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与对策(3)
时间:
余燕 黄胜开1由 分享
四、强化我国知识产权教育的对策
在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当前我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明确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基本思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培养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教育新体系。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应区分培养通识人才的普通教育和专业人才的专业教育。笔者建议,就通识教育而言,除了法学类专业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外,应为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课时可以因校而异,但国家应规定不低于16学时为宜,开课学期可安排在大三之后。就专业教育而言,笔者建议在法学学科中增设知识产权二级学科,增加知识产权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点,提升知识产权法在法学中的地位,加速培养各种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
2.加强师资培训,建设知识产权教学团队。第一,组建中国知识产权师资培训中心,对现有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的教师有步骤地加强培训和提高;第二,高校应引进大量高素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如知识产权专业海归人员或具有知识产权硕士、博士学位专业人才,使其成为知识产权教育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第三,引进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兼职教师,如校外优秀的专利代理机构人员、知识产权律师法官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以弥补专职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缺陷。
3.注重高校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高校是实施知识产权文化的重要主体之一,高校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是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颁布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提出来。所以,可以按照知识产权文化构成要素、文化来源以及外生变量,采取综合性措施,如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数字网络以及会议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加“挑战杯”等课外发明活动;举办知识产权专题活动,展示校内知识产权成果,从而发展和繁荣校园知识产权文化。
4.改革知识产权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上,首先应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知识产权教学首先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内容,除介绍传统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内容外,还要介绍传统知识保护、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热点问题,同时应重视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运用的教学。其次,知识产权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而有所差异。针对文科学生,应偏重版权制度、商标制度的内容,而对于理工科专业学生,专利制度、计算机软件保护等内容则是重点,只有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同样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对待。一般而言,普及教育应以讲授为主,专业教育则注重案例教学。具体来讲,专业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系统介绍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具体制度的同时,适当引入案例式教学。教师可根据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内容不同的侧重点,利用因特网等手段精选一批典型案例,通过课堂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普及教育也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来针对性地介绍相关专业领域内有影响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普及知识产权法律常识。
5.加强实践教育环节,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第一,高校应注重程序法内容课程的设置,如专利信息与检索、知识产权案例等一类实践性较强的知识产权课程。第二,拓宽教育渠道。如开展知识产权专题活动,举办知识产权文化沙龙,研究国内外知识产权最新进展等,加强与擅长知识产权特色的企业法务部门、专利事务所等实务单位的合作,让学生到这些单位实习以接触知识产权的现实案例和实务操作。第三,加强实验课教学,注重学生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加强学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实验教学中加强信息检索、商标注册申请、专利申请案的撰写等实务内容的教学;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创办高校科技企业,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