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3)
时间:
陈海红1由 分享
四、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通过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我们不难找出对策: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统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一是高校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充实、质量提升的转变,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有所作为。二是高校要积极克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困难,迎难而上,改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条件。三是统筹兼顾高校新校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整体推进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使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水平、上台阶,散发出浓厚的大学文化气质。
(一)夯实基础,加强物质文化载体建设
1、建设有特色的人文景观载体,体现学校精神。要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新校区从建筑物、道路、路标、路灯到一花一草都要规划好。大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神圣殿堂,新校区的校园环境应该是既幽静又典雅,是一个令人能够静下心来研究学问的好地方。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所设计的“一支笔”行政楼、“一把尺”教学楼、“一本书”图书馆,就充满了浓厚的书香味。新校区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也可以通过重塑标识来体现学科的特色。如艺术学院的建筑单体体现高贵典雅和浪漫;法学院的建筑单体体现庄重严肃和公正;理学院的建筑单体体现科学严谨;工学院的建筑单体体现实用;商学院的建筑单体体现前卫;文学院的建筑单体体现俊秀。再如,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把欧式的古典风格融入新校区建筑文化中,形成“新古典主义”的风格;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以“洋气”著称,英语学院欧洲风格,日语学院建筑为日本风格,俄语学院建筑为俄罗斯风格。[7] 新校区的道路规划要体现学校发展的历史痕迹,可以根据学校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来命名。一个名字就是一段典故,令人浮想联翩,沉浸在往事回忆之中。如浙江大学屏峰校区,所有的道路都是按照杭州西湖的“老十景”和“新十景”来命名,蕴含了杭州独特的文化。为加强新老校区的衔接,传承老校区优良的文化传统,可以在新校区设立历史博物馆,介绍不同时期学校发展概况,展览当时师生校园学习生活图片。那点点滴滴的陈年往事,多姿多彩的大学趣闻,令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流连难返。走进新校区,就如同走进老校区,走进一段历史之中。
2、善用校园传播载体,加强信息传递。传播载体,包括图书载体、广播载体和网络载体。图书载体指图片和书籍等物质载体。新校区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海报、宣传栏、校报、班刊、宿舍园地,来进行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传承代表学校精神的校训、校风和主流文化。通过图书馆里完备齐全的图书资料,让新校区师生以书籍为载体,既扩展思维又接受教育和感化。广播载体是指新校区建立校园广播系统。广播系统由信息员、编辑和播音员组成。信息员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构成,负责收集各种资料,是信息的来源。编辑把信息员收集到的各种情报进行删减处理,然后交给播音员,是信息的加工者。播音员则用甜美的声音,进行播音,是信息的直接传递者。高校新校区广播系统应该更多地播放国家大事要事,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新校区发生的好人好事,通过正面宣传树立学习榜样;关注新校区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兴趣,建设高素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网络载体是指新校区利用校园网,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渠道,通过网络来实现新老校区的信息联通、信息共享。由于新校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使新老校区师生信息沟通与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网络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因两地距离差距所带来交流障碍的缺陷。网络能将新老校区的师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校区之间教师的合作、交流教学心得、开展学术讨论;有利于校区之间学生的互动交流,师兄师姐的“传、帮、带”,让新校区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高校浓厚的传统文化,加强归属感,减少失落感,体会到高校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激情。
(二)突出中心,加强精神文化主体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心,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精神文化的中心地位,提高精神文化的主体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和领导。学校领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广大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全体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依靠力量。这三股力量必须共同努力,互动交流,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才能营造积极向上高素质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此,高校新校区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中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是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课堂文化引导。专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很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心骨。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新校区的文化宣传与学校的办学思想、课程建设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教育。二是高度重视专家学者课后文化感染。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可通过邮件、手机短信、QQ聊天等方式加强与新校区学生的沟通,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学校精神和主流价值,了解学校历史发展,传承学校优秀文化。三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文化活动。倡导以学术性、科技性为特色和主流的活动,使学生活动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提升学生活动的层次与品位,凸显学科特色和人文精神。如:举办融思想性、学术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各种讲座、学术论坛、技能竞赛、论文比赛,从而促进知识的优化和运用,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形成开拓创新的学术氛围。四是树立典范人物,发挥榜样作用。通过举办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我最喜爱的老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评选活动、某某老师的个人绘画展、某某同学的个人摄影展、现场书法比赛、现场插花比赛等等。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榜样效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创新能力,营造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氛围,另一方面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时代感和青春朝气,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
(三)强化保障,注重制度文化人本建设
制度是人制定出来用来约束人的规章条例,具有科学性、严肃性和规范性。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体现学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程度。制度文化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价值观,提升人的生存意义,建立富于人文关怀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如探讨新校区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如何规范化问题、如何管理校园网络文化问题。培养具有个性特点的人才,因材施教,改变“一个模子一个样”的培养方式。明确新的办学理念,并落实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中,通过明确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新整编,形成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练琪,李延.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浅议.今日南国[J],2010(6):63.
[2] [3]李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中国电力教育[J],2009(21):189.
[4]康丽贞.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之初探.现代经济信息[J],2010(5):200.
[5]曹麒麟,胡小东,王旭香.高校负债的形成原因及现状探析[J].江苏高教,2008(3) : 104.
[6]王丽萍.普通高校负债办学的现状、成因与风险特点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9(2) : 64.
[7]韩延明,张洪高.我国大学新校区文化建设的检视与沉思[J].江苏高教,20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