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论文投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音乐创作是音乐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形式,它是一门独特的语言,是一门与其他语言相区别的艺术语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音乐创作论文投稿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创作论文投稿篇1
浅论音乐创作中的灵感思维
摘要:灵感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最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对音乐创作活动中灵感的本质及其特点,尤其是捕捉音乐创作中灵感的心理条件作一粗浅探讨,旨在繁荣音乐创作思维的理论,进而促进音乐创作事业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灵感 思维 音乐创作
一 音乐创作中的灵感
灵感与创造息息相关。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美的精神现象,是人们的主观世界与客观界最愉快最敏感的邂逅,是人们的思维活动量变到质变所产生出来的高度的创造能力。灵感是思维的一种突发现象,主要表现为以未意料到的方式突然获得的异常强大的创造力,其成果具有高度的独创性和不可模仿性。许多流芳百世的音乐作品,包括演唱演奏技巧的训练中出现的绝妙感觉往往也是在“顿悟”的瞬间获得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灵感思维存在于一切创造活动中,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如塔蒂尼曾从梦中得到过灵感:他在梦中把小提琴交给一个魔鬼,这个魔鬼立即为他演奏了一首娓娓动听的乐章。醒后,他根据魔鬼的演奏谱写了一首作品,这就是非常著名的奏鸣曲《魔鬼的颤音》。作曲家李焕之在《创作交响乐的一些体会》一文中说:
“音乐形象思维常常是带有自发性的,这就是所谓‘灵感’的产生。所谓音乐的瞬间对于作曲家来说是可贵的,如何使这种产生‘灵感’的思维活动成为自觉的活动,也就是说,如何培养起一种饱满的、旺盛的创作情绪是十分重要的。”
这足以说明,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是存在着灵感这种心理现象的,而且可以说没有一个作曲家在创作中是没有灵感出现的,特别是那些成功的音乐作品的产生总是伴随着灵感这种心理现象。罗小平和黄虹在其《音乐心理学》一书中对灵感现象作过较全面的研究,它将灵感的触发归纳为外在信息引发主体大脑结构的自组织有序运动、主体积蓄能量的外化与内觉的转化、潜意识的显化和梦境等四种方式。正是因为灵感的触发才给创作者带来了活跃兴奋的驱动力和超常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 灵感思维的基本特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灵感思维具备下列基本特性:
1 跳跃性
灵感思维以非常态逻辑或反逻辑的形式跳跃式地在瞬间完成整个思维过程。灵感思维是组合部分信息,通过顿悟感知事物结构全貌(整体)的思维。其推理过程十分简约,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思维的后续活动去修改和证实。跳跃性思维会越出线性的、常规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的束缚,寻求一种非线性的、点状的、间断性的、有一定跨度的新的思维轨道,为思维活动提供纵横驰骋的广阔视野。英国破铜烂铁打击乐队视传统乐器不顾,将铁桶、锅、钢管、扫帚、废钢圈、篮球学习啦在线学习网等作为主奏乐器,给人们带来了视听觉的强烈冲击和震撼,是音乐中灵感思维跳跃性的典型表现。
2 发散性
它使多组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想法从纵向、横向、斜向等开放性地向外扩散、辐射,使思维织体获得立体扩张。发散思维在相互沟通交叉碰撞中会偶然激活意外的思路。这种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的思维使思路变得更加宽广、自由、灵活,思路交叉的融通点也越多。今天新世纪音乐以发散性思维模式,将民族性、现代性、科技性、通俗性等多元素融合,提供了一种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欣赏层次和不同公共场合的人所需求的一种音乐――轻音乐。它为音乐的雅与俗、个性与共性、民族与世界的矛盾冲突找到了绝佳的结合点。
3 模糊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灵感思维来自于潜意识状态中的顿悟、猜测、模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模糊性。一方面,灵感思维的结果有待于逻辑思维的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大千世界中往往也存在着许多复杂而难以捉摸的客观事物,对此只能做整体的把握。灵感思维的模糊性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认识模糊的客观对象。新世纪音乐虽体现了时代的演进、精神内涵的改良、乐风的新貌,但它的语言却常常模糊了人种、肤色、语种、宗教信仰、时间等概念。这种模糊时间进程的不确定性的美学特征为人们不受限制地沉醉于空灵的乐声中进行自由、无限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4 突破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是指灵感产生于直觉的瞬间,具有爆发性与偶然性;还指思维活动须破除原有的思维定势、思维框架,打破原有的思维信息层次与框架。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对原有纯器乐形式的交响乐思维定势的破除,它用人声不同性别的独唱、重唱、织体复杂的多声部大合唱,革命性地超越了原有器乐体裁框架。这种对自身思维信息层次框架的束缚所作的大胆突破,开创了器乐与人声震撼人心的宏伟交响。
5 独创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灵感思维信息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基于个人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认识问题的角度、灵感产生的方式和内容等。同样是灵感思维,但其思维形式的基本特性却总会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和新意。作曲家勋伯格以独特性的思维“开创了半音阶、无调性、十二音序列和完善新理论四个阶段。在他的音乐中协和与不协和、转调、和声等概念已失去了意义。他的音乐呈现的是不断出现的新样式:增、减音程、七度、九度等复音程使用普遍;他乐曲的开头和结尾模糊不清,每一乐句无规则性,形式复杂多变,再加上他乐谱上许多速度变化的标注,使得他的音乐极富于表现力”,具有超时代感和无调性的特点。他的音乐不仅对他同时代的人,且对20世纪整个西方音乐的发展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三 如何捕获音乐创作的灵感
