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教育类论文
代发教育类论文
基于我国现实国情,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发展仍存在相当的难度,推进这场改革的关键在于通过何种方式或途径以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代发教育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代发教育类论文篇1
我国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问题研究
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教育价值,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乃至个体人生发展中,犹如建设高楼大厦的基石,影响着个体的未来发展。我国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体现中国特色的现象和内容,尽管今天看来家庭教育中那些堪称“中国特色”的现象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却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成年以后的生活能力,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反思已经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让家庭生活发挥其更积极的教育价值。
一、隔代教养
由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模式衍生出来的隔代教养绵延不绝,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职业竞争的加剧,年轻父母能够分出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教养者越来越多。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66.47%,隔代扶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59%和73.45%,也就是说,我国70%以上的家庭都涉及到隔代教养。“隔代教养”已成为我国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中很自然、很普遍的现象,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普遍存在着隔代教育的国家。
尽管隔代教养的生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年轻父母工作与生活矛盾,但无意间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障碍,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很多隐患。出于对孙辈的疼爱,祖父母通常过多地包容孩子的缺点,使其在性格上变得娇气蛮横,对家庭的依赖性强,从长远来看,限制了孩子活动的空间和人际交往的范围。大量研究表明,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容易产生六类不良习惯:一是自私,做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知道为别人着想;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后不知道尊重别人;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弱,个性孤僻、缺少生活的热情;四是自主精神和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五是不爱惜财物,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六是学习被动,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容易厌学。更值得关注的是隔代教养会造成孩子成年以后不知道该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少年轻的父母本身就是由祖父母带大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无法妥善处理家庭与工作的矛盾,缺乏担当父母责任的意识,比如不少年轻妈妈为了保持身材拒绝哺乳;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休闲娱乐,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祖父母照料……似乎养育孩子原本就是祖父母的事情,从而使不良的亲子关系在代际传递中不断地复制。也就是说,隔代教养实际上是以孩子的成长为代价换取了父母的相对自由,隔代教养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也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中国年轻父母遇到的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在国外也同样存在,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大不相同。在欧美等国,不少国家法定的生育假期长达一年,儿童照料中心可以接收6个月甚至3个月以上的婴儿,所以,年轻父母们更多地借助于社会力量来解决工作与生活的矛盾。父母亲和祖父母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达成的共识是:孩子需要与父母共同生活,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祖父母们有自己的生活,不是家里的保姆;祖父母可以给年轻的爸爸妈妈当参谋,但不会过多介入孩子们的生活。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外国的儿童在成年以后表现得更有安全感、更独立、富有探索精神,也更有爱心和责任感,这恰恰是中国孩子所缺乏的心理品质和人格魅力。
二、父教缺失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我国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事业,挣钱养家;女人专注于家庭,教养孩子。每当学校开家长会或者是开公开课,参会的70%以上都是妈妈,或者是家里的老人,爸爸出席的比例很低,越来越多的父亲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对孩子来说爸爸是起床已经走了、快睡觉的时候才回来的那个人;对很多妈妈来说,教育孩子爸爸不用操心是自己贤惠持家的军功章。这种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以外的生活格局使孩子从小缺乏与父亲的接触和交流,已成为我国当前儿童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父教缺失的真正原因其实不是爸爸们真的那么“忙”,而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将父亲定位于社会成员,把父亲参与子女教育视为家庭地位低下,制度性地排斥、豁免着父亲作为家庭成员对子女所负有的教育职责,近年来,愈加激烈的社会竞争更是让许多男性固着在职场上,无暇履行其作为父亲的家庭责任。父教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让很多父亲望而却步,既然妈妈们更有耐心,索性就完全交给妈妈,自己只追求最后的那个结果。父教缺失不仅使孩子心理问题频出,而且也造成了更多的家庭矛盾,妈妈们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应对日常生活和教育子女的巨大压力,分身无术,一旦孩子出了问题,不仅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反而面临来自丈夫的指责,负面情绪激增,不利于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绝不是一个能干的妈妈就能全面替代的,孙云晓强调缺乏父爱的孩子在性格上“缺钙”,他甚至把“父教缺失视为我们民族的很大隐患”。
