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因子分析及政策建议
1问题的提出
在新形势下的西部大开发,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单靠政府投入的作法,就要充分调动西部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开发的积极性,并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技术。而这个吸引投资、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的过程,首先需要西部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否则西部开发和腾飞将是一个空中楼阁。目前,对西部投资环境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资源优势、资金、人才和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定性分析。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只有对自己的投资环境有一个客观、准确、科学的综合评估,才能有效地引进外资、利用外资。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试图运用多变量统计因子分析方法对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对各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环境有一个客观把握,以期对相应的发展战略的制定起参考作用。
2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投资环境指标的选择
投资环境,一般是指投资所处的自然、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各种条件。它包括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基础设施、工资水平、技术水平、原料供应、市场情况、信息渠道、纳税负担、资金融通、投资政策、法律保障、政治局势、社会秩序等等。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区域性、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覆盖面宽,有代表性,能反映西部12省(市、自治区)的总体投资环境,既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又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根据目前国内投资环境评估专家组建立的投资环境指标体系,本文使用中国经济信息网2000年的数据,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1类17个具体指标:
(1)经济水平:人均GDP(元)
(2)投资政策体现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3)电讯: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元)、全年发电量(亿千瓦时)
(4)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经济外向度:进口占GDP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
(6)经济结构: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
(7)交通: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
(8)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9)经济效益:独立核算企业资金利税率(%)
(10)技术资源:每十万人中高中文化以上人口(人)
(11)城市公用设施:城市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3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分析
3.1本文所采取的定量分析方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取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是近些年来颇为流行的多元变量统计方法。它是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当这几个公共因子(或综合因子)的累计方差和(即贡献率)达到88%以上时,就说明这几个公共因子集中反映了研究问题的大部分信息,而彼此之间又不相关,信息不重叠。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
X=BZ+E
其中E为残差向量。本文采取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并采用方差最大化正旋转。
本文采取的因子分析法具体步骤是:第一,首先将选取的各类指标因素,不论作用大小,尽量一一列出,把这些因素看作彼此之间是有机联系的;第二,采用统计分析中多元变量的因子分析技术,从众多的因素中筛选出几个主要支配性因素,并计算因子得分,对西部各地区进行投资环境排序;第三,在第二步因子分析基础上,对各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环境状况进行简单评价。
3.2因子分析和公因子的解释
本文运用SPSS,按照特征根大于1.00的原则,选入5个公共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9.349%,即反映了原有信息的89.349%(见表1)。我们将这5个公共因子作为评价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环境的综合变量。
表1公因子累计贡献率
公因子 特征值 方差贡献率 累计方差贡献率
1 7.579 42.104 42.104
2 3.041 16.895 58.999
3 2.569 14.271 73.270
4 1.831 10.170 83.43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5 1.064 5.910 89.349
公因子与原有变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由因子载荷值表征。因子载荷值越高,表明该因子包含该指标的信息量越多。表2给出了经19次正交旋转的因子负荷矩阵(见表2)。
正交旋转后,从众多的指标变量中提取出的5个公共因子分别反映的是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环境的5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公因子1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第二产业比重、实际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城市自来水普及率、每十万人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口、人均邮电业务总量等6个指标变量上有大于0.5的载荷量,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城市公用设施水平和技术信息水平,其贡献率最大,为42.104%;(2)公因子2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周转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年发电量、农民人均纯收入、货运周转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相关性,其方差贡献率为16.895%。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最终消费水平和交通状况;(3)公因子3与进口占GDP的比重、人均GDP、每十万人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人均邮电业务总量相关性较大,其贡献率是14.271%。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总量;(4)公因子4在资金利税率、城市煤气普及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个指标变量上有较大载荷值,其方差贡献率为10.170%。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效益;(5)公因子5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全年发电量有较大相关性,主要反映的是经济结构。
进行因子分析之后,由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5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综合得分F(其中F[,1]、 F[,2]、F[,3]、F[,4]、F[,5]分别是公因子1、公因子2、公因子3、公因子4、公因子5的得分)(见表3)。即:
F=(42.104×F[,1]+16.895×F[,2]+14.271×F[,3]+10.170×F[,4]÷5.910×F[,5])/89.349
3.3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环境得分排序及简单评价