1 勤于思考和善于想象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音乐创作的灵感需要长期的思维活动的准备。作曲家要具有灵活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没有善于思考的头脑,没勤于想象的能力,创作者必定思路狭窄,灵感难以出现。作曲家要有丰富的生活和敏锐的观察力,对于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的作曲家来说,大自然中的鸟鸣、风啸、叶落等等自然现象都能引发他们的创作灵感。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蜚声世界乐坛的我国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先生早年的成名之作。《贺绿汀传》一书中详尽地描述了此曲的创作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拉开了记忆的帷幕。那充满苦辛酸又充满幻想憧憬的童年时代,那故乡的山光水色以及弥漫山野的色彩和音响,都转化成跳动的旋律。他从不徒然等待飞来的灵感。伴着他度过无数个晨昏的荷叶形灯革上落满灰尘,十五支光灯泡,租来的高负荷工作的旧钢琴,洞悉他创作的奥秘。《牧童短笛》的成功完全不是偶然的。厚积薄发,丰富的生活感受,对西洋音乐形式的纯熟掌握,技巧上的严格要求,是获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丰富知识和拓展兴趣
捕获灵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在于音乐创作者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准备。知识面宽、兴趣广泛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因为多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相互借鉴和启示,容易产生新的设想和新的思路。在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巨人除了在本学科领域里的发明和创造之外,还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和宽泛的兴趣爱好学习啦在线学习网。众所周知,爱因斯坦不仅是发明“相对论”的科学家,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也不一般,还与人合作过小提琴与钢琴的二重奏。由此可见,从事音乐创作的工作者,不能长期地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学科领域里,缺乏多学科的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思想容易保守。思维僵化,则不利于创造性灵感的出现。
3 灵感得之与顷刻,但积之于平日
从根本上说,灵感是在作曲家长期、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作曲家在创作实践中对自己所创造的音乐形象执着追求的结果。柴科夫斯基曾经就“创作靠灵感”问题对一位年轻的艺术家说道:“不能够寄希望于灵感,而且光有灵感也不够,首先需要的是劳动,劳动!灵感源自劳动,它只有在劳动时才能产生。”斯特拉文斯基被认为是极少数几位不承认灵感的作曲家,但他也说:“我并不是说没有灵感这种东西,正相反,灵感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是作为一种动力,绝不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但是那种力量只能通过努力才能使它起作用,而这种努力就是工作……是工作带来了灵感。”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探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为音乐创作中灵感的出现铺平道路,因而灵感始终围绕着那些勤于思考的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音乐创作离不开灵感。没有灵感创作的音乐作品只能是平淡无奇、没有感染力的庸作,而赋予灵感的音乐创作则可能是伟大的音乐作品。灵感与音乐创作是密不可分的。灵感和它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虽是瞬间的一个闪念和动作,但它只产生于优秀和勤奋的大脑,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长期的积累,孜孜不倦地思考和探求,灵感才会叩响心扉,出现在音乐创作中,从而创作出符合时代旋律的伟大作品。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梁作民:《当代思维哲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萨姆?摩根斯坦,茅于润译:《作曲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
[3]《巴甫洛夫全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
[4] 蔡伟:《音乐中的灵感思维》,《人民音乐》,2005年。
音乐创作论文投稿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析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发展轨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要:探究钢琴文化在中国的 发展,有利于揭示中国钢琴 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得失,并提炼其在创作思维、演奏技术、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独特性,从而推动世界钢琴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钢琴文化 发展 音乐创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钢琴的前身源于1404年欧洲的拔弦古钢琴。真正意义的世界第一台钢琴,是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于1710年前后在佛罗伦萨制造出来,中文称钢琴。