心理学研究也证实了父亲参与水平越高的儿童通常具有更高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表现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较少的性别刻板观念;父亲缺失家庭的儿童比父亲在位家庭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倾向,父亲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之中,将对孩子的学业成就、道德发展、人格塑造和社会适应等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现代家庭教育呼吁“父教归位”,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父亲提供的良好物质条件,也需要爸爸的时间投入和高质量的陪伴。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基于对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在很多国家,工作和家庭生活是分隔开的,爸爸们不会把工作延续到家里,工作以外的时间属于家庭。在美国,父亲积极履行父职已成为社会主流观念,社会鼓励父亲充分参与孩子的生活,包括父亲是否与孩子一起吃饭、为孩子讲故事、接送孩子上学、参与孩子的班级活动、与孩子一起外出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很多欧美国家的爸爸都重视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在公园或者是户外的场所,经常见到爸爸和孩子们一起从事户外活动,从事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项目,爸爸们很自然地参与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也给了妈妈更多的时间和个人空间,夫妻共同应对生活,这也是外国妈妈笑容更灿烂的一个重要原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亲子交流时间被挤占
家庭教育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实现的,亲子交流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家庭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是在观察和模仿父母言行的过程中习得的,良好的亲子关系互动和必要的亲子交流时间对孩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激烈的社会竞争迫使人生的起跑线越来越往下移,“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一个营销口号很快演变成了万千家长的心理共识,无数的孩子为家长的“比较焦虑”买单,随时随地出现的培训宣传反复刺激着家长们的神经,似乎漏掉一个信息孩子的一生就输掉了。各级各类补习班层出不穷,从出国、考研往下一直可以延伸到0岁,过去从家里的地板、凉席上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现在竟然搬到教室的瑜伽垫上,成了一个需要付费才能完成的亲子课程。孩子们被马不停蹄送到各种培训班里,钢琴、绘画、舞蹈、奥数、作文、英语等课程侵占了孩子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甚至是睡眠时间。孩子与家长们有效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家庭教育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正在被削弱。
家成了给孩子提供食宿和交培训费用的机构,我们的孩子以交出童年为代价满足着家长们与日俱增的攀比和焦虑情绪,为家长们未能实现的人生理想买单,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延续,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奠基作用无法实现,从而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培训机构可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了督促孩子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但也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滋生逆反和厌学的心理。尽管世界各国都有从事青少年培训的社会组织,但这些国家的教育理念与我国大不相同,尤其是欧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他们的教育理念不提倡甚至禁止你跟别人相比较,孩子要做的就是自己与自己相比,这样才容易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培训的内容方面,很少有课业学习内容,孩子在课余时间多进行一些音乐、体能或者是手工艺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免费进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机构或团体从事相关活动,即使是收费,费用也很低,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的目的不是提高学业分数,而是旨在获得未来享受生活的能力。
四、家长心中的“乖”孩子情结
中国文化对“乖”孩子情有独钟,经典的“中国式好孩子”身上必须具备“听话”这个关键词,他们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头上常常顶着“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这些孩子的父母总是受到别人的羡慕,似乎他们一定比其他孩子有更灿烂的未来。事实上,很多从小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常常以牺牲自己独立空间、独立思维为代价,服从父母和老师设立的各种规范,尽管成就了父母的期待,但却使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始终觉着自己的人生不属于自己,缺乏活出一片精彩的动力和热情。很多心理学研究提醒我们,那些所谓的“好”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很听话、很乖,那么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样的好孩子很可能在成年后表现出抑郁的情绪甚至是罹患抑郁症,他们会因为没有机会发展“自我”而陷入悲观厌世的情绪障碍里;受父母控制的“乖”孩子通常有明显的社会退缩倾向,这种社会退缩最终会导致情感孤独。所以,“顺从”与“听话”并不是一个值得追求和赞誉的优秀品质,当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控制孩子,让孩子服从家长意志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深藏在家长们心中的那个“乖”孩子情结正粗暴地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的家长们不应急于把不听话的孩子教育成听话的孩子,更不应该总是为孩子规划和设计未来,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和体验,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端正心态,用平和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生命体验,家庭教育不是上课,而是影响;家庭教育也不是管理,而是陪伴,总想让孩子“听话”、“顺从”和“乖”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与中国父母喜欢“乖”孩子不同,西方国家更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鼓励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大胆表达,不惧失败,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给孩子创设探索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机会去体验和模仿,不插手孩子的事务,而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所谓效率逼迫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无处不在的攀比心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根深蒂固的民族心理就是比较或者是攀比的心理,比较让我们获得优越感,同时也让我们深受伤害;比较给我们动力和目标,也让我们失去了友谊和朋友;我们都努力避免和克制自己不去攀比,但我们无法避免自己被比较。