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免费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免费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免费

  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对发展经济学不再仅仅具有被动的检验和支持理论的功能,而是成为推动发展经济学深入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免费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免费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谈中国粮食经济现状与发展

  摘要: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绝对重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建国后随着农业改革,中国农业制度有了巨大改变;改革开放后农业制度更加完善。伴随着农业制度的完善,中国粮食制度也一次次进步,这对于中国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意义更大。不过,虽然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现在已达到建国后粮食产量最高纪录,但产量增加的数量仍不稳定。因此,不仅农业技术需进行完善,且粮食生产、储备、购销及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也需要完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中国粮食产业;粮食产业制度;粮食产业的问题;国家政策

  一、中国粮食产量的分析

  在中国,粮食产量不单单只包含国有的、集体的以及农民的粮食产量,还包括了工矿企业创办的农场经营的粮食产量和其他生产单位的粮食产量。粮食的种类也不是单指小麦、玉米、稻谷,除了还包含高粱、谷子和其他的杂粮外,连薯类和豆类也被算入其中。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具体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粮食产量大致可划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28年,虽这时期中国粮食产量一直增加,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并且每年的粮食总产量未达30000万吨。这一阶段,可以说中国粮食产量是“五起五落”:从建国第一年的11320万吨,随着1950年开始的农业改革,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粮食产量也有所增加。但1954年粮食产量增长率出现下降。1956年虽然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却第二次出现下降。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产量可想而知。五年连续增产是从1962年开始,但随后粮食生产出现第三次波动,平均粮食增长率直跌至负值。1970-1971年粮食又持续增产,接着,1972年粮食产量又较大幅度减产。1973年-1975年又不断增产,1976年、1977年粮食生产出现第五次波动。

  第二阶段: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对粮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了统购统销的制度,并实施了一些优惠于种粮的策略,不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还减少定购数量,使粮食产量快速增加,突破了30000万吨,增长率一路高升。不过,改革开放来,虽然中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波动也更加频繁复杂,粮食产量也是起起落落。1978年中国农村开始改革并且粮食价格也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因此在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0000万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但是1981年却粮食减产,年均粮食增长率再次为负。1984年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离了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农民生产自主了,有了支配剩余产品的权利,粮食总产量自然上升了。然而1985年粮食收购比例价实行“倒三七”,使实际降价幅度接近10%,农资价格却涨了4.8%,又出现了第二次的减产。到1989年、1990年才恢复,以致1991-1994年四年粮食的产量不是很高。更糟糕的是1990-1992年农产品出现全面“卖难”。1995年、1996年粮食生产快速发展。1997年却减产了。1998年虽然增加了,但1999年再次下降。2000-2003年接着出现粮食大减产,这是改革开放后最严重的一次。不过,2004-2009年,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实现了6年连续增产。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54641万吨,比2009年增长1559万吨,增幅2.9%。2011年高达57121万吨,比2010年增长2473万吨,增幅4.5%,又一次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中国粮食经济中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粮食储备体系的分析

  粮食储备是一项物资储备制度,其作用是保证非农业人口的粮食消费需求得以满足,使省内粮食供求得以平衡、粮食的市场价格得到稳定,并且能够应对重大的自然灾害或其他的突发性事件,中国在1990年已正式建立了这一体系。中国自从建立了专项储备制度,第一次粮食储备体系中包括了后备储备,专业地调节市场供求,平抑年际间粮食波动,增强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现在中国已经把粮食储备体系分为四个部分:战略储备;备荒储备;后备储备;周转储备。

  虽然中国现有的粮食储备系统已获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储备粮体系中的承储主体单调,现在中国只有国家创建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创办的储备粮承储企业,以致于只有中央、地方政府对粮食储备进行投资,于是储备的成本十分高。然而由社会企业、农民储备组成的社会储备粮少之甚少,甚至可以说还未曾被列入国家储备的计划之中,于是作为国家储备组成部分的社会投资在国家储备中所占比例十分少。到现在为止,中国的粮食储备体系只仅仅有国家、省、市、县四级。因此中国的粮食储备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粮食物流体系的分析

