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基础教育 >

浅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

时间: 季佳钰1 分享

  三、形成制度、互相督促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难免为一时的贪玩而忘了自己许下的“承诺”,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安排学习委员定期检查各组同学的作业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同学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不工整的现象要及时与此同学交换意见。学习组长要随时督促该组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中是否有抄袭现象、是否工整、是否认真,发现某同学作业中错误严重时,要及时给予辅导或寻求学习委员和老师的帮助。这样,同学之间相互督促,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使班上的学习委员和学习组长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充分的利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要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就必须坚持长期的检查、评价与训练。
  1.加强对学生个体行为规范的考评。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监督、检查、记载,建立学生德育分的考评制度。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加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和行为常规管理,做到行为规范教育制度化、行为习惯自觉化,使行为规范真正融人到学生的思想中,体现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还可以定期评选出“行为小标兵”,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也可以依据小学生评价手册,每月认真进行四评,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特别要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给那些对自己缺乏自觉控制能力的学生适当的机会,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使他们分清是非、善恶,意识到自己过错的性质、危害及克服方法。如果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就会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2.加强对教师的师德考核。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养成,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考核。要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通过听课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每学期要对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进行表彰,对有问题的教职工予以应有的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处分,考核评优、职称评定时实行一票否决,从而规范教师的行为。
2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