纠结的民族心理,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有分裂的感觉,每个家长都觉着自己在为孩子的人生负责,不管他们今天是面带微笑还是泪流满面,我们都要让他们赢在起点之后继续赢在终点。为了赢得比较中的相对优势,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自觉地把自己内心的焦虑投射到了不谙世事的孩子身上,虚构了不同版本的故事情节来鞭策孩子不断努力,理由只有一个———“都是为了你好”。在攀比心理的控制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失去理性,于是有了“虎妈”和“狼爸”,也有了“父母皆祸害”的豆瓣小组;有机场弑母的孩子,也有失手灭子的母亲,当然大多数家长没有如此极端,但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离不开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可以很抽象,也可能具体到某个同学,无论在国内生活还是移民到别的国家,这个“孩子”其实永远站在华人的心里。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追求成功与卓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但很少有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像我们一样让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着家族的理想和期待,把家长们在竞争中的压力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在很多国家,孩子的分数都是孩子的隐私,家长只能知道自己孩子的分数,老师也不会提供孩子考试的排名,其他孩子的成绩都是保密的。在中国,学校不仅会告知家长孩子的分数,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告诉家长孩子在班级和年级的排名,几乎每一个孩子前面都有很多人,都有巨大的努力空间,在孩子们求学的这些年,由攀比引发的紧张焦虑不仅让家长也让孩子们时刻都生活在莫名的惶恐里。
六、性教育缺乏
中国的传统是把与性有关的内容都视为洪水猛兽,希望孩子在纯洁的氛围里长大,然而,事与愿违,在生活中与性有关的东西无处不在。于是,很多家长在努力屏蔽这些内容,即使是开明的家长,也只是逐渐给孩子渗透一些与生殖有关的性知识,以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近来,各大媒体爆料的性侵案件激起公众愤怒的同时,也让学校和家长警醒,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致命的盲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势在必行。
遗憾的是当前学龄期孩子的家长对性知识的了解基本上是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获得的,在他们青春期到来的时候,父母教给他们性知识通常是“性都是丑恶、肮脏的、危险的”,很多人对性的了解来自于“毛片”、“手抄本”或者是一点点生理卫生知识,对于如何对孩子讲解这些东西感到无比困惑,也张不开嘴。事实上,性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容,性知识不仅仅包含男性和女性在解剖生理上的差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各种生理现象,而且还有相关的性礼仪、性心理、性道德、性安全以及与生育、疾病预防有关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既与安全有关,也和孩子们长大以后的婚恋生活质量有关,一个对性充满罪恶感和肮脏感的家长不太可能教会孩子礼貌地对待异性。所以,就目前看来,首先要接受相关性教育的可能是家长,家庭教。育“既要教孩子眉高眼低,也要教孩子眉来眼去”,才能让孩子在成年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处理两性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差异,更好地对待两性关系,给对方带来更多美好的生活体验。
现在,国外对孩子实施性教育的各种理念和方法逐渐影响到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多学校开始开设相关课程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比如在小学德育课有“护蛋”课程,通过让孩子小心看护“蛋宝宝”,体会家长照料孩子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辛苦;美国允许孩子把电子娃娃带在身边,以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情人节时身着正装的小男孩去给小女生送花或者巧克力,教孩子礼貌地表达爱意,把与两性交往有关的内容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这种镜头告诉我们,不是戴上领结就变成了绅士,风度翩翩的绅士也是从小就开始训练和学习的,就这些教育内容和方法都非常值得中国的家长学习和借鉴。毕竟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内容远比分数更重要。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七、家长缺乏学习和反思的意识
尽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很多变化,家庭教育知识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变化中,但绝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复制父辈们的传统教育方式,绝大多数的年轻父母原本对教育孩子一无所知,孩子的出生一下子让他们变成了全知全能,并有权利评判一切的家长,只凭借本能的关爱或者是出于责任感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事实上,教育孩子是一个非常需要知识和智慧的工作,需要父母有开放的胸怀,不断地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育技术,就现阶段来说,家庭教育与其说是如何教育孩子,还不如说是如何让父母变得更称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欧美国家男女青年领结婚证前要培训,取得资格认证后才发给结婚证书;妻子怀孕后,准父母则更要进一步培训,让生孩子、教育孩子成为胸有成竹的事情。在我国,婚姻的门槛只有年龄的限制,很多准父母怀孕后第一时间考虑不是自己将如何承担父母的责任,而是让谁来照顾自己和未出世的宝宝。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得到各种各样的营养,这些养分的提供者,首先来自于家庭和父母,所有孩子身上发生的问题,其根源都是父母的教育理念或者是教育行为出现了问题,矫正这些问题的关键依然是父母。很多急于求成又望子成龙的父母,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只是一味强调孩子的问题,对自身的问题视而不见。当我们质问孩子为什么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同样问一声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又称职的父母?也许,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幸运地遇到优秀父母。
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也与夫妻双方家庭生活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家长们需要对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中国特色有所思考,妥善处理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努力提高实施家庭教育的水平,给孩子一个灿烂的未来,也给自己创造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径宇.隔代之间隔着什么[N].新闻周刊,2004-06-14.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李亮亮.欧洲四国家庭友好政策及效应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1):91-95.
