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人际交往>

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时间: 雪锦826 分享

  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子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父母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效仿、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好榜样,非常重要。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不仅要有做好父母的良好愿望,而且还应深入了解子女,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志向、兴趣和合理的选择。平时在家中要用正确的语言教育子女,以模范的行动影响子女。例如,不说违背社会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德的话,不做违背社会准则和社会公德的事。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当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谅。对子女的朋友来家中做客,应表示欢迎。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说话要算数,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许诺孩子的事,要尽量兑现。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教育家曾参,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曾参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他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曾参杀猪”的故事,曾给无数家长以启迪。

  一次,曾参的妻子出家门,去集市上买东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妈妈,妈妈,我也要上街,我也要上街!”一个约摸两三岁的小男孩边哭边喊,从屋里扑了过来。

  “好孩子,别去了,上街的路很远,难走得很。你在家乖乖玩,我回来后,让你爸爸杀猪给你吃,好不好?”曾妻哄儿子说。

  “杀猪? 杀我们家那头猪,真的吗? 那我就有肉吃了,我喜爱吃肉,就不上街了。”儿子终于改变了主意。儿子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父亲曾参,曾参立即请人来家捉猪,准备杀猪。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见丈夫正准备杀猪,赶忙阻止:

  “你发疯了吗? 我只不过与孩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当真呢?”

  “孩子是不能随意跟他说着玩的。”曾参严肃认真地说:“小孩子还没有做人处事的知识,只能跟我们做父母的学,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将来他会欺骗别人。况且,母亲欺骗了儿子,儿子就不信赖母亲了,今后你再去教育他,他能听吗?”

  曾参的妻子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好听由丈夫让人把猪杀了,兑现对儿子的许诺。

  “曾参杀猪”的故事,说明了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必须从父母做起,从日常行为做起。

  一视同仁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对子女应一视同仁,对每个孩子都给予同样的爱,不要亲一个,疏一个,厚此薄彼,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不排除家长对子女的批评教育,但要讲究方式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少批评、训斥和唠叨,尽量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否则会使孩子觉得在众人面前丢了脸,容易产生没脸见人、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父母平时应注意观察和表扬子女的优点,多鼓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给予答复,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子女要善于抓住时机,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子女不求上进或犯错误之时,绝大多数父母亲都会采取一定的方式予以教育和帮助,听之任之的父母亲极少。问题在于,有些父母亲企图仅仅以“爱心”来感化孩子,结果“慈爱”过度,变成了溺爱,不但未使子女上进或改正缺点,反而使其更加不在乎。有些父母亲则对子女过于严厉,动辄训斥、责骂,甚至采用暴力解决的方式,这常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变本加厉地做坏事。由此看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已经过时,但循循善诱,依然放射出理性的光彩。在教育子女方面,我国古代著名的“孟母断织”的故事,至今仍对我们有启发意义。

  作风民主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胸怀大志的青年人奋发上进,学文化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学技术,学外语,学管理等,学习相当紧张,工作比较繁忙。细心的家长不仅关心子女的衣食住行,而且格外重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一般说来,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更喜欢自由、宽松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因此,作风民主、开明的父母能理解子女的心愿,急子女之所急,适时给予精心指点,但决不束缚他们的手脚,而是放手让他们去闯,以便子女尽情舒展想像力的翅膀,迅速飞向更灿烂、更美好的未来。

  子女与长辈相处礼仪

  长者先,幼者后

  《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饮食、坐走都是生活中常会出现的情景,我们有好的食物,一定让长者先吃。在几十年前,吃饭一定要等父亲回来,为什么?因为家庭的生计都是父亲的辛劳工作在维持,当子女的要尊敬、感恩父亲的付出,当然要请父亲先吃。这个礼仪,能时时提升人的孝心跟恭敬之心。

  “坐”,我们把意思再延伸一点,比如你坐车,一定要有秩序,要排好队,不可以争先恐后。上了车除了让长辈、让老人坐,让病弱妇孺坐之外,也要往后走,把通道让出来。如果一上车,后面还有很多位置,我们挑前面的坐,这就不能给人方便。假如后上的是老人家,你忍心让他走那么远吗?所以我们要处处为老者着想,处处为弱者着想,把恭敬礼让落实好。

  有一个小朋友学了《弟子规》以后,跟妈妈一起去拜访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妈妈的朋友,到了那里,他妈妈在打电话,他就跟妈妈说:“妈,你坐。”他妈妈说:“你赶快坐。”他又说:“妈,你坐。”他妈妈说:“叫你坐就坐,为何不听话?”他说:“妈,你没坐,我不能坐。”学圣贤学问首先要老实,孩子这样老实,就容易有成就,我们当长辈的就是要成就孩子的这种学习之心,所以孩子让你坐,孩子给你夹菜,你都要欢欢喜喜接受。

