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古新发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2年4月13日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1年考古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1年考古新发现: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东南距代家门村约500 米,西邻贾鲁河上游九娘庙河,坐落在河旁二级阶地之上。该遗址发现于2005年冬。2011年4~8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对该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发掘面积50平方米。发现数以万计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制品与动物骨骼及其残片等,还有20多处用火遗迹,以及由上述遗存构成的古人类居住活动面。
通过区域地层对比可知,埋藏在上部马兰黄土堆积之下河漫滩相堆积中的老奶奶庙遗址,应属于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气候较暖湿时期。刚刚获得的一组加速器碳14的年代测定数据均为距今40000年前后(未校正),校正后的实际年龄应该更早。这些情况显示老奶奶庙遗址正处于现代人类及其行为出现与发展的关键时段。而在老奶奶庙遗址新发现的数量众多的文化遗物,尤其是以灰烬堆积为中心的活动面遗迹的发现,则填补了过去中原地区以及东亚大陆这一阶段旧石器文化发现的空白,为认识中国境内及东亚地区现代人类及其文化起源与发展等 一系列重要史前考古的关键课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资料。
2011年考古新发现: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
福建奇和洞洞穴遗址位于漳平市象湖镇灶头村东北,在2008年12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迹与遗物。遗迹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人工石铺活动面、灰坑等,新石器时代早期房址、灶、火塘、柱洞、灰坑等。遗物包括人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骨器、动物化石、煤矸石、动物骨骼、螺壳等。
奇和洞遗址地层连续、清楚,碳14测年数据与文化特征表明:遗址的年代为距今17000~7000年,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洞穴遗址,也是目前福建省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奇和洞遗址的发现是福建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一项重要发现,也是近年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该遗址代表了福建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土著文化,对分析海峡两岸古人群的迁徙和文化交流以及对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等课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奇和洞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福建乃至中国东南区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阶段的空白,为探讨新旧石器过渡阶段人类体质演化、生计模式转变、技术发展等提供了珍贵而翔实的材料。对探索农业起源、陶器起源和早期燃煤历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1年考古新发现:浙江余杭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
玉架山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从2008年10月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杭博物馆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调查与发掘。玉架山遗址的发掘,第一次发现了由多个环壕组成的环壕聚落,这种聚落模式不仅是良渚文化的首次发现,也是长江流域史前考古的新发现,是田野考古上的一次新的突破。玉架山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清理良渚文化墓葬数量最多的遗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年多来,考古专家共在此发现了六个相邻环壕围沟组成的良渚文化完整的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这一发现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结构,进而了解整个良渚文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由多个环壕组成的完整聚落, 第一次揭示出了良渚文化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 提供了研究良渚文化的基本社会组织单元及其人口数量可供观察讨论的全新材料和视野。玉架山遗址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唯一性,其重要性不在于环壕这一形态,而是6个环壕构成的聚落群,它的每个环壕内的墓葬涵盖了良渚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而且在其内部已形成中心,有了初步的社会分化,有较稳定的社会形态,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十分难得的。
2011年考古新发现:内蒙古通辽哈民史前聚落遗址
哈民遗址地处内蒙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东南约15公里,南距通辽市区40公里。这里南望西辽河,北靠新开河,是大兴安岭东南边缘,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的腹地。遗址在一片相对低洼平坦的林网带北部,被掩埋在一米多厚的风积沙层下面,遗址总面积达17万余平方米。
