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战略论文的范文集锦
企业战略不知道从何下手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的关于的一些企业战略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浏览,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战略全面预算及信息化管理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面预算管理软件是企业做大做强、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预期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是保障企业资金灵活周转,合理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在预期范围之内的主要方法;是企业实现先进管理、价值导向,确保战略计划执行与完成的重要手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信息化水平高与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迫切需要一套基于非财务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及服务体系来支撑和满足整个预算管理市场和企业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企业战略 全面预算 信息化管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改善目前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的现状,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战略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要考虑其自身,还要考虑到市场的客户需求及竞争者实力,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市场观念的核心是以变应变,在确定的战略目标要求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要适应动态市场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预算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分析中的诸多静态假设,积极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以适应变动的外部环境。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所具有的开放性,缩小了企业经营管理和实际环境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从企业编制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把编制的重点放在利润预算、管理费用预算和销售预算上,而编制投资收益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企业较少。因此,我们应该以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来替代传统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运用多种分析手段和技术方法,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财务、内部经营过程、顾客等的综合信息,利用更为合理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构筑较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财务预算指标和非财务预算指标相结合,市场化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关于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性信息,也对企业自身的内部信息进行战略审视,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情况,进行战略思考,进而据以制订和实施战略,最大限度促进企业“价值链”的改进与完善,并不断增强其长期竞争优势,以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工具与应用
全面预算编制紧紧围绕资金收支两条线,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将产供销、人财物全部纳入预算范围,每个环节疏而不漏。具体细化到销售收入、税金、利润及利润分配预算; 产品产量、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预算;材料、物资、设备采购预算;工资及奖金支出预算等。预算编制过程中,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得依据充分确实的材料,并总结出规律,进行严密的计算,不能随意编造。确定后,层层分解到各分厂、车间、部门、处室,各部门再落实到每个人,从而使每个人都紧紧围绕预算目标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年度,月度全面预算下达后,就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经济运行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① 有效控制。权限由总经理掌握,控制月度各预算项目实际发生值与预算控制计划值差额比例在 5%之内;年度各预算项目实际发生值与预算控制比例差额比例在4~5%之内,如遇特殊突发事件超出年度预算、月度预算差额控制比例的开支项目,则由开支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按程序逐级申报并经原批准机构审议通过后实施。② 信息及时反馈。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各公司、部门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不断调整执行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实现了财务部门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加强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财务部门与购销业务部门的沟通。全面预算控制制度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分析和考核的基础上,财务部门根据某个时期企业静态的会计资料的反映和各部门会计派驻员掌握的动态经济信息,全面、系统分析各部门预算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纠偏的建议和措施,报经总经理批准后协同职能部门按程序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经被考核部门、责任人确认后奖惩兑现。
考评不仅为实现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控制提供了手段,而且其关于差异的分析和评价是期末综合考评的基础和依据,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预算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预算控制只有过程与结果并重才能真正发挥其系统控制的作用,而动态考评作为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与期末的综合考评相得益彰,使预算管理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意义和作用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论文网 LunWenData.Com]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预算是行为计划的量化,这种量化有助于管理者协调、贯彻计划,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等,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张,如何保持原有高效的集中管理与监控,将战略目标的执行力和绩效考核作为内部管理变革的重心。而突出的动作就是在推行集中财务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是预算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预算管理人员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企业全面的业务,从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等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并随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精细化。因此,信息系统建立的预算模型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系统的能够随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精细化。 其次、全面预算要求各业务单元的参与,各单元按照分工的不同,各自处理相应的数据。全面预算最终要体现为财务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有大量的财务规则和财务计算。因此,要求系统能够提供财务智能工具,减少公式、规则的定义工作量,提高编制效率。为了达到此项目的,企业可以依靠电脑联网的先进的软件系统,通过专门的财务预算执行分析,定期地提供各类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公司所有的经营信息。例如,每天的报告有产品销售分析、资金状况报告,每月的报告有利润分析、费用分析、存货分析、应收账款分析等等;及时、准确、详尽的分析报告为公司高层人员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三、对于如何能更有效的实施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对于与战略理论相结合的战略全面预算管理却仍处于摸索阶段。所以首先必须提高企业领导和决策层自身的素质及其对企业战略管理及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要使战略性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运行,企业除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外,还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要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作为预算管理的执行主体,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正确分析自身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出企业发展战略,确定战略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企业在实施战略性预算管理之前,应对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竞争地位进行充分分析研究,明确企业目前所处的位置,然后据此提出企业不同时期发展目标,准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解决“企业向何处去”的问题。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一种管理,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整体行动规则。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实际上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的预算管理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全面预算就会发生企业的短期行为,就会失去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不可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所以,战略性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是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全过程。企业的战略导向、将直接决定预算模式的选择,决定预算重点及其需要从哪方面进行重点保障,决定预算目标如何具体确定。 建立有效的预算监控和预算调整程序,当公司的各项预算均编制完毕并获得了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批准之后,各项预算就开始进入执行阶段了。为了了解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企业必须设置专门的预算监控部门对预算进行有效的监督,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对预算执行结果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和预算调整,反馈是调整的基础,调整的实质是使预算更接近于实际情况,更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预算监控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日常的监督和控制。为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企业应建立全方位的、多元的预算监控体系。
此外,还应确立“严格考核与有效奖惩'的理念,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企业管理,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以便奖勤罚懒,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努力,以提高效率,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根据表述清晰的预算目标,使员工能够清楚了解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使其保持高昂的战斗力和士气,在经营期末,企业管理者可用此来评价实际经营成果的业绩,并通过依据预算经行考核、奖励来激励员工。努力实现预算目标。[论文网]
参考文献:
[1] 翁榕涛,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06) .
