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步,传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暴露出诸多弊端,影响和制约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研究和改革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等学校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校现有资源,有效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它是高校发挥教学、科研与服务三大社会职能的基础,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大学所追求的各项社会职能就难以实现。
一、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行政权力泛化,挤占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的缩减,具体表现在一线教师的业务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无法有效被采纳。学术研究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内容,学术管理权力的独立性与自治性是必要而不可侵占的。而在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影响与阻碍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无权独立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就会思想僵化、思维偏狭,从而也使高校教育失去创造力。因此,高校行政应还权于学术,并且还要建立可行的机制以保障学术权力。
2.两级管理责权划分不均,院系主体内生力不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校在实行管理权力下移,扩大二级院系管理权限的同时,学校层面控制了全校的主要的决策和管理权限,二级院系许多事务的决策权、经费分配与使用权、人事调整权等多种权力都由学校决定,二级院系只能根据学校的决定执行。这种权限的缺失与其所承担的责任及任务极不相称,造成了学校校部机关和二级院系之间的责任、权利义务划分不清,大大影响了二级院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二级院系抱怨在其位,不谋其政;校部机关只发文件,传达指示,不能真正了解二级院系的实际问题。这对高校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其决策形式化、管理模式单一化。
3.服务职能缺失,严重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
国家是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教育行政机关管理人员普遍拥有着社会地位优越感,他们只需对上级部门负责,而不用对下级部门负责。伴随着我国教育的市场化,受教育者通过支付费用来购买教育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树立服务意识,树立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消费者的服务要求,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主要包括高校行政机关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单位基层服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但在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机构臃肿、管理方式手段单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效率低下等现象,从此也可略见高校行政服务状况。
4.严格的过程控制,抑制了高校教师积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校是集教育、科研和传播新知识的场所,要求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探索未知的要求,这决定了对高校教师的管理如果按照一般社会组织的科层化管理原则来进行具体化和计量化的管理是行不通的。然而高校为了能对教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能对教师工作量有一个量化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复杂的约束规制和评价体系,从而约束了所有教师的行为规则和活动空间。调研发现,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指标可以包含教学、科研、育人、社会服务等体系,如规定教师每年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每年必须在教学上必须完成多少工作量,在育人上必须担任班主任、学生导师等。如果教师不能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教学、育人等方面的量化指标,教师的工资奖金、职称聘任、个人晋升等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发挥,也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短时效应,客观上导致了粗制滥造和“学术腐败”问题。
5.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程度不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广大教师员工对后勤管理和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原先的后勤设施、管理队伍和运行机制等都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解决这一系列的后勤问题,除了政府、高校的投入外,必须加大力度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制约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后勤“瓶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给高校后勤服务对象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高校后勤面临着社会上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和服务的巨大冲击,迫使后勤服务必须按照经济的运行规律,逐步融入社会第三产业,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因此传统的高校后勤必须实现社会化改革,才能继续生存、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它是高等教育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合作办学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给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际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结合我国人口大国国情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此外,据权威专家统计,未来十年各高校将面临生源短缺、招生竞争加剧的局面,这都将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巨大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唯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而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特别是高校行政管理主要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影响和阻碍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形势迫切要求高校进行政管理改革。
2.它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高校社会职能发挥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从依靠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转向办学质量的提升阶段,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特色的构建,从而提高学校办学竞争力。课程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改革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校本化、研究性和开放式的挑战,迫切要求高校行政管理能较好解决这些重要难题。高校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行政管理的改革。
3.它是解决高校行政管理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机构臃肿,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缺乏,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已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对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行适当改革,实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求效益、向管理要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解决路径
1.完善二级院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办学自主管理力度
首先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实现高校管理重心下移,二级院系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重点推进民主决策制度和程序、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要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学院民主管理,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都应纳入二级教代会审议或审定范围;要成立二级院系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二级院系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活动等学术事务中的咨询、决策、协调作用。加大二级院系自主管理力度,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自有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管理与决策权。其次,管理重心下移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财务管理权的下移。学校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政策、法规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核定各学院的年度经费,监督、指导、考核学院经费的使用执行情况,并实行审计制度,通过专项经费对学院的发展进行调控。学院主要负责在遵守国家财经政策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学校两级理财的有关规定,结合二级院系情况制定学院级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经费使用管理方法、内部经济分配制度等,统筹本学院经费,编制学院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业务经费支出预算方案。
2.实行绩效考核,加强监督协调
推行两级管理,实行高校管理权限下移后,加强对二级院系的绩效考核、监督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考评二级院系的工作主要考核其是否完成或超额实现既定目标,至于二级院系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少部分重大项目外,学校一般不得加以干涉。学校或校部机关的主要职能要转变到对二级院系的考核、监督和协调上,加强对二级院系的服务,调动二级院系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但同时,二级院系的职权扩大也并不意味无所不能,有些学校层面的事情,尤其是在涉外的事务上,还是需要与学校协调,由学校出面。
3.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促进高校教师自主创新
大学是知识型员工汇集的场所,其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拥有知识资本,具有与其他人力资源有着不同的劳动特征。一是独立性,高校教师希望拥有一个灵活、自主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以及宽松的组织氛围。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希望自我控制、自我引导,喜欢独自工作的刺激和自由。二是创新性,大学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工作,而是在复杂多变的系统中发挥个人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他们依靠自身的知识和灵感,运用头脑创造性的思维,形成新的知识成果。三是流动性,高校教师有很强的流动意识,不愿终身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因此,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缺乏个人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时,他们便会想法调整工作。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度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办法。尊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这一组织的社会特殊性,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改革,参与民主治校,特别是对关系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让教师参与,营造宽松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4.引入市场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进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后勤保障体系以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打破“瓶颈”的制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参与社会企业竞争,拓宽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引进社会力量和资金有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有助于降低后勤服务价格,有助于改善后勤服务态度,有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效率。高校后勤服务应主动向社会、银行、企业敞开服务大门,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后勤改革。同时,合作经营、多元投资是加快高校后勤企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