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运礼仪服饰
奥运会的时候,各国国家民族穿的服饰代表的就是自己的国家,那么你们知道奥运礼仪服饰吗?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奥运礼仪服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奥运礼仪服饰
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设计。
服饰采用中国夏、商时期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转化为上为短衣,下为长裙,此设计为该服饰增添了星星点点的历史感。纹饰采用元代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的装饰手法,上衣为对称式图案设计,显得规范、整齐、端庄;下裙为右侧装饰图案,如此装扮使得下裙具备一种动态。白底蓝花或白底红花的色彩搭配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肤色彰显出穿着者的品味——素雅、秀气、神采飞扬。而西式的立体剪裁、束腰结构既能够使服饰适合人体结构显示出女性身体美又能够在欣赏者的脑海中存留下一股修长、纤细的美感。该礼仪服饰设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实施方案,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设计师们在继承西方工艺技术的背景下又适时地融入了东方历史情愫和中国传统审美意境。
在2008年奥运的时候,因汉服唐装方案的被否定而告一段落;但如何设计中国代表团的奥运服饰,尚待定论。联系《新民晚报》日前《上海中山装“申遗”有点难》报道的民族服装遗产保护的难题,我有一个直觉:以奥运服饰为契机的中国服装的新一轮变革,正在酝酿。
近来先后出现的服装题目,引起笔者的思考:在仁智互动的情况下,取各家见识之长,抓住奥运服装设计的良机,集思广益,集萃创新,设计出以民族服装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融汉服、唐装、中山装、解放服于一炉的中式新服装,作为中国奥运健儿的代表服,也作为中华民族的礼常服,称之为“华服”,如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83年春,新四军老区盐城举行《盐阜大众报》40周年刊庆,主席台上的资深老通讯员、作家陈登科身着西装,在全场中山装、解放服中一花独放。他的一位抗日战争时的老上级说,“陈登科同志现在是‘美籍华人’罗”,此语通过话筒传遍全场,引发一片吱喳声。会后,我写了篇《从陈登科穿西装说起》,发表于6月17日的《市场报》。在当时公开发行的报刊中,那是第一篇呼吁服装改革的杂文。
建国以后,国人一直是中山装与列宁装并用,六十年代后又是中山装与解放服(国外称“毛服”)并着。改革开放后,西装和各种休闲装广泛流行,如今莫道大款们身上是“皮尔。卡丹”,就是种西瓜的老农、卖蕃茄的摊贩,都穿着各种流派的西装了。作为普及西装、茄克装的服装变革已经实现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然而,在看到两会会场中大多数男性代表、委员穿的都是西装时,不禁产生了一些疑惑,这是中国会议,还是国际会议呢?环顾今日域中,除了2001年APEC时唐装现身世界,除了少量的旗袍还留有民族的特色外,西装一统天下,中国服装的传统文化已经迷失在西装和现代休闲服的大潮之中,体现不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了。
今天,日本是和服与西装并存,朝鲜、韩国也是鲜族服与西装并着;而阿拉伯国家即使在世界性的会议上也只着本民族的服装而不穿西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穿着西装是对世界文化的一种认同,但却不是民族的。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的汉服之见,有其可以讨论的地方,应当有一种体现民族特色的主打服装与西装并行于中国人的衣着中。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与封建冠服制度彻底决裂的产物。1913年,孙先生在尊重劳动人民短衣长裤习俗的基础上,指示奉帮裁缝、西服商人黄隆生(见《中国服装史》;《新民晚报》载为“王才运”),吸收南洋华侨中“企领文装”的上衣基样设计的。正身六颗纽扣,演变为五个(《新民晚报》说象征中华民国初的“五权分立”);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袖口后三个钮扣,代表“三民主义”;这就产生了生存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山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