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经济政治小论文
有关中国经济政治小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这种特点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体现的尤为明显。另外,中国如果能够很好的把握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相关性,将会有利于自身以后的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中国经济政治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中国经济政治小论文篇1
浅析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
前言: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中国经济已经提升至世界第二的位置。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高投资和出口大于进口,而由于受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发挥出更加良好的效果。对此,国家主要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宏观调控,从而使经济结构能够更好的符合当前的发展形势。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等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而对于国民投资率来说,其对社会福利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基本情况
在经济学领域当中,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国民总体投资所占的比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学术界当中,是主要的研究焦点,与国家发展速度和社会经济增长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当中,一年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国民总体投资所占的比例,是最为现实和重要的问题。国民总体投资率的增长,会对国民消费率的增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得到提高[1]。但是,在一年当中,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增长速度,甚至比一些资源更加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是一些发达国家都要快。对于过高的国民投资率来说,其能够得到长期持续性的发展,是当前经济领域当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之下,过高的国民投资率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还有一些人认为,过高的国民投资率并不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二者始终难以达成共识。
在中国历来的经济发展当中,也不乏对国民投资率问题的研究,但是,至今也没有得出较为全面、系统、一致的答案,因此也难以准确的判定过高的国民投资率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利与弊。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来说,对投资成本、盈利情况等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才能做出最为优质、合理的投资。如果站在这一角度上来看,能够获得高回报和高利润的投资,也并不一定是最为优质的投资[2]。例如,在一些较为贫穷的国家当中,由于缺乏相应资源,国家经济资本也较为落后。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中,轻易就能够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当地的经济必须足够落后才有可能实现。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虽然过高的国民投资率会带来一定的社会福利,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其是否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也是很难预料的。
国民投资率的福利计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同时兼顾到长期的回报和利益。因此,所谓的社会福利,处理人们现有的利益之外,还包括社会长期社会发展的利益。在计算出这一结果之后,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对过高投资率给社会福利造成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在理想的中国经济环境下,福利作为最大自身利益的标准,能够对国民投资率在中国经济当中所占的比率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其带来的损失或利益。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过高的事实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国民投资率的计算,需要应用具体的数值。在实际计算当中,主要是根据中国经济的固定资产来进行计算的。在国家每个月度对经济固定资产的公布中,利用这种计算方法,也只能对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进行计算,从而使得投资总量计算下降[3]。结合一些资料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要比一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更高。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其它国家,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是处于极高的位置上的。针对这一情况,结合之前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在国民投资率控制经济增长的使其,很高的国民投资率也是存在的。但是,这样的数据资料分析计算的结果,只能够证明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是高于其它一些国家,但不能说明当前的国民投资率是否处于过高的状态。
三、投资率降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果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下降到社会福利最大的时期,对于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如果国民投资率真的下降到社会福利最大时期,在未来的十年当中,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增长8%-10%左右。另外,中国实际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人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4]。如果国民投资率有所下降,在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国外投资大约占有10%左右的比例。对于这部分投资,如果能够实现其到国内消费的转化,对中国未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就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如果国内投资剩下5%左右,就很有可能造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会下降1%左右。如果国内的生产要素呈上升趋势,那么国民投资率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提高作用,就需要有一部分用于抵消国内生产总值当中国民投资率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得到优化和完善。虽然此时不合理的国民投资率仍然会对社会福利和国民生产总值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作用能够被国民投资率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积极作用所抵消。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不良影响,从而带来可观的社会福利,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结论:在当前的经济领域当中,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点的研究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基本的现实问题。在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福利经济学当中,国民投资的衡量标准与根本目标,就是社会福利。所以,在中国经济国民投资率的研究当中,应当充分结合福利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有关中国经济政治小论文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论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借鉴意义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日本经济出现战后繁荣。