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金融证券论文 > 金融研究 > 金融风险方面的论文目录

金融风险方面的论文目录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金融风险方面的论文目录

  金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本身所积聚的种种风险日渐显露,并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风险方面的论文目录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风险方面的论文目录篇1

  浅析金融会计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金融行业在现代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行业的繁荣对促进国民经济腾飞起着积极作用。而金融会计则是金融企业对自身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是金融企业开展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因此防范和识别金融会计风险,无论是对金融企业自身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概论

  在金融机构正常的运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会计人员错报、漏报会计信息,使得财务报告反映失实并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决策性失误,最终让金融机构遭受到了损失。这就是金融会计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中存在风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金融企业的运作与会计核算之间关联十分紧密。一旦发生金融风险,都会跟会计核算联系到一起。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白凭证管理混乱;领发、使用、保管环节存在问题;“三分管三分用”的制度未能被严格执行;财务处理较为混乱;会计科目被滥用;一些重要会计事项在没有得到会计主管审批就开始执行;会计核算时,出现“一手清”的现象等。这些现象对金融会计来说,都存在在一定的威胁和风险。

  (二)会计制度存在风险

  目前,部分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规定,存在着与现实工作情况不适应的情况。例如,我国部分巨额贷款中存在着严重的呆账现象,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极高的风险。现今,我国部分国有银行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呆账。银行如果还是按年底贷款余额比例来提取呆账准备金,那么相对于银行因贷款而遭受的巨额损失来说,其根本不具备任何意义,完全无法挽回损失。从国外一些银行倒闭的实例来看,不良贷款应该得到及时的处理。否则,银行以及其他类似的金融借贷机构将会蒙受巨额损失。

  (三)会计人员存在风险

  所有的会计活动,都需要会计人员来完成。如果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有所欠缺或者职业道德修养不高,那么其在会计活动中,很可能出现人为的数据信息偏差或者违规的操作行为,并由此损害金融企业的资金财产。为金融企业带来风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四)会计的监督职能存在风险

  风险监督是会计的工作中另一项重要的职能。然而,在我国很多金融机构中,会计的监督职能已经被大幅弱化了。例如,有部分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却忽视了信贷的监督管理。这种做法无疑是弱化了会计的风险监督职能。为了金融机构带来了金融会计风险。

  (五)支付结算时存在风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支付活动也在日益频繁。而支票等各类票据也慢慢成为了支付的主要手段。一方面,票据使用人可能对票据缺乏一定了解,使用方式不当;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票据犯罪也在日益增长。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金融会计在支付结算时面临各种风险。

  三、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来自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暴露出种种的弊端和缺陷。从账面上看,金融机构的投资回报率相当的高。因此,很多社会资源开始介入金融机构,各地的金融机构正在迅猛增长。然而目前,我国的市场准入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平均利润率低于统一标准,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还在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因此,各地金融机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违法违规的行为。金融会计风险因此而增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会计的监督职能,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内部资金运动的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能够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最终实现盈利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它更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是企业一切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和和合法性。

  (三)金融管理模式还亟待完善

  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目前仍缺乏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市场的公平性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岗位之间制约力度不够,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违规违法操作现象屡禁不止。无论是从宏观上来看,即整体市场 环境,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即企业内部控制和 会计岗位的设置,我国的金融 管理模式都存在着亟待完善的地方。

  四、应对金融 会计风险的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一)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

  我国目前还处于金融会计基础比较薄弱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注意健全会计法规体系,通过制度方式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在 实践中,不断研究和讨论会计理论,然后就归纳、 总结、引入我国的金融会计法规。让其适应我国的金融环境,降低金融会计风险。通过对金融会计法规体系的研究和完善,逐步制定出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预见性,从而降低因理论或法规而出现的会计风险。通过健全金融企业会计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业务行为,可以有效地防范因会计人员个人违规行为而产生的金融会计风险。

