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译博士论文
翻译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文翻译博士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文翻译博士论文篇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英文报刊阅读翻译
摘 要 自主学习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阅读和翻译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以自己所在的学校为例,介绍了自主学习在独立学院大学英文报刊阅读翻译中的实践及意义,笔者还结合了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此活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英文报刊 阅读翻译
0 引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指出,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语言输出理论的代表Swain认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对语言的习得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很明显“读”属于语言的输入,它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语感,同时扩大学习者的英语词汇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翻译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译”则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和双向活动(穆雷,1999)。学习者对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有利于他们对英汉这两种语言特点和差异的感知,从而帮助学习者在今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规避一些中式英语错误的出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型和分数分布来看,阅读理解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也是独立学院学生四级考试中失分较多的部分,英语翻译更是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尤其是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改革后,翻译部分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由此可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阅读翻译等应用能力势在必行。然而,仅靠大学英语课堂上的阅读量和翻译任务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英语教师应考虑如何开展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及翻译,从而达到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 开展大学英语报刊阅读翻译的实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笔者院校从2013年开始,要求学生每学期翻译一万字的英语报刊文章。报刊内容经过英语教师的精心挑选,主要来源为China daily, Shenzhen daily, Shanghai daily等英文报刊,为了避免抄袭,学院布置给每位学生的报刊内容均不一样,每张报刊都涉及经济、娱乐、体育等多领域的文章,学生在每学期结束前要把翻译稿及每篇文章中出现频率高的单词的注释、例句整理好交给指定的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纸质的翻译稿及指定个别段落现场口头翻译的方式来考核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学习态度,最后分数记录期末总成绩。
2 英语报刊阅读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闻报刊的语篇短小、精悍,它所传递的信息快且准确。同时,新闻英语词汇大多接近生活和时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世界。英文报刊阅读是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翻译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来表达英语所表达的思维内容,这就要求学生们在课后要广泛阅读,更要学会自主翻译,此过程要求学生不停地进行着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练习,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1 借助英文报刊阅读翻译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英语学习的原动力所在。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兴趣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更是有极大的帮助。与英语课文相比,报刊上的材料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新颖、题材广泛、贴近生活,通过英文报刊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时尚、最前沿的实用英语。作为大学生更应与时俱进,更多地了解世界了解西方的风俗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报刊时不会感到心理压力,更是把阅读看做是获得信息的一种来源,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文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自主阅读学习的强大动力系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2 借助英文报刊阅读翻译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独立学院学生普遍英语基础不扎实,然而,在新的教学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不再会像高中教师那样反复讲解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这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报刊的阅读翻译正是帮助学生抓基础,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根据语境猜测词义或主动借助字典查阅报刊新闻中所出现的生词,有些单词甚至会反复出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加深对此单词的记忆和拓展,这无疑是增加词汇量的一种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报刊阅读来培养语篇分析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同时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翻译表达能力。大量阅读英语报刊资料,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英语思维及语感,同时帮助学习者积累大量优美的词句、英语格言、习惯用语、修辞常识等,渐渐的,学习者会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正如中文的一句俗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英语报刊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2.3 借助英文报刊阅读翻译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老师则是知识的灌输者,这导致学生养成了在学习中过于依赖的习惯,从而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借助英文报刊阅读翻译可以改变学生的依赖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课后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长久的学习意志力,最终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同时,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个句子会有不同的翻译方法,英语报刊翻译也是如此,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译文,这就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引导下进行创造性翻译学习。
3 在开展大学英语报刊阅读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选择合适的英语报刊
教师在选择报刊时首先要考虑到报刊的趣味性,便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还要考虑到报刊的可读性,选择难度适宜的报刊,同时也应考虑到题材的广泛性,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笔者学校所提供给学生的阅读翻译材料主要来源于China daily, Shenzhen daily, Shanghai daily等英文报刊,这些报刊设计的题材广泛,如:政治、经济、体育、娱乐、校园、美食等等,每份报纸都包含了多个版块内容,尤其是一些同学对体育和娱乐尤为感兴趣,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翻译热情。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在选择报刊时回避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章。
3.2 适当传授英文报刊的阅读方法和翻译技巧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学生知识结构的局限等问题,学生在报刊阅读和翻译的同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翻译,大部分同学只能拘泥于原文句子结构和次序进行直译,尤其是语言和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要他们用中文准确翻译出来就更难了,长时间发展下去会影响学生阅读和翻译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课上或课后辅导学生的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英汉语言的对比知识,如词汇、句法方面的异同,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特点。教师也应适当地向学生渗透一些阅读和翻译的技巧。如:向学生适当的介绍新闻标题和结构的特点,很多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的结构”,这种结构是选择把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了最前面,那么,学生在翻译的时候也应注意,建议学生的中文翻译既应忠实原文,又要符合汉语读者语言习惯;还应多培养学生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3 鼓励、督促学生注重积累,贵在坚持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坚持阅读翻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很多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面对信息量大、用词独特的新闻报刊会有畏难甚至厌倦的情绪,教师必须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在对学生上交翻译稿打分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多纠正学生的翻译错误,而是应多给鼓励分为学生加油、打气,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翻译的意志品质。
4 结语
笔者院校开展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报刊阅读翻译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阅读英文报刊越来越感兴趣,在平时的写作中学生能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很多同学都把新闻中出现频率高的专业词汇整理并注释。英文报刊阅读翻译是英语教学的良好延伸和补充,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 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 ord:Pergamon,198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 MA: Newbury House, 1985:235-253.
