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
时间:
林云芳1由 分享
【摘 要】通过教学中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趣味活动促成学生们的阅读的兴趣向长久的习惯转化。同时,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沟通、配合,使学生们的阅读习惯得到全方位的加强,成为其陪伴一生的好习惯。
【关键词】阅读兴趣 习惯 活动 家长配合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 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
【关键词】阅读兴趣 习惯 活动 家长配合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一 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同时,老师应该积极地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寻找相关书籍为导向,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角。同时应该避免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问题、老师给予回答的阶段,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因其随生随灭,持续时间短暂而失去其对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价值。
2.阅读兴趣的层次性定位
当学生拥有了探索新知识、阅读新书籍的欲望,它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多,阅读面窄,同时缺乏辨别书本好坏的能力,常常对书本“来者不拒”,使一些不适宜书籍乘隙而入的情况不胜枚举;或者,有的学生往往会对某方面如绘画和《故事会》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要因材施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爱好给予不同的定位指导,推荐一些较好的相关图书给他们。一般而言,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看具有配图的小故事或者动画片的配图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图文版的《三字经》、《海尔兄弟》、《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看带有小故事性的文章,可让他们看《一千零一夜》、《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喜欢读一些世界名著等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有意地将同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并在班级建立的图书角贴上小组喜欢看的书籍名称,并写上推荐理由。以此吸引不同小组的注意,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事实证明,好奇心在各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和人员间的变换很频繁。这样,不仅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积极促进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