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易安词中的梅花意象
时间:
李淑杨,齐扬1由 分享
摘 要:用“梅花”这个意象来表现词人某些微妙的情绪、情感,并非是李清照首创。在她之前,许多词作大家就以其神来之笔,描绘了梅的各种形态,寄寓各自不同的情感与志向。但李清照作为宋词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梅在她的笔下,更能显现出与别人不同的味道。本文从梅的意象出发,探究易安词中梅的独特风味。
关键词:梅 李清照 意象 情感
一、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当时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亦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文化气息如此浓厚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早在少女时代就已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她精通音乐,擅长书法、绘画,并以词的成就最高。李调元在他的《雨村诗话》中评价她:“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亦参片玉之班。盖不徒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二、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花”是李清照词的主要意象,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李清照集校注》中共收入她的词60首(包括存疑之作)。在这些词中,除了少数几首之外,都写到了“花”的意象,而在所有的“花”中,写梅的次数最多,仅咏梅词就有7首。它们是《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滞人娇》(玉瘦香浓)、《满庭芳》(小阁藏春)、《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清平乐》(年年雪里)。涉及梅花意象的有15首。两者合起来竟有22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还多!可见词人对梅的喜爱有多么深。更可贵的是,这些词散布于她人生的各个阶段,记录了词人不同时期不同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这些词是她生命的见证。因此,研究她的梅花词及梅花内涵,对更好地了解词人情感变化历程,帮助我们走近词人具有重要意义。
用梅花这个意象来表现词人某些微妙的情绪、情感,并非是李清照首创。在她之前,许多词作大家就以其神来之笔,描绘了梅的各种形态,寄寓各自不同的情感与志向,如晏几道、王安石、周邦彦、苏轼等词坛前辈都有咏梅佳作传世。因此,当时人面对这些题材时,总是瞻前顾后,唯恐落入俗套:“咏物诗最难,而梅尤不易。”(《静志居诗话》)然而李清照则不然,在她笔下俨然开放着千枝万朵梅花,它们一起构成了万物复苏的春天。本文将通过分析“梅”的意象内涵来鉴赏她的梅花词。
1.梅花的脱俗高洁、凌寒不屈的贞士情操
梅花因开放在冬末春初春寒料峭之时,有耐寒傲雪之本性,所以常被用来象征人脱俗高洁、凌寒不屈的品格。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中梅就是一位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而卢梅坡的《雪梅》中梅花则是一位凌雪傲寒的风骨志士。
在李清照的笔下,梅花这种贞士情操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渔家傲》、《满庭芳》这两首词中。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是词人南渡前的词作,清新明快,活泼自然,处处涌动着青春的喜悦。冬天尚未离去,窗外的积雪仍在,但词人却已知晓春天就要来了,因为那凌寒开放、缀满枝头的梅花早已报告了这个好消息。词人仅仅用了两句话,14个字就生动形象地把梅花这位春的使者的欺霜傲雪、凌寒不屈的品格给刻画了出来。“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词人把梅花比作待字闺中的娇柔妩媚的少女,比作刚出浴、一尘不染的美人,这都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与超凡脱俗的品格。
《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这首词写于赵明诚外地做官、与词人两地分居之时,是首相思怀人之作。在词中,词人将相思与咏梅相结合,托物喻人,寄予遥深。特别是末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难以表达的是,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俊俏风流;更是刻画了一个在饱经雨打风吹、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不屈不挠的志士形象。
我们知晓了这些还不够,还应该看到在词人的笔下,梅花已不单单是个超凡脱俗、凌寒不屈的贞士形象,她的梅还象征着词人自己。因为她的心、她的情、她的品格、她的生命早已与梅花融为一体,清新自然,毫无刻意雕琢之迹,因此,当我们读到“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时,想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位面如梅花般红润,肤如白雪样酥滑的青春少女,联想到的绝不会仅仅是鲍照、卢梅坡诗中的志士贤人形象。
2.梅花是时序变换、时光流逝的触发物
梅花是一年之中开放的最早的花,是它送走了寒冷的冬天,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人们常常把它作为冬春易换,时光流逝的象征。欧阳修的《踏莎行》中云:“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姜特立的《春来葺园》中云:“园林索寞已飘梅,且喜东皇勒驾回。”
在李清照的一些词中,虽也提及了“梅”的意象,但这时的梅只是时序变换、时光流逝的标志,是词人抒发情怀的触发物,而不作为词人着力吟咏的对象。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表面上写的是柳树上的新芽,梅花花瓣外的一层小托片渐渐地看得清晰了,其中暗含的意思却是随着严寒的消退,气温的回升,春天来到了人间,世间万物又生机盎然起来。这里柳芽和梅花就是时序变换、时光流逝的见证,正是因为它们的变化,才使词人感受到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从而发出了“人老建康城”之慨。
