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管理与财务控制的关系研究
时间:
张理 1由 分享
摘要:价值链管理是为整合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等各种资源,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价值链管理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过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整合企业各项优势价值活动,从更广泛的范围发现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财务控制体现了价值链管理的内涵,价值链管理贯穿于财务控制方法之中。
关键词:价值链;财务控制;关系
一、价值链管理理论概述
(一)价值链管理的内含
阐述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前提是要了解价值链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来的。价值链管理思想的诞生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的组织形式日趋复杂,人们学会了分工与合作,一部分人从生产中分立出来,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由此学者们以如何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管理组织效率,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并进行深入研究。许多管理学家,例如亚当·斯密、泰罗、法约尔等,都在不同时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的日益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为价值链思想的萌芽奠定了基础。价值链思想是管理思想史发展的趋势。
价值链思想的产生体现了管理发展的要求。当今,企业外部环境日新月异,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组织形式不利于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生产组织不利于业务流程和内外部协调,经营决策不利于内外部协调,管理体制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内外部协调的低效率,种种弊端使管理思想的变革成为必然,价值链思想应运而生。
价值链思想的产生也体现了价值增值的要求。“价值”是近些年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在于为股东创造财富,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企业的价值又取决于价值驱动因素,诸如资本投入、流程开发、生产经营、组织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企业要想提高价值,必须兼顾各个方面,从价值链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优化价值链,才能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
迈克尔·波特把价值链定义为“企业在一个特定行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这些活动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础活动包括内外部后勤、生产作业、市场销售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由此可见,企业的价值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每项活动都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财务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统一的。因此从某种角度说,财务控制也就是价值控制,通过对企业各项价值活动的控制来达到财务控制的目标,即用价值链的思想实现财务控制的目的。我们可以将价值链管理定义为“整合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等各种资源,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一条价值链。”
(二)价值链管理的特征
价值链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整个价值链、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出发,通过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整合企业各项优势价值活动,从而突破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缺陷,能够从更广泛的范围发现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具体来说,价值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链管理的基础是业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不同于普通职能管理之处就在于把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许多价值链环节,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提高该环节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价值链管理更强调对整个价值链进行优化,不仅要改善某一个环节的工作,而且与之相关的其他环节也要进行改善。最终通过整合以及共享资源,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
2.价值链管理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原则。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只有提高顾客价值,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和认可,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价值链管理的起点是从顾客需求或者为顾客创造价值开始的。凡是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的活动和作业,都不能纳入价值链管理的范畴。”
3.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是价值链整体,通过各部门员工的通力合作,总体、全面的把握价值链各环节,消除非价值增值活动,从而可以避免传统职能管理中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情况出现。此外,企业价值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
关键词:价值链;财务控制;关系
一、价值链管理理论概述
(一)价值链管理的内含
阐述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前提是要了解价值链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提出来的。价值链管理思想的诞生有其一定的历史必然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的组织形式日趋复杂,人们学会了分工与合作,一部分人从生产中分立出来,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由此学者们以如何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管理组织效率,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并进行深入研究。许多管理学家,例如亚当·斯密、泰罗、法约尔等,都在不同时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的日益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为价值链思想的萌芽奠定了基础。价值链思想是管理思想史发展的趋势。
价值链思想的产生体现了管理发展的要求。当今,企业外部环境日新月异,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组织形式不利于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生产组织不利于业务流程和内外部协调,经营决策不利于内外部协调,管理体制导致企业内部各部门、内外部协调的低效率,种种弊端使管理思想的变革成为必然,价值链思想应运而生。
价值链思想的产生也体现了价值增值的要求。“价值”是近些年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在于为股东创造财富,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企业的价值又取决于价值驱动因素,诸如资本投入、流程开发、生产经营、组织销售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因此,企业要想提高价值,必须兼顾各个方面,从价值链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优化价值链,才能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
迈克尔·波特把价值链定义为“企业在一个特定行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这些活动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础活动包括内外部后勤、生产作业、市场销售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由此可见,企业的价值活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每项活动都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控制又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财务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统一的。因此从某种角度说,财务控制也就是价值控制,通过对企业各项价值活动的控制来达到财务控制的目标,即用价值链的思想实现财务控制的目的。我们可以将价值链管理定义为“整合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人力等各种资源,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它们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一条价值链。”
(二)价值链管理的特征
价值链管理的实质就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整个价值链、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出发,通过业务重组和流程再造,整合企业各项优势价值活动,从而突破传统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缺陷,能够从更广泛的范围发现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具体来说,价值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链管理的基础是业务流程再造。价值链管理不同于普通职能管理之处就在于把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许多价值链环节,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提高该环节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价值链管理更强调对整个价值链进行优化,不仅要改善某一个环节的工作,而且与之相关的其他环节也要进行改善。最终通过整合以及共享资源,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
2.价值链管理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原则。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为只有提高顾客价值,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和认可,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价值链管理的起点是从顾客需求或者为顾客创造价值开始的。凡是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的活动和作业,都不能纳入价值链管理的范畴。”
3.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是价值链整体,通过各部门员工的通力合作,总体、全面的把握价值链各环节,消除非价值增值活动,从而可以避免传统职能管理中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情况出现。此外,企业价值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说明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