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艺术道德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艺术道德是指艺术工作者对社会和艺术欣赏者所承担的义务、职责以及在艺术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艺术道德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艺术道德论文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论作为道德教育基础的艺术教育

  摘要:没有真的认识和美的体验,任何善的观念都不能恰当地建立起来,没有生动、真切、感人至深的感性领悟与参照,任何真理也都会失去光彩,成为空洞的说教,任何价值观和伦理学命题也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道德教育都会丧失生命力、流于形式。

  关键词:道德教育,艺术教育艺术课程

  早在24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就讲过:“真正的德行只能是植根于原则之上,这些原则越是普遍,则它们也就越崇高和越高贵,这些原则不是思辨的规律而是一种感觉的意识,它就活在每个人的胸中,而且他扩张到远远超出了同情和殷勤的特殊基础之外。我相信,如果我说:它就是对人性之美和价值的感觉,那么我就概括了它的全部,前者乃是普遍友好的基础;后者则是普遍敬意的基础。”康德是把美提高到人类思想史上前所未有高度并作为善的基础的第一位西方哲人。。在康德看来,美和善是相互统一的,最高的美必然导致最高的善。一个人只有从感觉上了解了善的伟大原则之后,才能产生出真正的德行。那么,艺术教育究竟能从哪些方面和能通过哪些途径影响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呢?本文拟就以上问题展开一些初步的探讨,诚望海内同行不吝赐教。

  一、真、善、美构筑的精神世界和艺术教育的基础地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以真、善、美划分人类精神的不同领域和价值追求,是古典哲学和古代思想家的基本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典作家的论述中真、善、美不是平行的概念,其中善是最高的、处于统御地位的目标,求真、求美最终是为了实现道德的升华,人生的充实与完满。

  苏格拉底讲:“知识就是德行。”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还不再于认识大千世界、认识自己,而是使人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使品格纯洁而高尚。苏格拉底本人就既是一位道德哲学的思想家,也是一位道德哲学的实践者,他直到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还在和朋友们讨论着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古代思想家向来把伦理道德看成是终级的精神追求。“格物致知”只是手段,诗、书、礼、乐都是为“明明德”服务的;“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载体;“诗言志”,诗的主要功能是讽谏咏怀;乐是礼的一部分,礼是道的体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根本要义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哲学是从伦理纲常生发出来的,真,以及美,都是统一在善的原则之下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将真、善、美统一起来,以综合的眼光审视人类精神,无疑是一种全面、深刻、科学的世界观。人的心理过程,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区分为意识过程和意向过程。意识过程包括收集、处理、整合信息等诸环节,形成了人们对世界及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意向过程以意识过程为基础,包括了心理动力学的趋向,包括在意识过程的支持下设计行为方式和计划,包括将行为结果反馈给意识过程并调整目标,作出进一步反应等环节。意识过程和意向过程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统一的过程。通过自觉和主动的探究与体验,事物的规律和感性特征呈现给我们。它们是价值的载体,是将一切美好的愿望、理想、行为准则表达出来的媒介。没有真的认识和美的体验,任何善的观念都不能恰当地建立起来,没有生动、真切、感人至深的感性领悟与参照,任何真理也都会失去光彩,成为空洞的说教,任何价值观和伦理学命题也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道德教育都会丧失生命力、流于形式。

  二、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由此产生的道德教育的途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艺术教育的些功能。一般地讲,艺术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可以归结如下:

  1)艺术教育可以给人生存的本领。人类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基本问题”,如推断与计算、表达与交流、感知与体验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的追问与总结形成了诸如哲学、逻辑、数学、语言、艺术等学问。一个人在其一生当中,可能极少会碰到解决“人类基因组”这样的高度专业和特殊的问题,但他极有可能每天都要进行推断、表达、体验;另一方面,恰恰是对“基本问题”的解决构成了对解决诸如“人类基因组”等特殊问题的基础,因此艺术和语言、数学、哲学、逻辑一样,具有基础的文化教育的性质,具有工具课程的性质。艺术是个体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艺术给与人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消遣,实在是生存必须的本领。

