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 >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 若木633 分享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紧张,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中国通货膨胀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通货膨胀论文篇1:《中国通货膨胀原因与治理措施》

  摘要: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由产出缺口、货币信贷量过快增长、经济结构因素变动、汇率的变化以及通胀预期造成的,而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胀的一个基本力量,在货币供应量指标M2中,短期内只有“真实交易货币”能直接对物价起推动作用。结合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对中国治理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提出几点建议,主要是完善CPI体系、央行实行货币从紧的政策、压低房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通货膨胀 CPI 原因 治理措施

  一、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状况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的状况。通货膨胀的衡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家统计局有六类物价指数,它们分别是: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但人们最关注的三种,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PPI) 以及GDP 平减指数( 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对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 的比率) 。其中,CPI指标最为常用,它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11年1―6月,中国CPI为104.9、104.9、105.4、105.3、

  105.5、106.4(均以上年同月为100)。从中可以判断中国今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率在5%以上,虽然仍处可控范围,但已处于高位运行,需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将探讨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通货膨胀,又该如何治理中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

  二、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探索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产出缺口。所谓产出缺口,就是现实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额占现实产出的百分比,即实际产出围绕潜在产出上下波动的程度。很多国家的央行或政府经济部门都将产出缺口作为分析预测通胀压力的重要指标。现实产出大于潜在产出所形成的缺口称为通货膨胀缺口(inflation gap)。如果现实产出大于潜在产出,经济中存在着过度需求,经济社会的价格水平就会普遍上升。2010年以来,中国产出缺口为正且不断攀升,经济呈过热状态,存在过度需求,导致一般价格水平普遍上升。因此产出缺口的存在,是决定通胀的一个基本力量。

  2.货币信贷量过快增长。20世纪中叶,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货币的供应量,因此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给稳定,物价水平也将稳定。如果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物价水平将迅速上升。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满足快速复兴经济的需要,中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与广义货币M2持续增长,2010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2009年银行贷款余额环比增长32%,货币投放量增速远远超过GDP增幅,这二者之间的巨大的差距就为通货膨胀买下了隐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货币供应量指标M2中,短期内只有“真实交易货币”能直接对物价起推动作用,分流进入资本市场的货币对物价只形成间接影响。短期内不可以高估货币对物价的推动作用。这里“真实交易货币”是指真正发挥商品和服务交易媒介的那部分货币,另一部分用于投资目的的货币,如买卖股票的货币,对消费价格的影响并不直接,而只是通过财富效应对消费品价格产生间接影响。

  3.经济结构因素变动。在经济活动中,各个部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一致。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和非开放性部门在工资和价格等问题上都要求和其他部门享受一直的待遇,这就导致了通货膨胀。中国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如下特征:东部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 经济发展速度快 经济效率高,而中西部企业尽管有国家政策扶持仍然相对封闭经济效率低下,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业和加工业等蓬勃发展和重工业、制造业等发展缓慢,而去年的金融风暴和今年的经济复苏也造成了地区间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的速度加快,这些都是造成今年通货膨胀的因素。4.汇率的变化。现阶段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0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而且一年期美元利率远低于人民币利率,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又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表现在:截至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 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 481亿美元。外汇流入1美元,央行就得收回去发7元人民币,这就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导致居民的抢购、囤积行为,由于预期具有传递性,通货膨胀预期很容易在居民中形成一种主流预期,而预期又具有应用性,居民就很容易把这种预期应用到现实的经济行为中。在这种强烈的通胀预期指引下,人们已经预感到通货膨胀的来临,为了避免在通货膨胀真的到来时手中货币贬值,家开始对商品进行抢购囤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为的短缺局面,从而对物价产生了上涨的压力。而通胀预期还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通胀预期的应用性导致人们的抢购行为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便会加快,从而增加货币流通量,等价于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三、目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完善CPI体系。我们可以感觉出,中国官方统计出来的CPI指数与实际居民生活消费价格变动不一致,这说明中国的CPI 体系存在缺陷,使政府不能准确地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和严重性,就不能采取有力的手段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中国CPI指标体系的缺陷在于官方一直在强调作为国际惯例,CPI不包括商品房价格,而且居住类权重过低(13% 左右,国际惯例是 30% 以上),其基数过低,而食品类占 CPI 权重为 33.6%,食品类通常是通货膨胀最后波及的环节。(1)建议按照收入的高、中、低,推出CPI的分类指数,并且要及时根据现实情况,改进居民收入统计的分组标准。(2)将商品房价格纳入其中,同时合理的调整各方面的比重。(3)要逐年对分类权重进行微调,以体现权重的变化,保证CPI数据的完全真实、准确。