  物流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对传统产业进行整合的新兴产业,如今物流产业正快速发展,甚至将其发展程度作为一个重要标志,衡量这个国家是否达到现代化、产业化。粮食物流是物流的重要组成。粮食是大宗商品,不仅数量多、范围广,并且流通花销也很多,于是在整个物流中,始终占着重要位置。然而中国人口众多,平均耕地极少的问题决定了中国进行粮食物流的必要性,并且中国也需要运用粮食物流这一制度来调控中国粮食产量。因此,粮食物流制度对中国的粮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1953年,中国建立粮食流通体制,但当时实行统购统销。2004年,中国政府宣布在粮食流通领域全面市场化。随着粮食流通制度改革和创新被不断的推进,中国粮食流通制度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如何降低粮食流通成本。除了这些问题外,还存在其他问题,例如,形成了不合理的粮食价格机制、没有好的支持粮食信贷的政策、没有稳定的购销协作关系、政府未能灵活的管理粮食储备和建立灵活的机制。所以,中国粮食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中国已采取的措施及成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国是一个农业占基础地位的国家,人口众多,所以解决好粮食经济的问题十分重要。粮食安全问题不单是保障粮食产量、满足供给,粮食流通市场化也很重要,它是联系粮食消费与粮食生产的桥梁,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直接作用并且这个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解决粮食流通的一系列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调整好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流通的体制问题。

  首先,中国改革了粮食购销的体制。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流通制度,不过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制度,仍然对粮食流通有很大的限制。于是中国在2004年废除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体制,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实现粮食流通的全面化、市场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中国在农业税方面给予了农业发展很大的帮助,中国在2004年就已经取消了农业税,这不仅使农民减轻了种粮开销,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中国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最后,就是在粮食收购价格方面、信贷方面,中国政府采取最大程度的支持政策。不仅提高了粮食的收购价格,还减少了粮食的定购数量,从而间接地使粮食产量快速增加了。

  四、中国粮食经济的未来与发展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但耕地比例很少,如今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自然形成人多耕地少,人均匮乏的状况。再加上中国的农业基础本来就不雄厚,所以怎样保持粮食的平稳增长,使之与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对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994年国外的一篇名为《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引起中国对能否养活自己这个问题有了极大关注。同时国外的一些研究人员也对中国的粮食问题做出建议:对于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人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中国要重视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在发展农业时要着重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资源的利用更高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加大科技研究,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一)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国外一些专业人士对中国粮食问题提出的疑问,在此我有绝对的把握说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量绝对能满足国民的需求,并且中国未来的粮食经济将会更好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自然而然就拥有十分雄厚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农村劳动力。中国人完全能够做到粮食自给;中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处于第三位置,所以中国的国土资源相比较来说也是丰富的,并且还有很多国土资源尚未开发。中国只需高效的开发并使用,使其功能得以发挥,将会为中国带来充足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全民小康,并且实现全民富裕。

  (二)中国人养活自己不是易事

  不过,周全地考虑中国国民凭借自己的力量发展粮食经济,养活以13亿为基数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确有一定困难。根据中国当前粮食的生产趋势,中国粮食要想进行更深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中国农业的投入减少,致使中国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减小,又加上当前农业的生产条件的欠缺,中国的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没有那么大。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发展农业科技从而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条件,中国的粮食生产就会出现很大危险。二是粮食种植所获得的利益较低,因此农民对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减小了。除此之外,中国的粮食生产还承受着人口这更为严峻的压力。所以中国必须采取一定高效率的措施。例如,推广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可以提高中国粮食的产量,从而提高中国粮食的单产;还有就是应用高效的化肥,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中国农业机械水平,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从而使中国农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所以中国农业还是需要进行完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中国人如何才能养活自己

  从外国一些专业人士的建议、中国在粮食经济方面已经取得成就以及中国在粮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考虑,再加上中国现有的自然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总结出几点方式、政策,从而使中国的粮食经济更好的发展。

  第一,在已有的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单位产量,并且还要不断地开发有耕地能力的未开垦地。在保护已有耕地的同时,快速开垦可耕地和修复荒废的土地,稳定中国耕地面积。

  第二,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中国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农战略并且正大力实施。只有发展科技,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才能使中国粮食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

  第三,大力倡导爱粮节粮。据专家测算得出,中国的粮食在种植、存储、运输、加工、销售、餐饮及家庭消费等环节都有很大的损失,浪费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7%-18%。所以节约粮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政策,从而提高中国粮食经济水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创建长期有效的避险机制。企业不仅要创造利润,也要有规避风险的能力,这是在当今经济现代化、国际化的形势下一定要具有的能力。

  五、结束语

  中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并且中国的历史决定了农业在中国的基础性地位。从建国以来中国农业在曲折中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随着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粮食产量也持续增长。当前全国粮食总产量远远超出五亿吨,相对于七十年代初整整翻了一番,并且中国粮食供应大于需求,使中国的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进而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虽然受到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和部分地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因为中国政府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国家、企业,还有农民基本上都储存了定量的粮食,所以至今为止中国粮食的供应和需求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浮动,中国市场的粮食价格也比较稳定。如今,中国政府对粮食生产已经有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涉及到对种粮农民采取直接补贴的政策,并增加农业资本的综合补贴,补贴了良种和农械、农具的购置。这些政府的措施都展现出国家对粮食经济发展的重视,平稳了中国粮食生产。

  参考文献:

  1.蒋涛.发展县域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3(6).