[3]徐伟.职业女性走出家庭教育困境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4):64-6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孙云晓,李文道.好好做父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李燕,黄淑华,张筱叶,等.父亲参与及其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5):20-2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王向贤.社会政策如何构建父职?———对瑞典、美国和中国的比较[J].妇女研究论丛,2014,(2):51-56.
[7]罗良,吴艺方,韦唯.高质量父母教育卷入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6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8]王建.家教和学校教育:走不出的恶性循环[J].基础教育研究,2005,(10):10-11.
代发教育类论文篇2
校园多元文化下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是学校的一个根本,校园多元文化下,我们真正该 有的大学人文精神,在其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我们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批判和剔除有害于学生发展的社会非主流文化。只有的在互动渗透和传承的引向下,我们值得拥有的人文大学精神才会是一种正向发展力量,正向发展的力量才会孕育出正向合格的人格出来。
关键词: 校园多元文化;人文大学精神;正向人格力量
社会是所大学,让数十亿人在其浩瀚书海中酣漓回肠;大学则是一个小小社会,让万千学子在其大熔炉中挥霍与建设自我;而校园文化则是这社会大学的一个子文化,让无数的学子在其多元文化熏陶下重复的找到自我。在这个大染缸中,没有因为多少人的眼泪而放弃了对其润染,它或许只会因为某项改革而稍微改变一下它的色调。本文针对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浅谈我们该要形成的一些人文大学精神。我们可以根据一些不同的舆论风气和在某个社会群体或个体的价值取向从而判断出他们的人文精神,我们所谓的校园亦是如此。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多元文化影响下的校园
(一)经典文化润校园 近年来,“弘扬经典、传承文明”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主题,当然在校园内时常有各种经典传承的活动形成开遍诗花满园香的喜人喜景,而很有一部份同学可以把这种文化积淀和学习融合成自己的生活习惯,也为当代学生的精彩生活浓重的添上一彩。
(二)民族文化润校园 每一个学校都有来自各个民族的好兄弟姐妹,或许每一个人都可以代表一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人与人之间不断交流共进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结下深厚的友谊,而且让每一个人充分体验民族智慧和艺术情趣,培养了美好的道德情操,也培养了学生不同的民族,共同的家情智。
(三)校园文化背景的差异性 学校历史渊源和历史文化背景不一样,每个学校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内涵表现,而也许每个人对其理解也会多元,所以对学生文化艺术熏陶的程度也会有所不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和被动迎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华文明演讲过程中对它们的融合与偏执演绎着时代的兴衰,很多东西已经深深植入中华儿女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被动迎来的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人权、博爱那份追求,虽是在短时间内进入中华大地,都会被这大熔炉融为一体。而我们的校园文化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相对的大熔炉,我们时刻在迎接新的挑战的过程中,时刻谨慎,也像一个破小孩似的深怕再次受到来自别方的伤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庸俗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大部分大学生的早晨都是从十二点开始的”,在学校,谈梦想的人少了;谈恋爱的人多了,看书认真学习的人少了,看电影打游戏和赌博酗酒的人多了。其实每一个人都明白,我们不该堕落,也不该随意的挥霍青春,但知道没有力量,真正相信了去做去行动了才有力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六)经济商业化的学校氛围 商业化是把双刃剑,在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中,校园建设和人文关怀也断朝向一种趋势。有人说“最伟大的生意是把商业做成了教育,而最悲哀的教育是把教育做成了生意”,在今天高校向前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让我们引起着重的思考。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校园多元文化下人文精神的缺失