  2.央行实行货币从紧的政策。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问题,资金过多地流向地产部门以及与地产相关的行业,造成其他行业,主要是食品等由中小企业投资的行业资源不足,供给下降,故物价上涨,而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出现泡沫,如果不遏制可能会出现崩盘的现象,到时候经济损失更加惨重,因此得通过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手段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房地产价格在整个价格体系中,处于基础价格的重要地位,住房作为价值量最大的生活资料,必然纳入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因而住房价格作为劳动力要素价格之一,也就影响到商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影响到一切商品的价格。2009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房价再次暴涨又引起了人们对房地产泡沫讨论的升温,一些热点区域的房价甚至一个月上涨超过10%,一年上涨超过100%。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经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对房子的消费依然占到了居民一生收入的绝大部分。所以目前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对于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至关重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国外的发展早已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如英国在治理其1979―1981年的通货膨胀中,多次调整工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在工业结构调整方面采取了建设性干预政策,即增加对高技术工业的财政帮助,刺激传统工业企业在改造中大量运用新技术工艺,倡导竞争,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鼓励职工持股等。而法国在治理经济危机时以科技进步为推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陷入衰退的传统部门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收缩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化。中国在解决现有问题上也应借鉴其方法,采取宏观调控,以干预手段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调整工业结构,收缩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通过上述措施,努力将劳动生产率的速度提高到快于要素成本提升速度的水平,提高要素投入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成本推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威胁,最终促进经济在长期内快速、平稳地发展。参考文献:

  [1]谢太峰,王子博.论中国近期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

  [2]何莹,周宁宁.对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J].求索,2010,(6).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肖楠,王璇.现阶段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背景影响与管理[J].宏观经济观察,2010,(6).

  [4]田馨.试论解决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问题的方法[J].当代经济,2010,(7).

  [5]易宪容.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特征[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10).

  中国通货膨胀论文篇2:《试谈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摘 要】 文章对我国建国以来多次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特征及采取的对策分别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合当前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特征提出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解决通货膨胀的长效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原因 对策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贷币供应超常规增长,较多的贷币追逐较少的商品,投资和消费过旺,社会信用膨胀,生产过热。通货膨胀的特征是供不应求。通货膨胀的成因有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结构失调型、输入型与综合型导致的通货膨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建国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

  这次通货膨胀基本原因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政府滥发金元券,采取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用发行贷币的办法搜刮民财打内战,维持其腐败统治。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仍然上涨的基本原因。另一方面,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的最初一年里,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政府的财政支出、军费支出大增;而且生产又因为战争遭到破坏,少数不法分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新中国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统一财经工作,整顿经济秩序,打击不法商贩,尽快组织恢复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制止了持续了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通货膨胀。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货膨胀

  1、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50年代,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刮“共产风”和“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瞎指挥,追求不可能实现的高指标,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财政出现虚收实支。1958年到1960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169、4亿元。银行系统采取“全额信贷”,需要多少,贷多少,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贷,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贷。出现指山买柴,指水买鱼,划地为矿的怪现象。基建规模过大,财政连年赤字,导致银行信用大膨胀。政府采取纠正“左”的错误思想的政策,并实施“调整经济比例,压缩基建战线,控制贷币投放”的经济方针,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治理。具体采取的措施是:⑴大力压缩预算内、预算外基本建设投资规模;⑵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⑶大量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⑷严格控制财政管理,压缩财政支出;⑸控制贷币发行,组织回笼贷币。一直到1963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物价有所回落,经济秩序基本恢复。

  2、““””时期的通货膨胀:这个时期属于“隐蔽性通货膨胀”虽然物价很稳定,贷币发行增长比例不是很大,但商品供应匮乏,上百种商品采取凭票限量供应,实际的黑市价格往往高于国营价好多倍,再加上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影响,使基建战线拉的过长,财政19741976年连续赤字,贷币流通再次出现大的波动,直到改革开放前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善。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