2010年5~9月,因通(辽)-霍(林河)铁路复线改扩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通辽市科左中旗文物管 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对铁路沿线进行文物调查,这期间发现了附近正在被盗掘的哈民遗址。鉴于遗址保存现状堪忧,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上报国家文物局,经批复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后对遗址进行了局部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1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哈民遗址进行了大面积有计划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哈民遗址距今约5500年之前,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好、现象之复杂奇特、出土遗物之丰富在整个东北地区的史前考古中都是极其罕见的,尤其是残存的木质房屋顶部结构和房址内大量凌乱的人骨遗骸为复原史前生活原貌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及有自身特色的装饰麻点纹的陶器、种类繁多的石、骨角蚌器、精美的玉器等,对研究新石器时期的房屋结构、经济生活、制陶工艺、宗教习俗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1年考古新发现: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
石柱地遗址位于宜宾市屏山县楼东乡田坝村七、八组,地处金沙江北岸一至五级台地,属于向家坝水电站淹没范围。2010年5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专业钻探队伍对遗址进行了勘探,发现有新石器、商周时期文化层堆积及大量汉代墓葬,遗址分布面积约10万平米,可分为四个区。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在遗址的I区、III区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0000平方米。共清理新石器、商周、战国秦汉、明清各时期遗迹800多个,采集了大量土样、炭样、动植物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标本,出土有大量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等。
I区:地层堆积可以分成22层,其中19-22层为新石器时代,15-18层为商周时期,11-14层为秦汉时期,2-10层为明清时期文化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III区:地层堆积可以分成12层,其中第12层为新石器时代,9-11层为沙层,6-8层为商周,4-5层为汉代,2-3层为明清时期文化层。
石柱地遗址分布面积大、文化堆积丰富、时代跨度时间较长,在川西南乃至金沙江流域是首次发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距今约4500年,是继叫化岩遗址之后在向家坝水库淹没区取得的又一重大收获。
2011年考古新发现: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叶家山墓地位于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八组。2010年12月底,当地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批铜器。2011年1月至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随州叶家山墓地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共发现墓葬65座和1座马坑,除因民房压占的2座大墓未掘外,其余墓葬都已发掘完毕。
墓群共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质地的文物达739件套,青铜器多达325件。据器物形制特点分析,这批遗物的年代为西周早期。从多座墓葬出土青铜器上见有“曾侯”和“曾侯谏”的铭文看,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和曾侯相关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
随州叶家山墓地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西周姬周文化的特性,时代早且明确;二是出土铜器丰富、完整;三是多数铜器都有铭文,国属应属于曾国。上述若干特征已初步显示这一墓地的重要性及所具有的重大学术价值。
2011年考古新发现: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位于辽宁省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内,墓葬区位于东大杖子村中部老河道以西的村落中,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在院落空地及街路中间发现墓葬137座,由于民居、院内硬覆盖地面下均未能勘探,推测墓葬总数应超过200座;在墓区西北部的北山遗址所见遗迹有窑址、灰坑、灰沟、灶址等,墓区东部500米处的杜梨树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窑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东大杖子墓地目前已发现墓葬137座,已发掘43座,出土各类遗物近千件。
墓地中的墓葬分为两类:一类为中、小型封石墓,随葬品均较丰富,以铜器为主,包括具有土著特点的曲刃青铜短剑(个别有金套柄)等兵器,具有燕文化特点的铜礼器(个别有金属镶嵌)、车马器等。有少量的陶器,多具有土著文化特色,如盉、大口尊等。另一类为封土墓,可分大、中、小三种,这类墓随葬品相对较少,以燕式陶器为主。其中M40出土了大量燕式仿铜陶礼器。
从已发掘的墓葬分析,墓地年代上限为战国早中期,下限为战国晚期。