  (二)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会计内控观念需要重新认识。会计的内部控制应该由以前防人为偏差为主的旧观念转换到以现在的预防防金融风险为主的新观念上。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在全局观的指导下,逐步转变成一个项目制度与措施有机联结的整体。第二、财务人员应树立起信息安全观念,对因信息变化而导致的实质内容的变化作出密切关注。这样做对实现会计内部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三、构建内控体系。管理层和操作层是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制约和平衡,可以逐步实现会计的内部控制职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内部监督就是要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减少金融会计风险。而外部监督,则是要求建立一个严格的会计惩罚机制,例如使用新闻曝光,信用等级评定的方式,加强对违法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最大化惩罚机制的威慑力,可以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显著降低金融会计风险。实际 工作中,遇到重要的 经济事项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都应该严格实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对于会计资料,金融机构内部应定期进行内部 审计。通过不断实践,金融机构要形成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内控方法和措施,并通过规章制度使其规范化、系统化。完善会计监督机制,需要内部与外部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建立、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一方面要加强外部监督、实行严格的处罚机制。两方面共同下手,才能够有效减低金融会计风险。

  五、结语

  金融会计风险对金融行业健康稳定的 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金融行业的稳定与否又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所以对于金融会计风险,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完善我国关于金融企业会计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完善会计的监督职能,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金融企业降低和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金融风险方面的论文目录篇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浅谈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

  摘 要: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要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的合作与竞争,金融业必须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当前金融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产品复杂化、金融服务个性化及金融机构同质化。在金融创新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保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创新,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业务;金融产品

  一、前言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和金融创新的实践,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金融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正形成一股世界性的强大浪潮,冲击着各国传统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给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而中国的金融创新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金融体制改革而开始的,在金融不断突破传统旧体制,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发展的改革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的创新,所以,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实际是一个金融不断创新的过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进展:一是汇率并轨,实现人民币经营项目的可兑换,并不断采取更宽松和更对称的资本管制措施;二是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情况不断好转,目前已经进入相对良性的稳健状态;三是金融机构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资银行的治理结构在加速完善之中;四是资本市场经历各种波折,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五是伴随中国加入WTO承诺的到位,中国金融体系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体系日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以上改革成绩的取得毫无疑问是伴随着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成果的情况下取得的,但是,在这些成果背后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如汇率机制改革后的今天稍有不慎就会可能带来灾难性的金融危机,股权分置改革同样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所以说,金融创新的过程虽然规避了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这是不能忽视的。

  特别是在2006年12月11日,随着中国加入WTO五周年后,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形势下,这意味着中国将更加融入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国经济金融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资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的合作与竞争,外资银行将给中资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市场竞争将日益加剧。加入WTO对中国金融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创新对于政府、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者以及个人投资者来说有着更重大的意义。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二、当前中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创新,通俗地讲就是创造与更新,过去没有的东西被创造出来,过去已有的东西被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广义的金融创新就是为了提高和改善金融资源分配效率,将金融领域内部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所创造和引进的新事物,主要是指新的金融制度、金融体制、金融产品、金融技术、金融管理、金融业务、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变革。狭义的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等业务创新,包括:表外业务,主要是金融衍生交易;技术风险性较强的业务,主要是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以及理财业务、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业务活动。

  当前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加大了金融创新的力度,创新业务发展迅速,金融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由于金融创新,使当前的全球金融监管出现自由化倾向,同样由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在不断加大,各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更注重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外资金融机构广泛介入我国金融市场,将直接带来创新业务,由此带来竞争的加剧也将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同时,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管制必将趋于放松,宽松的外部环境也将推进金融创新的发展。毋庸置疑,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高潮期,并将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金融业务多元化。随着2006年金融产品创新的开展以及金融机构业务多元化,主要表现为银证、银保等业务领域的交叉销售,混业经营的潮流已经显现出来。当前世界各国金融业普遍呈现出业务多元化的趋势。据统计,全球有50多个国家允许银行经营证券业务,30多个国家允许银行经营保险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通过组建金融集团、设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设立保险公司,尝试着银行资金的跨业流动。从2006年以来,工、农、中、建、交5家银行相继提出了设立保险公司的意向。2005年,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开展了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开发银行已经发行了100亿元以公司贷款为支持资产的证券化债券;建行发行了30.16亿元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资产的证券化债券。银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稳健探索跨业经营,拓展了业务领域,增强了资金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探索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综合经营已成为许多银行的发展需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三,金融活动国际化。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万亿美元,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也高达16.66万亿元。由于国内投资渠道相对狭窄,同时面临流动性过剩且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如何为巨额的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存款寻求投资机会以分散风险,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难点。在这种情况下,中资银行开展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引导国内资金投向国外安全、稳定的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已有8家中资商业银行、5家外资银行内地分行获准开办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这使我国资本进入了国际市场,优化了中资银行的业务结构,同时,还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境外投资经验。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资本的跨境流动必将更加活跃。

