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论文范文集(2)
好莱坞电影论文范文篇3
浅析好莱坞电影的“迷影”效应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一位成功的当代好莱坞电影作者。他的电影受到了各个层级观众的喜欢,主要是因为他所塑造出的叙事迷宫拥有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很多人都对诺兰的成功充满疑惑:他如何在电影中找到好莱坞商业模式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和诺兰电影风格的平衡点?为何他能以先锋的表达方式征服众多的影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迷宫式的叙事
充满悬疑色彩的叙事手法和故事是诺兰叙事迷宫中的两个基本组成要素。诺兰的电影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就好像有一只手在牵引着你使你走向冒险的旅途,每当路过迷宫中的转角,就仿佛找到了终点,但每一次都会发现,这个转角只是新冒险的开始。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态度观赏诺兰的作品,诺兰电影中的主角都是行动派,对冒险都有执念:就像电影《记忆碎片》中的莱昂纳多?谢尔比不懈地寻找杀害自己妻子的凶手;《致命魔术》中罗伯特?安吉尔和阿尔弗雷德?伯登执著于破解对方的魔术;《盗梦空间》更是将主人公归家的执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勇往直前、执著、目标明确,这就是诺兰电影中主人公的共同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诺兰电影中所构建的叙事迷宫一般都比较复杂,还有就是电影中的故事线索并不是唯一的,是多个线索混合在一起,同时电影中的时间轴都比较混乱。叙事迷宫中有一种结构形式叫作套层结构,套层结构的特点就是故事和假象一环套一环。电影《追随》就拥有三层结构,第一层:主人公跟踪小偷,在小偷的游说下参与偷盗,过程中和女主人公坠入爱河;第二层:小偷和女主人公合谋算计男主人公,使其陷于危险之中;第三层:男主人公被诬陷杀害了女主人公,其实女主人公是被小偷杀害的。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每一个层次的呈现,都会将之前得出的推理推翻,形成新的谜团。电影《盗梦空间》的分层和《追随》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中每一层就代表了一个独立的故事,每一个层级的故事汇聚起来又形成了一个总的故事,这就是梦的套层结构。《记忆碎片》的套层结构只有两层,这两个层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影片的故事可以被分成复仇故事和精神病患者的故事,然后诺兰以主人公为连接点,将两个故事进行了衔接。“游戏闯关式”是复调叙事迷宫的第二个结构形式,就像《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和蝙蝠侠的决战,两人的决战是电影的高潮,不会随便到来,小丑完成自己的邪恶计划需要一步步地精心计算,每一步都有一个任务,蝙蝠侠需要破坏掉小丑的每一个行动,就像打游戏一样,只有完成了第一关,才能开始第二关、第三关,层层通关,然后终极对决。不管是套层结构还是“游戏闯关式”结构,诺兰在对电影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对逻辑进行严格的把控,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小故事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故事,这样得出的故事不仅错综复杂、多线并进,还能够达到高潮迭起、环环相扣的效果。
诺兰风格中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叙事策略就是带领观众陷入迷局的切入点往往是可信度并不高的目击者。和客观叙述相比诺兰比较喜欢主观叙述的方式。诺兰曾经说过:“假设电影就是迷宫,迷宫的人出现错误,我不愿意以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我更倾向于待在他们旁边,看着他们在迷宫中团团转,这样才比较刺激有趣,我喜欢成为迷宫的参与者,而不是见证者。”
诺兰喜欢参与到迷宫中去,他也想让观众参与到迷宫中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诺兰首先要让观众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有认同感。同时,纵观诺兰电影中的主人公,他们大多存在某些精神问题,如“失眠”“心理障碍”“噩梦缠身”等,这些因素导致主人公的观点都不是那么理性正确,如此,当观众跟着主人公进入电影故事中时,整个故事就变得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不可靠叙述者的观点在故事中能够起到两种作用:以受众为出发点,能够让观众主动投入电影中去,产生强有力的代入感;以叙事风格为出发点,以心理活动为核心的故事,能够表达现代人的感知形式,增加影片的吸引力。