  2)艺术教育可以给人文明感。艺术是种文化。文化是人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层次水平和方式。。拥有文化,就倾向于采用经过千百万年实践选择出来的具有前沿性质的人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没有文化,就倾向于采取原始的、本能的方式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艺术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艺术教育的作用就是给出一个前进的出发点,一个建设性的平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艺术教育可以使人有品味。通过训练感官和塑造行为模式,具有艺术能力的人更敏锐、更敏感,有能力和习惯于发现和体验事物的异常微妙之处,迅速形成直觉判断,产生奇异的联想和有价值的思维创新,厌恶平庸。艺术能力是种特殊的智能,有自己独特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办法,并且能通过独特的符号系统表达出来,达到对事物的理解、把握并预见其未来。

  2. 艺术教育能够为道德教育提供的途径。从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来说,艺术教育能够为道德教育提供以下三种有效途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呈现途径:呈现一切美好的事物,呈现道德观念的感性形态,呈现伦理命题,呈现道德事件,呈现无法言表的内心冲突——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使人领悟事件的道德含义,体验美好的情感,提供模仿的行为范式。

  2)表现途径:20世纪以来道德哲学最重要的进步就是,“哲学家们越来越多地摆脱了那种企图给人们道德指导的尝试,对道德判断本身的性质作出一种批判性的评价”,认为“善”、“恶”等伦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不可能被精确定义的。诚如穆尔所言:“我认为‘善’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正向‘黄色’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一样;因此正如你无论如何无法向一个不知道‘黄色’的人解释什么是‘黄色’一样,你也无法解释什么是‘善’。“善”是一种特定的、直觉的概念,不可能仅仅根据事实加以研究。因此,道德是直觉的行为的文化。这种文化旨在说明,哪些行为无助于价值观的实现,哪些行为则相反。只有通过艺术的表现,道德实践才能完整、生动、鲜明、准确地被刻画出来。艺术是传达道德的最佳形式。

  3)行为途径:道德行为的养成在全部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道德教育是否有效要从道德行为以及表现在行为中的道德意志、道德品质去评价;另一方面,机械的决定论认为有什么样的道德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道德行为,被事实证明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行为养成有自己特殊的过程与方式。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行为本身必须有魅力。道理很简单,人们是因为美好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推崇,因为推崇而将其作为行为的典范与评价的标准。一种行为方式,哪怕它体现了最高的善,如果不能首先让人们去热爱它,它也不会成为人人效法的榜样。

  具有艺术特征的行为是充满精神愉悦的美好的行为,道德行为也可以体现出艺术性。具有艺术特征的道德行为,不仅是有创造性的,有活力的行为,而且也是能够完美表现道德意识的行为方式,应当成为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 康德.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何兆武译. 商务印书馆,2001

  2 路德·宾克莱. 二十世纪伦理学. 孙彤,孙南桦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艺术道德论文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谈道德与艺术的格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禁欲式的”宗教艺术,绘画一度沦为了宗教寓意的说教式的解说图,也出现过希腊哲人所提出的艺术模仿论和再现论,而以野兽派最为明显的标志,此后艺术家以其真实的脉搏跳动表达着他们真实的艺术情感,使艺术不再是宗教的工具,不再是自然的模仿,真正的源于自然,而超越自然了。卡西尔在其《人论》有过这样的论述:“我们在艺术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哪种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是在相反的两极——欢乐与悲伤、希望与恐惧、狂喜与绝望之间的持续摆动过程。使我们的情感赋有审美形式,也就是把它们变为自由而积极的状态”。[1]

  关键词:道德;艺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真实的情感是对艺术形式形而上的补充,只有在画笔,颜料,画布,画纸这些物质的东西里面,在艺术家用笔,用色,用墨的行动里面,加之以情感,这时候艺术才真正成为艺术了,艺术品也真正地成为艺术品了。可见,艺术是情感的客观化和外化,情感就是艺术的内在生命和灵魂。宗白华曾说过:“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2]

  真是美的基础,是美所必然具备的品格。长久以来人们看一件艺术品总是先关注它讲了什么内容,而作品的价值就仅仅表现在了它是否真实地记录了现实生活的场景。而我认为新标准下的真实绝不是这么简单,艺术不是一种实用的图示,示意给人们一个故事,一个生活片段或是简单的形象,而是具备使人的心灵发生转变的品格的独立的存在。野兽派的意图就是表现自己的情感,他们以其夸张的色彩和造型打破了人们常规的认识,他们的展览给当时的美术界投去了一颗炸弹,议论如潮,批评四起。但是,在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他们充当了具有真知灼见的审美开拓者,在新的审美领域拓展了深度和广度,并一直影响着以后绘画的发展和对艺术之真的探寻。