  1、1979年1980年的通货膨胀:这个期间出现的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经过“”对经济的破坏后经济恢复较快,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上升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农业实现了连年大丰收。同时为了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在改革的第一年,国家首先提高了过低的农付产品收购价格和8类付食品的销售价格,放开了小商品价格,客观上增加了财政支出,财政连手出现赤字;第二,为了调整过去压低消费水平的情况,适当提高广大群众的收入水平,积极扩大就业,扩大了社会需求;第三,1979年以来新建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技术新,投资大,这些在建项目不能马上完工。这就导致了1980年明显的物价上涨,零售物价指数高达6%。为了抑制物价继续上涨,克服面临的通货膨胀,在适当紧缩需求的同时,重点从改善商品供给入手。压缩了基建规模,减少了财政赤字,控制了贷币发行,同时着重改善供给。就是在国民经济计划和信贷计划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增加贷款支持日用消费品生产,增加农产生产资料和农村建筑材料的产量,加强重工业服务方向结构的调整,通过调整,既搞活了经济,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又基本上控制了贷币供应量过剩的问题。

  2、1984年1989年的通货膨胀:这次通货膨胀较为严重,1984年物价开始上涨形成基建投资、消费基金和信贷规模严重失控。1985年和1987年被迫采取全面紧缩的宏观政策,但是在物价上涨刚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又放开了贷币发行的闸门,这一放便不可收拾,1988年1989年物价上涨猛增到18.5%和17.8%,1988年,银行现金净投放高达679亿,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下降,商品市场出现抢购风潮。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持续“过热”增长与物价改革不适当的宣传造成的。1984年199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24120亿元,占同期国民收入34.9%,年均增长率为18.5%,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近一倍,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导致了银行贷款的猛增和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1984年1990年现金发行,贷款数量平均每年递增26.6%和23.8%,而同期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平均为9.3%和9.5%。1984年1990年财政累计赤字高达575.6亿元。信用膨胀使社会总需求不正常扩大,而且巨额财政赤字使政府大量向银行透支和借款,进一步推动了物价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在投资需求膨胀的同时,也出现了消费需求膨胀,1984年1990年,职工工资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7.9%,在个人消费基金增长的同时,集团消费也大幅度增加,1984年1990年间,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平均每年增长18.8%,消费需求膨胀。1985年我国实行了全面紧缩的贷币政策,以后又相继采取了“紧中有松”,“紧中求活”等政策措施,1989年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实行紧缩的贷币政策与紧缩的财政政策,使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1993年下半年1997年的通货膨胀:1993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过热,零售物价水平上升13、4%,1994年零售物价指数竟高达21.4%,成为历史上最高的物价涨幅,1995年以来,在行政限价和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上半年零售价格指数仍为113.3%。下面对其特点、成因及治理进行分析:   (1)通货膨胀的特点:物价上涨的时序呈现结构性。1993年下半年出现的通货膨胀与1984年1989年期间出现的种类价格同时全面上涨不同,表现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1994年主要表现为付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总量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压总量与总需求已经很难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而1984年1989年的通货膨胀表现为投资消费需求双向膨胀,只要控制总需求通货膨胀很快得到抑制。1995年以来,通货膨胀出现了一边压需求,一边日用品,食品价格上涨,结构性矛盾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等深层次矛盾突出。、居民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承受能力逐步增强,没有出现盲目抢购商品风潮,居民能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支出,有选择性地购买商品。

  (2)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工资奖金增长过快,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由于工资的刚性,生活资料价格由于通货膨胀上涨,导致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也不断上涨。第二,能源、原材料、交通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加工企业产品成本上涨。上涨了价格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再投入生产,反过来又推动产品价格上涨,这样周而复始,循环推动,形成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第三,税制改革加重了部分企业部分产品税务负担,提高了企业与部分产品的成本费用;第四,汇率并轨导致进口产品成本上升,进而推动物价水平上涨。、需求过度膨胀,贷币超量发行。1993年以来,由于开发区与房地产热,1993年下半年出现“过热”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率高达38.7%,1993年固定资产计划投资8000亿元,实际发生11800亿元,1994年计划投资1300亿元,实际投资达到15926亿元。同时总需求过度膨胀导致贷币供应超量,1993年贷币流通量高达58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导致贷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结构性失调,导致通货膨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农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工业中基础工业的发展又滞后于加工工业,加工工业的产业结构又不适应消费结构的发展。物价涨幅最大的是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产品和农产品,使其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在二元经济格局下,我国各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平衡,这些结构性矛盾都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困难重重,形成“倒逼”机制,企业亏损不破产,贷款不偿还,市场竞争力差,效益下滑。同时,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银行又不得不给企业贷款。、新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超过市场承受能力,1994年价格改革、税制改革、金融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相继出台,在经济生活中引起连锁反映,影响到商品价格上涨。

