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的论文代发表(2)
商业银行风险的论文代发表篇2
浅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摘要:金融机构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同外资银行的竞争,也关系到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业稳定、确保经济和金融的安全运行。为此,商业银行应巩固近几年来降低不良贷款的成绩,防止不良贷款的反弹,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健全管理机制,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提高贷款发放和管理的质量,使不良贷款维持在较低的一个合理比例。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对策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商业银行自身的多年努力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90.17亿元,不良率2.96%。但是,由于经营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着不良贷款反弹的较大压力。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促进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增强同外资银行的竞争,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业稳定、确保金融和经济安全运行,当务之急,我们应认真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信贷管理,如何防范在贷款猛增中增加不良贷款的风险,以及如何提高贷款发放和管理的质量。
一、当前信贷风险监控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均加强和改进了信贷管理工作,推行了审贷部门分离,成立了风险评审管理委员会,强化了贷款民主决策,建立了行业技术专家咨询制度和信贷决策主责任人制度,实施责任奖惩等等,总的来说,信贷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从而遏制了一些贷款风险的发生,尽管如此,仍存在一些问题。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1.贷款制度执行不严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前,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无序性,造成商业银行贷款审查不严,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制度,尤其是向“知名企业”这些所谓优良客户的贷款出现制度的倾斜,出现贷款“垒大户”、“抢大户”或降低授信条件的现象。同时,一些商业银行对这些客户又不敢去严格管理,严格审查其财务状况,生怕它跑了。结果发生一些大企业集团经营不善倒闭,导致大量贷款变成呆账。比如“蓝田股份”即是一个典型案例,曾有十余家金融机构争相为其贷款,实际上,近一时期,集团客户或关联企业的风险事件不断暴露,所造成较大的连锁反应和连带风险,已给商业资产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2.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管理信用风险)或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利率等市场风险),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缺乏贷款风险评估机制
由于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将很难理解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性质,更难以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评估机制。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高级风险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而且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尤其是对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风险缺乏评估机制。商业银行对中长期基础设施贷款偏好,敢于为其贷款,以为其贷款风险小。但而今来看,银行对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存在很大风险。最近几年建的38个支线机场,其中37个已累计亏损达15.7亿元。以四川绵阳机场为例,地方和国债投资4亿多元,银行贷款达3亿多元,机场不仅经营亏损,还有2亿多元机场设备闲置在那里,机场将无财力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可见,商业银行对这些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重贷款营销轻贷款管理,缺乏对客户的全程管理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重贷款营销轻贷款管理一直都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积弊,款项贷出去了,任务就完成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因而一些商业银行对前台客户营销配备人员较多,对贷后管理人员配备较少,贷后管理工作薄弱,贷后管理责任制不落实,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贷后风险追究不落实,因而造成新的不良贷款继续产生。事实证明,不良贷款的形成均与缺乏贷后严格管理有关。当然,贷后管理的时间越长,不确定因素将会增多,会给款项的回收带来更大的困难,但是,如果能在贷后落实管理责任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暴露出来的风险,会有效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这就需要建立对客户的全程管理。
5.绩效考核政策出现部分偏离
目前各商业银行总行对分行的考核办法主要有等级行评定办法、一级分行负责人KPI考核办法、费用总额分配办法等,这些考核都以经济增加值(或主营收入)为核心指标,从方向上讲并没有问题,但执行起来往往会出现偏差。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净利润扣减经济资本成本,对贷款而言,预期损失通过贷款损失准备抵补,在净利润中扣除,非预期损失要靠经济资本成本抵补,但是目前缺乏准确的非预期损失计量工具。理论上讲,贷款期限越长,不可预见因素越多,非预期损失越大,而目前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并未设置贷款期限维度,再加上贷款本身税后净利润率较高,综合起来,贷款的资本回报率要高于其他产品。因此,分支行倾向于发放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另外,在KPI考核指标设计中资产质量指标也不尽合理,新发放贷款质量考核口径限于当年纯新发放贷款质量,且采用相对数考核方法,新发放贷款即使成为不良贷款也能通过规模新增稀释不良率和损失率,容易导致分行忽视对存量贷款的风险管理,造成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存量贷款风险化解与回收盘活等贷后管理,以及加大贷款客户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
二、信贷风险防范相关的建议与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国有商业银行研究落实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监控管理,确保新增贷款质量。具体包括:
1.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形成于思,所以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是建立风险管理体制的基础。同时更要优化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风险管理理念是否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目前,改进风险管理理念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辨证关系,核心是采取差别化管理的原则。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积极寻找、发展防范风险的办法,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要改变以往对风险管理的偏见,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还未形成,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很少通过沟通去消除文化上的差距,业务流程前台和后台的矛盾往往被动解决,而不是通过沟通来消除这些差异,换位思考不够。
2.构建先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内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应该是全面风险管理,这既是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应对未来挑战的要求。运用现代金融工程的技术,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思想,构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应对面临的严峻金融风险的挑战的重要举措。当前商业银行应加快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垂直化的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重点应该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以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往往单纯强调“审贷分离”,而忽视了商业银行内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但巴林银行、大和银行、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说明,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单单是授信审批的控制,而且更强调银行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从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是风险管理战略、偏好、构架、过程和文化的统一,通过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完善的管理架构、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和良好的信贷文化,最终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