  第四,金融交易电子化。现代金融具有时效性和迅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开发高效、安全、稳定的电子金融服务平台。目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迅猛发展,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2005年交易额达到了100万亿元,已初步形成了以互联网、电话和手机为渠道,包含信息查询、支付结算和投资交易等多种功能,覆盖企业、个人用户的电子银行网络。银行卡作为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受到金融消费者的青睐。银行卡的发卡量成倍增长,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卡量已经超过10亿张,信用卡在这几年也快速增加,已达5 000万张。金融服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信息交流与资金融通,更将为金融领域的技术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金融产品复杂化。为了规避自身风险以及满足客户投资与避险需求,商业银行开展了自营和代客的衍生品交易业务。目前,已有62家中外资银行获得了衍生品交易资格,2005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交易额达到了14万亿元。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推出形式多样的衍生产品,不仅包括期权、期货和掉期等衍生品工具,还推出了与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和股票指数挂钩的结构性票据,以及其他复合型金融工具。这些产品的推出,提升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但是,由于产品结构日益复杂,潜在风险也不断增大,这就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六,金融服务个性化。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GDP高达20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个人财富积累,为商业银行开展财富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始提供针对特定客户“量身定做”的财务规划、投资分析和私人银行等个性化服务。可见,金融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未来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七,金融机构同质化。由于金融机构在业务形式和组织机构上的不断创新,使得银行与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界限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清楚,各国的金融机构正由分业经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三、金融创新活动中金融风险的表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金融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当前正在实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证券化就是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的需要,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但是,金融创新却无法消除整体风险,而只是分散和转移了个别风险,所以,金融创新只是在微观上降低了风险,在宏观上却是将风险从风险回避者转移给风险偏好者,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并未因此而减少。而且在当前的金融创新活动中还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以前的金融风险还是初级的、幼稚的,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未来的风险会是集成的、相互作用的、更加复杂的风险。具体表现为:

  第一,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金融创新之后,各机构间交往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以资金联系为基础的伙伴关系,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这样,任何一个部门出现问题都将迅速波及其伙伴,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1997年,从泰国开始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东南亚国家,连日本、韩国也未能幸免于难,这充分显示了“伙伴风险”巨大的危害。同时,大规模的金融电子创新,在提高金融活动效率的同时,也伴生出新型的电子风险,如计算机病毒、电子犯罪、网络安全问题等。电子风险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随着金融电子化的推进不断增加,这种新型的风险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最后,在当代金融创新中,一大批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应运而生,如股票指数交易、期权、期货交易等。衍生工具的虚拟性特性使金融市场成为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市场。根据现代投资理论,衍生市场其价格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当一种金融产品价格发生波动时,价格越是上涨,越是有人由于价格上涨的预期而入市投机,从而产生所谓的“羊群”效应,出现虚拟资本市场价格数倍、数十倍于原生资本市场价格而膨胀的现象。这种泡沫膨胀和过度投机造成金融资产价格失真,一旦消肿必然导致价格狂跌,引起金融动荡,增大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也是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诱因。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二,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表外风险。即没有在资金平衡表中得到反映而又可能转化为银行真实负债的业务或交易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随着表外业务的开展及规模的增大,金融企业的表外风险随时都可能转化成真实风险。金融创新中涌现出诸多新型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借款担保、备用信用证等。这些经营项目都不表现在资产负债表内,业务发生时银行并无资金外借,但银行承担了潜在风险,这些潜在风险一旦转变为现实风险,将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表外业务的风险也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的主要来源。