  (3)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综合治理,由于导致通货膨胀既有总需求膨胀的原因,又有成本上升推动与结构失调方面的原因,治理通货膨胀既要控制需求,防止收入超分配,又要改善供应,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优先发展农业及能源等基础与瓶颈产业,通过贷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的相互配合,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及结构上的平衡。、深化改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通过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效益。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导致通货膨胀的问题。、注重使用经济手段,此次通货膨胀是在由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政府采取了“软着陆”的方式,实行适度从紧的贷币政策并辅之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利率、汇率、税收、外汇等手段相互配合,1997年通货膨胀得到了治理,“软着陆”取得了成功。

  结 论

  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的通货膨胀,笔者认为应当健全治理通货膨胀的长效机制,来消除通货膨胀造成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第一,宏观层面。建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贷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的预警与调控机制,并使其科学化、制度化、法律化。在科学统计的前提下,以稳定物价,并促进经济增长为准则,正确处理好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前做出宏观政策调控,避免被动调整给经济带来大的波动。在目前由于以美国、欧洲等国为代表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国际经济新形势下,已经造成我国出口量下降,GDP增速放缓。所以,在治理通货紧缩的同时更要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第二,微观层面。采取我的导师李炳炎教授提出的企业净收入分成制为特征的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可以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这是由于分享制有消除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功能。实行净收入分成制后,由于成本只是C,工资不在计入成本,工资的刚性被消除,工资的增长不会导致成本价格上升,而且工资的增长率始终低于劳动生率的增长率,同时也不会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由于净收入分成制追求的是净收入最大化,所以会导致职工想法识法降低物耗成本,产品的销售价格会相应降低。所以,净收入分成制不仅兼顾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而且把三者的利益统一到增加净收入上来。净收入分成制是从微观经济基础中解决通货膨胀的良策。正如马丁、L、威茨曼所言“分享经济有一种不屈不挠地吸收失业工人,增加产量,降低价格的内在冲动。就像一台没有熄灭的发动机,试图在充分就业的循环上自觉启动。分享经济有内在的三面锋刀,可以用来对付失业,生产停滞和价格上涨趋势”。可谓是通货膨胀的天敌。因此,只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一起来治理通货膨胀,就一定能够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参考文献】

  [1] 李炳炎:《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李炳炎:《李炳炎选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3] 孔祥毅:《中央银行通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4] 曹龙骐:《中央银行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 黄 达:《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通货膨胀论文篇3:《中国式通货膨胀中货币因素》

  摘要: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产物,它的产生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本轮通货膨胀的内在解析,指出了在通货膨胀中货币因素的作用,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建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货币因素 对策研究

  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9月的通货膨胀数据CPI增幅高达6.1%,这是继6月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增幅保持在6%以上。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通货膨胀,不管学者们将其界定为什么程度意义上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 不一样的通胀数据统计构成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现象,经济学家们通过引入消费者物价指数,即我们熟悉的Consumer Price Index(CPI)指标来对其进行度量。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固定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主要反映篮子内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CPI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大于100的数,即一系列参考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其基期时价格的一个相对价格,而不是一个变动率数值。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可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就2011年9月份的通胀数据6.1%而言,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4%,仅此一项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快速的增长,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涨,再通过一个高权重的放大,最终构成了中国式的通胀。

  二、通货膨胀中的货币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从通货膨胀最基本的概念入手,货币因素是通胀背后的核心因素。尤其是在该轮经济周期中,受4万亿元经济计划的刺激,自2009年以来M2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底M2余额为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在有效刺激经济、带领宏观经济走出谷底的同时,无疑埋下了通胀的诱因。但客观公平地说,货币因素是此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安信证券通过分析89个国家1950―2009年平均通胀和平均货币供应量增速之间的关系,发现无论在哪个时间段,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都是正向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在减弱。在1990年以前通胀的货币弹性为1.504,这些国家货币供应量平均增加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平均增加1.5 个百分点。这一弹性系数在1991―2000年间平均为1.175,但是到了2001年以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仅为0.303。这说明最近10年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也明显减弱。另一个发现则是,通胀水平越高,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于是在高通胀环境下货币增速是解释通胀的主要因素,而在低通胀环境下则解释能力在下降。近10年来,由于通胀率超过20%的国家几乎没有,因而货币增速对通胀率之间的关系也就没有那么密切。无论是短期或者长期,产出缺口都是决定通胀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货币因素只是影响通胀水平的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因素。

  显然不能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就是货币现象,是超发的货币供应导致了“太多的货币”追逐商品而导致股价上涨,而再依据货币数据来判断通胀走势并相应采取对冲货币政策无疑也是危险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在扭转着我们常识中所认识的货币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是有两点,其一便是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之辩,这是理论层次上;其二则是在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层次,那便是货币的供给结构所带来的供求失衡新因素。