诺兰叙事迷宫中的另一个策略就是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就是电影中模糊的道德界限和开放式的结局。我们可以观察到诺兰电影中的主人公并不是完全的正义的化身,他们也存在邪恶的一面。正和邪在主人公身体内共存,所以,电影中主人公的战斗也是道德的战斗,他们在正和邪两边游离,正视艰难的道德抉择。但是,“happy ending”并不是诺兰风格的结局,诺兰电影中对道德的界定一直不明确,一直处于游离的状态。诺兰喜欢将问题抛给观众,从开放式的结局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结局在观众的心中,在他们的善恶之间。电影《追随》中,主人公的回忆说明他有可能是被冤枉的,但案件中的证据又指明他就是凶手,直到大结局,观众仍不能百分百肯定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虽然观众相信主人公的证词,但又对他所说的持有怀疑的态度,这两者互相矛盾,但就是真实存在的。电影《记忆碎片》的结局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杀害主人公老婆的凶手是谁?主人公最终的结局是什么?电影中对这些问题都没有做出正面的回答。电影《盗梦空间》的主人公好像完成了任务,和家人团聚了,不过,结尾中陀螺并未停止,所以,主人公究竟是否回到现实仍是未知的,因为故事中对盗梦逻辑的描述并不十分确定,所以不管观众怎么纠结,大结局就是不明确的。如此设定大结局,对观众而言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这就是诺兰叙事策略中的另一个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之,可以将诺兰的电影总结为:主人公精神异常,卷入某个复杂的事件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迷宫中斗争、沦陷、崛起,来到一个模糊的终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诺兰的“迷影”效应
经典的故事加上新颖的叙事方式就是诺兰擅长的创作形式。 一个叙事文本一般由话语和故事两方面组成。故事代表的是内容,话语代表的是方法。使用经典的内容,升级叙事方法,这就是诺兰所精通的电影创作之道。讲述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的时候,更要重视叙事方法的创新,即使是陈年窖藏的“好酒”,也需要漂亮“酒瓶”的包装,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吸引观众。诺兰就深谙此道,从未偏离过经典的故事创作模式:首先是存在缺点的英雄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开始踏上征程,经过艰辛险阻,最终超越极限,完成自我的升华,这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神话寓言,“金羊毛”的大纲简介,不管主角需要完成的目的是什么,重要的是在他完成过程中经过的一次次考验以及自身的蜕变升华。《盗梦空间》的主人公需要达成的目的是归家,《蝙蝠侠》描述的是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记忆碎片》是寻找自我的过程。综上所述,诺兰的电影中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即“我是谁?”这个问题也是许多神话寓言想要解决的问题,电影中通过“我”与不同层级的相处来讨论这一论题。解决问题的时候,诺兰描述了一个人类的共同点,那就是每个人都害怕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诺兰的电影是符合大众潮流的。因为抓住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不管诺兰电影的叙事方式如何超前,仍能被各个层级的人们所接受。
诺兰的叙事方式是在经典叙事方式中延伸出来的,是叙事方式的升级,是一种“奇正相生”的策略汇总。“奇”代表的是创新,“正”代表的是好莱坞比较经典的叙事方式。所以说,虽然诺兰的叙事策略比较创新,但仍是经典的衍生品。
以复调叙事为出发点,诺兰的电影就是一个复杂的拼图,拼图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观众利用自己熟悉的“拼片”进行“拼图”,整个过程是痛苦并快乐的。诺兰的“套层结构”和“闯关式结构”在整个电影界是一次创新,完成了故事内容多个层次传播的目的。电影《盗梦空间》中,主人公和团队成员的任务是移植目标的梦境,这一情节的交代表示电影是以“偷盗”为主题的影片,主人公和老婆的“爱恨情仇”表示这又是一部爱情片,主人公“归家的愿望”表示这也是一部家庭伦理剧,电影中每一个层级梦境的展示都十分具有想象力,是一场视听盛宴,主角们每一次任务的完成就是一次游戏关卡的闯关,层层升级但任务却迥然不同。这就是故事多线贯穿的效果,将不同的类型进行融合,在受到不同观众欢迎的同时,又能够完成作品不同功能的展示。所以说,诺兰的电影既能够像商业片那样有好的票房,又能够像艺术片那样受到影评人的欢迎。
