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论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初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初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论文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问题,不仅要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应尽可能调动学生情绪,激活思维,促使学生把书读进去。教学设计要敢于创新,在知识和意识上要领导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的经验型备课。而是在运用现代教育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立足教学的目标性,互动性和系统性三原则,在备课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思路。具体操作过程的分析也要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加以分析阐述,最终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设计原则 操作方法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设计好的问题,不仅是历史教师应练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其实,教师在上课前都是要认真备课的,这也可以看成是初级的教学设计,然而传统教学中的备课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主要凭借教师个人的经验,缺乏科学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强调,在教学开始之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的内容、媒体设置等多种因素进行精心策划,创设教学情境,要善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从而使所讲授的知识系统化。因此,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问题,教学设计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1 中学历史课堂的问题设计
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激荡生波。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所有的同学都能“吸引”住。所以现代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具体课堂操作过程中要摆脱陈旧的一问一答的操作程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敢于创新,敢于投一“石”。例如:初中历史第一册在讲到秦汉文化时,要求学生掌握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为强化记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编者设计一问题:“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祸逃入尼姑庵,这一史实是否存在?”学生们一听乐了,是与否争论不休,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比如,让大家想一想吕后是什么时候的人?再想想尼姑庵是什么宗教的建筑?这两个问题一出来,结论也就出来了。吕后是汉高祖的夫人是汉初人,而尼姑庵是佛教建筑,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时差导致这个史实不存在。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牢牢地记在心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再举一例,讲完秦汉经济后,设计一问题“秦始皇吃过葡萄吗?”此题一出学生目瞪口呆,疑而惑之者有之,掩卷沉思、眉头紧锁者有之,瞬间沉默过后,一只又一只要求发言的手举起来……答案并不复杂:秦始皇没吃过葡萄。因为公元前210年就已死去的秦始皇不可能吃到近百年后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葡萄。以上两例的问题设计,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诸多启示。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问题设计首先要着眼于调动学生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所以设计问题要尽可能使问题新颖、灵活,使学生感兴趣。前两例问题就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去设计的,当所学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原有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从内心深处产生“要思维”的愿望,从而调动了学生情绪,冲破了思维的抑制状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设计问题启示之二,除了能调动学生情绪,容量也要大一些。因为学生对历史学科倍感头疼的问题是记忆繁多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上两例问题的解答,涉及秦朝、汉朝诸多的时间、疆域、事件(如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张骞通西域,葡萄等传入内地)等等,然而问题设计的恰当,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经过认真思考、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同时对平时倍感头疼的时间、事件有了较为深刻的记忆。反之,如果换个作法,提出一大堆秦汉的有关时空概念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而且也很难产生与“吕后是否进过尼姑庵?”、“秦始皇吃过葡萄吗?”的相同情绪。也就是说,只要给定学生一个问题情境,将若干有联系的概念寓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轻松活泼的问题之中,便能收到古人论散文创作“以约串丰,以少总多,片言明百义,寸水养尺鱼”之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之三,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激活思维,促使学生把书读进去。严格地说:“吕后是否进过尼姑庵?秦始皇吃过葡萄吗?”仅是为学生给定了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境,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求学生从这个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找到“潜在的”、“真正的”问题,并扩展或重新定义问题,识别若干可能存在的子问题。就象上两例,接到问题后,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吕后生活的那个时代有尼姑庵吗?秦始皇那时有葡萄吗?”(潜在问题:吕后是什么时代的人;秦始皇是什么时候的人)等等。这些问题很容易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联系,驱使学生探索已知,或者借助教科书,钻研教科书,使有趣的问题与教科书上若干概念联系起来,那么这种基础上的记忆也就很容易再现。如此设计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这种发现,才会使学生理解最深,也最容易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综上所述,设计好的问题,不仅能吸引所有同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能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分析、归纳、发现规律,沟通联系,促进创新。这样的问题设置和解决过程也胜过目下历史课堂的照本宣科,机械串讲、死记硬背的传统教法,给历史教学带来了青春和活力。
2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课堂教学设计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果按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也可分为学期、单元、课时设计三种。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一节课内的教学设计。不论哪种教学设计,都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2.1 教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教师在每一课的教学中,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班级整体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教学内容的思考性比较强,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相对比较大时,矛盾就会更加突出。面对这一矛盾,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在设计时以整体目标为依据,并适当弥补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如在课堂提问时,设计相对容易的问题,或者留出适当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然,可以预见的事实是,浅显的问题既会使学生产生“回答这类问题的学生无能”的暗示,又会使他们很难有面对困难的机会与勇气;而预留时间的设想,又常常会因为教学内容多而无法兑现。因此,这两个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尤其是对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的学生,上课时常常因为遇到一处无法及时解答的问题,而影响了后面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习进度开始落后于大多数学生,长此以往,这个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设计的个别化原则,这一原则并不是说教方式的个别化,而是强调在集体授课时,应当将帮助个体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目标,因为,并不只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有课堂学习的困难,优秀生也会遇到困难,不过,后者的困难可能在于,虽然已经掌握了教师教的内容,但他的某个想法与众不同,可向教师提问时又遇到了困难。个别化要求正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由于教学过程是多因素构成的,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有时可能为了考虑某几个因素,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如在设计《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这一课的主要知识,可以将其内容分解设计为三个中心问题。①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②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的状况如何?③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有哪些?然而,教师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一内容时,还可能会出现哪些令他们想不通的问题,或者有可能部分学生一看到学习的内容是经济史就会厌烦;等等,这些问题就反映了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的考虑越周到,设计的教学过程就会越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但是,教师对所设计的问题及可能在教学时发生的现象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选出最值得与学生讨论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现象,准备好方法与对策,尤其重要的是,要明确每一个问题与方法的直接目标,并通过及时反馈来了解个别学习的情况,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2.2 教学设计的互动性原则。