又如《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每年燕子从海上飞来在梁檐筑巢。海燕未来即春天还没降临人间,这时候的词人只能在房中与伙伴们用草赌输赢玩儿。可是,转眼间,江梅的花朵已凋零殆尽,柳絮早已漫天飞舞了。梅花开放于初春,凋零于阳春,梅花凋零意味着春天已过了大半。在这里“江梅”这个意象让词人感受到了春的脚步是不等人的,透露出词人的惜春之意。
这两首词中,词人因梅生情,却又不纠结在梅花上,而是以梅花为触发点抒发了惜时怀人之情,其中寄予了词人无限哲理思考及人生感慨。这既不同于把词当做消遣的欧阳修,也不同于刻意摹景的姜特立。
3.梅花的美人形象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就记载了隋开皇年间赵师雄在寒冬时节于罗浮山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美人便是梅花所化的故事。笔者认为梅花之所以有此意象内涵有三种原因:一是受上述故事的影响;二是梅花的形貌,如梅花的花瓣及形态都可让人联想到美人;三是它清冷淡雅的美与中国古典女子端庄素洁的气质相近。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栏杆。”姜夔的《疏影》中云:“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话独幽。”
在李清照笔下,用梅花喻美人的词作亦不少,而且作为女词人,李清照以女性的视角来观梅,使她笔下的梅多了一份柔美与清雅。如《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这首写于新旧党争反复无常,词人因受牵连而身世飘零、朝不保夕之时的词基调低沉,感情抑郁。在这首词中,词人以酥称梅,以琼拟蕊,梅花俨然是一位美貌无双的女子。“红酥肯放琼苞碎”,在春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傲然挺立于枝头向世人展现她那绝世的容颜,她像一位冰清玉洁的绝世仙子,美不胜收。“不知酝藉几多香”,她香气徐徐,透露着青春、生命的活力,正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在这首词中词人不单单写梅花的美貌,而是把梅花和自身的处境融合在一起,梅花和词人都有一样的青春和美貌,都处于生命的最高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党派之争让词人饱受折磨,谁知道下一刻风雨几何呢?于是词人举杯邀梅:“你我都是飘零之客,且来小酌,即使明朝风起,也不负这美酒良辰。”
三、结语
“梅”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有关这个题材的优秀作品非常丰富,许多人也因此不敢涉足这个领域。但是李清照不同,在她笔下,梅没有落入俗套。她笔下的梅虽也有脱俗高洁的隐士,冰清玉洁的美人,但不论是哪一类形象,其中都有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切身感受,融入了自己那独有的女性情感。而女性的视角也比男诗人代笔要来得亲切,更能打动人的内心。品味她的“梅”,就能感受她的“情”,了解她的“心”。
参考文献:
[1]魏秀萍.格高韵远寄花魂——试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
[2]李文.易安咏梅词探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M].中国社会科学,2002,(3).
[4]周生杰.此花不与群花比——试论李清照的咏梅词[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5]诸葛忆兵.李清照与赵明诚[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7]李清照.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8]刘毓盘.词史[M].上海书店,1985.
关键词:梅 李清照 意象 情感
一、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当时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亦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文化气息如此浓厚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早在少女时代就已显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她精通音乐,擅长书法、绘画,并以词的成就最高。李调元在他的《雨村诗话》中评价她:“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亦参片玉之班。盖不徒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二、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花”是李清照词的主要意象,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李清照集校注》中共收入她的词60首(包括存疑之作)。在这些词中,除了少数几首之外,都写到了“花”的意象,而在所有的“花”中,写梅的次数最多,仅咏梅词就有7首。它们是《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滞人娇》(玉瘦香浓)、《满庭芳》(小阁藏春)、《临江仙》(云窗雾阁春迟)、《清平乐》(年年雪里)。涉及梅花意象的有15首。两者合起来竟有22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还多!可见词人对梅的喜爱有多么深。更可贵的是,这些词散布于她人生的各个阶段,记录了词人不同时期不同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这些词是她生命的见证。因此,研究她的梅花词及梅花内涵,对更好地了解词人情感变化历程,帮助我们走近词人具有重要意义。
用梅花这个意象来表现词人某些微妙的情绪、情感,并非是李清照首创。在她之前,许多词作大家就以其神来之笔,描绘了梅的各种形态,寄寓各自不同的情感与志向,如晏几道、王安石、周邦彦、苏轼等词坛前辈都有咏梅佳作传世。因此,当时人面对这些题材时,总是瞻前顾后,唯恐落入俗套:“咏物诗最难,而梅尤不易。”(《静志居诗话》)然而李清照则不然,在她笔下俨然开放着千枝万朵梅花,它们一起构成了万物复苏的春天。本文将通过分析“梅”的意象内涵来鉴赏她的梅花词。
1.梅花的脱俗高洁、凌寒不屈的贞士情操
梅花因开放在冬末春初春寒料峭之时,有耐寒傲雪之本性,所以常被用来象征人脱俗高洁、凌寒不屈的品格。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中梅就是一位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而卢梅坡的《雪梅》中梅花则是一位凌雪傲寒的风骨志士。
