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入艺术
时间:
毛军1由 分享
一堂课的导入,也叫“课引子”。指的是教师在上课初始那短短的三五分钟内,以某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顺利展开及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精彩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或戏剧的序幕。它能让观众初步感知这部戏的某些重要信息,并使观众对这部戏充满期待,迫不及待想看下去,一探究竟。语文课堂中的导入,则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情境中来。
一 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所起的作用
1.导入对整堂课有“定向”的作用
一堂课的开讲,就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语文课的导入,可先入为主地令学生迅速了解本堂课的主要学习方向,从而启动学生思想的“机器”。
2.导入还起着统领全篇、辉映全堂的作用
就如“理丝”吧,如果“头”找乱了,这根丝抽拉一下,那根丝抽拉一下,整团丝就会杂乱无章,难以理清了。相反,只要找准了“头”,丝缕便能长抽不断。导入的设计应基于对全篇课文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二 设计导入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准确切入本堂课的教学。(2)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思维。(3)导入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导入要有概括性。导入语言要简练精当。
三 八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从“题”导入
“题”的本意为“额”,是人的头部的重要部分,“题”相对于全篇课文来讲,也是课文的“额”。透过文题,往往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一个“突破口”。由题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或释题导入,帮助学生识题。
例如:在教学《盗火英雄》时,我是这么导入的——
“盗”这个字,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罪恶的代名词。但是,这里有“盗”的举动的人怎么反而成了“英雄”呢?他为什么要去“盗”呢?同学们从课文中来寻求答案吧。
这就是质疑导入,引学生去思考,并调起了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2.介绍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的诗文中的内容,均是因为时因事则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例如:教《生死攸关的烛光》时,我以向学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实况进行导入。介绍了二战发生的时间、参与战争的国家、造成的伤亡等。学生听后,唏嘘不已,学习课文时,注意力很集中。
3.故事导入
对于学生而言,故事具备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教师结合课文实际,讲述一则有趣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兴趣倍增。例如:教《女娲补天》时,可先生动形象的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然后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同样是有关于女娲的故事。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请看课文……”。
4.音乐导入
新课开始时可借助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境之中。奠定了感情基调,再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空城计》一课时,可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通过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情境。
5.图画导入
具有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轮廓等图画可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直观化。可根据课文内容,事先用纸画好相关插图;也可以当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特别是后者,这一举动将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学《虾趣》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用寥寥几笔画出三只形态不一的正在嬉戏的虾的简笔画。虾的鲜活、逼真程度和画虾的速度之快令学生咋舌不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6.影视、动画导入
影视、动画导入法比图片和声效导入法更具感染力,它是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体,而且具有连贯性,因此给人更直观的感觉。例如:教《精彩的大象表演》一课时,可以播放一段大象表演的录像,让学生体会其表演的精彩。又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们观看与内容贴合的动画。动画不仅是学生的挚爱,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7.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语言精练,含意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由诗词格言开讲导入新课,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启迪意义,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背影》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孟郊描写了慈母对游子的爱,也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真是母子情深!可是,你们知道“父子之情大如天”这句俗语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又是怎样表达父子之情的呢?
教学中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典故等导入新课,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趣味短信或猜谜导入
趣味短信是如今这个E时代的新产物,猜谜也一直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趣味短信或猜谜导入新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虾趣》时,同样也可用猜谜导入。谜面为:驼背老公公,胡子毛烘烘,热火锅里去洗澡,青袍换成大红袍。谜底:虾。
猜谜语的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选择最合适的导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设计,巧妙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尤为重要。
精彩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或戏剧的序幕。它能让观众初步感知这部戏的某些重要信息,并使观众对这部戏充满期待,迫不及待想看下去,一探究竟。语文课堂中的导入,则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情境中来。
一 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所起的作用
1.导入对整堂课有“定向”的作用
一堂课的开讲,就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语文课的导入,可先入为主地令学生迅速了解本堂课的主要学习方向,从而启动学生思想的“机器”。
2.导入还起着统领全篇、辉映全堂的作用
就如“理丝”吧,如果“头”找乱了,这根丝抽拉一下,那根丝抽拉一下,整团丝就会杂乱无章,难以理清了。相反,只要找准了“头”,丝缕便能长抽不断。导入的设计应基于对全篇课文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二 设计导入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准确切入本堂课的教学。(2)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思维。(3)导入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导入要有概括性。导入语言要简练精当。
三 八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从“题”导入
“题”的本意为“额”,是人的头部的重要部分,“题”相对于全篇课文来讲,也是课文的“额”。透过文题,往往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一个“突破口”。由题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或释题导入,帮助学生识题。
例如:在教学《盗火英雄》时,我是这么导入的——
“盗”这个字,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罪恶的代名词。但是,这里有“盗”的举动的人怎么反而成了“英雄”呢?他为什么要去“盗”呢?同学们从课文中来寻求答案吧。
这就是质疑导入,引学生去思考,并调起了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2.介绍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的诗文中的内容,均是因为时因事则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例如:教《生死攸关的烛光》时,我以向学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实况进行导入。介绍了二战发生的时间、参与战争的国家、造成的伤亡等。学生听后,唏嘘不已,学习课文时,注意力很集中。
3.故事导入
对于学生而言,故事具备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教师结合课文实际,讲述一则有趣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兴趣倍增。例如:教《女娲补天》时,可先生动形象的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然后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同样是有关于女娲的故事。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请看课文……”。
4.音乐导入
新课开始时可借助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境之中。奠定了感情基调,再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空城计》一课时,可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通过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情境。
5.图画导入
具有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轮廓等图画可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直观化。可根据课文内容,事先用纸画好相关插图;也可以当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特别是后者,这一举动将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学《虾趣》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用寥寥几笔画出三只形态不一的正在嬉戏的虾的简笔画。虾的鲜活、逼真程度和画虾的速度之快令学生咋舌不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6.影视、动画导入
影视、动画导入法比图片和声效导入法更具感染力,它是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体,而且具有连贯性,因此给人更直观的感觉。例如:教《精彩的大象表演》一课时,可以播放一段大象表演的录像,让学生体会其表演的精彩。又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们观看与内容贴合的动画。动画不仅是学生的挚爱,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7.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语言精练,含意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由诗词格言开讲导入新课,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启迪意义,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背影》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孟郊描写了慈母对游子的爱,也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真是母子情深!可是,你们知道“父子之情大如天”这句俗语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又是怎样表达父子之情的呢?
教学中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典故等导入新课,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趣味短信或猜谜导入
趣味短信是如今这个E时代的新产物,猜谜也一直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趣味短信或猜谜导入新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学《虾趣》时,同样也可用猜谜导入。谜面为:驼背老公公,胡子毛烘烘,热火锅里去洗澡,青袍换成大红袍。谜底:虾。
猜谜语的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中的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选择最合适的导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设计,巧妙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