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公共政策 >

城市道路线形设计中的问题研究

时间: 杨军1 分享
  摘要:分析了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涉及的诸多相关因素,提出了城市道路设计阶段应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并加以剖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 规划设计 问题
  
  一、前言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车辆能够快速地通过,减少行人对行驶车辆的干扰,导致了城市建设时不考虑地形特点,千篇一律的方格网式的道路网络,导致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冷漠的交通环境,剥夺了行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
  线形是道路的骨架,它对行车的安全、舒适、经济及道路的通行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还直接影响道路构造物设计、排水设计、土石方数量、路面工程及其他构造物,同时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也有很大影响。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与曲线连接而成的空间立体线形形状,也就是道路中心线的空间描绘。线形设计不好,轻者乘客会感到不舒服,严重则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交通事故。究其原因,道路设计规范只对某些技术指标,如:平曲线半径、竖曲线半径、纵坡坡度、坡长等分别做了规定,而对这些指标之间的组合以及特殊性考虑甚少,如果设计人员不从行驶车辆的安全性上考虑,那么,设计出的道路就不会是一条好的道路。一条线形好的道路,应该首先保证车辆安全、迅速、舒适的行驶。
  
  二、城市道路线形设计中的问题  
  1、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通常,平面线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道路总体规划道路网布置;2)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且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的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4)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5)平面线形设计应少占耕地,少与水系、交通、电力、通讯网交错尽量避免穿过居民区;6)路线布设应尽可能地平顺,一般采用较长的直线,较大半径的曲线,中间加入缓和曲线的线形,转向处偏角要少且线形要平顺;7)平面线形需分期进行时,应该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
  2、小偏角的设计
  特指道路上偏角≤7°的情形。道路出现小偏角时,平曲线的长度看上去会比实际的短,驾驶员容易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而急忙操作方向盘,造成行车事故,偏角愈小愈明显。实际上,小偏角是设计中平面定线最常采用的方法,因为它大多时候可以解决定线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情形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非常普遍。要取消一个小偏角常常要费很大劲,有时还要增加一些工程量或拆迁。对于设计速度较低的道路,小偏角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在工程艰巨路段设置小偏角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高速公路等设计速度较高的道路设置小偏角一定要慎重。在城市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每隔若干距离会有一个交叉口,因此宜尽量利用交叉口使路线作必要的转折。如果路线在交叉口处不作较大的转折时(一般为3°~5°),可不需作专门的弯道设计,仅需在交叉口进行处理,这是避免采用小偏角的一种有效办法。
  3、 最小纵坡
  小于0.3%的纵坡,将造成路面排水不良,雨天行车溅水成雾,影响行车安全。同时,在路面上积水到一定厚度后,高速行车时,在车轮与路面间产生“水膜”现象,使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这时如果有情况需要刹车减速,往往会酿成行车事故。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最小排水要求,也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需要后面应加上:因此,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小于0.3%的纵坡。
  4、超高及加宽的运用
  对城市道路的超高问题,多年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颇有争论。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千万不要用设置小半径加超高段手法来满足设计行车速度的要求,特别是在靠近交叉口附近路段上更不能这样做。因此,在需要设置圆曲线时,如条件允许应尽量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不得已时,其超高坡度一般不宜大于1.5%,即不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对城市道路的加宽问题,加宽值应按车道数加在道路机动车道的内侧,当内侧加宽有困难时,可在车道的内外侧同时加宽;其长度均采用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如在迎宾大道工程设计中对JD3, JD5两个弯道,其规划道路中线平曲线半径分别为155米、100米,均小于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因为在路边己修建了大型公共建筑,道路红线己不能改变。鉴于它们均根据其设计行车速度采用相应的缓和曲线值和1.5的超高横坡度及相应加宽值,我们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圆曲线两端应该尽量采用缓和曲线,而且这样的设计对快速行车也特别有利。
  三、结束语   
  除了上述在道路设计上力求更科学合理外,设计时还要使道路更加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使用者的感受,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新理念,让道路的使用者更加安全舒适,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志强,李梅.试析宜居城市道路设计模式的转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26(3):61-63.
  [2]刘晓青.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的必要性[J].山西建筑,2008,34(3):36-37.
  [3]李荣生.公路路线方案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研究.2009(7):55~56.
  [4]周小群,朱德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2007年第7期.216.
  [5]张文伟.浅议城市道路规划设计[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6年第9期(总第151期).111~112.
  [6]陈先义,姚翔.关于山区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几个问题[J].湖南交通科技.2003年3月第29卷第1期.7~9
4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