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2)
步入盛世
隋炀帝初期国力仍然兴盛,隋炀帝营建洛阳,开凿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带动关中地区与南北各地区经济与贸易发展;并对四周国家展开征讨,扩张隋朝版图。然而,由于隋炀帝急功好利,使得这些作为对社会反而造成破坏 。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由于长安位处偏西,粮食供应困难。公元604年,隋炀帝派杨素、宇文恺于洛阳兴建东都,以掌控关东与江南经济,在洛阳周边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大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隋炀帝又注重宫城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了沟通江南经济地区、关中政治地区与燕、赵、辽东等军事地区的运输与经济发展,隋炀帝推动隋唐大运河的建造。大运河带来许多好处:将中国重要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许多商业城市,其中江都(今扬州)更成为隋朝重要的经济中心;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有人认为这使得中华文明成为有机体的整体文明。
然而,由于隋炀帝急促兴建大运河,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加上疾病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 。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 。607年,隋炀帝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达并州,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 。早在隋文帝时期,在朔方、灵武等地修筑长城。608年隋炀帝出巡榆林时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山西西北长城外的浑河)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
在政治制度上,隋炀帝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创新典章制度。大业前期是公认的隋朝全盛时期,即使《隋书》也将前七年和后七年分开来写,以示区别。
群雄并起
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统治危机 。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长白山(山东章丘)发动民变,抵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唱出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镇压。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同年被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举兵叛变,达官子弟纷纷参加,隋朝统治阶级正式分裂,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叛乱 。
河南地区有翟让、李密的瓦岗叛军。616年,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河南荥阳东北),打下荥阳诸县。617年,瓦岗军又攻破距东都洛阳的粮食存库兴洛仓。由于李密擅长作战,翟让让位给他。李密自封魏公,建国魏,以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领回洛仓,直逼洛阳城下。然而内部纠纷猜忌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后投降越王杨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河北地区有窦建德的叛军,616年,窦建德领导河北叛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冀州大部分地区,两年后自封夏王,建国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613年,两人在齐郡(今山东)举兵叛乱,随后南下到江淮南地区发展。617年,占领高邮,切断江都(今江苏扬州)与北方的联系。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走向覆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隋廷在此局势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公元616年,隋炀帝命越王侗留守东都,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他下令筑丹阳宫,准备迁都丹阳(今南京)。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大多是关中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北逃关中。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弑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
不久宇文化及又弑秦王浩自封许帝,建国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 ,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18年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为唐高祖。中原地区得知炀帝死讯后,618年6月22日,洛阳留守“七贵”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侗为帝,改元皇泰 ,即隋哀帝,又称皇泰主;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隋哀帝,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
620年,东突厥的处罗可汗派人迎接萧后及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来东突厥,立政道为隋王,把留在东突厥境内的中原人交给杨政道管治,建立“大隋”,史称后隋,“有众万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于定襄” 。630年,唐朝出兵灭亡东突厥,另外分兵攻破定襄,后隋才灭亡。
衰亡原因
隋炀帝大业年间围绕封爵勋官制度而推行的政治改革,势在打破北周宇文泰以来实施的“关中本位政策”,通过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强大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未能与建立民生顺遂、团结安定的政治局面相结合起来,最终爆发严重的统治危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回顾历史,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李渊在《授三秦豪杰等官教》一文写到,“义旗济河,关中响应,辕门辐辏,赴者如归。五陵豪杰,三辅冠盖,公卿将相之绪馀,侠少良家之子弟,从吾投刺,咸畏后时,扼腕连镳,争求立效”。说明了关中豪强的数量、质量很高,势力强大,在受到朝廷的压迫后,反心尤盛。所以,在统治集团变乱时期,这些豪强,借机起事,纷纷而起。
再看江淮到岭南地区,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南朝的统治地区,有众多支持南朝的豪强地主,隋朝建立之后,它们大都成为隋朝的异己力量。所以,后来在南方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武装反抗隋朝的叛乱,其时,陈之故境,大抵皆反。隋文帝虽然平定了这次大暴动,但是采取的是镇压和妥协结合的方式,很多叛乱头领后来成为了州郡的刺史、县令,所以这股强大的势力并没有被根除,一旦天下有变,这些潜在的力量立即起兵反隋。
还有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今河南、山东一带地主起兵的数量也很多。中原矛盾素来复杂,妄起风波,旧号难治(三国时期,曹操为稳定河北曾经建都于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如此激化,隋政权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于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三股势力,以李渊、杨玄感为代表的隋朝高官显贵,以萧铣、沈法兴为代表的南朝残余势力,以刘武周等为代表的地方大族群起反隋,锋镝鼎沸,星离棋布。史家有论,称割据为"土崩",叛乱为"瓦解",顷刻间土崩瓦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资,又四处征讨,过度耗费隋朝国力。其中以对高句丽的战争最剧,为隋朝带来衰亡。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基本解决北方外患。除了北方外,位于陇西青海一带的吐谷浑汗国,也时常入侵隋朝。596年隋文帝派光化公主与吐谷浑和亲以安抚之,608年隋炀帝派军占领吐谷浑,史称隋与吐谷浑之战。隔年隋炀帝西巡张掖,置河源、西海、鄯善与且末四郡。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大臣纷纷朝见隋帝,各国商人云集张掖进行贸易。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与新罗是隋朝的藩属国,他们希望能借助隋朝的力量制服高句丽。当时倭国正值改革派的圣德太子执政,他派遣隋使以学习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两国之间虽然因帝王称呼问题在外交上发生“礼仪之争”,但并未严重影响双方关系。隋朝征讨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意图扩张势力;而隋朝希望建立朝贡体制,高句丽不听号令,于是双方兵刃相见。隋朝总共对高句丽发动四次征战,导致数百万人丧生,引起国内人民对隋炀帝的强烈不满。其中在第四次攻高句丽时爆发隋末民变,隋将相继叛变,隋朝趋向灭亡。
隋朝皇帝列表相关文章:
1.
2.北周皇帝列表
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2)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隋朝最后一个皇帝杨广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