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大学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学会感恩。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1
浅议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与行为这一现象与事实,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感恩教育”这一问题,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必要的,对提高大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与行为主要缘于缺乏相应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方法手段;实施感恩教育,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方法,以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恩意识与行为之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教育 作用意义 对策措施
1 引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南京某大学的公告栏曾贴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该信记述了大学生儿子与父母之间的一些生活事实:儿子在校花天酒地,盲目攀比,将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少与父母沟通,每次与家里的联系只为索取钱物。《北京晚报》也有一则消息报道:一名北京某高校的女大学生,其电脑坏了需要进行修理,可父亲没有如其所愿地将修理所需的钱款及时给她,就张贴了若干张“借钱启事”,想以此寒碜她父亲。马家爵案轰动全国,马加爵在因细小的纠纷杀害四位同室好友时,既未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况且寝室同学对其也都给予过帮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深圳的歌手、五星级义工丛飞多年来自己省吃俭用,却先后将积攒下来的演出所得分别捐助给了178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捐物金额达三百万元。然而,当他罹患癌症住院治疗却面临经济困顿之时,竟没有一个受助者前来看望。当新闻记者找到这些曾经受惠于从飞的贫困学生时,大多数的受助者选择了沉默与回避。即使个别肯接受采访,也是语出惊人。
一名已经大学毕业的受助者如是说:“他救助我是为了自己出名,与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说上述事实是个案,以下事实则是司空见惯,如部分大学生很少与家人沟通,打电话或写信多与经济相关;在校与老师见面不打招呼,与老师同车不主动让座,考试不及格不寻找自身原因,埋怨老师甚至漫骂老师;对同学的帮助无动于衷;在企业实习或工作,对曾经指导帮助过的师傅及领导或同事,临别时也不问候。凡此种种,一些大学生的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完全丧失,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的付出和他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依赖思想严重,爱慕虚荣和浮躁心理严重,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对长辈缺少理解与尊重,不懂得体贴与关心长辈,缺乏感恩意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社会承受能力极差,与实际年龄应具备的毅力,忍耐力,责任感极不相称,缺乏基本的爱心。
基于这些现象与事实,我们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必须的,对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感受恩教育进行探讨研究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
2 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与意义
2.1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就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国志云:“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战国策》也记载:“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他,不可不忘也”;《论语》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百善孝为先”等关于感恩的古训和典故。《论语》、《三字经》、《朱子家训》、《菜根谭》等中华经典名著极力弘扬感恩美德。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西方很多国家有“感恩节”,流传着诸多的感恩美谈。感恩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精神美德。卢梭曾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雨果说过:“比大地更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而心灵的成长,不是自动或偶然发生的,而是教育及主动努力和追求的结果。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感恩是社会公德的真实体现。“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主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精忠报国、回报自然、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传统的伦理价值。感恩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大学生正确的感恩观应当包括:正确的感恩意识、正确的感恩方式、正确的施恩心态。
2.3实施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3.1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他们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只有舍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将心比心,才会真正理解、同情和尊重他人。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能对自身生活进行反省,明白自己应该做些、能够做些什么,明白自己在社会中角色,正确定位自己,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从而使他们能树立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3.2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的一生中,受惠是多方面的,而且贯穿于生命的始终。从出生起,就领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上学时,有学校和老师的教诲之恩;工作以后,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和帮助之恩;到了晚年,要接受晚辈的赡养和照顾之恩及单位、社会与国家之恩。通过感恩教育,使这些大学生认识到,离开了集体,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成就大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得到过父母、老师、他人以及社会的帮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3.3 感恩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条件之一。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创建和谐校园是大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感恩教育将有效改善人际关系,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从而用自己的勤奋学习和无私奉献,来回报他人的恩惠,回报学校的恩惠,回报社会的恩惠。这样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亲密无间,这有助于创建温馨和谐的校园。 2.3.4感恩教育应成为大学道德教育中的一环,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当代大学生受经济社会中个人价值的影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不少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漠然置之;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对社会的救助毫无感恩之情。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
3 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与行为的原因
3.1家庭原因。“人之初,性本善”。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与行为,多数是后天原因。“80后”、“90后”大学生大都生活在非常“6+1”或“6+2”家庭结构环境中,他们的祖辈经历过艰苦的斗争年代,父辈也是经历奋斗的一代,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不再经受困难,尽力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环境。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在这种环境长时间的熏陶下,大多数大学生就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社会的关爱之情,认为他人和社会应该为他付出,不需要感激和感恩他人和社会。这种现象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大学生衣食无忧,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考虑别人。他们会认为所得到的生活是理所应当的。
3.2社会环境原因。“80后”、“90后”大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竞争压力。由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时常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学生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转型期,而西方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及拜金主义思潮,却又很容易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大学生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且比较新潮。由于教育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技术和信息化高速发展,传统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和知识,个性更加独立而有主见。