根据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可以将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环境排序,依次为:陕西、重庆、新疆、四川、广西、云南、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贵州、西藏。并根据得分情况,将其分为三类:
(1)陕西、重庆和新疆。陕西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近几年大力发展交通、教育和生态环境建设,教育的优先发展已经使陕西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教研究中心之一,由此带来的科教优势和技术资源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因素。在公因子1上,陕西的得分最高。重庆是1997年新设立的第四个直辖市,产品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已在西部地区独占鳌头。新疆的进口占GDP的比重(6.4%)、人均GDP(7091元)、每十万人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口(1899.1人)、人均邮电业务总量(244元)居西部地区第一位,在公因子3上得分最高。但在产业结构方面还需要优化调整。
(2)四川、广西、云南、青海、宁夏。四川在公因子2上的得分最高,远远超过第二名一倍以上,交通、能源、消费水平等方面都位于西部地区前列,但四川有 3个公因子的得分都为负值,说明四川在许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云南、广西资源丰富,面向东南亚的有利地理环境将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但云南在教育、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开发。青海、宁夏的交通不便,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效益低,总体经济规模不大,对外联系还有待提高。
(3)内蒙古、甘肃、贵州和西藏。这四个省的投资环境得分都是负值,表明它们的投资环境状况已处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之下。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资源难于勘探和开发,生态环境恶劣,产业结构长期得不到调整等方面成为制约这些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
4加快改善西部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
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较差是制约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西部地区铁路和公路网密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50%,沿海地区的20%左右,因此如果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没有一个大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无疑将缺乏基础。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应当围绕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发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荒漠化。抓住当前粮食等农产品充裕的有利时机,采取“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性措施,以粮换林草。在改善硬环境的投资上,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要确定不同的投融资形式,形成合理的投资分工。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按照经济效益的大小、投资能否回报可划分为3大类: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准经营性项目。(1)对于经营性基础设施,包括石油天然气开发、电力、收费公路、电信等项目,主要采取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由企业充当投资和融资主体,可以采取股份制投融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特许经营权转让的BOT和TOT等多种市场化手段融资。(2)非经营性项目,包括公益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道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其效益主要体现在外部社会效益上,对社会投资者没有吸引力,可采取财政性投融资,主要由政府承担投资和融资主体。(3)对于准经营性项目,如水利、邮政、机场等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投资主体,或由政府提供投资补贴,企业承担投资主体。
第二,灵活运用宏观调控的金融政策,加快西部资本市场建设,形成区域性资本流动中心,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1)采取倾斜政策,适当增加区域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2)完善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融资功能,国家开发银行可参考日、韩政策性的经验,将邮政储蓄资金、社会保障及社会保险资金的一部分存入国家开发银行,由其专款专用,同时放宽贷款条件,做好国债项目的配套贷款工作,为西部地区基础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3)设立西部开发投资基金,在西部优先进行金融制度与金融工具方面的创新试验。(4)尝试发行“西部开发”特种长期建设国债,还可在西部一些财政状况较好、政府资信高的省区(如云南、重庆等)率先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实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6)放宽外资银行在西部的经营范围,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在西部设立分支机构,巩固其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
4.2充分重视改善西部投资软环境
硬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较长的时间才能奏效,并且硬环境效能的发挥常常取决于软环境的质量与完备程度。因此,对于西部来说,能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尽快做到的就是创造一个有竞争力的投资软环境。
第一,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素质人才。西部开发的关键在投资,吸引投资的关键靠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特别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改善投资软环境的重要一环。西安、重庆、成都、兰州等大城市科技实力雄厚,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的科技基础,进行制度创新,打破条条块块限制,创造一种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第二,加大国家优惠政策力度,实施“投资补贴”政策。国家需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力度,例如可将目前只针对外商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扩展到国内外的所有投资者,进一步降低到西部投资的国内外企业所得税率,强化西部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等。运用投资补贴政策,有效提高落后地区的投资利润率水平,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向西部地区投资。
第三,深化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减少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强化服务意识,实行依法执政,严肃执行经济法规,加强仲裁体系建设,切实保护投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规范的市场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建设,为投资经营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第四,西部各省及各地市可按年度制定投资环境改善进度计划,明确目标责任制,落实措施,考核监督到位,建立西部投资环境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保证本地区的投资环境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刘慧.优化西部投资环境的对策[J].中国投资,2000,(10).
3孟君峰.市政公用设施实施市场化经营[J].中国投资,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