  2.徐时忠.对中国粮食总量平衡与宏观调控的看法――与《建立中国新型粮食流通体制》一文的商榷[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3(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李可.国有粮企:承起“主渠道”之重[J].中国粮食经济,2004(1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周慧秋.当前中国粮食价格走势探析[J].中国粮食经济,2004(11).

  5.陈圻君.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功能 完善粮食市场调控手段[J].中国粮食经济,2010(1).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免费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论中国体育经济持续发展策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体育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由于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等种种因素,我国体育经济目前并未能健康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大政策扶植力度;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增加企业竞争力;大力培养体育产业人才,才能确保我国体育经济持续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体育经济 现状 发展策略

  一、我国体育经济现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体育经济以体育服务为宗旨,以体育经营为手段,以体育产品为内容,可以为社会提供体育消费服务产品、体育信息和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它能够调节体育市场的数量与规模,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为国家增加税收。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体育经济的发展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中国体育市场的产业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纵观我国体育经济的现状,情况并不乐观。

  (一)体育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目前,在我国,全球知名的体育企业少,国内很多体育用品企业还处于原始资本积累的小本经营阶段,生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导致产品质量不高,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致使整个体育产业缺乏活力。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中,要想争夺比赛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几乎很难成功。我国的体育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近10倍的差距。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体育产业决定了体育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体育市场必然是多元的,而体育产业的结构无可选择的是由多层面、多种类构成的复杂系统。完整的体育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业)、中介产业(体育经纪、体育传播业)和外围产业(体育用品、体育建筑、体育旅游业等)三个层次。但是目前国内作为整个体育产业基础和带动体育产业升级原动力的核心产业,因垄断经营而缺少活力。在体育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本土体育外围产业在迎遇国外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节节败退,这些都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失衡,陷入发展困境。

  (三)市场不完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多年来一直沿用“国家管理型”体育管理体制,人们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在我国的体育市场中,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竞赛表演产业的垄断经营,致使其他利益团体无法与之抗衡。缺乏公平竞争机制保障的体育市场,竞争程度低,市场自我制约的功能难以发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民众的体育消费欲望较低

  不言而喻,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但是长期以来,国内的媒介甚至体育企业,既未对体育的效力以及体育产品进行必要有效的宣传,也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同时,企业不能及时研制出适合不同经济个体消费水平的体育产品,导致民众的体育消费欲望一直得不到大幅度提高。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体育消费的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影响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主要的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计划经济年代,我国体育赛事一直都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运行。虽然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但体育事业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创办体育产业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此外,在盈利的分配上,企业的所得与其投入不成正比,许多企业对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效益好的却屈指可数。时间一长,严重挫伤了企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政策扶持乏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体育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为了扶持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比如体育部门举办体育比赛、租赁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急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也制约着体育经济的发展。

  (三)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我国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 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很多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经济长足发展的瓶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确保中国体育经济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一直处于管办不分的尴尬局面,体育产业上的一切行为从投入到运营再到管理都是国家政府在一手操办,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企业投入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对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形成了阻碍。而体育经济发达的国家,对于体育事业大多采用国家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结合型管理体制”。我们的体育经济要想迎头赶上欧美发达国家,就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放开相关领域,真正按市场规律来发展体育经济,政府在其中主要扮演服务、监督以及适当管理的角色。

  深化改革还应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改变过去以行政为主的做法,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体育产业管理的根本目标。组织者是企业(如俱乐部),运动员是商品。只有这样,体育经济和产业才能真正面向市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二)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推动体育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就必须加大政策扶持。首先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其次应该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再者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最后还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必须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我们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导民众的体育消费从单纯的购买运动服饰朝着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增加企业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体育产业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体育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应尽快使核心产业走出发展滞后的低谷;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体育中介产业的发展,通过体育中介产业激活核心产业的发展;同时,深入开发我国的体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形与无形资产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拉动外围产业的升级。此外,我们应该按照市场机制组建产业集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扶持明星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竞赛表演)的科技含量、文化品位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大力培养体育产业人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人才的培养,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后劲,也决定了体育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体育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各级体育部门就要加大人力资源利用和开发力度,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注重体育的商业策划与管理的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强、诚信好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高阿平.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分析.商场现代化,2005(10)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胡科生.我国体育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05(1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姚春立.对现代体育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09)

  4.郭悦杰.浅析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集团经济研究,2006.10

  5.周清明.浅谈体育经济.商场现代化,2007(02)

  6.康建敏.探析我国体育经济的障碍与途径.商场现代化,2007(02)

  7.杨翠丽.浅论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状况.集团经济研究,2007(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韩京.关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生产力研究,2007(09)

  9.任慧莹.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06)

猜你喜欢:

319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