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青少年犯罪占刑事案件犯罪的比例不断上升,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在心理学的视野下来解读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篇1
浅析青少年犯罪心理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我们成长必须经历的一段时期,是我们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特殊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趋势一直呈居高不下态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的特点。探讨青少年时期的年龄特点及其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对预防和惩治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客观因素;心理特点;预防
1.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如果不能抓紧时机促使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是走向了反面,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归纳起来,少年时期的心理要素主要有以下特征:
1.1渴望独立的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立自主,这种心理如果引导得当,孩子就会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反之,则有可能与社会对立,与他人对立,最终走向犯罪。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2喜欢独立思考却又经验不足
少年人思维活跃,爱独立思考,由于经验有限,他们很容易颠倒是非、从而走上违法之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3情感强烈又不稳定
易激动、情感强烈是少年时期的又一心理特点。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见义勇为,公而忘私。引导不好,则可能轻举妄动,违法乱纪,还自以为是“英雄壮举”。
1.4逐渐成熟的性意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青春期的性成熟必然使少年关注异性、爱慕异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不加强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并受到淫秽书画的不良影响,就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性犯罪行为。
2.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青少年大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通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琢磨、判断等过程来形成的。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归根到底也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不良因素在犯罪主体的头脑中的反映,因此,探讨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就不能不分析与犯罪心理形成有关的存在于主体外的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2.1家庭因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是社会构成的基础。一个人的气质、性别、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是从童年开始的,都与他从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人是在家庭生活中学会掌握社会的基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家庭的稳定和家庭的教育对青少年正常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暴力等因素极易使青少年产生反叛心理,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2学校环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也需要通过学校的教育来塑造。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依赖学校的教育功能。因为学校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阵地,也是培养青少年精神文明的场所,而且中学阶段还是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方面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具有正义感;而另一方面认识能力还不全面,评价事物、看待问题好走极端,情绪不稳定,不能正确对待、处理挫折等。这些矛盾是青少年的共性,是学校教育必须解决的课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3居住及工作环境
有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既不是家庭也不是学校的原因,而是在周围邻居、工作场所中结交了坏朋友后才逐渐走上犯罪道路的,居住环境的好坏,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尤其危险是,邻里中有教唆犯、惯犯、品行不良的人,他们常引诱邻里间道德观念不稳定,意志薄弱的青少年,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3.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心理表现
(1)逆反心理:抗拒社会道德和法律,偏要与成人们的规定、纪律对着干。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自主的心理日渐强烈,但其并不能达到独立自主,对老师家长的归劝根本听不进去,逐渐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常常驱使少年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流落街头、自杀、犯罪。
(2)从众心理:模仿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过程。在群体压力大,个人心理承受力小时,采取从众行为而获得安全感,青少年从众心理就是基于青少年同龄群体内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
(3)义气心理:“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两肋插刀”的心态在少年犯罪中尤为多见。14到18周岁这一时期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段,其危险性源于他们的情感具有极端不稳定性和强烈好胜,轻易偏激,冲动起来不计后果。这也是青少年中激情犯罪较多的原因。
(4)报复心理:青少年涉世不深,世界观尚未定型,是人格形式和发展的最要害的阶段,也是最轻易产生逆反心理。对社会,对人生的熟悉易表面化、直观化。青少年中思想不稳定、抵制力较弱、意志力差的人,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后备军,有的明明知道法律是威严的,而故意去犯罪。
4.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如何更好地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1保护性预防
保护性预防是指国家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 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应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4.2堵塞性预防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堵塞性预防是指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减少和消除实施犯罪的条件,达到犯罪预防的措施。给学生普法,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3控制性预防
控制性预防是指各种针对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采取的帮助、教育、挽救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
4.4改造性预防
改造性预防指政法机关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使有违法犯罪的人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在劳动改造时,应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原因,要重点进行思想教育,以彻底从思想上使失足青少年得以改造,真正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劳动者。
4.5家庭教育是其中最为之关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有关部门可与青少年家庭签订防止犯罪的责任状,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巩固家庭这个堡垒。
【参考文献】
[1]犯罪心理学(修订本)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8.
[2]吴志刚著.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5.
[3]博客中国网青少年犯罪高发.中央高层急谋对策,2004,8,2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康树华著.当代世界犯罪热点.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1.
