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起因是什么
负荆请罪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称将相和,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负荆请罪的起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负荆请罪的起因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以及渑池之会两件大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从一个小小家臣到位列上卿,地位甚至在战功赫赫的大将廉颇之上。因此,廉颇感到不满和羞辱,于是有了之后“负荆请罪”的故事。
公元前283年,因为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秦国知道后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因为担心把玉璧给了秦国后对方赖账不给城池,不给秦国又怕对方撕毁合约直接攻打,所以出使秦国的使臣非常关键,最后由宦者令舍人蔺相如担任。蔺相如到了秦国,给秦昭王献上和氏璧后,见他准备赖账,就骗回玉璧威胁要撞碎它让秦王顾忌,然后又要求他得到玉璧必须先斋戒五天。期间,蔺相如派人带着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五天后,他又去面见秦王,与他说明情况表示愿意赴死,最后秦王无奈放其回国。蔺相如回国后被封为上大夫。
之后,秦国几次攻打赵国,在279年因为向集中力量打楚国,就约见赵惠文王来和谈。于是,蔺相如跟随赵王前往。见面双方饮酒,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下。而秦国的史官当场记载的是秦王命令赵王弹。见此,蔺相如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他又威胁让自己的血溅在他身上。秦王不开心只好击了下缶。蔺相如就让赵国史官记载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大臣让赵国献上十五座城池,蔺相如让秦国献上都城咸阳。直到结束,秦国都不敢下手。会面结束,回到赵国,蔺相如因功被封上卿。
负荆请罪的比喻
负荆请罪比喻什么?比喻向人认错赔礼道歉。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也有一个立下无数战功的大将军廉颇。因为蔺相如在赵王与秦王的会面中立下了功劳,被赵王封为了相国,地位超过了廉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廉颇认为蔺相如不过是贫民出身,何德何能身居高位。廉颇逢人就说,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就当上了比他更大的官,如果他遇见了蔺相如,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了廉颇的话,之后处处忍让,甚至称病不再上朝。蔺相如怕上朝时自己站在廉颇的前列,会刺激到他,当朝引发争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次,蔺相如上街,远远地看见廉颇的马车后,就让马夫走了另一条道。蔺相如惧怕廉颇的事渐渐传扬开来,相府门客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向蔺相如请辞。蔺相如询问他们离去的原因后苦笑不得。为了安门客的心,蔺相如举了渑池会的例子表示自己连王都不怕,又怎么会害怕大将军。蔺相如向大家说明自己避让廉颇的原因,原来他是为了大局着想。廉颇和蔺相如是赵国最重要的两个臣子,如果两人爆发冲突,想必赵国不久就会陷入战争。门客知道相国的意思后,看见廉颇的手下都绕着道走,也不管别人对他们的指指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蔺相如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廉颇的耳里,他觉得很羞愧。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向相国赔罪。之后两人成为了最佳拍档,共同为赵国的未来出谋划策。负荆请罪比喻那些向廉颇一样做错事的人向对方道歉。虽然不必向廉颇一样袒胸露乳背负荆条,但也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负荆请罪比喻什么知道了吧。
负荆请罪的意思
负荆请罪,出自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典故,原话是“肉袒负荆”。后来这四个字演变成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说背着荆条向人请罪,用来形容主动向人道歉、认错,表示愿意接受惩罚。
“负”是背负、背着的意思,比如如释重负中的“负”字也是一个意思。“荆”是荆条,是一种灌木,它的茎很坚硬,所以在古代常常用来制作刑杖。背上荆条,其实就是让对方拿着荆条来惩罚自己。需要先脱去上衣,一般还要给对方下跪。因此,这就是一种表示认错、认罚态度的行为。古时候要被刽子手公开处斩的犯人,一般也是赤膊上身,双手被绑在身后,背上也插着一个木牌,上面一个鲜红的“斩”字。这个木牌叫“斩条”,不过是后来演化出来的,周朝时不是这样的规定。所以说不定,这一方式就是从负荆请罪得来的灵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请罪”表示自己知道错了,愿意接受惩罚以求对方原谅,所以这两个字是在解释“负荆”这一行为的含义。与《史记》里的原话,去掉“肉袒”前两个字而加上“请罪”两个字,就是为了让那些不清楚成语出处典故的人更容易从字面来理解这个成语。
负荆请罪这一行为除了廉颇做过,《水浒传》里的李逵也做过,但那都是古代,是那些猛将爷们才有胆子和能力做得出的事。到了后来,一般道歉认错的方式就变成下跪自己扇耳光了,而到了现在,就成了跪搓衣板或者键盘。
负荆请罪相关文章:
1.
3.写给朋友的话暖心
负荆请罪的起因是什么
上一篇:明朝蓝玉案的历史事件介绍
下一篇:王昭君和亲的历史事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