钢琴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踏入东土,欧洲古钢琴也随之而来。有记载表明,第一架在中国出现的古钢琴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作为贡品献给明神宗的,当时称之为“西洋铁丝琴”。随后,真正意义上的钢琴也传入了中国,当时称之为“兴隆笙”。史上有记载:清代康熙帝是中国最早学习钢琴演奏的人之一。①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商人和西方传教士纷至沓来,钢琴作为西方文化艺术的特色产品随着西方人进入中国的脚步而被广泛引入,逐渐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崭露头角,在__会的唱诗班上用于圣经的伴奏,中国音乐也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中国系统的钢琴学习是在1889年“百日维新”后。当时,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大量教授西学的新学堂应运而生。“1903年是学堂乐歌勃兴的一年。”②而钢琴就在乐歌课中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代表人如沈心工、李叔同等中国早期音乐 教育家。这时期不仅培养了大批中小学艺术教员,还带回了当时流行于日本的钢琴教材如《拜厄》《哈农钢琴练指法》《小奏鸣曲集》等,成为当时中国钢琴教学常用的教材并一直沿用至今。③20世纪初,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契在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最值得记忆的一笔,“1904年,梅·帕契走进上海德侨俱乐部,他在这里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④此后,他定居上海,开始从事钢琴教学并带来了系统钢琴指 法学习,培养出了俞便民、张隽伟、朱工一、周广仁、傅聪等中国老一辈钢琴家,对中国钢琴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和东欧各国钢琴家开始频繁到中国讲学、演出,不仅使中国的钢琴界迅速掌握了先进的钢琴演奏技术,也为中国的钢琴教育引入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与之相对的,如倪洪进、傅聪、李民锋、丁逢辰、李其芳、史大正、刘诗昆等优秀的中国钢琴家,也开始到海外交流,他们成为中国钢琴艺术发展中坚力量,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中后期,中国钢琴艺术百花齐放,蓬勃发展。北京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两个重量级的专业学院开课。同时,其他各类院校钢琴专业也纷纷建立,钢琴教育开始在中国普及并进入专业化教育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钢琴持有浓厚的兴趣,掀起了一轮钢琴学习热,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蓬勃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世界顶级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到中国演出、讲学,把国际前沿的钢琴艺术带入中国。在国内,人们热衷于参加各类国际钢琴大赛,学习国际钢琴演奏技巧,与国际人士交流 经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一批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中国钢琴家如郎朗、李云迪、陈萨等,逐渐与世界级钢琴大师看齐,越来越多的琴坛新秀开始崛起,在当今世界的钢琴文化中成为弄潮儿。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是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15年,赵元任 发表了中国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和平进行曲》,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立下新的里程碑。1916年,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萧友梅在留学德国期间也创作了《哀悼进行曲》《小夜曲》等钢琴音乐作品。⑤虽然这些作品并未在 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影响,却为中国钢琴艺术创作首开历史先河。这时期的作品,还是尝试性的,对外来技巧尚处于学习、模仿甚至硬搬的阶段。有的将中国曲调配上欧洲和声,有的曲调也受了外国音乐影响,欧洲的音乐技术规范还束缚着中华民族气质的表达。⑥之后不少歌曲的钢琴伴奏,利用欧洲古典和声,发挥了钢琴多声思维的特长。但和弦本身的东方色彩,可说是对中国风格的一个探索,如萧友梅、赵元任、青主的一些歌曲伴奏。黄自上世纪30年代初写的钢琴伴奏,其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深刻。他的《思乡》《山在虚无飘渺间》和《玫瑰三愿》,都是真挚、细腻的多声思维。他的《春思》使用了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完全成熟的第一首中国钢琴曲是贺绿汀写于1934年的《牧童短笛》,这首曲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首曲告诉人们,欧洲音乐技术理论可以和中国音乐 实践相结合,但必须以中国的审美给予消化,只有这样,才可能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牧童短笛》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优美、质朴、明朗之中凝聚着中国式的诗意和情趣,它的美源自民族艺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新中国成立到““””前的十七年间,公开出版的各类钢琴曲有360多首。其中有丁善德的《新疆舞曲》、江文也的《乡土节令诗曲》、汪立三的《蓝花花》等,都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作品,还有《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等富有新时期社会气息的作品。然而,由于此时钢琴艺术的发展较局限在中国传统音乐理念和特点之上,因此,作品尚未能充分发挥出钢琴丰富的表现力,未能很好地进入真正的“钢琴思维”。 60年代后期,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的改编成功,是这时期钢琴艺术发展的一个亮点,该曲至今仍风靡世界。
20世纪中后期,具有典型民族风格的作品层出不穷,如王建中的《彩云追月》、储望华的《新疆随想曲》,特别是何占豪、陈钢的《梁祝》钢琴协奏曲,将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享誉中外。另外,还有运用现代“钢琴思维”理念谱成的实验性作品,如王建中的《诙谐曲》、赵晓声的《太极》等,使中国钢琴艺术发展进入了国际化发展阶段,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
注释:
①②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⑥⑦魏廷格.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J].音乐研究,1983(2).
④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⑤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1.省级音乐论文投稿
2.音乐论文发表
3.发表音乐论文
5.音乐核心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