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论文篇2
浅析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摘要】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文章从青少年的认识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情义需求、欲望、生理需要等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并从青少年的个性结构特征、环境影响、网络影响、学校教育、家庭因素以及个体主观方面等讨论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最后就如何从社会、网络、学校、家庭、心理学等方面构建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的预防体系,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特点;成因;预防;分析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
(一)认识低下、追求低级、心胸狭隘,具有反社会性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由于认识水平的低下和精神世界的极端空虚,心理需要的主要特征是低级性、恶性膨胀和反社会性。大多数违法犯罪青少年表现出极强烈的物质享受欲,在他们各种需要的层次中,物质享受的需要往往占据主要地位,成为他们整个生活的中心。在他们的心目中,各种能满足其享受需要的物质用品及金钱是其追求的首要甚至惟一目标,从而偷盗、卖淫、诈骗、贩毒、走私等构成了他们实现目标的必然途径和手段。青少年还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心胸狭隘、嫉妒心强、性情粗暴、感情用事,为此容易导致报复杀人等行为的发生。青少年犯罪往往与被害人存在着一定的相识、交往关系,如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同事同学等。在青海省曾经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中学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因一起与女同学逛街被邻居老太太看见,他害怕老太太告诉家人,于是怀恨在心,用木棒将老太太杀害。可见,这名看似正常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非常严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自我意识强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产生了威望、自尊、博得人们赞赏等自我实现的需要,违法犯罪青少年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错误认识的基础上恶性发展并予以体现的。他们以打架斗殴、奇装异服、妖艳打扮、故作姿态等各种方式逞强显能、引人注目,以此来获取精神满足。此类犯罪一般在案前没有预谋,往往是因为一事之争、一言之恼、一拳之羞等小事、纠纷引起矛盾,或因互相争夺地盘、划分势力范围发生冲突。俗话说:“话不投机恼死人,理屈词穷匕首现。”有些青少年在盛怒之下,感情冲动、不计后果、动辄杀人,如有一犯罪分子因为同伙在盗窃杀人后对他说了,他为了表示自己也不是孬种、比别人强,在第二天夜里砸开一家商店杀了3个人。有的犯罪分子因走路与人相撞,发生口角,拔出刀子将对方刺死,类似的事时有发生。
(三)错误而强烈的“情义”需求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青少年对友谊的心理追求是强烈而共有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对“情义”的需要是在他们错误认识的支配下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现实方式表现出来的。有些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在成长的早期往往较少得到人们的关心和正常的感情温暖,因此,他们对情感的需要较为强烈,并且极易感情用事,因几句好话、几支烟就可以为别人死心塌地地做事。因此“哥们儿”、“姐们儿”之间的感情对他们有种强烈的吸引力,并表现出强烈的追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寻求刺激的欲望强
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认识水平低下和缺乏正常的教育培养,愚昧无知、精神十分空虚、没有正当高尚的精神需要。所以,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刺激、填补空虚的精神世界,以此来取得心理的平衡和满足,如狂喊乱叫、寻衅滋事、四处游逛等各种方式的恶作剧及流氓活动,往往是源于寻求刺激的需要,许多违法犯罪行为也是由此而发生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预防
(一)社会预防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惩治司法腐败现象,严肃法纪,在社会中树立法制权威,增强其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同时,大力整治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特别是对毒害青少年严重的“黄、赌、毒”要实行长期的专项斗争。逐步清除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舆论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树立新的社会风气,形成一股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强大社会心理力量。
规范文化音像市场的管理,加强对非法出版物的查禁和打击。同时,要加大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以寓教娱乐、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引导青少年的文化生活,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加大素质教育推行的广度和深度,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教育方法,注重知行合一,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同时,贯彻义务教育法,依法控制学生流失现象。完善我国青少年的立法工作,对青少年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权益,应以详备的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司法实践中给予切实的保障。
(二)网络预防
一要加强青少年自身的道德修养;二要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三要清除网络垃圾,净化社会环境;四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意识教育;五要加强网上犯罪特侦力量,提高执法者的专业水平。
(三)学校预防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及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品质。正规的学校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设计的,在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所不能比拟的。过去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而今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教育的优势,结合新时代特点注入新的内涵,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方式上,变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灵活多变的“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内容上,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将新知识、新观念传授给学生。
(四)家庭预防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家庭预防机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不当密切相关。进行家庭教育,教育内容要全面,教育方法要得当,还要把握教育时机。
2、家庭榜样示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自古就重视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父母以身作则,不仅可以增强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还能像面镜子促使子女经常地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3、家庭气氛熏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家庭气氛是指家庭成员在对内、对外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传统习惯、处世经验和生活作风等。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有形和无形、有声和无声的综合性影响,有形是指父母的言传身教,无形则是指家庭气氛的熏陶。家庭气氛对孩子是影响虽然不像父母言传身教那样直接有力,但它会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孩子,并对他们的品德发展带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
4、家庭对青少年的管理与约束。
青少年时期既是他们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又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促使青少年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家庭必须对子女严加管理和约束:首先,密切注意子女的思想意识变化,一旦发现思想上有症结、行为上有偏差,应当立即排解、纠正,严格限制他们不正当的物质需要、时刻关心他们的精神状态,力争从内部控制子女产生犯罪倾向的可能性。其次,注意周围环境,诸如邻里、街道、学校等的治安状况,努力消除不安定因素,切实堵住外界各种污染源头,尽力保护青少年心灵的纯洁性。再次,注意子女的交友情况,青少年精力旺盛、善于结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辈之间的行为模仿和情绪感染很容易使青少年染上不良习气,因而父母应该了解子女所教朋友的思想品德情况,只要发现其中有品德不良、行为不轨者应该立即责令子女与其断绝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