[3]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 张卫平.英语报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5]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英文翻译博士论文篇2
浅谈成语的英文翻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摘 要: 成语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信息。翻译并非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一种简单的对应转换过程,而是发挥着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递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观念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用直译、借译、注释等方法来对成语的翻译进行分类,探讨在翻译时可用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便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 成语 翻译原则 翻译技巧
一、引言
成语源于中华民族,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其定义为: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比一般词语有更强的表现力,历来为人们喜欢的一种精粹的寓言材料。成语往往还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成语具有如下的特点。
1.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整齐匀称,顺口悦耳。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语言统一,结构固定。换言之,即它在语义上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整体意义不能从组成成语的各个词汇中揣测出来。
3.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
要让英语国家的人准确无误地理解、欣赏甚至运用成语,就要注重对成语的英汉翻译过程。
二、成语的英文翻译原则
准确地对成语进行英文翻译必须联系实际,遵从以下原则。
(一)等效性原则
等效性原则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翻译目标,等效论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将读者反应的快慢作为衡量信息传递是否成功的标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各自悠久的历史,其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如何让英语民族的读者体会到成语的精妙,达到与本族读者同样的感受,这是成语翻译的关键所在。
(二)简练性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成语一般以四个字为主,有时字数更多些,但其蕴涵的意义非常丰富。在翻译这些成语的时候,应体现简练性原则。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如用一句英语成语:“While there’s life,there is hope.”更为简练;“竹篮打水一场空”就不如把它译为:“All is lost.”更为恰当。
(三)生动性原则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成语,一般都有着生动的形象。有些成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来一直为人所运用,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汉语中广泛存在着这些成语。如:望梅止渴,刻舟求剑,买椟还珠,瓜田李下,龙腾虎啸,沧海一粟等。因此,在翻译这些成语的时候,必须坚持生动性原则。如:顺水推舟译为:push the boat with current.
三、成语的英文翻译技巧
在成语的英文翻译过程中,必须多种技巧相结合,译出成语的精髓,从而使译文更精彩,增进文化的交流,使汉语的影响力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及不引起读者误解的前提下,在译文中尽可能保留成语的形象,民族特色和修辞。对字面形式和语言形象都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的成语,我们一般在采用直译法。
1.完全直译
完全直译,即把成语的每个部分都直译出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Everyone must die,but one's death might lighter than a goose feather or weightier than Mountain Tai.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这样翻译形容鲜明,语言明确。若译成“insignificant or significant”则索然无味。
有些成语并没有形象的比喻意义,他们的字面意义也就是他们的实际意义。这些成语,当然可以按字面直译。例如:
有钱能使鬼推磨。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If you have money you can even make the devil turn your mill.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 but a hundred to rear people.