班级集体授课方式在师生间或学生间的人际互动方面应当注意形成积极而协调的关系。首先在师生间,相互关系有以下五种类型。①主从型,即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②合作型,教师与学生有共同的目标,为达到目标,双方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让步、忍耐。③主从——合作型,这是师生间的一种互补的人际关系。④竞争型,这是一种使人兴奋、紧张,又消耗精力的人际关系。⑤主从——竞争型,这种关系常常包含主从型与竞争型中的缺点,关系变化不定,会让人紧张不安。前四种方式都有其优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客观因素给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定位,其关键在于将相互关系变成互动关系。师生互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作出分析,了解用何种方法可以使他们处于积极的状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其次,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两种方式:①竞争方式。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目标是相互排斥的,学生在竞争的气氛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每一个学生都想超过别人,在紧张的气氛中,学生更会因为疲劳而厌倦学习,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竞争的失败者。②合作方式,个人之间的目标、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目标的共同点比较多,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对班级、学科及教师都能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互间的气氛活跃而融洽,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并形成更熟练的社会技能。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主从——合作方式、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3 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中应当按照系统性的要求处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因为影响教学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教师在课堂上也很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如教师在讲述近代中国开放的三大因素(封建自然经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唯我独尊、闭关自守的思想)时,有的学生会想“封建自然经济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影响国家开放的呢?”这一问题虽然在教学计划中没有提及,但是,设计时应当有所准备。同时教师要首先考虑到教学的系统性要求,不宜在这些问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当然也不能训斥学生乱想,而应当很好的引导。在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中,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教学评价,他们前后彼此若干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步骤的设计都要符合实证研究的要求,同时,每一个步骤的完成应当有助于下一步的实施。当然,专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课程不必这么严格。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教学设计的要求最终要在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而教学内容、程序、方式与教学效果测评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因此,操作过程的分析也要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加以分析阐述。以下先从教学目标的概念谈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1 教学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有助于明确制定每一课的具体目标,然而,如果对教学目标的陈述不当,仍然会导致不明确的教学目标及错误的教学行为。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用的几种教学参考书都有许多优点。然而,在教学目标的陈述方面有些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例如,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有三类。
①基础知识,一般是把本课的重要概念列出来,而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与上下位的关系都不统一,各个概念与中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也不明朗。此外,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应达到什么程度,是要求理解、应用,还是仅仅是识记,都没有说明。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②思想教育目标。其陈述方式在这些教学参考书中一律为“通过……的讲述,使学生认识……”。首先,这种方式把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定位在“讲述”上是没有根据的。其次,“使学生认识”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而在情感、态度与行为方面的自觉行为是要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感受、思考的。最后,“认识”又有程度的深浅,很难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陈述最终会导致教学向“灌输式”的方法发展。那么,在教学目标的陈述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教学目标不能简单地陈述教师做什么,而应当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些结果包括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及情感态度等,并应在学习开始时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用这些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尽量避免用含糊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当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每一组作业要有难度梯度,便于了解学生学习结果的真实情况。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要求,即达到什么要求,可以评为优,达到什么要求可以评为良,要让师生心中都很清楚,明白无误的教学目标陈述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2 不同类型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思路。由于教学目标的类型较多,以下选择有代表性的两类目标概述其设计思路。
首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程序性知识指按一定程序理解操作从而获得结果的知识,是处理事务的一套操作规程。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一般顺序为:①辨别(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②概念(发现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③规则(反应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④高级规则(应用多个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程序性知识在历史学科中更多地体现为历史学科能力的具体要求,这一内容已经制定了十分详细的教学目标可供参考。
其次,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策略性知识不是针对客观事物的,而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是调控自身认知活动的策略,也可称之为后认知或元认知。其教学设计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让学生掌握自我监控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很重要,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都是自我监控能力的表现,在策略性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它起着关键性作用。
②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策略性知识需要学生既要理解,又要熟练,如果教的太多,会产生相互干扰,影响教学效果。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③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教学。策略性知识不是孤立的,它必然与各学科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如果单独教学则会因为太抽象而使学生难以接受。
④要维持学生的动机。策略性知识与学生内在的自我意识相联系,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策略的重要作用,并设置有趣的情境来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雄.历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94.96
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渐江教育出版社,1998.432.433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29
4 王雄.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研究[J].清华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