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及其健康教育对策论文
青少年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担当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就必须对青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论中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及其健康教育对策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
论中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及其健康教育对策
1 引言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教育孩子都是每个家长面临的头等大事。中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独立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对成人的依赖性日益减少,自尊心、爱美心、求知欲和好奇心迅速增强,但是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调适能力还不够强,对社会认识比较浅,经历比较少,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极易出现情绪波动和闭锁,如教育不慎就易滋生叛逆心理。学生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给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解决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而应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健全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长大后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1]。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青少年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担当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就必须对青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具有健康的体魄,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要求。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现代化教育需要更新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充满感情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启发学生自我认识、调适、表现、激励、教育、实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现代医学证明,生理疾病的产生与心理因素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开始发生变化,正处于自控能力差阶段,再加上自己本身素质低下,心理异变会导致疾病,长久下去不但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成绩。人的一切思想活动都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是人的内心世界、自我修养、道德评价和价值趋向的综合表现。具有自知之明的中学生往往具有乐观进取的人生观,能顺利适应社会环境的中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倾向,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中学生心理发展现状
3.1 心理健康的认识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心理健康的内容概括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道德健康等三方面,并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2,3]。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英格里士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连续的心理状态,当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就是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3.2.1 学习方面
由于学生升入中学后学习的知识难度拔高,有些学生就会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使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都是为考试而准备的,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讨厌学习,考试焦虑,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2 人际关系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中学阶段,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因此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
一位女生因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孩子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父母不和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影响了孩子人格的形成,从而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3 生理发育
中学生处在从幼稚的儿童学习啦在线学习网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迅速过渡,但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也就是说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扩大,独立思考和活动的能力的提升,但这种“独立意识”却带有与生俱来的幼稚性和片面性。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在学习和娱乐方面,精力充沛,喜欢结交朋友,重“义气”,喜欢结成松散的小团体,以提高自己的归属感,满足自己的自我认同。
但是由于对自己的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自知之明,甚至妄自尊大,养成强烈的逆反心理[6]。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人感的增强,他们不仅想与同龄人交往,而且也想与成年人交往,与教师、父母平等相处。但由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无法与成年人相比,因而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形成“代沟”。而教师、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会使他们把苦恼和朦胧的思想意识隐藏在心中,形成“自闭性” 。
4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1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地位,尊重学生,为学生考虑
心理健康教育能为学生带来全面性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啦在线学习网、调节情绪的方法、应对考试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适应社会的健康快乐的人。作为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立地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其他课程的附庸。教师对学生的最高奖励莫过于对他的尊重、肯定和信任。
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高峰,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的、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教师的态度极为重要,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地挖苦嘲讽,乃至打骂体罚,都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完全崩溃。苏格拉底说过:“人有了人格的自尊,必不甘堕为禽兽,而品格也必然提高”。“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2 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喜欢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课的连续讲授,因为只有经过理论的学习,学生才可能从认识上、思想上形成一套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或许这些理论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视野的开阔及自我心理的调节,也有利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关注的心理问题,利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仅从某些方面 (如学习、考试等问题) 开展工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爱”作为核心,作为灵魂。爱学生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学生犯错误的可能性,必须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爱学生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教会学生学会奉献,树立义务感和责任感;教会学生学会爱,要使学生增加爱国认知、增进爱国情感、并把学习目标的确立同为国成才、为国争光紧密结合起来[7,9]。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3 齐抓共管、搞好中学教育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学生,除了与本能近似的适应性反应喜悦、恐惧、愤怒等情绪不断丰富外,一些与神经系统活动有关的情绪如爱、憎、理想、妒忌等也开始萌芽并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中学生由于心理、理智和情感上的发育都没有成熟,缺乏充分的成熟的认识。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等问题的产生既受其本身生理、心理因素影响,也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如果教育及管理不当便可导致一部分学生心理失衡,行为偏激。因此,要抓好中学生教育不要仅依赖班主任,辅导员及学校的老师,还要注意依靠家庭教育,发动全社会各阶层都来关心和管理中学教育。此外,相应的教育部门更应该立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努力做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劲头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 心理健康教育出现偏差的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① 缺乏长期性。目前我国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升学率”为主体,以分数和成绩来衡量学生、老师和学校。同时,学校受社会和家长“看重学校教学质量”观念的影响,心理学的教育课一直都是可有可无,收效不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 缺乏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明显的专业性,学生分不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心理咨询室与医务室又区别不明显。因此学校并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效技能,而是利用本校的空闲人力资源转而聘为心理学教师。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 缺乏全面性。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落脚点建立在为智育成绩提高服务的基础之上,对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考试焦虑、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自信心等方面探讨较多,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如对学生的情感、气质、性格等问题考虑较少。对于学生的骄横、自私、虚荣、嫉妒等心理隐患缺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