2.部分直译
有些成语则不用完全译出,对由两个意思相近的部分组成的成语,可以只翻译出其中的一个部分,即可代表整个成语的意思。如:这个问题搞得他晕头转向。晕头和转向都表示很疑惑,没有方向感的意思。那么翻译的时候“晕头转向”译为:be utterly confused即可,“转向”(1ose bearings)不必译出。所以整个句子可以译为:He is utterly confused by this problem。类似的还有:一朝一夕(overnight),根深蒂固(sow-stirring)等。
(二)意译法
汉语中有一些成语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就很容易引起错误联想,而且在英文中也没有合适的同义成语可以借用,这时就需要采用意译法,即需要把原成语蕴涵的意义翻译出来,而不仅仅从字面入手。例如:“扬眉吐气”和“人山人海”这两个成语,如果按字面分别翻译成“to raise the eyebrows and let out a breath”和“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就不能准确传神地把意思翻译出来。因此需要注意这类成语蕴涵的感情色彩和夸张修饰成分。其实“扬眉吐气”是用来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所以英翻译为“to stand up holding one's head high”而“人山人海”则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所以应译为“high crowd of people”。再看下面的译例:闭门造车(act blindly),不到黄河不死心(Not stop until one reaches one’s goal)等。
(三)注释法
如果成语的含义不能被目标语读者完全理解的话,译者翻译时就需要给予更多的补充说明和注释。“补充说明”是指增加相关的信息,以帮助读者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这种补充说明通常是简洁的。比如:“事后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他是智慧的象征。但是很多外国人并不了解中国历史,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最好补充说明一下诸葛亮是何许人,这样一来,目标语读者就更容易理解汉语成语的意思了。再比如: 班门弄斧——showing off one ’s proficiency with an axe before Lu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八仙过海——the eight fairies crossed the sea(the eight fairies are characters in the Chinese myth story)
(四)省略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成语有些是对偶词组,前后两对含义相同,修辞上优美匀称,尤其在四字结构的成语中,多呈现“同义反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崇尚简洁的英语中是最忌讳的。为了避免“同义反复”,翻译这类成语时,译者准确地译出其形象的含义就可以了。比如:“无影无踪”中“无影”译作without an image,“无踪”译作without a trace,两者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因此,用without a trace就足以表达这个成语的含义了。类似的成语还有:愁眉苦脸(gloomy faces),天长地久(eternal like skies)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成语的英文翻译应注意的事项
(一)充分考虑文化差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所谓文化差异是指有一部分的成语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有的源自神话、寓言,有的出自历史事件或典故。对于这些成语在翻译时只能采用意译的方法。而有时意译的方法时常不能准确表达原成语的意思,就会使成语的意思发生改变,从而文章的整体意思也不能准确地表达。一个成语可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语表达,英汉双方意义是否对应,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狡兔三窟”和“the mouse that has but one hole is quickly taken”比喻不同,表达方法不一样 (一用兔喻,一用鼠喻,一正一反),但含义相似,都指为了安全多找隐蔽处。又如:“亡羊补牢”与“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表面看相似,实则无法等同起来。汉语中“亡羊补牢”暗含为时未晚之意,而英语中却表达的是为时已晚,意义正好相反。可见形象相似的汉语与英语的固定表达法,比喻义有时却常常并不一样。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反映的是两种民族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因此,进行汉语成语的翻译时,应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切莫胡乱硬译或不假思索地套用。
(二)从语境出发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语境对语言的理解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成语是一种语言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成语表达形式,而文化语境正是提供理解和翻译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成语的重要依据。如果把成语放在句子中、作品中就要注意不能简单地照搬词典释义,而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的处理。请看下面的例句:
全客厅顿时显得一团和气了。成语“一团和气”的原意是指一些人只求和睦相处,不讲原则。含有贬义色彩,而在例子中却指气氛融洽,感情色彩属于中性,所以译成了complete harmony prevailed in the hall。
再例如:可是青年热烈的求知欲望和好高骛远的劲头,管它懂不懂,她还是如饥似渴地读下去。译为:Yet her youth craving for knowledge,her aspiring spirit,made her read on eagerly whether she understood or not.成语“好高骛远”原是贬义词,指人们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或过远的目标,而在例子中意为胸怀壮志,含有褒义色彩,所以译成了aspiring,以上两个译文说明在特殊的语境中汉语的应用有很大的灵活性,在翻译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和揣摩,切不可照搬字典上成语的释义。
五、结语
由此可见,成语的翻译比较复杂。我们必须注意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语言结构的整体,充分考虑汉民族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避免死译、硬译。因此,要在具体的语境下,考虑多种译法而不能拘泥于一种,灵活地处理文章中出现的成语。但究竟如何使成语英译文与整篇文章珠联璧合,这个问题还值得我们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不断地去探讨。
参考文献:
[1]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霍恩比(A S 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商务印刷馆,1997.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朱艳.话里话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杨明星.英语口语一笑通[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5]许均.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M].译林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