诺兰的电影从拍摄之初就开始考虑观众的反馈。他的电影会从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两方面考虑观众的感受,契合观众的希望,拍摄过程中利用媒体资源和观众进行交流,吊足观众的胃口,加大观众的期望值,这样的模式已经完成了观影模式上质的飞跃。下面以叙事策略和故事内容为焦点对诺兰电影受欢迎的原因进行讨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一,以故事内容为出发点,诺兰的电影属于写实电影。诺兰电影中对科幻和罪案的描述比重较大,使用的表达方式也比较有想象力,让人感觉电影的情节离我们很远。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诺兰的电影能够这么成功,这么受观众欢迎,主要是因为故事中隐藏的真实性。在好莱坞大片以视觉效应为噱头的时候,诺兰对影片故事性和人物的重视程度仍旧没有降低,虽然电影的主角拥有感知缺陷,但主人公的真实性却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描述真实心理活动的情节恰恰是最能打动观众的,能够刺激观众的猎奇心理,吸引观众继续观看下去。不仅如此,不管是神秘莫测的科幻世界还是英雄保护城市的现代社会,诺兰都会把当时的社会焦点问题融入电影中,这样就使得电影比较真实,英雄不再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超能力人士,而是普通的人类,如此的设定,使得诺兰的蝙蝠侠可以从好莱坞一众超能力英雄中脱颖而出,受到人们的青睐。综上所述,诺兰知道先进的技术能够给人们带来感官的享受,但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却能够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心灵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感官的享受,
第二,诺兰的电影能让观众沉迷其中。当人们已经对所谓的感官大片失去兴趣的时候,诺兰给自己的电影加入了一个新的元素,那就是猜谜。诺兰将谜题铺设埋伏在电影故事中,主人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破解一个又一个的谜题。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一个小小的提示可能就是解开谜题的关键,所以观众不敢走神,怕错过解开谜题的关键,他会全神贯注地观看影片,关注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将自己想象为主人公去破解故事中的谜题,身临其境,乐此不疲。诺兰电影中还有一个特点比较明显,即电影结局是开放式的,没有特定的结局,观众可以根据自己观看电影的经验去理解自己认为的结局。所以,诺兰的电影是和观众沟通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给予和接收的过程,观众成为电影创作的参与者,从这点看,诺兰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三、结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诺兰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新颖的叙事手法和对新时代观众的了解,他知道观众想看什么样的电影,也知道观众想要观影的形式,当呈现谜底的形式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时候,诺兰便将观众带入电影故事中;当观众对感官感受产生疲劳的时候,诺兰就将解开谜题的权利交到了观众手中,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当观众对简单直白的情节片丧失兴趣的时候,诺兰采用颠覆叙事手法的形式将观众的注意力又拉了回来,使得观众不再是简单地观看电影,而是融入电影中去,在这样一个智力竞争的环境中,诺兰打造的“叙事迷宫”能够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这样的故事以及叙事策略何愁抓不住观众的眼球?
好莱坞电影论文范文篇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谈好莱坞电影的《圣经》文学演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阅读价值。[1]《圣经》故事所传达的精神力量深刻影响着整个西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和现代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分析以《圣经》为文学作品原典的好莱坞电影,阐释《圣经》文学意象何以通过电影的大众传播方式渗透在美国文化中,向人们传递宗教影响下的文化价值观。本文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分析电影《诺亚方舟:创世之旅》(下文简称“《诺亚》”)对《圣经》的演绎方式,有助于人们理解《圣经》作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意象,同时能更好地理解以《圣经》为主题的好莱坞电影的故事内容和文化传播方式。
一、《圣经》文学与美国电影