3.前移风险管理关口,对客户进行全程管理
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彻底实现风险管理体制的变革,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就要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风险管理体制要符合业务流程的要求,就是在确保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横向延伸、纵向管理”,推进风险管理关口的前移。在商业银行内部,要逐渐树立“大风险管理”的观念,即风险管理是每一个银行员工的职责,而不单单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任务。要逐步实现在业务部门设立“风险管理窗口”,通过“窗口”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窗口”的工作直接向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窗口人员的任职资格应该有认定的责任。这样既保证了银行风险管理的统一性和独立性,又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实现风险管理理念在业务部门的前移、风险管理意识到位。这种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也是对客户进行全程管理,一是严格按信贷规则进行管理,对每笔贷款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核实,坚持做到选准优良客户,严把贷款准入关;二是严格贷后跟踪管理,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范风险措施。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4.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及早利用信息技术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更要及早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国内风险管理和全球风险管理体系。如果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先进风险管理理念为银行强大的风险管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保证,那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则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业务和风险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是取决于任何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单独使用,而是所有风险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从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看,风险管理工具和信息系统建设及其成果的有效运用,是增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工具开发和运用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但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商业银行要加紧推进内部评级工程建设,加快信息系统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工作,依托先进的风险计量和管理技术,提高实际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在风险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强化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
在风险的管理中,人才是关键。我国商业银行同国外相比,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相当匮乏,这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强化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及执行效果。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加紧人才的引进充实风险管理的各个阶层,尤其是基层,另一方面应加紧提高现有职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这样,既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贷款风险的发生,又可以建立一支优秀的清收不良资产队伍,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加快对不良资产的迅速处理,以活化不良资产。事实上,事前的控制同事后的控制一样的重要。一般来说,不良资产形成的背后都有某些不良的人、不健全的规章制度、不良的理念。如果还用不良的人进行放贷与清收,很可能助长这些行为。因此,要把优秀人才吸收到放贷与清收盘活队伍中来,这样,有一支优秀的队伍,再配以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良贷款产生将会更难,而其清收将会更易。
6.要建立依法管理贷款制度,强化依法管理贷款,降低贷款风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确保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离不开依法管理贷款。国际上商业银行管理信贷均采取合法的贷款担保制度,是实现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面临众多的法律困境,如恶意逃废债现象严重,法律对恶意逃废债行为的制裁缺乏应有的惩治力度,还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处置工作在准入资格和依法管理能力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而法院判决的结果往往与商业银行改善资产质量的意愿相悖,再如资产处置中的多重行政制约和高额费用造成“处置即损失”现象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不仅要靠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民事案件风险处置机制,而且也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法律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内部律师”的培养,逐步将法律规避风险方法用于金融资产管理。
7.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认真执行奖惩制度
完善的考核体系与优秀的奖惩制度能实现有效的事后控制。严格奖惩考核,严格执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贷款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贷款质量的高低,事在人为,凡是贷款质量低的基层行多是由于领导班子管理松弛。为此,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必须要坚持以点带面、对领导班子应进行轮岗,并认真执行奖优罚劣的严格管理措施。考核体系上应健全完善反映贷款客户风险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在KPI考核中,建议优化新增贷款质量指标,加强存量贷款管理,以新发放贷款不良率、关注类贷款占比、信贷成本、不良贷款额、风险基础管理等指标为考核指标,鼓励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优化存量贷款结构,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及时保全资产,盘活不良,提高贷款质量。
8.进一步加大呆账核销的工作力度,积极研究有拨备条件下的核销政策
国际先进银行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较好的资产质量,除了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外,足额提取拨备并及时核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按照国际标准和实际风险状况计提了拨备,但由于不能满足现行的核销政策,致使相当部分的呆账无法及时核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改善。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呆账核销的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呆账核销政策,及时核销符合政策的损失类贷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积极研究在有拨备条件下的核销政策,并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让拨备真正起到核销呆账、改善资产质量的作用。同时,已核销的坏账、呆账还应派专人进行管理,负责催收,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决不放弃。
参考文献:
[1] 成斌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J].银行家,2007(3).
[2] 王桂丽.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
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3] 朱子云.商业银行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构想及其应用[J].金融论,2003(8).
[4] 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8月.