  历史上一切有着辉煌价值的艺术作品都有着它自身真实的发生,真挚的情感和真理的精神。无论是夏加尔《生日》所描绘的温馨浪漫还是蒙克《呐喊》所表现的悲伤和恐惧,无论是马蒂斯《舞蹈》中欢乐安逸的时光,还是莫迪里阿尼笔下人物法国式的优雅,无一不是艺术家用灵魂追求真理,使真挚情感得以升华的过程。马蒂斯晚年致力于剪纸艺术,他在谈到他的剪纸时曾深切的认同中国“与树齐长”的文化理念,并说他在剪一只小鹦鹉时自己也变成了那只小鹦鹉。马蒂斯晚年的表白一样说明了艺术大师都有一颗永不泯灭的追求纯真与至美的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以,对一个艺术家来说,真实的绘画不是讲故事,也不是阐述观点,因为艺术家不是作家也不是政治家,批评家。真实的绘画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从而产生的感染心灵、净化灵魂的独立的实体。人们常赞美生活,讴歌生命,而艺术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生命体验的真实再现,是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探索和表现,所以,一个艺术家的使命也是神圣的,他所表达的首先是真实的感受,真诚的情感。现在有些画画的人,一味认为画什么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就画什么,或者是追风的看某个成名的画家画什么自己就画什么,这显然是不忠于自己内心情感的,是不真实的,这违背了艺术规律,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反之,一个画家,立足于生命的客观存在的感受,感情。尊重客观规律,使艺术之来源为生活,才能进一步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品即画品”是中国绘画理论中一个重要美学概念。中国美学认为“笔格之高下亦如人品”,要求学习绘画的人先树立高尚的道德品格,做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我国的古代,“善”是衡量人品的主要标准,而“美”是衡量画品的衡量标准,所以提倡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画品,又要重视人品,就是追求艺术品“善美”的艺术格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西方绘画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由野兽派绘画开始,西方艺术不再追求自然的真实,而是追求了一种接近东方绘画语言的言简意赅的表现方式。我们从马蒂斯的画中看到了西方化了的写意的表现手法,也从罗丹素描中看到了“逸笔草草”的审美特征。逐渐相像的表现手法背后的精神主旨也是类似的,就是造福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在野兽派以后的西方绘画中,绘画的意义从表象向内在深化,审美的标准也自然要求符合人内在的精神需求。马克思认为,艺术有着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同样有着道德教育的意义。这个理论和张彦远的:“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的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艺术家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作品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人类的精神文明的发展,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高尚善美的精神品格,成了艺术家不容推卸的责任。同时,绘画是人的内在素养的外化,也要求通过绘画本身来提高人的内在素养,两者相辅相承,共同提高。

  因此,纵观历史上凡是格调高尚的作品往往都受到人们的推崇,具有高尚情操的艺术家都受到世人的敬重。而格调猥琐低俗的艺术作品,向来被历史的潮流所淹没。毕加索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把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描绘的淋漓尽致,表现出义愤填膺的爱国热情和追求和平的精神。1937年德国法西斯疯狂的轰炸了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整个城市在短短时间内被夷为平地,愤怒的毕加索以立体主义的手法,几个星期内迅速地完成了这幅巨作。毕加索借这幅作品对法西斯的兽行进行谴责和抗议,表现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强烈的正义感和历史使命感。

