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语用学研究综述
时间:
徐惠芳1由 分享
摘要:语用学研究在中国历经2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对西方语用学理论的简单引进、介绍到结合汉语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首先回顾了语用学在西方的发展历史,然后指出了当代语用学研究的两大流派,最后展望了语用学在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用学;历史;现状;流派;趋势
语用学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但是直到70年代才把它看作一门学科。语用学把语言、现实和人类自身联系起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现在,语用学已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心,是语言科学中一个富有生气的领域。
一、语用学在西方的发展历史
语用学渊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上世纪30年代,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CharlesW.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了符号学三分说: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语用学领域的探索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语用学研究的成就应归功于另三位哲学家的理论建树。他们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和美国分析学家赛尔、格莱斯。奥斯汀“不满意语言哲学对所指、意义、陈述的真实和谬误的传统研究”(Leech,1981:321),首先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向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挑战。70年代后,在研究了奥斯汀的间接施为句基础上,他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s)——话语的形式不直接反映出这句话的交际意图。赛尔甚至提出“语言理论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现在言语行为理论已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进入70年代,语用学异军突起,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1970年在波士顿召开的《自然语言的语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标志着语用学研究时代的开始,成为其蓬勃发展的契机。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得到承认,确立了它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研究表现出下面几个特点:
(1)人们从各种观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各个方面(指示语、会话含意、言语行为等),围绕语言使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趋势;
(2)语用学吸引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兴趣,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冲破了哲学家的一统天下,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领域。
语用学在70年代的确立为80年代的迅猛发展铺平了道路,语用学研究已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大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1)语言学家对前期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开始进行梳理和总结,语用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研究内容具体化。语用学研究朝着统一协调的方向发展。(2)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讨论的问题宽泛但主题集中,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开始触及语言本质的某些重要理论问题,如语言使用者的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关系,语言结构如何跟语境相互作用等问题。
(2)语用学由纵向的内部各部门之间关系的研究转向了同语言学各核心学科之间以及边缘学科之间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促进了语用学自身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形成了以语用学为中心,各学科同步发展的局面。
二、语用学研究流派和发展趋势
语用学是关于语言使用的研究。以这种基本的认识为前提,国外语用学研究形成了两大流派:英美学派的微观语用学和欧洲大陆学派的宏观语用学。前者认为语用学如同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一样是语言学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即“分相论”;另一种观点认为语用学是对语言和交际的认知、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研究,它是对语言功能的一种综观,即“综观论”。
向明友(2006)认为当前语用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是在沿着完善理论体系和拓宽应用领域两个方面发展的。理论体系的完善是在沿着以下三个方向朝纵深展开:
(1)突破英美语用研究传统,将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形成与英美传统对垒的语用“综观论”。
(2)着力尝试语用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不再将语用学局限于语言哲学的定势。
(3)语用学理论发展的第三个方向体现于关注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大脑神经等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80,(3).
[2]孙淑芳.俄语析使言语行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向明友.语用学研究现状谈[J].中国外语,2006,(1):10-11.
关键词:语用学;历史;现状;流派;趋势
语用学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但是直到70年代才把它看作一门学科。语用学把语言、现实和人类自身联系起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现在,语用学已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心,是语言科学中一个富有生气的领域。
一、语用学在西方的发展历史
语用学渊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上世纪30年代,美国逻辑学家莫里斯(CharlesW.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了符号学三分说: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语用学领域的探索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语用学研究的成就应归功于另三位哲学家的理论建树。他们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和美国分析学家赛尔、格莱斯。奥斯汀“不满意语言哲学对所指、意义、陈述的真实和谬误的传统研究”(Leech,1981:321),首先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向逻辑实证主义提出了挑战。70年代后,在研究了奥斯汀的间接施为句基础上,他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s)——话语的形式不直接反映出这句话的交际意图。赛尔甚至提出“语言理论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现在言语行为理论已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进入70年代,语用学异军突起,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1970年在波士顿召开的《自然语言的语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标志着语用学研究时代的开始,成为其蓬勃发展的契机。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得到承认,确立了它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这个时期的研究表现出下面几个特点:
(1)人们从各种观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各个方面(指示语、会话含意、言语行为等),围绕语言使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趋势;
(2)语用学吸引了众多语言学家的兴趣,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研究队伍,冲破了哲学家的一统天下,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领域。
语用学在70年代的确立为80年代的迅猛发展铺平了道路,语用学研究已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大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1)语言学家对前期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开始进行梳理和总结,语用学理论进一步系统化,研究内容具体化。语用学研究朝着统一协调的方向发展。(2)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讨论的问题宽泛但主题集中,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开始触及语言本质的某些重要理论问题,如语言使用者的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关系,语言结构如何跟语境相互作用等问题。
(2)语用学由纵向的内部各部门之间关系的研究转向了同语言学各核心学科之间以及边缘学科之间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促进了语用学自身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形成了以语用学为中心,各学科同步发展的局面。
二、语用学研究流派和发展趋势
语用学是关于语言使用的研究。以这种基本的认识为前提,国外语用学研究形成了两大流派:英美学派的微观语用学和欧洲大陆学派的宏观语用学。前者认为语用学如同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一样是语言学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即“分相论”;另一种观点认为语用学是对语言和交际的认知、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研究,它是对语言功能的一种综观,即“综观论”。
向明友(2006)认为当前语用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是在沿着完善理论体系和拓宽应用领域两个方面发展的。理论体系的完善是在沿着以下三个方向朝纵深展开:
(1)突破英美语用研究传统,将语用学具体化为一种从认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对语言现象的综观,形成与英美传统对垒的语用“综观论”。
(2)着力尝试语用研究方法论的革新,不再将语用学局限于语言哲学的定势。
(3)语用学理论发展的第三个方向体现于关注语言使用与社会文化、大脑神经等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用学[J].国外语言学,1980,(3).
[2]孙淑芳.俄语析使言语行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向明友.语用学研究现状谈[J].中国外语,2006,(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