[2] 温晓勤,浅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与意义[J]. 公用事业财会, 2006,(02) .
[3] 李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 公用事业财会, 2006,(01) .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研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应对经济危机已是大势所趋。从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成果导入机制和协同机制等角度,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应该从政策、金融、制度等方面为合作机制提供保障。
关键词: 产学研; 技术创新; 机制。
1 引言。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多次明确指出: 要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再次强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要措施之一还是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可见,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2008年开始,随着美国华尔街投行巨头雷曼兄弟的倒闭,美国次贷危机正逐步演化成“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进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振全球经济的根本解决之道仍在于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通过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社会经济向新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形成这样的共识,技术创新才是渡过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国内各界也充分认识到,当前正是我们大力提升自主创新的绝好机遇。变危机为契机,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自主创新,完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不失为一条从容面对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
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分析。
2.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包括: ①股权激励: 企业和学研机构以产权为纽带合作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以企业内部技术市场取代缺少的外部技术市场。在这种合作方式中产学研各方将各自拥有的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围绕全部各方有效需求进行整合,并将合作创新活动完全纳入企业组织内部进行。
在产权和合作各方的责权利明晰、企业的法规健全、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合作成本主要体现在产学研各方利益在企业内部的分配上,只要处理得当,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贡献会最大。②高校的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高校科研人员对激励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处于不同层次的人员应获得相应层次的激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激励要面向全体科研人员,不要仅仅注意对科研拔尖人才、优秀学术骨干的激励,也不能仅仅注重对资历较深的科研人才的激励。高校的科研激励机制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调查发现每一种类型教师的动力和压力,挖掘其科研潜力,设定合适的目标,该目标必须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③政策激励。
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有限,需要借助政府行为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策面的导向和支持,以促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信贷、价格、财政等经济杠杆,形成对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倾斜,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激励与引导作用,使企业随着产学研合作过程获得市场优势并尽快将其转化为竞争力,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效获得创新资金用于科学研究,提高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政府应通过设立技术创新风险基金、建立产学研合作奖励基金等办法激励产学研的深入合作。
2.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风险、高收益是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创新的程度越高,相应的风险就越大。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影响创新的成功,对黑龙江省部分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产学研合作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排名前三位的为: 技术风险(53.85% ) 、市场风险( 46.15% ) 、战略决策风险(23.08% ) 。为了有效规避这些风险,要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1) 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的风险预警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要从日常化层面提升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危机预警机制,使合作始终保持一个不间断的警觉状态,监控合作组织内部和外部所有可能引起危机的因素和征兆,收集、筛选、整理相关信息并对未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作出合理估计。技术创新危机预警机制的日常化管理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全面、系统、连续地搜集正在变化中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重要信息,发现并预知一切可能的变化,不断修正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②经常对组织内外环境的信息进行同步跟踪和监测,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来自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市场、政府、媒体、消费者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搜集、过滤、整理和分析判断,力图将各种潜在的创新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③坚持进行技术创新危机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开展危机知识的教育培训和危机应对的模拟演练对提高应急能力和防范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网 LunWenData/Com]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强化产学研结合主体的风险共担意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产学研合作的核心是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科技成果转化高风险和高收益同时并存。在现阶段应当逐步建立起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实现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谁投资多谁受益大,谁决策谁负责,谁掌握项目进展的主动权谁负责,谁影响了项目的进展谁负责,谁承担风险大谁受益多。为了实现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实现,必须建立风险责任制度,约束联合各方共担风险。研制阶段的技术风险,主要由技术供给方,即学、研方承担; 转化过程的技术风险应由双方共同承担; 营销阶段的市场风险则主要由技术吸纳方,即企业承担。建立风险责任制度的基本目标应当是有效地约束联合各方共担风险责任,并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技术创新项目的最终成功而合作到底。显然,这一重要制度应当由政府在广泛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制定。
2.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利益分配机制是产学研之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影响着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产学研合作,是技术的合作,也是利益的合作,说到底就是产学研主体之间的利益合作。在合作初期对利益分配就要做好清晰明确的预先界定。
产学研结合的可分配利益不仅指利润及其合作产品的分配,还包括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专利权、商标权、技术诀窍、信誉和著作权等,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的评估,也成为产学研可分配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利益分配提供依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指合作各成员作为利益主体对合作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利益进行分配的制度安排。基于以上内容,建立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的框架图,见图1。