以日美贸易为主导的进出口贸易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贸易盈余,也导致日美间贸易摩擦加剧。为了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日本于1985年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由此拉开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序幕。日元升值导致了1986年秋日本经济的短暂衰退。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日本政府将利率由原先的5%调低为创纪录的2.5%,同时广义货币增长率也已经升至12%。但是在之前的日本经济战后繁荣时期日本企业设备投资率已经持续多年处于高位,过剩的资金无法被生产领域吸收,于是转换成了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资产价格在乐观预期作用下水涨船高,“泡沫”越吹越大,加之自80年代初实行的金融自由化措施,短短数年间,上述资产价格竟一下涨了3倍多。当日本政府意识到资产价格膨胀的严重程度时,又一下将利率调高到4.25%,并出台多项限制投机的政策,导致资产价格暴跌,“泡沫”崩溃。金融体系在遭到重创的同时,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后因担心经济持续衰退,日本货币当局又重新动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利率持续下调直至极端的“零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但是收效甚微。日本政府又试图动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结果非但未让情况好转,反倒使得日本政府债台高筑。
通过上述对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左右时间点上货币政策的调整的概括性描述,我们已经能基本感受到从泡沫出现之初,一直到泡沫崩溃,日本政府的政策一直都是“急转直上”、“急转直下”,可以说日本经济泡沫的快速崩溃以及后面的长期萧条和这种过急过猛的货币政策导致的日本经济“硬着陆”有很大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分析一下这其中货币政策的内容、效用和得失。
一、“泡沫”形成与破灭时期的货币政策(1980s中期―1990s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经济学上一般将泡沫经济认为是资产的价格(股价、地价)偏离物价上升的经济现象。在上述时期,日本政府为了配合美国的政策调整,也考虑到日元持续升值对日本经济的不良影响,从1986 年1月到1987年3月,日本银行的官方利率相继下调了5次,一口气从5%降到史无前例的2.5%。这是日本历史最低水平利率,也是当时国际最低水平利率,并被保持了两年多。这一货币政策显然是十分错误的。当时这一失误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的要求,同时日本国内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一旦日本提高利率,美元就会崩溃。事实上,即便是为了迎合美国的需要,也完全不必要如此快速地下调利率。这样做很容易使资本市场上短期就出现大量过剩资金,生产领域根本无法吸收,这些资金很快就会变成热钱冲高资产价格,造成虚假繁荣。而这种虚假繁荣制造的虚假乐观预期又会进一步刺激资产价格的抬升,吹大泡沫,使得泡沫破灭之时情况异常惨重。这有点类似于大萧条时候的情况,只不过出现萧条的原因不同:一个是市场的失灵,一个是政策的失误。另外从统计数据上来看,1987年3月将利率由3%降到2.5%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日本经济在1986年11月就已经探底,这样做根本起不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只会让泡沫经济更加“泡沫”。更可笑的是这样的低利率居然还维持了两年,根本就是在给泡沫经济足够的时间发酵。(个人对于日本政府当时的这一做法完全不能理解,即使一开始的降息能够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也完全不需要用力如此之猛,而且经济数据摆在那里,不可能抛开数据做决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日本后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1991以后)
泡沫崩溃之后,日本政府在经济政策上依旧执迷不悟,还是一味地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局“扩张”的力度很大,不过果然没什么效果,贷款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据分析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银行必须处理大量坏账并满足巴塞尔委员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资本不足的银行已不敢再发放贷款;二是因为经济衰退,日本公司利润下降,投资者不愿购买认股权证债券,公司融资成本上升。两方面原因综合起来,公司最终还是选择压缩投资。经过两年的衰退,日本经济好不容易有了点复苏的迹象,不想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经济又陷入停顿,于是没什么办法的日本政府不得不又出台新的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自1999年2月起,为应付经济停滞和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日本银行采取了所谓“量的缓和”措施,将无担保短期借贷的隔夜拆借利率诱导至0%的水平,即采取了所谓“零利率”政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999年2月,日本央行干脆直接实行“零利率政策”。可惜1999 年日本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之间原本应存在的二者之间的高度负相关关系已不复存在,预示着日本货币政策系统内部已出现问题。这从1980s中期就开始减息政策始终就没给日本经济带来什么好结果,却还一直发展到了“零利率”的程度,确实值得反思。还有一点就是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缺乏连续性。96年注入的援助资金97年就停了,98年又注资救市,这种反复无常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对市场信心是一种挫伤,也使得不良债权问题越来越严重。
经过两个时期货币政策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日本政府的宏观政策基本上是抓住一个方法就过度使用,直到用废为止。而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宏观调控形同无物,调控效果为零。中国的经济可以说很多地方都和日本有惊人的相似,借鉴日本经验对中国经济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下面我就谈一谈个人的一些
拙见。
第一,中国目前也面临着经济泡沫的风险,从房地产就能看出来。
这个观点已经被喊过多年,不过中国一直也没真的像日本那样泡沫,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中国房地产的高价并非主要是由投机导致的,而是由于土地成本过高,这和日本泡沫时期的高价原因是不同的。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国一直没像日本那样只知道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基本稳健,这一点很重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维持市场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盲目地采取扩张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结果估计会跟日本差不多。当然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是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来决定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采取哪种货币政策,不到万不得已,都不能用力过猛,而要逐步推进,否则极有可能会面临经济“硬着陆”,而“硬着陆”一般来说也不会是什么好事情,中国价格闯关的时候就已经体验过了。我觉得说的“不摸高也不探底”还是很有道理的。维稳和助信心,这应是中国货币政策制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也是执行过程中非常需要注意的点。
第二,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方式来看,除了从央行自身出发,适当动用利率工具之外,更应注重从银行和资本市场两个角度来调控。
因为如果就单一的从央行角度出发,手段就相对单一,很有可能会导致宏观调控手段的过度使用。一旦用废,货币政策系统内部就很有可能要出问题。让宏观调控政策更多地贴着市场走,这应该是相对比较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
第三,防范汇率变动风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日本的泡沫说到底都是由“广场协议”的日元升值开始的,后续的货币政策也基本是被日元牵着鼻子走。中国现在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感觉情形和当年的日本很像。不过现在中国还是基本顶住了压力,没有让人民币过快升值,但是也不可不防范汇率变动的风险,尤其是我们还捏着大把的美元。如果中国处理得好的话,非但人民币不会被打倒,还很有可能会成为世界货币。当然这是美好的愿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