《圣经》作为犹太教和__的宗教经典,其显著的文学特质,在长久以来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中对西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数诗人、小说家、戏剧家从中征引典故、再现原型、汲取灵感、生发意念,培植出五光十色的异卉奇葩。[2]解析这类作品中的“《圣经》元素”,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文学的特征和规律性,是文学研究的焦点。电影作为传承和传播文学经典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圣经》的文学意象建构和表征入木三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文学改编电影,就是把经典的文学作品改写成符合电影技术处理特征和故事内容的脚本,再按照脚本将故事重现在荧幕上,将文字进行影像化处理。毫无疑问,电影是文学生命的延续,电影的诞生就注定它背负着表现文学作品的重大使命。这种创作必然和消费群体及社会背景有关,对故事把握和关注点的差异将会对影片制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自电影技术诞生之日起,西方电影艺术家就从未忽视对《圣经》题材的挖掘和艺术再现。美国是世界第一电影强国,但无论是电影主题还是人物形象,都渗透着《圣经》作为文学作品的痕迹。美国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其核心就是追求梦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从无声电影时代到3D电影时代,以《圣经》为题材的电影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印刻在观众心中。
二、电影对《圣经》故事情节的演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诺亚》根据《圣经》之“诺亚方舟”故事改编,讲述蛮荒大地上的人类造孽,恶贯满盈。于是上帝决心以一场无尽豪雨,淹没掉人类及其一切罪恶,唯有受命于天的诺亚可以独善其身,有资格带领家人和生灵万物逃过一场浩劫,为人类、地球上不同物种挽留最后希望。这部《圣经》改编的电影充满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和视觉上的创新,能让观众深入了解美国文化的宗教精神和价值力量。[3]在《圣经》中,这个故事出自《圣经?创世记》,诺亚方舟的故事是即使不了解《圣经》的人也耳熟能详的故事,并且被多次以各种形式搬上大荧幕。电影《诺亚》以其独特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圣经》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耶稣的事迹。与我们所熟知的诺亚方舟不同,本片对于《圣经》中的很多地方都加以修改和大胆的想象,甚至加入了一些令人眩目的玄幻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影片是所有阐释诺亚方舟故事中,最注重人性的一部影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电影对方舟建造过程的描述在忠实圣经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这是由电影作为艺术欣赏的固有特点和表现手法有关。《圣经》(创世记6:14)非常简单地介绍了方舟的建造。上帝吩咐诺亚?h:“你要用高脂树木造一只方舟。方舟里要有房间,方舟内外要涂上松香。”诺亚要按照上帝的规定建造方舟,虽然并不容易,但是“诺亚就这样做。凡上帝吩咐他的,他都照着做了”(创世记6:22)。电影则渲染了浪漫主义色彩,讲述诺亚从爷爷那里得到一枚种子,种子种下去,涌出清泉,流成江河,沿着河流长出树木万千,成为建造方舟的良材。另外,《圣经》记载,诺亚一家人从开始建造方舟直到竣工耗时120年,可谓是人类史上最为宏伟的工程之一。
导演达伦知道借助三维动画技术可以轻松“打造一艘方舟”,但他认为这不足以让观众感受到诺亚所完成的工程有多浩大。因此,导演尊重《圣经》的方舟原型,严格按照《圣经》记载的方舟原始尺寸绘制图纸,手工建造了一艘实体方舟。在以往同题材的电影作品中,方舟都以船型示人。但据《圣经》记载,诺亚方舟其实是个长方形的大木盒子,尺寸惊人。因此,电影《诺亚》完全忠实于《圣经》对方舟形状的描述,将方舟打造成长方形的造型。这或许会打破观众对方舟的固有认识,但这正是真实的诺亚方舟。
其次,《诺亚》在讲述不同的物种进入方舟以及人们对方舟的反应时也遵循了对故事进行过程联想加结局写实的演绎方式。电影中,该隐一族欲强行冲进方舟保命,与建造和保护方舟的巨人天使开战。最后,巨人们消灭了该隐一族,完成使命,被上帝召回天堂。但《圣经》中,除诺亚家人外的所有人类都不相信洪水会来,甚至嘲笑诺亚杞人忧天。《圣经》(彼得后书2:5;马太福音24:38-39)记载,诺亚向人发出警告。可是人们“却毫不理会,直到洪水来到,把他们全都冲走”。在毁灭了一切世间的恶以后,电影忠实于《圣经》,设置了诺亚小儿子放出乌鸦和鸽子,打探水是否已退的情节,最后鸽子衔回橄榄枝,表明已离陆地不远。《圣经》讲述,诺亚放出一只乌鸦,乌鸦没有回去(创世纪8:7)。诺亚又放出一只鸽子,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地,就回到方舟(创世纪8:9)。诺亚第二次放出鸽子,鸽子衔来了橄榄枝(创世纪8:11)。诺亚又等了七天,放出鸽子,鸽子就不再回来(创世纪8:12)。
