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电视电影 > 中国电影论文相关范文(2)

中国电影论文相关范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中国电影论文相关范文

  中国电影论文相关范文篇2

  浅析中国电影中的文化现状

  [摘 要] 2008年以来一直在和进口大片比拼票房的国产电影也终于慢慢翻身,十几亿票房不再是好莱坞的一枝独秀。仅2012年一年国产电影就达七百余部,中国电影一片繁荣复苏的景象,然而,在这样的高产量的同时,中国电影的整体仍处在被影评人骂、被观众骂,叫座不叫好的哗声中。大制作、高投入、明星阵容、强势宣传,种种商业片的营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票房的收益,但电影的长远发展绝不仅仅在于今天的票房。2008年以来的中国电影,仍然处在自我觉醒却苦无出路的落寞之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票房; 文化; 觉醒

  2008年以来,就在张艺谋等大导演一再取悦奥斯卡时,威尼斯、戛纳、柏林世界三大电影节的竞赛单元里,中国电影几乎没有了踪影。中国电影从最初的影戏到现在的无戏,是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轻描淡写,追逐名利时的不择手段,还是邯郸学步后的自我迷失,个中滋味各种体会。台上是中国电影和进口大片的票房比拼,台下是影评人的一片骂声,可谓“一场欢喜,一场忧”。

  以往人们执著进口大片的原因之一就是视觉盛宴,于是国产影片在这方面也投下了血本。可是,无论是在电影的视觉奇观,还是在人们乐于消费的电影文化建构上,“由于创作者年龄、性别、经历、修养、趣味、理想和个性差异,表现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文化价值观也就呈现出复杂、矛盾,有时甚至是相对独立的状态。”中国电影在国外影片的冲击、严格的审查制度、社会的转型期、自我表达的困境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多重压力下呈现出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发展形态。

  一、群雄的落寞情怀

  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主旋律大片,可谓是群星荟萃的光影英雄纪念碑。然而在这样的大阵容、大制作下,观众却难以被影片渲染的历史事件感染。

  《画皮》《赤壁》《赵氏孤儿》《金陵十三钗》《1942》《王的盛宴》等影片又不约而同地取材于历史题材或文学名著,中国化的元素成了这些电影的一大卖点。这些历史题材的影片几乎都由炙手可热的大导演拍摄,制作精良、演员阵容强大,而且在内容上填补了某些历史题材的空白。在创作中更是增加了高科技特技、特效的比例,增强了电影的视觉快感。这些影片都在力图讨好取悦广大观众,在观赏性和思想性上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却屡屡在抓住观众心理需求上失手。是曲高和寡还是不接地气,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着实应当考虑下观众的感受。

  “电影是直观的艺术,我们在银幕上所看到的任何东西,有些可能更适合表现某些主题,有些就有可能相对弱一些。”比起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精神英雄塑造来说,2008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变成了众明星的群雄雕塑。电影的主题众多,人物的塑造单薄,演员们在比拼演技的时候却无戏可看,削弱分散了电影的情感力量,难以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就连一向得到观众认可的冯小刚导演的呕心力作《1942》也难逃这一窠臼,影片同时铺设了多条线索,意在展现历史宏观性,可适得其反,观众目不暇接、无暇思考,也就很难被带入电影情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重拾历史题材也好,重视高科技的运用也不错;模仿好莱坞也好,走出自己的风格特色也罢,中国不缺好编剧、不缺好导演、更不缺好的制作器材,可中国电影近年来却很少获得国际影评人的认同,也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这些高成本制作的大片在人性塑造上仍不能令人信服,如何解决这个尴尬问题仍是中国电影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二、黑马的传奇神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11年的《失恋三十三天》、2012年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创造了小制作大回报的高票房神话。与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大导演相比,滕华涛和徐峥二人身上并没有太多华彩,然而随着《失恋三十三天》和《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的火爆程度,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

  这两部片子的成功不仅是在题材上深得人心,也在类型片的探索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失恋三十三天》改编自编剧鲍鲸鲸的同名网络小说。失恋题材虽是老调,但故事在关注当今社会下的白领生活上胜出于那些曲高和寡的历史题材故事,细腻的人物塑造和情感刻画使得影片深得人心,也给中国电影的创作道路提供了新的思路。著名影评人张小北发表微博评价该片:“接地气的故事、有诚意的制作、专业化的营销,没有什么秘不传人的武林秘籍,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的工作。”《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公路片的类型探索上无疑是很成功的,影片在《人在囧途》的良好口碑下,再次以轻松的基调和精心的院线策划取胜。更是以近十三亿的票房收入创造了一个中国电影新的票房里程碑,该片导演徐峥也因此获得“中国电影发展推动力人物奖”。

