政治权力。一方面肃清政治领域,通过各种恐怖活动取消各政党。另一方面,放弃了自己领导的冲锋队——纳粹党的武装组织,选择了国中之国——国防军。因为国防军军事素养高于底层出身的冲锋队,而且希特勒的夺取总统之路必须要得到国防军的支持。为此,希特勒几乎逮捕了所有冲锋队高层领导,枪毙处决。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宣布为继任者,国防军按照约定向希特勒效忠,承认希特勒为军方最高指挥,这样希特勒夺得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最高权力,加上在纳粹党的领导地位,希特勒实际控制了党政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清洗冲锋队受到了中产阶级和上流阶层的欢迎,毕竟冲锋队所干的都是卑鄙的暗杀恐怖行动,且出身大多是底层无赖暴民。因此希特勒的清洗活动受到大家的容忍,希特勒也乘机杀了不少保守派人士。
冲锋队虽然被清洗了,但接替了设立集中营任务的还有党卫队,党卫队成为国家警察,成为一股无所不在的势力。希特勒通过恐怖和宣传两个统治工具,加强其影响力。希姆莱与戈培尔充当了希特勒的左膀右臂。
在1934——1938年,希特勒又达成三项成就,提高了他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1、恢复充分就业,
2、顺利扩充军备。由于扩充军备,原国防军的各级官员都得到升迁,所以希特勒得到了国防军的大力支持。
3、外交政策方面。退出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际联盟,向世界挑战。实行普遍征兵制,不再受只保持10万陆军的限制。紧接着在不通过战斗的情况,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让渡给德意志帝国,希特勒当初许诺的事似乎都逐步实现了,这德国民众觉得希特勒似乎什么事都能做成功。
希特勒主导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延续了以往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连贯性,这种连贯性在一战失败后短暂地中断了一阵。但是在内政方面,一人独裁的国家恐怖主义则不是德意志帝国的延续,而这一切在1933年,都被百姓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并非一党国家,因为它并不是由一个严密的政党来实行有效统治,没有中央委员会,没有中央政治局,第三帝国完全由希特勒个人来统治,是一个元首国家。德意志帝国不是希特勒的终结,仅仅是他野心的跳板,构建一个新权力架构的起步,所以希特勒故意不协调诸多机构和组织,导致了在第三帝国境内出现了国中之国,法治国家与官僚国家的司法程序可以并行。
当然,德国历史上确实进行机械化屠杀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行动,这是永远的污点。但是关于德国民众是否知道大规模的屠杀犹太人还有待商榷,因为,当时的德国报纸还很包容,可以自由发声,虽然实际上宣传已经被控制,但报纸上只是宣扬犹太人是灾祸,但并没有屠杀犹太人的报导,而且犹太人都是被运到波兰集中营,对内仅仅称为犹太迁徙而已。
由于一战时,俄国的退出,德国侵占俄国大片土地,希特勒相信二战能重复一战的模式,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讲到,“命运本身似乎愿意在此为我们指出方向,东方的巨大国度已经崩溃在望”。
此外,希特勒认为一战德国在西线战场主要是输给了英国,所以,二战前,希特勒努力让英国保持中立,放弃大海军政策和世界政策,只针对法国和俄国,竭力避免与英国撞车,但最终希特勒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37——1939年之间的英德谈判已经言及德苏大战,英国虽然与新生的布尔什维克苏联关系非常糟糕,但英国也绝不允许苏联被德国吞并,因为那样即使德国没有强大的海军,也将成为一个极其强大的国家,这不符合英国一贯的离岸平衡政策。而且,此时日不落帝国在全球的霸权已经岌岌可危,为保证英国在地中海和东亚的利益,应对远离本土的挑战,英国不想在欧陆爆发一场战争拖垮自己,所以英国采取绥靖政策,允许德国吞并德语地区,比如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但必须要和英法一起行动,维持欧洲的稳定与和平。
英德各怀着自己的心思召开了慕尼黑会议,会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缘地带划给德国,这是德国的胜利,但英国也取得一定成果即德国采取任何外交政策都应该事先与英国协商。德国想在东欧展开手脚大干一场,却因此受到限制。
德国因此面临一个新形势,因此希特勒暂时与斯大林结盟,集中力量先解决西欧问题。希特勒丝毫没有收敛他解决完西欧问题后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意图,那为什么斯大林还要同意答应与希特勒结盟呢?
