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消防安全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知识基本常识,消防工作重在预防,大家都应该掌握基本的防火和救火的知识,这样当火灾来临之际,我们才能从容的逃离危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幼儿消防安全基本知识,希望你喜欢。
消防安全知识基本常识1
一、发现火灾第一时间该怎么办?
发现着火要大声呼喊,或敲打面盆、铝锅等能发出响声的东西,召唤更多的人参与灭火,并迅速拨打电话“119”向消防部门报警。拨打“119”时要注意以下细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19”火警电话(最好用固定电话),要沉着镇静,听见拨号音后,再拨119号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电话接通后,应清楚地讲清着火的地址(包括路名、街道、巷名、门牌号)。
尽可能讲清是什么物质着火及火灾的范围,以及被困人数。
冷静地回答“ll9”总机台通信人员的提问。
电话挂断后,应派人在路口迎接消防车。
二、灭火三要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顺风灭火,以防被火烧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根部灭火,效果最彻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距离根部2——3米处灭火,最佳距离。灭火器的有效距离只有4.5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三、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把灭火器放在地上,左手扶瓶颈,用右手食指勾住安全销,轻轻一拉。左手不可以用力握把手。
拿起钢瓶,左手托住瓶底,右手用力挤压把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灭火时钢瓶应向下倾斜45度。
钢瓶压力表指针指向红色区域,说明灭火器失效,指向黄色、绿色区域的可以正常使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四、水不能扑救哪些物质火灾?
碱金属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与碱金属(如金属钾、钠)作用后能使水分解而生成氢气和放出大量热,容易引起爆炸。
碳化碱余属、氢化碱会属不能用水扑救、如碳化钾、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钙以及氢化钾、氯化镁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轻于水的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原则上不町用水扑救。
熔化的铁水、钢水不能用水扑救。因铁水、钢水温度约在1600℃,水蒸气在1000℃以上时能分解出氢和氧,有引起爆炸危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不能用强大水流扑救,必要时,可用喷雾水流扑救。
高压电气装置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流的情况下,一般不能用水扑救。
五、火灾发生时应遵循的“三救”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防烟。用湿毛巾3——8层捂住口鼻(只能防3——5分钟),没有条件可以在衣服上洒上小便进行防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把握方向逃生。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在伸手不见五指或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赶紧从地上爬着找墙,顺墙来找门(顺、逆时针方向均可),从门逃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借助工具逃生,三层以下的火灾应及时利用绳子(或把窗市、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将其牢牢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上,然后沿绳子下滑,逃离火场。4——6层发生的火灾可以借助用消防栓来逃生。
消防安全知识基本常识2
一、关于消防安全的知识
1、四懂
(1)懂得岗位火灾的危险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懂得逃生疏散的方法。
2、四会
(1) 会使用消防器材;
(2) 会报火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 会扑救初起火灾;
(4)会组织疏散逃生。
3、四个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 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3)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4、五个第一
(1)第一时间发现火情;
(2)第一时间报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第一时间扑救初期火灾;
(4)第一时间启动消防设备;
(5)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
二、基础消防知识
1、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96119电话,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
3、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4、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不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6、购买合格的烟花爆竹,燃放时遵守安全燃放规定,注意消防安全。
7、家庭和单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8、每个家庭都应制定消防安全计划,绘制逃生疏散路线图,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9、室内装修装饰不应采用易燃材料。
10、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三、消防基础知识大全
1、正确使用、经常检查燃气设施和用具,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阀门、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教育儿童不玩火,将打火机和火柴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3、不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不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
4、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5、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6、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7、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8、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9、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0、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消防安全知识基本常识3
一、基本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有助燃物、有着火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常见的火源有:明火、高温物体、火星、电火花、强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生活中的因素引起的火灾主要包括:用火不慎、用电不慎、用油、用气不慎、吸烟不慎、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
4、家庭易燃物品有:木制家具、被褥窗帘、衣物、沙发、书籍、煤气罐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二、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
1、禁止携带烟花爆竹和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进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有专门库房存放,随用随领,不要在现场存放。
3、注意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用完后要切断电源。
4、不带火种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洒精等)去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山林防火
1、教师和家长带孩子外出野游、打猎、放牧、采药时不要带火种进山,更不准在山林地区吸烟。
2、学校组织学生到山林地区旅游时,严禁组织野炊、篝火晚会等活动。
四、家庭防火
1、安全使用炉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烟囱要远离电线、顶棚、木墙壁和木门、木窗等,至少相隔0.2米以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炉体周围应有防护或离开可燃物0.5米以上。
(3)清除炉灰、炉渣时不要乱倒,不可接触可燃物,最好要有固定的安全地方。
(4)生火时千万不要用汽油、柴油和洒精等引火。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2、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
(1)液化石油气灶具不能放在卧室、办公室、阳台或仓库、礼堂等公共场所内,以防漏气失火。
(2)正确掌握开关的使用方法,用毕切记关阀门、开关,阀门坏了要及时更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使用液化气时,要有人看管,不可远离,随时注意调节火头的大小,防止汤水外溢浇灭焰,引起跑气。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液化气罐要直立摆放,不能倒放,更不能用火烤。
(5)如发现有气漏出,应立即采取措施:打开门窗,用扇子煽,以便通风换气,然后查找漏气部位。
五、灭火基本知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隔离法:这是一种消除可燃物的方法。
2、窒息法:关闭门窗,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减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火源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冷却法:用水或其他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迫使物质燃烧停止;或将水和灭火剂喷洒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降低可燃物温度,避免火情扩大。
消防安全知识基本常识4
1、平时要想好几条不同方向的逃生路线。
2、躲避烟火不要往阁楼、床底、大橱内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和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不要留恋财物,尽快逃出火场,千万记住,既已逃出决不往回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6、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要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
7、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档和理物上,顺势滑下。
8、充分利用房内的门窗、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自救。
9、楼上如被火围困,快向室外扔抛沙发垫、枕头等软物或其他小物品,夜间则可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0、若逃生路线被火封堵,立即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堵住缝隙,有条件的向门窗上浇水。
消防安全知识基本常识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1、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
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4、家中不可存放超过 0.5公升汽油、酒精、天那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7、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8、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9、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