3.3学校教育原因。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多年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更多是在关注升学率,教学成绩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育人变得更加微不足道,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范围。学生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最关心就业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就要让学生“成才先成人”,这是高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4 感恩教育对策与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1实施感恩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统领,特别是要以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为指导。(2)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实现环境育人。(4)要结合高大学生思想与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感恩教育及开展感恩活动。
4.2明确感恩教育目标。感恩教育目标是多重的,主要包括: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树立人生目标。对于人类来说,支撑生命存在除了物质意外,还有精神因素,即,人的灵魂。真正让人快乐的,是精神因素,而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人生更高价值的意义在于你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的实现,而实现自我价值的真谛在于爱心奉献。树立人生目标,谋求成功和幸福,而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往往与他人密不可分的,只有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关爱与帮助,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与行为。要使学生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就必须让他们学会感恩,无论是在生活的顺境还是逆境中,都要学会感谢。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他们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育成人;要感激我们的国家,为自己提供如此安定的生存空间;要感激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要感激学校,让我们愉快而充实地学习;感激家人;为我们营造了温馨的家庭港湾;感激朋友,为我们送来了真诚的友谊;感激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修养;甚至还要感激苦难和逆境,是它们教会了我们坚强。感恩的举动会感染和改变周围的每一个人。心中有爱才能发现这个世界充满爱心;心存感恩方能感知生活施予我们的恩泽。
(3)培养大学生乐观、开朗地面对人生。人们之所以倾心于那些乐观的人,是他们表现出的超然。生活需要的信心、勇气和信仰。乐观的人都具备这些品质。他们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又感染着别人。乐观也包括豁达、坚韧,让人觉得困难从来不是生活的障碍,而是勇气的陪衬,和乐观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得到了快乐。乐观能给人们带来快乐、智慧、勇气、与希望;乐观会让人看到不幸中的万幸,用乐观的人生态度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4.3明确感恩教育内容。高校应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原因在于感恩教育所涉足的领域广泛,包罗万象,并且对于大学生来说,感恩教育更易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够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更具可操作性。感恩包括对父母、对家人、对老师、对朋友、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恩,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开展德育工作,孝道教育应是关键,居于基础地位。
4.4实施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方法。感恩教育措施、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整合各种教育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恩意识与行为从而树立健全人格的目的。
4.4.1强化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感恩意识,做到言传身教。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有资格教育学生,才能在学生中间起到良好模范带头作用,也更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传思想理论之道、授文化科学之业、解人生成才之惑的人民教师,首要的还是在思想理论上、在“德”上下功夫,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由于教师的情感和言行会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育人之前先要律己,要以身作则,做好“感恩”榜样的示范作用。
4.4.2营造一个充满温馨的感恩校园。创造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因学生生活于其间,也浸润于其间,所以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举办“校园中感动无处不在,感恩留言任我行”的活动。①在学校某处设立感恩留言板,请同学们将自己感恩的话语写到的留言板上,专人负责更换新的留言板,并负责将上一期的留言抄录下来,汇编成感恩手册作为留念。②在校园BBS上开设感恩版块。③设立感恩信箱。④在宿舍区设立留言卡片栏,等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4.3学校教育和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强调社区和家庭教育力量的协调,父母在家庭中身体力行,强化子女的感恩意识和行为。社区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居住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文化遗址、工厂、有特色的手艺作坊,举办大学生和老人的交流会,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期间受到了哪些关心和帮助,组织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实践感恩行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都是这其中的一环,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结合,彼此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合力。学校应做好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在开展灵活多样的感恩活动中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使大学生学会把孝心留给父母,把关心留给他人,把爱心献给社会,把忠心留给祖国,把信心留给自己。
4.4.4开展与德育相结合的感谢教育。学会感恩首先要从“感谢”做起,感谢不仅仅是言语的感谢,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将感谢变成一个习惯,而且要将发自内心的感谢大声的表达出来。如倡导大学生算一笔感恩帐。让每位学生把自己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通讯费等各项花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之后让学生对这两个数目进行比较,然后谈谈各自的感受,最后让他们给各自的父母写一封信。或 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对象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等,感谢的主题如: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
4.4.5学习他国经验。如借鉴日本经验,做到洋为中用:把感恩纳入大学道德专题课程,发挥主阵地作用,进行感恩教育;注重对大学生思想心理的引导,克服自私冷漠观念,培养感恩意识;多渠道地大力宣传感恩思想,将其寓于日常生活中,形成感恩习惯;把感恩教育纳入家庭社区,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践行感恩行为。
参考文献:
1.董西红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教育与职业 2006年第6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赵晓芳 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 社会科学论坛 2006年第7期
3.兰军瑞 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 中州学刊 2006年第3期
4.林杰 感恩教育之我见 时代教育 2007年26期
5.陶志琼 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教育科学 2004年第8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6.林若红 感恩教育——高职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职大学报 2005年第3期
7.喻文德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当代青年研究 2005年8月
8.梁勤儒,王燕芳,陈昌龄,郝俊 丛飞事件的反思 青年研究 2006年2月
9.徐纯 浅谈中外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比较 理论月刊 2007年7月
>>>下页带来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