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音乐德育论文参考
有关音乐德育论文参考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校教育中起着独特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音乐德育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音乐德育论文参考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音乐是一种情感,可以美化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又是一种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用优美的旋律净化学生的心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情感
记得有位著名的音乐家这样说过:“如果我的音乐只会让人觉得非常愉快,那么我很遗憾,因为我创作音乐的目的是让人们变得高尚起来。”简短的一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音乐创作的真谛:学习音乐不是为了掌握音乐本身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通过其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升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通过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如果教师告诉学生要热爱祖国,那么他们对“怎样做才算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不透彻。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必着急,可以告诉学生热爱祖国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就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当然,在这些教育方式中,我认为还是音乐背景的效果最好,它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在音乐课堂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以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时,我通过音乐背景的介绍,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国歌是一首高昂、雄壮的歌曲,每当听到国歌响起,我们都振奋起来,充满力量。有的学生虽然会唱,却不知道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因此他们的歌声中没有灵魂。所以,我为学生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华儿女为争取自由而奔赴前线,与帝国主义进行不屈的斗争。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每个人都神情严肃,似乎在心中做出重大的决定。我想,学会这首歌曲之后,每当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国歌的旋律荡满校园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有满腔热情,充满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自己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音乐背景的介绍和文化知识的灌输,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效果。
二、通过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音乐欣赏可以感染人们的内心,震撼人们的灵魂。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广大的欣赏者,让很多人接受了美育的熏陶。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注重民族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聆听民族音乐,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忆江南》是一首优美的乐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所表现的意境也很迷人。这首乐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将这么美丽的词配上音乐,怎么会不吸引人呢?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自己聆听,感受其中的美好。在学习歌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朗读歌词,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俗、有什么迷人的景物、有什么美丽的传说等。此时,我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此情此景,让学生的感触很深,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它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是其他艺术形式不能给予的。尤其是优秀的民族音乐,其中蕴藏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过了音乐本身,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及内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课堂教学的及时补充。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因为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现,他们在音乐活动中会急于将自己的才艺展示给大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展一些课外艺术活动,让学生懂得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唱出和谐的音符;只有协调一致,演出才能获得成功。
例如,教学《彼得和狼》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首乐曲,同时也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我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排练一个小小的音乐剧。学生一听兴奋极了,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活动中,他们有的编排剧情,有的制作头饰,有的串联台词,忙得不亦乐乎。在紧张而充实的准备之后,学生的表演取得圆满成功。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强了对歌曲的记忆,更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此外,音乐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舞蹈队、鼓乐队、合唱队等,在排练过程中,既可以满足学生好动、表现的心理,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
总之,音乐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德育的感染和洗礼。
有关音乐德育论文参考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应用
【摘要】音乐是一种美的形式,音乐教育以美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于德育中。从古至今,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音乐教育都以它的审美性塑造与净化人的心灵,在高等教育领域里,音乐教育更加充分的体现其德育价值,使美育渗透在生活中,让大学生更容易领悟德育的真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大学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音乐是早于文字的一种表达人类情感的方式。早在远古时期,没有语言文字出现的情形下,人类对大自然的情感表现产生了物与物之间的声音现象,如动物之间以声音振动来表达情感,感悟了人类,从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声音的交流。通过音调、音频的变化开始了最早的人类表达形式——音乐(声音振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开始发挥不可替代的感性与理性相融汇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不仅仅教育我们美的知识和技能,还提升我们的审美素养,以美育的形象性、吸引性、情感性和渗透性的特点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之得以提升,同时影响个人对未来的审美价值和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具有德育功能,它在无形中进入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净化人的心灵,让人感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丑,从而引导人的道德行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古代先哲对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阐释
无论是在中国的教育史上,还是在西方的教育史中,都有教育家论到音乐与德育的密切关系。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在第二位,他认为乐是道德的一种表达形式,他提出了“礼乐并重”的教育观念。《乐记·乐本篇》:“乐者,通伦理者也”。《荀子·乐论》:“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古代名著阐述的思想,为我国认识音乐与德育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西方国家的教育家音乐家也对音乐与德育的关系做出了许多好的评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应是人的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席勒曾说过:“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上述无论是教育家还是名人名家,对于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通过作者对于他们的理解,认为音乐教育是融入在德育中的融通了感性因素的教育形式。同时音乐教育以它的美感滋养着不同时期的人们,使其感受道德的美好。