  三、货币的供给结构

  由于货币与产出、通胀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而不能简单以一个数量标准来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合适,不能形而上学地判断广义货币M2每年增长15%以上就是货币超发,低于每年15%就是稳健货币政策。当货币作为重要的资源在一个合理配置的机制下,成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良性润滑剂,在一个理想状态下,货币投入能有效转化为市场有效供给,那么再多的货币供应也难以构成通胀的因素。但在中国4万亿的经济振兴计划中,不合理的货币供给机构将太多的货币配置在投入产出能效较低的行业中、将宝贵的贷款额度分配给运行并不高效的企业中,最终造成了市场供求失衡的新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而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频繁、过度使用的准备金率政策扭曲货币供给中的市场机制。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在传统的货币银行学理论中被界定为“猛药”,并且在近几十年的调控实践中,西方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很少使用,但近两年来这却在我国频繁使用。自2010年1月首次上调准备金率以来,到2011年6月的18个月间已经累计上调12次,平均一个半月上调一次,每次50个基点,累计上调9个百分点,几乎翻了一番。目前大型商业银行执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远远超过2006―2007年资产泡沫最严重时候的10%左右的水平;相比存款准备率金的政策,人民银行在利率政策方面则显得力度不足,这两年来共计升息5次,一年期存款累计升息幅度1.25个百分点至目前3.5%的水平,低于2007年底时候的利率水平。

  其结果必然导致负利率的长期存在。目前的通货膨胀/1年基准利率在1.8倍的水平,历史周期均值为1.2倍的水平。自2004年过热开始至今年再次过热的近8年的时间里,中国1年管制利率平均2.66%,3年存款利率3.75%,5年为4.13%,CPI平均3.13%,利率水平通过期限加权后可以与通货膨胀持平。目前通货膨胀持续4个月来维持在6.0%以上的水平,而1年存款利率3.5%,3年5.0%,5年5.5%,即使经过期限加权后也不易持平。显然这样的利率水平是对广大普通居民储户经济权益的侵害,是对低息占用宝贵社会资源的体制内受益企业的不合理补偿。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频繁使用的准备金率政策使得银行系统可贷款资金日趋紧张,如何合理配置这样紧张的资源呢?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解,自然会有价格机制来调节这样失衡的供求关系。资金供应紧张,引发利率水平的上升,淘汰低收益项目以减少需求力量,最终引导利率走向一个新均衡。但这个最重要的资源价格――资金利率水平在我国的银行监管体制下是被管制的。再加上此轮宏观调整各项举措中,利率的调整又显得滞后,这样信贷市场上的价格市场机制的作用被扭曲,信贷资源的配给渐趋向计划式、额度制的模式倒退。结果一是信贷资源向更多受益于计划体制内的国有企业倾斜,当然这背后也有简单、粗放型风险管理的需要。二是资金价格的“双轨制”,民间资金借贷已经高达30%的天价水平,由此再产生基于资金链上的新的利益实体,加速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三是滋生银行系统的“寻租”腐败。

  我国的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与过去长期累积的货币供应量过高有关,但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率和上缴保证金存款的做法,其实是不问责自身货币供应量过大的问题,而是把鞭子打到有着较高经营效率的中小银行和民营中小企业身上。货币与经营效率配置的不平衡使得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却难以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大量资金沉淀于不能转化为市场有效供给的低质量、亏损性基础设施建设、重复建设,在一个货币的总量层面上构成供求失衡的现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总结:超比例的CPI食品价格权重误导了货币因素与通胀之间的关系;货币因素是通货膨胀中的核心因素,但在中国式通胀中,它显然不是全部,货币因素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就非中性,不是简单的线性比例;而即使在那部分引发通胀的货币因素中,在我们的货币政策实践下,也是货币结构,多于货币数量来引发2011年以来的中国式通货膨胀。其政策意义也就跃然纸面,不能简单地以一个货币供给量的比例来判断是否是过量,也不能以粗放式的数理额度手段来加强必要的调控,应当推进精细化管理、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让货币的价格―利率能够发挥出更大的配置作用。

  参考文献: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②李扬,王松奇.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曾令华.“货币短期非中性”的政策含义及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④郭菊娥.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⑤卢万青. 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中货币因素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01年第4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⑥Miski.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⑦Schumpter. 经济分析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猜你喜欢:

1.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

2.金融危机方面论文3000字

3.中国经济发展论文范文

4.宏观经济政策相关论文

5.通货膨胀中国经济论文范文

6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