  画面用黑白灰的色调,描绘了一个绝望和悲惨的世界,这里犹如黑夜,只有痛哭、泪水、无望和死亡。画面中,悲伤的母亲在哀嚎,受伤的人们在痛苦的挣扎,牛和马也躲不过轰炸带来的伤害,濒死长嘶,痛不欲生。到处一幅生灵涂炭的景象。画家以这种方式折射出他对人类苦难的强烈悲悯,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愤懑和对和平的无限向往。列宾的《伏尔加纤夫》以狭长的画幅描绘了一列做苦役般的纤夫。在荒芜的沙滩上,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艰难的向前行走着,在烈日的炙烤下,他们筋疲力尽,举步维艰。他们的破烂的衣着,憔悴的面容,无可奈何的愁苦神情都显示着他们所面临的艰苦的生活境况。全画气氛悲伤惨淡,充满了现实主义的悲剧效果。俄国著名的评论家斯塔索夫对这幅画及其作者给予了这样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3]列宾表现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对农民备受压迫深切同情,意在唤起人民的觉悟和反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他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和他的画作一样受到世人的崇敬和赞美。   一个脱俗的,不为外在功利所左右的人的胸襟开阔,气质不俗,他观察世界的视角和获得感受也必然更加深刻,敏感和与众不同。一个终日里醉心于勾心斗角,阴谋上位的人;一个以谋求功名利禄为最终目的的人;一个把绘画当成个人争取名利手段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他们所有的这些活动对于艺术都是无补于事的。对于这个问题,雕塑大师罗丹的一段话更加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他说:“……和他们争名逐利,你们将和他们同样浪费时间,就是说,耗尽你们的一生——那就再不剩一分钟的时间给你们去做一个艺术家了。”[4]另外,在他的遗嘱中对后世的艺术家也有类似的警示:“你们不要浪费时间,在交际场中或政治圈子里去拉关系。你们会看到许多同行,勾心斗角,谋求富贵——这些不是真正的艺术家;虽然其中不乏聪明的人。”潘天寿在他的《听天阁画谈随笔》中同样提到:“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识见、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极。”[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也可以说道德是艺术的真理的表现,是关于“真”的另一个分支。“美”的范畴是由“真善”中而来。心灵美往往影响着艺术美,现实生活中涌现的美好事物只有经过艺术家心灵的折射和艰苦的艺术创作过程才能产生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艺术是痛苦的呐喊,正义的呼唤和勇气的锤炼,是一项与崇高的道德紧密结合的事业。艺术创作又是一项需要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事业。那些辛勤劳动的艺术家们为艺术无私地奉献着他们青春和力量。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绝不是一个兴趣爱好,更不是一个闲暇时的娱乐。我们知道的大画家,无一不是一生勤勤恳恳的创作,甚至艺术创作伴随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马蒂斯是一位异常勤奋的艺术家,他七十一岁时,疾病缠身,在病床上依然坚持进行艺术探索,并创作出色彩斑斓的剪纸艺术。他一生辛勤创作,最终以极其辉煌的成就屹立在世界艺术的顶峰。雷诺阿晚年手臂患上风湿,他将画笔绑在手上坚持作画。夏加尔年逾七十接下了用彩绘玻璃装饰梅兹大教堂的工作,给人们带来了艺术世界里新的喜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吴冠中先生在谈到作画风格的问题时说:“风格之形成绝非出于做作,是长期实践中忠实于自己感受的自然结果。风格是可贵的,但它往往使作者成为荣誉的囚犯……”[6]这里,他所指的荣誉的囚犯,也说明了一些画家为了荣誉和利益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和人类最真实美好的感情,一味地想出位的利益主义倾向。他显然不赞成这种做法,提出了:“忠实于自己的感受”的忠告。

  可见,作为一个艺术家,既需要精湛的绘画技术,更需要高尚的人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心智的结晶,艺术家的思想道德和艺术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艺术品的艺术价值。

  注释:

  [1]、《人论》卡西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版。

  [2]、《宗白华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1页。

  [3]、 《往事如烟:列宾回忆录》列宾著? 孙歧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428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罗丹艺术论》法.奥古斯特.罗丹 沈宝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49页。

  [5]、《从画者的角度思考绘画》,《中国油画》,2009年第02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 《绘画的形式美》,吴冠中著,《吴冠中画韵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页。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何振志,《艺术,迷人的领域》,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2、 (英)贡布里希著 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11月1日版

  3、陈世宁,《西方美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吴冠中,《吴冠中画韵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列宾著? 孙歧译,《往事如烟:列宾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 (法)奥古斯特·罗丹著,傅雷译,《罗丹艺术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7、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 何政广编著,《野兽派回归写实画家德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1日版.

296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