二、中外高校和学者对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认识
近代音乐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实施。以美国为例,1967年美国哈弗大学创立“零点项目”,即应用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把音乐课程作为六大核心课程之一。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把音乐作为人的八大智能之一。麻省理工学院规定在获得学士学位所修满的360学分中必须有72学分是普通音乐课程。美国众多高校教育思想:提倡多元化校园文化,反对智育第一,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著名教育家姚思源先生曾说:“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面向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普及教育,其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教育,它最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音乐教育不单单是少数人的技能训练,它已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途径之一。”齐易、张文川认为,“艺术教育除了包括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外,还包括非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功能,这种非审美功能涉及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如情爱的、科学的、伦理的、政治的等等,注重强调给予生活的满足、认识和教化。”王次炤提出:“音乐具有倾向性,它主要表现在音乐对人的社会生活的影响上,这种影响并非是直接的,而是以感情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某种社会需要。”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美的教育,还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走进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无形中促进了大学生的审美性,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等等的人生问题上得到全面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音乐审美性对大学生的塑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音乐审美性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引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音乐是一种感性与理性共存的表现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充分体现。德育是理性的,内容具有强制的感觉。音乐则使理性和感性相互渗透,潜移默化的陶冶人的情怀。在高校实行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在音乐课程中,让大学生欣赏《国歌》、《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在他们心中就会激荡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音乐的塑造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起抽象的说教生动自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感悟、思考和理解,在音乐欣赏中去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借助音乐的辅助功能来解决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就相对简单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音乐审美性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
通过欣赏音乐的方法来让学生懂得社会美和自然美。音乐的感化功能引导着青年。音乐对于人是有感染力的,在不同的情境中音乐对于人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音乐可以将他们带入自身与他人的世界中,以旋律的美感表达自己的心声。大学生正是处于青年时期,在学校中开始学习接触自身从没有接触过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情感上心理上需要承受一些问题与烦恼,那么好的音乐就能调节大学生的情绪,使其心情平静,理解生活,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例如,《朋友》、《我的未来不是梦》、《从头再来》等歌曲激发学生对于友谊的珍惜,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对于挫折的坦然,这类的歌曲伴随着大学生成长的人生,指引着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和平的年代,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道德,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决定了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未来。就像我国《礼记·乐记》中所说:“治世之音安以和,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音乐与社会政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音乐教育,使得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体现。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是国家的有用之才。因此,国家更加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而音乐教育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人受到感染和熏陶,所以,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音乐教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音乐审美性规范大学生道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音乐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当今社会“诚信”严重缺失,“诚信”问题在大学生的行为中也明显的表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诚”的意义,“信”的重要?感受到心灵的“诚”、形象的“诚”?音乐教育是理想的形式。大学生可以在健康的音乐欣赏中陶冶情操,流露感情,激发精神,鼓舞士气,提高诚信自觉性。优雅动情的音乐使人身临其境,浸入心扉,学生能够感受到它的真诚,感受到它的美丽。那么,相反,伪音乐的噪音会使人心神不定,烦躁不堪,会使学生放任自流,缺乏真诚。这就需要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的音乐教育,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认知、欣赏、感受,使他们在美丽动听的音乐中体会人生的美好,人性的真实,人格的魅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样,我们要以自己最动情、最动听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用真诚进行心灵的沟通。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正确的诚信德行,我们在走向社会以后,才能够用真正的‘诚信’去处事待人,开拓美好的明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渗透在德育之中,美的音乐教育对于德育具有辅助功能。音乐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也是社会意识形态。音乐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具有感化性和规范性作用。音乐教育以鲜明的审美价值,在潜移默化中以情感人,教育我们正确面对人生,以自身的美来净化人的心灵,从而使人在生活中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李万军.浅谈音乐的德育功能[J].时代教育,2008(9).
[2]邵义光.试论音乐的德育存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2):56.
[3]邢红梅.音乐育人功能浅析[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3(2).
[4]邹力宏.论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5]张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影响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张又丹.普通大学音乐教育的机遇与保障机制——对大学排名前100强的调查解读.人民音乐,200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孙凌云.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唐敏.大学生音乐素质调查——论改进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8).
[9]焉树芬.论音乐的德育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