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内核,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然而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如官本位,钱本位,加上紧张的就业形势都对高校的教育理念产生一定的冲击,导致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高校普遍存在过于倚重科技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或者将人文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中人文学科甚少,即便有,也是作为选修课等无足轻重的点缀形式出现。学生也是普遍急功近利,注重考证考级等能为求职加码的技能项目,鲜有平和良好的心态去阅读经典作品,接受人文熏陶,为自己增加人文底蕴,完善健康人格。在这种学校不重视教,学生无暇学的环境氛围下,人文教育在高校形同虚设,人文精神荡然无存,缺乏人文底蕴支撑的校园都数不胜数。 当然我们也不渴望这一切有所改变,因为无论是为人、学习、工作还是家庭生活,那个团体都是以那里的人为主体,只有人的观念变化了,行为才有可能改变。在我们的观念里,只有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行动去带动行动。而在校园“伟大”的教育者除了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外,或许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发挥真正导向作用才得以应该的发挥。师范师范,以师为范,只有身先才能为范!教育者重要,但将来的教育者更为重要,唯有现在培养出更多具有改革性的教育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技术型、本本教育类型的人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校园多元文化下该有哪些人文精神
西方绝大多数的一流高等学府,长期都守护着人文主义精神与人类基本价值的大本营,不但培养了大量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的人才,而且为生活世界的各个层面关注了酣畅饱满的生气与活力,直到今天仍受到世人的广泛礼赞和欢迎。 大学作为培养国家高级人才和民族栋梁之地,理所当然地即是凝聚和展示人文精神的重要学术场所,不能把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理想教育放到首要位置;青年学子亦有不要立志奋发向上,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升华自己的人文情操,改变自己原始气质,是自己的生命境界调适上遂,充满昂热的创造活力,饱含充沛的精神智慧。而大学精神的理想,亦必须以人文精神为鹄的,在充满温情与关爱的人文环境中,主动地建立起相互责善的人群关系,做到操雪精神,磨砺心智,非特完善完善人格自我,更要承担社会责任。文化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本就是人对生活的智慧,与人的生命活动创造密切相关,同时又可以目的性的学习传承方式转化为后来者的能力,使人人都成为文化成果的潜移默化的享受者和受益者,凝聚了无数的民族群体或文化共同体的成员。文化力量表面看似无形,但却有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产生无尽的含弘光大的催生作用。惟此义一般物质主义者破难知晓,只有真正具足形上和形下两重智慧,深入文化生活的核心,长期浸淫其中的人方能理解透彻。
大学里其实存在着两套系统,一套是由教师组成的教学系统,一套是由管理者组成的管理系统。只有相互监督才能保障教师在学术上真正的真实性,然后才能保障他们给到学子的知识的价值性,加上学生本应该占到主导的地位,现实中才会有管理系统非常的“合理性”出现。 现在高校压力都很大呀!要忙着应付各项排名,忙着到社会上拉项目,忙着迎接各项评估。如果高校,领导没有时间关注教育,教师忙于追逐职称评聘,没人研究教育内容和教学规律,那么学生必然是牺牲品。诸如大学生拿学位证需要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等,从而导致学生必须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人文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它通过对现实社会不断的反思、批评和超越,从而不断实现自身解放。当我们认同校园文化的价值在于通过教育环境的营造,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为养成方式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时,我们不仅仅要着力于一种勇于竞争、大胆怀疑、敢于批判、容忍失败、真理面前的人人平等校园创新文化氛围的建设,还必须改变重视知识与技能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自我心性修养提升的传统观念。因为人的自我实现的创新活动包括科学创造与生命创造活动两方面的内涵,前者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特征、结构和规律的创造和发现,后者是对人、对人的心性的顿悟与发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校园多元文化影响下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状况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不容乐观的地方。与上世纪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善于沟通等优点,但又普遍存在一些人格缺陷,比如心理承受力差,容易滋生受挫感;自私功利,注重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自我定位模糊,好高骛远等等。当今高校学生自杀、伤人等暴力事件频发,毕业生宁可啃老也不愿脚踏实地从基础工作干起,专注于考研、出国、求职等个人事务,对公益活动缺乏参与热情等等现象的存在,就是源于大学生的负面人格。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刻不容缓,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之大计! 在二十多年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一直在接受一种叫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学习熏陶,但殊不知无数的高校学子直到踏入社会那天起都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为什么当今社会把“做事之前先做人,做人成功做事才会成功”这句话提得如此的响亮,难道二十多载的校园文化学习生涯都付诸东流?很多人都知道很多的做人大道理,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或许甚至都好久没有想过在小学初高中写在作文里的那些伟大的理想抱负了。还有多少人能够回归初心的去为理想而奋斗,当问到好多高校大学生理想之时,居然有很多人会说“那东西,介了”,当然这一切不能怪到任何人身上,也不能怪到某项制度之上,我们都能做的只能做好自己,每个人都好一点,这个社会就好一点,每个人都前进一小步,社会就前进一大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校园多元文化下该要形成的正向人格力量