  当孩子知道尊重长辈后,他这一分恭敬心就会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比如孩子一看到菜,先夹给长辈吃,他的德行就在这夹菜当中提升了。我们有个学生才7岁,以前都是爷爷奶奶给他夹菜,他读了一个星期的经典后,他就主动给爷爷奶奶和父母夹菜,全家人一看心生欢喜,就对中国文化有了认同感。所以,我们把孩子教好,孩子也会带动家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生活也要通权达变。我们在一起吃饭时,大家都互相夹菜,还有人夹给对面的,你这样一夹过去,所有人都很紧张,还要帮你看衣服是否被菜汁弄脏了。你拼命给旁边的人夹菜,如果这个菜他不喜欢吃,你夹了他又不得不吃,这样就不好了。通权达变就是我们有这个心意,夹一点菜给旁人仅表示礼节,之后每个人想吃什么自己夹,这样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如果你是跟师长或长辈在一起,长辈正忙着,可能在吃饭时还要跟很多朋友进行沟通,这时我们就可以主动服务,帮长者把菜夹好,因为可能他夹菜的时间比较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伺机而动,要观察适当时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坐也好,走也好,晚辈都应该是后坐后行。我们在海口、在深圳,孩子们学完之后,在坐电梯的时候,都会按着电梯门请老师先走。但是我们会跟他们说:“坐电梯还是你们先走。”为什么?怕小孩控制不好那个门,造成危险。虽然这是个原则,但也要会变通才行。

  称尊长,勿呼名

  “称尊长,勿呼名”。称呼长辈,不要直接把名字叫出来,这也是保持一种恭敬之心。我称呼两个姐姐,都是称大姐、二姐。突然有朋友或者同学问我:“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当我把姐姐的名字讲出来,全身不舒服,好像觉得有点不尊敬。我们不要小看这种称谓,譬如说“姐”“哥”,叫久了愈来愈亲,假如直呼名号,叫久了气氛就会愈来愈冷淡,甚至会愈来愈火暴。对长辈,我们应该以叔叔、伯伯、阿姨来称呼。进入社会,我们也应以某经理、某董事长来称呼,人家听了会很舒服,就不至于冒犯他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学校,我们当老师的在孩子的面前不要直接说“礼旭老师”,或者“某某老师”,因为这样也是直称其名,应该称呼“陈老师”“蔡老师”,这是做示范给孩子看。虽然我们大人之间称呼可以亲昵一点,但是小孩还要从小学习谦恭的态度,我们为人师者应该注意这些细节。

  现在西学东进,西方人称呼自己的父母直接叫名字,觉得这是平等。是不是真正平等?平等不是这样的,平等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心,尊重每个独立的个体,纵使我们是父母,也不能把子女当作附属品,因为他往后是属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但是人生的历练平不平等?人生的智慧平不平等?所以,长者必然有教导晚辈的义务,而晚辈如何能真正学到这些宝贵的经验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必定要从他的恭敬心中才能获得。假如他没有恭敬心,就不可能听父母、听长者的话,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不是长者希求晚辈尊敬,重要的是要成就他们的人格和学问。

  我们也有些朋友学西方,让女儿直呼他的名字,没叫多久就感觉孩子跟他讲话很没有分寸,所以称呼绝对要尊敬。现在也有起外号、绰号的习惯,这样好不好?有些家长看小孩在那里起外号,还跟着他一起笑,那就不对了。孩子乱给同学起外号,甚至还给老师起外号,这都是没有恭敬心,作为家长要适时把孩子的毛病导正过来。“将加人,先问己”,你是否希望人家起这种外号取笑你?假如你不愿意,就绝对不能这样做。

  跟长辈见面的礼仪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在路上遇到长辈,我们要主动过去打招呼,这是见面的礼仪。你不能大老远看到爷爷了,还悠悠哉哉地走,那不恭敬。我们跟长辈打招呼了,长辈假如没有什么事,等他离去,我们就可以走了,这是“长无言,退恭立”。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很少有机会回家,一个学期回去没几次。当我一进门,看到爸爸妈妈,这叫“遇长”,我就赶紧过去叫“爸爸,妈妈”。打完招呼后,把行李放下,赶快过来,因为父母有一段时间没有跟你谈话,对你的情况不十分了解,一定会有许多的担心。这时你坐下来,陪伴他们看书也好,喝杯茶也好,这个时间绝对不能省。很多人说“我妈妈都没什么话跟我说”,因为你只打一下招呼就走了,她那个话刚到口边要讲出来时,你已经走了。其实如果你很有心,静静地陪伴父母坐上一会儿,他们自然有很多话跟你沟通。所以,与长者交谈也要有耐性,陪他们坐一下,父母确实没有话说,我们再“退恭立”。