图1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分配方案要体现技术创新联盟各成员为合作组织的组建和运营所做贡献的大小。在设计利益分配方案时要体会责、权、利对等的原则,不能打击参与成员的积极性。②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利益要大于结合之前单个成员的收益之和,才能保证各成员在结合之后所获取的利益大于其不加入时的利益,体现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先进性。③不能忽视无形资产也是利益分配的重要来源。可供分配的无形资产是指技术创新过程中在原有无形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全新创造的无形资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量化的分配。④采用公平分配原则,即采用同一尺度决定各成员参与分配份额。
2.4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成果导入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成果的导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直接决定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根据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 1 ] , 建立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成果导入流程图,见图2。
图2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成果导入流程。
技术创新成果导入机制主要是针对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而设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导入切入点分析。成果导入部分可以作为整个合作创新过程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进行,由合作初期各方商议确定。首先,学研方要重点了解企业对成果导入的需求、程度和预期效果的信息; 其次,搜集企业相关信息,为导入工作做好信息准备工作; 再次,分析企业独立导入项目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最后,通过分析确定导入的具体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得到企业的认可后可以对企业相关研发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培训为切入点开展导入工作。②设计详细的导入方案。成果导入方案主要包括导入项目的起止时间、主要工作内容、项目小组人员构成,项目预期效果等。③成果导入控制。为了更好地完成成果导入工作,配合成果导入方案制定导入控制方案,以监督各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导入控制主要报告成果导入控制节点的设置、导入质量控制标准及项目检查与调整措施。④成果导入效果考核。在完成成果导入工作的同时完成对成果导入效果的考核工作,作为对成果导入成员工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激励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调动其创新的积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5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
产学研结合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以上分析的各种机制都应该在协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从全面创新管理的角度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进行技术创新[ 2 ]。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能力越强,创新绩效越高。合作各方有效协同,增加技术创新知识的供给数量,增强创新能力,从而提高知识开发的可能性和创新实现的可能性。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合作创新的绩效水平,构建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如图3所示。
图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技术创新过程协同和要素协同两个方面来分析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协同机制的构建首先应体现合作创新的战略需求和价值创造的支配动力,其次应体现技术创新协同是在各要素的协同作用下通过技术创新过程协同来实现的。要素协同为过程协同提供基础与背景支持,并贯穿与技术创新过程的始终; 而过程协同促进了各要素协同的改进与发展,并为其提供技术、结构、流程上的支持,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当合作进行到一定阶段,合作主体就要从合作技术创新绩效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根据总结和评价的结果,合作关系可以形成系统创新有序结构或者在各方同意下进行适应性调整。要素协同和过程协同的有效融合将共同促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水平的提高。[论文格式]
3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保障。
(1) 政策保障。
对于具有深远产业(行业) 影响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来说,仅有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还远远不够,必须有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导向下的产学研结合共同攻关。政策对产学研结合的作用是重要的、长期的,也只有政策才能真正调动产学研各方投入合作技术创新。中央及各地方政府要采取各种合作措施提高技术、知识等创新成果的应用、开发与转化进程,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共享程度。
对于产学研结合而言,有效地学习和创新要求将独立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教育政策等整合在一个整体框架内,任何政策都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合作创新政策逐渐从部分科技政策、经济政策演化而来,但并不是各方面政策的简单组合,而是政府以推动产学研结合活动为目的构建配套、协调的政策体系。
(2) 金融保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科研往往需要先进的设备,并且面对很大的失败风险,必要的资金是科研的经济基础。金融保障主要表现在政府的金融政策与各种金融机构结合后,各种金融手段、金融工具及金融市场体系等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活动,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功能的实现。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需要针对创新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形式的资金支持,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形成合理的风险投资体系。这些是推动并保证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各国政府在这方面均做出了多种尝试和探索,并逐步形成了一些较稳定的资金渠道。如“风险基金”、“匹配资金”、“科学基金”等。当科技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看中了科技创新成功时带来的巨大收益,他们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产学研各方的结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制度保障。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制度创新的滞后,如产权关系不明晰、激励机制不到位等。制度的变迁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更有效益的制度的“生产过程”,也就是一种效益更高、交易费用更低的制度对另一种效益较低、交易费用较高的制度的替代过程。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要求对合作系统内相应的制度体系进行调整,营造良好的合作技术创新环境。另一方面,合作技术创新涉及到不同主体间的协调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依赖相应的机制与管理方法,这就要求各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平衡分配资源,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完善联盟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其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范德成,唐小旭。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构建与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8 (7) : 9 - 10.
[2] 许庆瑞,郑刚。 全面创新管理( TIM) : 企业创新管理的新趋势[J]. 科研管理,2003 (5) : 1 - 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郭斌。 知识经济下产学合作的模式、机制与绩效评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段瑞春。 产学研合作创新: 机遇与挑战(下) [J]. 中国科技产业,2008 (5) : 14 - 1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企业战略论文相关文章:
3.企业战略方向论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