做事之前先做人,做人成功做事才会成功,无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再强,只要是做人方向不到位,做事都是白费,更有甚者可以殃及社会。有人说:“学校是我家,这里的一切靠大家”,而反过来,校园多元文化留下的优良给我们指明方向,而学生该要形成什么样人格。时间一切都是有力量的,而更是人格具有庞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或许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一些优良素质正是我们今天所缺乏的,或许人们根本就不知道一直有那么美好的东西在陪伴着人们,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却说要摈弃它们,因为在现实生活压力下说用那些东西只能满足自己内心的那份虚荣和一份自我安慰。到后来我才明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内心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可能成为现实,只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一切,终究会有一定的收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自信心 自信以自知为基础的,没有自信又谈何面对将来的一切挑战。有句话叫做“自负都比自卑强”,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我们却可以靠在后天的学习把握好自己的未来,出身在哪里不重要,现在在哪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来我们将来要去到哪里!“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只有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了,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明天,这样才不会错过世间很多的美好,其中也包括机会。
(二)责任心 责任重于泰山,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该附有的一些责任,因为他们来到世间根本就没有思考类似的问题,也没有人提醒。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只能用行动甚至是生命来提醒当代麻木少青年们。多元文化影响下的校园,责任心应从你我开始,不提什么为国家作出什么贡献,只要做好自己,在生活中能为别人着想也就是社会的前进喽!
(三)竞争合作心 在今天的社会,要懂得生存,学会竞争,但不知是中国传统给人们带来的劣根性还是每个人内心的那把剑都磨得过于铮亮,总是伤着别人,都过于强调竞争,却忽视了合作的心态,所以在工作企业往往都只能击垮别人才能成就自己。二十一世纪是个人努力退位,团队竞争上前,不懂得合作的人,无论能力还是技术再强,都将被社会淘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友谊感 “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很多人就因为在多元化文化影响下,而总是把自己伪装起来,因为很多人以为那是自我保护,校园里的友谊应不带有一点点的颜色。君子之交淡如水,与朋友交,定言而有信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五)独立性 人不独立人无思,经济独立,思维才能独立,从而人格才能独立。真正思想独立,再结合实际,思考才不会只悬于空中。其实独立从自立开始,纵然你现在身陷重围或正在经历风刀霜剑,都抬起头,拔出自己的宝剑,希望才会在那一刻诞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会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六)自制力 学生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则能善于激励自己勇敢的去执行采取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习惯。自制力是坚强的重要标志。若只为任性,对自己持放纵的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则后果也会不加约束。
(七)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而缜密的思考应该放在勤奋努力的前面,一次正确的抉择胜过千百万次的努力,惟有实事求是,缜密的的思考和兢兢业业的努力才会以此为基的创新向前。
(八)钢铁般的毅力一切的努力与奋斗,只有靠坚强的毅力坚持下来才有可能把愿景变成现实,真正的伟大不是你过去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你在不断坚持的那个过程,路过的风风雨雨,那就是一笔财富。
校园多元文化下的教育,有利也有弊,只有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选择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精神,批判和剔除有害于学生发展的社会非主流文化。在正向的人文大学精神下,才能培养出具有正向的人格力量影响力的人才。校园文化要是真能成为学生的精神营养之地,更高的人格素养的培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那一个个具有学子在社会上就是那里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