  有一次,我从海口回来,下午先去看望爷爷,晚上才回到家。我有四个多月没跟父母一起交谈,晚上回到家,我把什么都放下,先跟爸爸妈妈谈话,一谈就谈了两三个小时。我把自己生活、工作情况仔仔细细跟父母报告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让父母放心我所做的事。我父亲在听我讲话的过程中,有三次流下眼泪。我回海口继续工作,当我给家里打电话时,我父亲就跟我说:“你在那里好好做,不要担心家里的事,爸爸会处理得很好。”父亲还安慰我的心,希望我不要牵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是叙述古人坐在马上或乘坐在马车上时见到长辈的礼仪。如果在车上打招呼就很不恭敬,必须赶快下车行礼问好。推而广之,假如你正好在忙,长辈来了,应该放下工作,先向长辈问好,处处不要忘了这个恭敬之心。但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能不能把车窗摇下来大声叫“叔叔”,这就有安全的顾虑,所以学礼要学灵活。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古人很重情义,由于有这分情义,才写得出非常感人的诗词。李白写了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他送朋友是等到朋友已经完全看不到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对朋友那分情义、相惜之心就在送别当中流露出来。现在的孩子能不能写出这样的诗?很难!因为现在孩子没有恭敬之心,比较焦躁、烦躁。所以,我们要在这些礼仪当中,长养孩子对人的恭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当长辈站着时,我们做晚辈的就不能坐,等长辈叫我们坐,我们再坐,这是进退之礼。有一个小女孩两三岁,有一天跟她父母还有外婆到公园里玩,她父亲坐在那里看报纸,小女孩坐在一个板凳上。当她外婆走过来时,小女孩突然从板凳上跳下来,结果没有站稳,摔倒了。她的外婆跟父亲都觉得很奇怪,赶快把她扶起来问:“你为什么要下来?”小女孩说:“长者立,幼勿坐。”因为外婆走过来了,所以她要赶快站起来。她父亲听了很汗颜,外婆走过来,他无动于衷在看报纸,他三岁的女儿已经站起来了。真的是后生可畏,面对这些学圣贤书的孩子,我们也要跟他们一起好好落实《弟子规》。

  学礼仪也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呆了。我们说看到人要行礼、鞠躬,但刚好你在电梯里面,人很挤,突然看到叔叔来了,要不要给他鞠躬?你一鞠躬可能旁边的人都被你挤到了。我们有位老师学了“长者坐,命乃坐”之后,他到一个单位去联系事情,跟他谈话的负责人是一个女性。这个老师是晚辈,长者没有说要他坐,他就一直站着。他长得很高,这位长辈必须把头一直仰着跟他说话。突然这位长辈觉得头很酸,她说:“你坐下来吧!我的头快受不了啦!”所以当我们看到长辈已经仰头而望时,就不要等他叫你坐了,你要很自然地坐下来。

  怎样跟长辈讲话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这是讲话的礼貌,在尊长面前讲话时声音要放低,不然会影响到长辈谈话。现在的孩子对于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讲话,这个分寸的掌握比较缺乏。往往一群孩子玩在一起就控制不住,大吼大叫都快闹翻天了。这时我们要适时去制止,不然等他们都已经习惯,就很难导正。当你发现孩子讲话很大声,影响到长辈谈话,要赶快说:“你们要小声一点。”孩子就小声了,但能保持多久?三分钟后又控制不住了。有些长辈说:“算了,算了,不要管他们了!”这样对不对!教育要有耐性才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很强调中庸之道,其实中庸之道就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穿衣服要不要中庸之道?穿太多了很热,穿太少了会着凉。吃饭吃太多了会得胃病,吃太少了会挨饿。讲话也要强调中庸之道,“尊长前,声要低”,这是对长辈的尊敬;“低不闻,却非宜”,讲话使长辈听不清楚也很失礼。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跟长辈讲话,要让长辈听清楚我们在说什么,而且眼睛要看着长者。我们跟现在的小孩交谈,他的目光可以专注看着你多久?能十秒钟就不错了。孩子对人讲话眼睛不专注,代表他的心没有恭敬、很浮躁。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太缺乏礼节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因此,这些小细节都需要为人长者耐心教导,慢慢让孩子能循规蹈矩。

  “近必趋,退必迟”。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不要让长辈等太久;跟长辈谈完话离开时要慢慢退几步,然后再走出去。长辈跟你讲完话,你不要立刻就说“好,再见”,马上离开,这样好像是告诉长辈,恨不得立刻就走,不想再多留一秒。处处注意到别人的感受,所以要“退必迟”。

1073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