  电影自诞生那一刻开始,就是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在集体场所,看电影更是成为一种人们消遣娱乐、宣泄情绪的集体仪式。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方式,电影和传统艺术形式一样也反映出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的意识形态状况,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应该说,在现实创作上,陈凯歌无疑是大腕中最早做出表率的一位。他导演的《搜索》揭露了网络时代对人们生活的无孔不入,更对新时代社会科技制造的人性危机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搜索》的意义是划时代的。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说票房上的成功代表了一切,我们看到了《熊猫大侠》《孤岛惊魂》《快乐到家》等粉丝追捧的无聊电影取得了票房胜利,也看到了《钢的琴》《碧罗雪山》等精良制作的电影在院线上难以为继的窘境。人们不再单纯地迷恋院线,甚至得出了电影批评无意义的结论。面对电影文化没有追求的现实,中国电影又有了新的难题。

  三、成长的自我觉醒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新世纪这十几年来,中国电影呈现出繁荣复苏的景象。自加入WTO以来,打开国门的那一刻,中国电影人已不再满足于构建一个奇观中国来取悦世界影坛,尤其是第六代电影人。第六代从20世纪90年代制造了一道独具魅力的“雾中风景”,同时也成为中国电影文化的新生力量。   第六代导演路学长的《长大成人》、张扬的《洗澡》、王小帅的《青红》《十七岁的单车》等都涉及了成长主题,准确地描绘了当代青年的生活状态,在这些作品中其实不难看出青年人自身的觉醒。“在第五代导演田壮壮的组织和倡导下,第六代导演的主部开始在他周围聚拢于国家大型电影企业――北京电影制片厂,并开始或延续他们的体制内制作。”至此,这些新导演走上了个体表达与体制力量的平衡木。穿过电影中的迷雾,这些年轻的导演“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个完全的导演。”

  就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给青年人带来了一次集体回忆的同时,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成长主题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的匮乏。在第六代导演中,王小帅属于一直在电影中寻根的人。《我11》,延续了《青红》《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的寻根历程,“王小帅执著地讲述‘“”’以及那些上山下乡的知青们,既是对自身童年的回顾,也是对父辈们的人生的反思”。不同于中国以往成长题材电影的成人化、提纯化、诗意化的描写方式,该片刻画了一代在特定历史时期、在性与暴力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它更像是一本影像版的历史传记。““””不再是叙事的背景,而是叙事的主体,勾起了特定人群――知青――的集体回忆。这样的成长注定是孤独的,那些以伤痕和反思意识表现的青春也难以勾起现在青年人的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国导演还关注了作为个体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观音山》《二次曝光》《钢的琴》《浮城谜事》等,都是年轻导演对当代生活的细致表达,同时这些影片也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青睐。女导演李玉更是在众多男性导演中突围,她的作品“无一不是以女性为主人公,并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可以说,李玉的作品在美学和艺术层面,是新生代中国女性导演中较自觉、有探索的女性‘弑父宣言’”。《钢的琴》准确描写了没落的东北老工业城镇下人们的失意和倔强,准确生动的人性表达得到了东京电影节的垂青。《浮城谜事》改编自网络论坛的热帖,娄烨独特的纪实拍摄方式反映了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情感困境,该片得到了独立电影节的欣赏。这些成果突破了以往年轻导演过于个人化、边缘化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中国社会人们的生活现状,这种成长虽孤独却不失为中国电影新的希望。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影像的风格还是在叙述的策略上,第六代导演都表现出了极具个人风格化的倾向。现在的第六代导演更倾向于主流电影的表达方式,为他们的电影谋求生存空间的同时,也越来越少见了当年的风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我们以客观的角度去分析电影的时候,固然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电影评析,可也容易失去了享受电影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高票房、低口碑的中国电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遇中,表面上一片繁荣景象,下面却隐藏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文化软实力象征的中国电影,在整体的制作规模、行业的规范上仍然较西方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响力和运作上有很大差距。同时,我们又打着生存的旗号大张旗鼓地追求票房造成了文化品位的下降。实际上这样的问题恰恰威胁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壮大。我们可以频繁地创造票房奇迹,却没有一部振聋发聩的经典之作。一方面,在本土得不到观众更高的评价,会让观众对电影产生失望情绪;另一方面,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遭受冷遇会降低我们的国际影响。这两方面实际上恰恰威胁到了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票房惟一的电影发展现状,发扬中华民族自己的精神性格,追求电影内在情感的表达,重视电影的文化诉求,才能使中国电影得到长足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现今社会中,“由于现实生活中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加上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冲击,电影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也日渐觉醒,尝试着在当代电影中表现种种变化着的文化价值观念。”电影这种带有强烈历史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正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改写着人们书写历史的方式,作为一种与科技共同进步的艺术,电影也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超越时空束缚的渴望。近几年来中国电影大部分孤注一掷地表达方式,一再与进口大片比拼票房的过程中,一再远离观众的这一渴求,但仍有一些中国电影人努力给生活在重压之下的人们以精神慰藉,让人们在影院中再一次忘记了现实困境。

  [参考文献]

  [1] 陈晓云,陈育新.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 陈晓云.重构神话――对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特征及其走向的一种描述与批评[J].电影创作,2001(09).

  [3] 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 郑向虹.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田壮壮推出第六代导演[J].电影故事,1995(05).

  [5] 杨慧.论李玉三部影片中性话语的性别政治[J].中国女性主义,2009(11).

猜你喜欢:

326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