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事件>古代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成语历史讲解_中国古代成语历史介绍

时间: 炀炀21 分享

  成语俗语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其中包含并反映着该国家或民族的特有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成语历史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成语历史事件一: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是发生于 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本指 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 和氏璧,完好地从 秦国带回 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 归还物品主人。

  【释义】完: 完整无缺;璧:古代一种扁圆形的、中间有孔的玉器; 赵: 赵国;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都城。后来比喻把原物 完整无缺地归还本人。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中国古代成语历史事件二:毛遂自荐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将毛遂视为上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楚国已至。平原君不敢怠慢,第二日一早,太阳刚刚升起,便上朝与楚考烈王商议合纵之事。楚王道:“合纵之事,当初先由赵国发起,后张仪游说各国,联盟未能牢固。当年先是(楚)怀王为纵约长,率诸侯伐秦而不克;后又由齐缗王为纵约长,而列国皆背信弃义,合纵又败。时至今日,各国皆以约纵为讳,六国合纵联盟只不过一盘散沙,无济于事。况且秦国今日之强六国皆不能敌,唯有诸国各自安保方为上策。再者,秦楚新近通好。楚若与赵合纵,岂不是背信弃义,自惹刀兵之苦,代赵受怨吗?合纵之事还是算了吧!”平原君从容对答,陈说利害,但楚王终因惧怕强秦,犹豫不决。

  毛遂等二十人于朝下等候,眼见日上中天,约纵仍未成功。十九人便对毛遂道,“先生上。”毛遂亦不答话,按剑拾阶而上,昂首走上朝来。对平原君说:“合纵之事,只要言明利害,三言五语便可解决,却为何自日出谈至日中,仍未商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楚王见有人竟敢按剑直闯朝堂,且出言不逊,不觉怒起心头,但又不明此人底细,且慑于毛遂之威严,便转身先问平原君道:“此是何人?”平原君道:“此乃胜之门客毛遂。”楚王便高声叱喝道:“大胆狂徒,本王与你家主人谈话会纵之事,岂有你说话之地,还不退下?”

  毛遂毫无惧色,按剑直前,说道:“合纵乃天下之事,天下人皆可议之,况在我家主人面前,你叱者何来?仗你人多势重罢了。然如今你我相距仅十步之遥,你的性命便握于毛遂手中,还逞得什么威风!当年商汤凭借七十里之地而王天下,周文王仅凭百里地,却使天下诸侯臣服,又有哪一个凭借了势众人多呢?”楚王脸色稍和,问道:“先生有何话说?”

  毛遂道:“先前,楚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此乃霸王之资,天下诸侯哪个能当?然一泱泱大国竟为一乳臭未干之竖子白起率区区之数万人连连挫败,一战丢鄢、邓等五城,郢都划为秦郡,再战而烧夷陵,三战则为秦兵毁先王之宗庙,辱没先人,此乃百世之仇怨,赵国都为之羞愧,可大王却偏安于一隅,但求苟安,不求报仇复地,怎对得起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呢?合纵之事,对楚实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想那秦国久存虎狼之心,并吞天下之意早已昭然若揭,赵亡,楚亦不会长久。想当年,苏秦首倡合纵,六国结为兄弟,致秦十五年不敢东进一步。今秦虽围邯郸年余,二十万精兵日夜进攻,却未能损邯郸毫厘。且魏素交好与赵,必遣救兵,若楚赵合纵成功,联合魏、韩,灭秦精锐于邯郸城下,乘势西进,则楚可报先仇,收复失地,重振楚威,如此百利而无一害之事却犹犹豫豫不能定夺,到底为了何故?”言罢,毛遂双手按定佩剑,怒目而视楚王。

  楚王立刻连连称是,道:“就依先生,就依先生。”毛遂问:“主意拿定了吗?”楚王道:“定矣!定矣!”毛遂便呼楚王左右:“取鸡狗马血来!”左右取铜盘至。毛遂双手托住铜盘,跪献楚王道:“大王当献血为盟,正式合纵之约,大王先饮,我家主人次之,毛遂再次。”于是于朝堂之上歃血定盟,合纵事成。

  毛遂左手托定铜盘,右手招呼朝下十九人道:“诸位就于朝下共同歃血吧!你们这些庸碌之辈,所谓‘因人成事’者,不就是这样吗?

  中国古代成语历史事件三:围魏救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 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 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是 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 逆向思维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出自《史记》 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 大梁(今河南开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 邯郸(今 河北邯郸)部队而使赵国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围魏救赵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 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 田忌、 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 魏军,遂解赵围。事见《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 三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演义 》第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 操既自出,寨心空虚,可 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 ’之计也。”

  《 水浒传 》第六四回:“倘用‘围魏救赵 ’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 梁山大寨,此是必然之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歇后语:孙膑救邯郸——围魏救赵

  成语典故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战国策·齐策一· 邯郸之难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邯郸之难,赵求救于齐。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邹子曰:“不如勿救。”段干纶曰:“弗救,则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郸,其于齐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军于邯郸之郊。”段干纶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郸,军于其郊,是赵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承魏之弊,是赵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郸拔。齐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看过“中国古代成语历史事件”的人还看了:

1.反映历史故事的成语4个

2.关于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

3.

4.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精选

5.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

6.古代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7.历史的成语典故大全

中国古代成语历史讲解_中国古代成语历史介绍

成语俗语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其中包含并反映着该国家或民族的特有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成语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