  第三,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脆弱性。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自由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该国银行体系,促使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尤其是银行的对外负债增长更为显著。在一些国家,以银行对外负债形式流入的资金绝大多数投资于国内市场,导致银行体系外币净负债上升。特别是当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时,大规模资本流入使银行的流动性出现大幅度摆动,银行贷款膨胀和收缩时期交替出现,引起影响全局的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激烈的竞争迫使各金融机构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大银行倒闭事件无不与金融创新有关。

  第五,金融创新为金融投机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金融创新是一柄“双刃剑”,既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提供了新的金融产品,由此也为更大的投机创造了可能性。比如,我国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虽然为股市良性发展有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机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也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四、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促进当前金融创新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金融创新在给金融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金融业面临一些新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提升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特别要注重防范创新过程中新的风险,保证金融稳定,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措施为:

  第一,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一国政府为保证宏观经济平稳有序进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一定程序,对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行检查、组织、协调的过程。按照国际惯例,从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性监管。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中资银行要尽快提升市场竞争力,那么就要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监管部门要积极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新,有效地规范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动,提高风险监管水平。

  同时,还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规和部门规章,创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法制环境。对于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金融创新活动,应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准入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基本原则应该是“区分风险,允许探索,加强协调,逐步理顺”。要区分不同新产品的风险状况,鼓励商业银行探索新业务,开发新领域,给予他们试验的机会。监管部门的风险监管要体现到新业务开展的具体流程中去,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协调,揭示业务风险,及时纠偏和纠错,促进新业务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创新业务尚未出现就将其扼杀,就永远不会有创新的存在;没有创新的出现也就无法发展和探索新的监管思路和方法,无法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教训,也就没有更高的目标引导我们去学习和提高。

  第二,加强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控制能力。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市场风险正日益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现阶段,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风险定价能力还不高,风险转移和对冲手段还较少,大部分银行缺乏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具有现代金融工程知识的专门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特别是面对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风险的管理意识及经验更是缺乏。因此,如何提高市场风险管控能力是摆在监管部门和银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管理。随着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信息科技手段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在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许多创新业务和产品都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如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应该说,目前在电子银行和银行卡业务上,信息技术风险防范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信息技术风险的防范绝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业务部门,而是涉及到科技服务部门、科技风险管理部门、科技风险审计部门以及任何信息数据使用部门。所以,银行要像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样重视信息技术风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第四,加强金融业的国际间合作。在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一国控制金融风险已经显得势单力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金融衍生业务的开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比如,我国可以与国外金融衍生交易自律组织签订关于金融衍生市场信息互享的谅解备忘录,或者与国外政府签订相关合作监管的协议,还可以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并且参照其标准制定我国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相关规则,从而达到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

  第五,加强银行业的内部治理。首先,建立由董事会、高层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组成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恰当的职责分离,明确划分机构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对业务经营活动计划、执行和控制的适当机构,在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间设定明确的辖属和报告关系,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对越权行为予以严厉处罚;通过机构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内部控制,督促稳健的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其次,要加强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强化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外界的监督。通过建立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系,对所有的业务活动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会计报表一经生成,不得更改;杜绝信息独占,任何会计统计信息都应做到分层共有,并在不损害商业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公开。

  第六,加强银行业资产的管理。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代名词。这几年通过清收、剥离、盘活、核呆等各种办法,不良贷款率由以前的50%已降至今天的不足10%,为中资银行和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为金融创新的更好进行创造了条件。2007年,随着农行股改上市即将完成,四大商业银行即将全部完成股改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又上一个台阶,将为推动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体制、制度保障。

  总之,金融创新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它的成长需要商业银行、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推动。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主体,对创新活动及其风险承担第一责任,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包括建立争议处理的解决机制;投资者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要遵循“买者自负”的原则,承担决策风险;监管机构要履行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职责,督促商业银行向金融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揭示风险,保护金融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公平的市场交易规则,完善法律法规;另外,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还共同承担对投资者教育的责任,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增进投资者对金融产品,尤其是对创新产品收益和风险状况的了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小锋,黄嵩.投资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邓长春.关于金融创新内容的新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1).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韩玲慧.金融创新的风险[DB/OL].中华财会网.

  [4] 唐双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支持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06(13).

298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