从北依大山、南临开阔平川的地理形势,推测该墓地的墓葬总数在200座墓以上。见有长宽近10米大型墓葬的等级,置木棺椁和卵石封填的墓葬结构,随葬有错金镶嵌的成套大型精美燕文化铜礼器、车马器、兵器,特别是出土了具有东北土著文化特色的金柄套曲刃青铜短剑、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铜戈祖型的双胡铜戈等,都说明,这是一处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前所未见的等级很高且完整保存下来的战国墓地,对研究公元前三至五世纪前后东北以至北方地区有关民族的活动、燕文化与东北以及东北亚古代民族的融合过程、燕秦汉统辖东北地区的历史背景等,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011年考古新发现: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云山汉墓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山顶,海拔高程73.6米,西距盱眙县城30公里,南距汉代东阳城遗址1千米,西南与青墩山、小云山汉代贵族墓地相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09年初,大云山发生了严重盗墓事件。2009年2月至3月,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现场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钻探表明大云山山顶区域存在大型汉墓区。由于现场不断受开山采石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博物院对大云山汉墓区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揭示出一处完整的西汉江都王陵园,出土了大量铜器、金银器、玉器等精美文物,许多文物均为首次发现。
大云山一号墓的墓主人当为江都易王刘非,大云山汉墓陵园为西汉江都王刘非的陵园。
2011年考古新发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窟顶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以开凿于北魏的大型佛教石窟著名于世,是我国第一批国保单位,2001年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山西省文物局和大同市文物局安排下,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云冈石窟研究院和大同市考古研究所配合,组成云冈联合考古队。根据国家局和专家组意见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连续数年在云冈窟顶做遗址调查和发掘。2010年,云冈联合考古队在山顶试验区(一区)南部(33窟以西)发掘一处较完整的北魏佛教寺院遗址,发现塔基、前廊后室的北房、东房和西房等。印证了《水经注》描写云冈石窟当年“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雄宏气象。在去年工作基础上,我们今年又在云冈窟顶八字墙以东发掘一处北魏至辽金的建筑遗址。
发掘工作始于今年4月,先期用RTK测绘仪按照大地坐标测量布方,保证了与其他学科的对接和相互使用;还做了窟顶工地南部边缘的安全保护矮墙。随后由南至北开10×10米的探方50个进行发掘, 10月底发掘基本结束。连同探沟,发掘总面积5000多平米,具体位置在云冈石窟五窟和六窟顶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年发掘出土的依然是一个佛教寺院遗址,地层分四层,现代层、明清层、辽金层和北魏文化层。发现的主要遗迹有塔基、石柱础、铸造井台、熔铁炉、灰坑、水井、建筑遗迹等。
2011年考古新发现:山东京杭大运河七级码头、土桥闸与南旺分水枢纽遗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1年3~4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山东段的工程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聊城市文物局、阳谷县文物管理所,对位于山东省阳谷县七级镇的七级码头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
七级码头坐落在横穿七级镇的京杭大运河东岸,明、清两代是莘县、阳谷、东阿等周边市、县漕粮北运的起始码头。其历史悠久,《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阳谷七级镇曾名毛镇,北魏时因有七级石阶的古渡口而改名七级镇。据《阳谷县志》所记,“七级古渡”在明、清两代为阳谷八景之一。其始建年代不详,根据考古调查发现的《重修渡口石磴碑记》碑文所录,本次发掘所见码头系乾隆十年(1745年)由民间集资重修而成。清末以来运河缺少监管,地处镇中心的七级码头一带被建房的居民完全填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年度考古工作,对七级码头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发掘;对东侧连接码头的古街进行了部分发掘;对码头南侧运河东岸的晚期排水设施进行了清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本次考古发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物。出土清代、民国时石碑六方,碑座、碑首若干。出土数量较多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还有少量的白瓷、青瓷、蓝釉瓷、彩瓷。另出有日常生活陶器、陶砚台、小型石器和少量铜钱等。值得注意的是码头下河道地层中的包含物很少,当为码头使用中经常清淤的结果。
七级码头的发掘,清理了一座保存良好的京杭大运河码头设施,为七级镇的名称由来提供了考古实证,确定了码头的结构、尺寸、构筑方法,发现了水线和大量反复插拔的木桩痕迹等,让我们对运河河水与河道的变化状况以及船只停靠岸边的方式有了深入了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街的清理,确定了古镇街道的历史及铺设构成方法,与码头和两侧店铺相结合,重现运河古镇交通畅达、商业繁华的景象。大量石碑的发现,对了解运河古镇的人文历史有着重要价值。七级码头遗址的发掘,也为大运河申遗工程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是京杭大运河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水利枢纽遗址,具有一套完备的运河分水和航运系统。通过大面积的调查、勘探、测绘,对分水枢纽工程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砖石堤岸、石砌台阶码头、南岸大堤、石驳岸以及石砌分水口设施、邢通斗门的清理发掘,让我们对南旺段运河河道设施、引汶济运工程设施的结构、布局以及大运河河水的平衡调节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明确了通过戴村坝截引小汶河水源和利用石驳岸顶冲与分水口的形状结构相结合实现南北分流济运的水工技术成就,为研究分水枢纽工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对科学编制运河保护规划、京杭大运河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1年考古新发现
上一篇:2009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下一篇:2012年度十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