在斯大林看来,既然早晚德国都要大举入侵苏联,那还不如把球先踢到西欧,暂时避开战争,借此希特勒短时间内不能向苏联开战,苏联争取到备战的时间,在此有利背景下,苏联与德国达成约定,挤在德苏两大强国之间的波兰再次面临被瓜分亡国的悲惨命运。
1939年9月1日,战争开始,当月波兰就败亡。丹麦语挪威也遭到占领,1940年,法国也在六个星期内被击败,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自然也被占领。此时摆在希特勒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打败英国,英国与欧陆隔着英吉利海峡,而德国又没有强大的海军与英国匹敌,想占领英伦三岛,就只由一条路可走——控制制空权。由此爆发了德国和英国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大规模空战。虽然德国在空战中失利,但对德国的影响并不大,如果希特勒想按照预期对苏联开战,英国不解决,就永远是德国的一个包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希特勒犯的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就是忽视了苏联,一个拥有广大纵深地带的大国不可能像波兰和法国那样轻易被击败。而且一战时落后的沙俄在斯大林手中已经完成工业化,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工业强权。虽然在德国进军初期,苏联也是惨败,但随着德军的深入,双方便陷入僵持,紧接着就是苏联的反攻。
令人费解的是,德国在深陷苏联战场后,居然向美国宣战,罗斯福得以战胜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者,加入对德作战阵营。这让德国的战败几乎无可避免,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还会坚持战争直到战火烧到德国境内?
有一种理论认为,希特勒一直相信最终胜利,因为他的个人政治生涯中多次深陷绝境又奇迹般转败为胜的经验。而且西方同盟国与苏联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让他觉得同盟不稳定,有隙可乘。另一种理论从病理学角度,说希特勒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好大喜功,孤注一掷。希特勒曾向外国的外交官表示:“如果德意志民族不再强韧,不准备做出充分的牺牲,不愿意为自己的生存流血的话,那么就应该沉沦,被另一个更强大的所毁灭,届时,我不会为德意志民族流下一滴眼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二战德国不可避免的战败,这样,从第一帝国到第三帝国,德意志帝国以三次王朝战争开始,以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一部德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第三帝国的片刻荣光很快就消失殆尽,德意志似乎又进入了分裂的宿命,300年前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50年前的维也纳会议,26年前的巴黎和会,都历历在目。分裂与统一,始终是德国面对的问题,历史仿佛再次回到了它的起点,德意志,他在哪里?
雅尔塔会议达成美苏英法四国分别占领德国和柏林的协定,以期彻底改造德国社会,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德国被四个协约国占领,勉强维持着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但战胜国联盟本身就有意识形态的巨大分歧。所以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德意志帝国就分裂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学习英美模式,建立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则学习苏联模式,进行社会改造和经济转型。
美国领导的西方列强曾经主导过德国的统一,但斯大林倡导的统一德国的中立则让西方列强无法接受,因为德国的中立势必导致美国长期后退出欧洲,苏联掌握欧洲大陆的主导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49年分裂成的两个国家在1955年分别加入两个对立的军事组织而定型下来(北约和华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柏林是个特殊所在,在四国管辖之下,处于开放状态,随着美苏对峙,冷战开始,经济的恶化与政治氛围的紧张,造成民主德国数以百万的人民逃入联邦德国,为应对内外交困,柏林墙修建起来。德国的分裂与欧洲的一分为二密不可分,想要促进德国统一的大前提是欧洲的欧洲化即一体化。
3.德国对二战的反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勃兰特对着纪念碑下跪,令所有人诧异不已。勃兰特在二战中是反纳粹的,战后,他本不必下跪,却替所有必须跪的德国人下跪了,德国人接受了自己在历史上沉重的一面,接受了自己犯下的错误,没有否认自己发动了二战,没有推卸自己屠杀犹太人的责任,跪下的勃兰特,站起的是德意志。(反观我们的邻居,日本对二战的反思则发人深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分裂不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眼看德国的分裂就要划上句号,这时世界格局的发展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0年9月,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与美苏英法召开“2+4外长会议”,达成《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10月3日,德国统一庆典开始,勃兰登堡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四十一年的德国再次统一。柏林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半个世纪以来,德意志民族经历了大起大落,可谓命途多舛,从“最优秀的种族”中惊醒,从帝国的巅峰跌落,陷入分裂,又因国际形势戏剧性地重新统一。
重新统一的德国再次凝聚起强大的力量,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当然在2007年被中国超过,如今居世界第四,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内的主导力量,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介绍德意志帝国崛起
上一篇:德国与奥匈帝国的同盟介绍
下一篇:德意志第三帝国军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