在李清照的笔下,梅花这种贞士情操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渔家傲》、《满庭芳》这两首词中。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是词人南渡前的词作,清新明快,活泼自然,处处涌动着青春的喜悦。冬天尚未离去,窗外的积雪仍在,但词人却已知晓春天就要来了,因为那凌寒开放、缀满枝头的梅花早已报告了这个好消息。词人仅仅用了两句话,14个字就生动形象地把梅花这位春的使者的欺霜傲雪、凌寒不屈的品格给刻画了出来。“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词人把梅花比作待字闺中的娇柔妩媚的少女,比作刚出浴、一尘不染的美人,这都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与超凡脱俗的品格。
《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这首词写于赵明诚外地做官、与词人两地分居之时,是首相思怀人之作。在词中,词人将相思与咏梅相结合,托物喻人,寄予遥深。特别是末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难以表达的是,在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俊俏风流;更是刻画了一个在饱经雨打风吹、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不屈不挠的志士形象。
我们知晓了这些还不够,还应该看到在词人的笔下,梅花已不单单是个超凡脱俗、凌寒不屈的贞士形象,她的梅还象征着词人自己。因为她的心、她的情、她的品格、她的生命早已与梅花融为一体,清新自然,毫无刻意雕琢之迹,因此,当我们读到“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时,想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位面如梅花般红润,肤如白雪样酥滑的青春少女,联想到的绝不会仅仅是鲍照、卢梅坡诗中的志士贤人形象。
2.梅花是时序变换、时光流逝的触发物
梅花是一年之中开放的最早的花,是它送走了寒冷的冬天,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人们常常把它作为冬春易换,时光流逝的象征。欧阳修的《踏莎行》中云:“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姜特立的《春来葺园》中云:“园林索寞已飘梅,且喜东皇勒驾回。”
在李清照的一些词中,虽也提及了“梅”的意象,但这时的梅只是时序变换、时光流逝的标志,是词人抒发情怀的触发物,而不作为词人着力吟咏的对象。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表面上写的是柳树上的新芽,梅花花瓣外的一层小托片渐渐地看得清晰了,其中暗含的意思却是随着严寒的消退,气温的回升,春天来到了人间,世间万物又生机盎然起来。这里柳芽和梅花就是时序变换、时光流逝的见证,正是因为它们的变化,才使词人感受到了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从而发出了“人老建康城”之慨。
又如《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每年燕子从海上飞来在梁檐筑巢。海燕未来即春天还没降临人间,这时候的词人只能在房中与伙伴们用草赌输赢玩儿。可是,转眼间,江梅的花朵已凋零殆尽,柳絮早已漫天飞舞了。梅花开放于初春,凋零于阳春,梅花凋零意味着春天已过了大半。在这里“江梅”这个意象让词人感受到了春的脚步是不等人的,透露出词人的惜春之意。
这两首词中,词人因梅生情,却又不纠结在梅花上,而是以梅花为触发点抒发了惜时怀人之情,其中寄予了词人无限哲理思考及人生感慨。这既不同于把词当做消遣的欧阳修,也不同于刻意摹景的姜特立。
3.梅花的美人形象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就记载了隋开皇年间赵师雄在寒冬时节于罗浮山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美人便是梅花所化的故事。笔者认为梅花之所以有此意象内涵有三种原因:一是受上述故事的影响;二是梅花的形貌,如梅花的花瓣及形态都可让人联想到美人;三是它清冷淡雅的美与中国古典女子端庄素洁的气质相近。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栏杆。”姜夔的《疏影》中云:“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话独幽。”
在李清照笔下,用梅花喻美人的词作亦不少,而且作为女词人,李清照以女性的视角来观梅,使她笔下的梅多了一份柔美与清雅。如《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这首写于新旧党争反复无常,词人因受牵连而身世飘零、朝不保夕之时的词基调低沉,感情抑郁。在这首词中,词人以酥称梅,以琼拟蕊,梅花俨然是一位美貌无双的女子。“红酥肯放琼苞碎”,在春的千呼万唤中,她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傲然挺立于枝头向世人展现她那绝世的容颜,她像一位冰清玉洁的绝世仙子,美不胜收。“不知酝藉几多香”,她香气徐徐,透露着青春、生命的活力,正所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在这首词中词人不单单写梅花的美貌,而是把梅花和自身的处境融合在一起,梅花和词人都有一样的青春和美貌,都处于生命的最高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党派之争让词人饱受折磨,谁知道下一刻风雨几何呢?于是词人举杯邀梅:“你我都是飘零之客,且来小酌,即使明朝风起,也不负这美酒良辰。”
三、结语
“梅”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有关这个题材的优秀作品非常丰富,许多人也因此不敢涉足这个领域。但是李清照不同,在她笔下,梅没有落入俗套。她笔下的梅虽也有脱俗高洁的隐士,冰清玉洁的美人,但不论是哪一类形象,其中都有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切身感受,融入了自己那独有的女性情感。而女性的视角也比男诗人代笔要来得亲切,更能打动人的内心。品味她的“梅”,就能感受她的“情”,了解她的“心”。
参考文献:
[1]魏秀萍.格高韵远寄花魂——试论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5).
[2]李文.易安咏梅词探微[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论[M].中国社会科学,2002,(3).
[4]周生杰.此花不与群花比——试论李清照的咏梅词[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5]诸葛忆兵.李清照与赵明诚[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7]李清照.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8]刘毓盘.词史[M].上海书店,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