最后,电影对于毁灭这一故事主题同样遵循了虚实穿插的演绎方式。造物主要毁灭所有人,不包括诺亚一家。因为造物主对诺亚说“我要与你立约,你同你的妻,与儿子儿妇,都要进入方舟”之后造物主还希望他们“生养众多”。《圣经》(创世纪9:13-15)记载,洪水过后,彩虹是上帝和人类立下的约定。神说“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虹出现在云彩中,水就再不泛滥,不再毁坏一切有血肉之物了”。人类之所以受到惩罚,是因为他们不信上帝,却要靠着所谓的“男人的力量”去制定丛林法则。他们的意识形态是唯物的,他们的心态是斗争的,情感上没有怜悯,眼里没有法制,只有无尽的欲望。事实上,《诺亚》中的每个主题故事都是《圣经》中善恶冲突情节的原型再现。影片用善人和恶人的冲突替代上帝与魔鬼的冲突。 三、电影对《圣经》人物形象的演绎
电影《诺亚》对《圣经》人物形象的演绎集中体现在诺亚这个人物身上。诺亚故事的现代叙述,困难在于如何让人们理解,诺亚只救自己和家人,而罔顾其他人死活的动机,因为这和新约时期开始基督的仁慈宽恕的理念完全相悖。况且,世人均有罪,包括诺亚和他的家人。那为何只有他们得以幸免?基于这一疑问,影片将诺亚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设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首先,诺亚及其家人是纯粹的自然主义者,连花草都不忍毁坏,更何况大小动物。而其他人都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和拜物主义者,贪婪残暴、虐待动物、强暴女人、毁坏自然,把地球毁坏得跟世界末日一样。《圣经》(创世记6:22)记载,诺亚方舟里的人类成员包括诺亚和妻子,诺亚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妇。电影对此情节作了戏剧性的改编,刻画成诺亚在带领妻子和三个儿子去找爷爷解梦的途中,拯救了受伤的女孩,女孩与诺亚妻子成为方舟上仅有的两个女人。电影还延展想象空间,添加了《圣经》之外的故事情节,讲述该女孩因受伤而失去了生育能力,诺亚妻子去求爷爷帮忙。爷爷装作偶遇孙媳妇,略施小计恢复了她的生育功能。电影同时还讲述二儿子含遇到一名心仪女子,但在回家途中被前来乘船的暴民踩死。含因父亲诺亚赶到现场,却未及时相救而心怀怨恨,在一系列的父子矛盾后,二儿子含最终离家出走自立门户。这样的人物关系呈现与改编属于情理之中。
其次,诺亚本以为造物主要毁灭所有人类,包括自己和家人,他的职责是挽救其它物种,所以他能坦然面对其他人的死亡。电影中改编为诺亚没有领悟到神的旨意,意图杀死家人的纠结和人性,是对《圣经》故事原型的一种超越。在《圣经》中,诺亚清楚地了解造物主的意图,因为《圣经》里说:“凡神吩咐的,他都照样行了。”诺亚听从神的直接嘱咐,并不需要自己去揣测,而且神明确地说,他的妻儿会在方舟上。《圣经》(创世纪,10)描述了人类怎样从诺亚一家繁衍开来,包括他有哪些孙子,孙子后来又怎样成为各个不同的宗族。
最后,诺亚的英雄主义表现在他拒绝按照神的旨意杀害儿媳伊拉刚生下的孩子。《圣经》中的诺亚想虔诚地依附上帝,欲将婴儿杀死,被上帝喝止,原来上帝是想测试诺亚的诚心。而电影中的诺亚放过两个孩子,不是被上帝喝止,而是出于自身的爱,出于人性。尽管诺亚一直愧疚不已,觉得背叛了上帝,无法释怀,但电影这样的改编实现了诺亚从一个超脱的人到一个真实的人的转变,是影片对《圣经》的完美超越,是诺亚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流露出的最真实的情感。诺亚经历痛苦和挣扎,放弃杀死两个婴儿,最终挣脱了《圣经》中那个固执己见不懂变通的人物原型。
电影开场讲述手足相残,呈现的画面是诺亚之父在诺亚还是孩童时就被该隐一族杀害。然而,《圣经》(创世纪5:21-32)记载,诺亚的爷爷玛土撒拉活了969岁,诺亚的父亲拉麦在182岁时生下诺亚,直到777岁才去世。所以诺亚在丧父之时,应该已是592岁高龄了。《圣经》(创世纪4:8,9,15)还记载,该隐杀了弟弟亚伯后,他和他的后裔都受到诅咒。后来该隐建了一座城,其后代虽凶残好斗,但是没有和诺亚正面交锋。最后洪水来到,把所有不正义的人毁灭,该隐的家族一系也随之终止(创世记4:15)。而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与此相去甚远。此外,《圣经》(创世纪5)记载,诺亚500岁时生了闪、含、雅弗三个儿子,在世界充满恶行的时候,诺亚却是个义人,在那个时代的完人,因为“他与上帝同行”(创世记6:8,9)。电影有一个细节表现诺亚的仁慈在于不允许儿子杀生,摄入动物蛋白,是超出《圣经》故事的部分。事实上,在洪水之后,上帝说“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做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创世纪9:3)
《圣经》文化渗透在美国电影的方方面面,改编自《圣经》的美国电影《诺亚方舟:创世之旅》演绎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宗教文化意象在电影的传播过程中对整个世界,尤其是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全球信息化时代,这种借助电影媒介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文化发展提供渠道,使整个世界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对其它文化的传播方式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1.电影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